原创 来自106年前的高考作文题材,毛主席:锻炼身体,好打日本!
迪丽瓦拉
2025-07-07 23:03:39
0

引言

2021年是我党建党100周年,当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题目,取材于1917年《新青年》上的一篇文章。

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其中文言文部分,摘自二十八画生的《体育之研究》。

一、二十八画生和《体育之研究》

1917年4月,最新一期《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作者署名二十八画生。

熟悉历史的朋友大概都知道,“二十八画生”便是毛主席曾经的笔名,来历也很简单,即为毛泽东(繁体毛澤東)的总笔画数。

1914年春,青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预科,师从中国著名的伦理学家、教育家杨济昌先生。

杨济昌是中国第一位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家,他认为没有一个良好的体魄,是无法承担高强度、高负荷的学习任务,毛主席在这一点上深受他的影响。

1915年,陈独秀在《今日之教育方针》中指出:

“兽性之特长谓何?

曰,意志顽狠,善斗不屈也;

曰,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也;

日,信赖本能,不依他为活也;

曰,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也。”

“强大之族,人性,兽性,同时发展。

其他或仅保兽性,或独尊人性,而兽性全失,是皆堕落衰弱之民也。”

由此看来,陈独秀先生的观点,是要人拥有“野兽”一样强大的意志力和强健的体魄。一个民族如果想要强盛,必须同时兼备“人性”和“兽性”。

毛主席在年轻时就被杨济昌先生称为“海内人才,前途远大”。

他在1917年写成《体育之研究》一文,便是由杨济昌推荐给陈独秀,发表在《新青年》上的。

文中“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的观点,与陈独秀相互呼应。

青年毛泽东将体育的重要性与“文明其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意在改变“当时国民之意志”。

《体育之研究》全文六千余字,开篇便点出当时中国的现状“国力恭(苶nié)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

之后,他又从8个方面以近代科学的方式,阐明了体育的重要性。

1、 释体育,毛主席称之为“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认为体育的要义就是通过锻炼,以达到身体均衡发展,修身养性的目的。

无论是西方的击剑,或者是我们的武术,都是这个目标。

2、 体育在吾人之位置,重点说明体育在当时教育体制中的作用。课业繁重,必须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

3、 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意为体育运动主要靠自己的觉悟和坚持,而不能指望师长的鞭策,和学校的规定等客观因素,强调了主观能动性。

4、 体育之效,即体育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总结为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

5、 不好运动之原因,首先是自己没有自觉运动的觉悟,也没有养成长期运动的习惯,其次则是相关部门没有大力倡导体育运动,当时大多学者认为体育运动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6、 运动之方法贵少。在这一部分中,文章主要从运动方式的多寡来分析,选择多种体育运动和坚持一种方式的差别。最后做出结论,坚持一种方式形成习惯是最好的选择。

7、 运动应注意之项。在这部分,文章开篇点题“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并且指明运动的时候要专心,要心无旁骛。而且必须竭尽全力的做好每个动作,选择的动作也应该是简单易学的。

8、 运动一得之商榷。这部分写了主席自创的一套锻体操,称之为“六段运动”,包括手部、足部运、躯干部、头部、打击、调和等六种运动,而且区分了坐势、立势和不定势。

这篇文章虽然用文言文写成,但采用了近代科学的方法,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体育”这一概念做了详细的阐述,并强调“不重言谈,重在实行”。

毛主席强调搞好体育的几个因素,那就是自觉、坚持、方法。

他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不是靠他人督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

处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写下《体育之研究》一文,这不单单是介绍体育对国人的作用,更是青年毛主席对中国革命之路的讨论。

体育对个人来说,可以养生;对于国家来说,可以卫国。

所以通过加强体育运动,保持全民身体强健,从而走上救国救民之路。

这对毛主席以后的体育观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毛主席的体育观

自24岁写下《体育之研究》一文之后,毛主席的体育思想中一直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体育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兴衰。

1937年,在延安时期,党中央举办了“五一”运动会,用体育鼓舞士气,促进军民感情。

当时由于条件艰苦,各种体育设施也是就地取材、自力更生。如自制的篮球架、球网、球具等。

1938年,毛主席在《论新阶段》一文中提出:

“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体育运动……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

1942年,延安举办了当时最大的运动会,“九一”扩大运动会,共有1300多名运动员参加,极大地鼓舞了抗战士气。

也是在这一年,毛主席提出了“锻炼身体,好打日本”的口号。

建国之后,尤其是在五十年代初,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参加运动。

1952年,他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话成为新中国体育发展的总方针,指引着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7月,新中国第一个体育代表团,参加赫尔辛基(芬兰)第十五届奥运会,并在11月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确立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目标、规划、体制等一系列指导性纲领。

从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举办、容国团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乒乓球);

到1984年中国运动员许海峰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郎平带领的中国女排获得“三连冠”;

再到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并获得51枚金牌,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毛主席的一生中也都在坚持体育锻炼。

早在长沙读书时,他就是体育运动的佼佼者。

在之后的革命历程中,毛主席也一直坚持体育运动,还发表了众多关于体育运动的重要指示。

1956年,毛主席以63岁的年龄,第一次横渡长江,而在之后的四年里,又三次畅游长江,写下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

其中一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仅写下了他在长江中游泳时的状态,更暗含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在面临艰难困苦时的信心和乐观精神。

以60多岁的年龄畅游长江,是毛主席良好身体状况的表现,也与他长期坚持锻炼分不开。

身体是他彰显文韬武略的基础保障,同时也印证了《体育之研究》中的“体育之效”。

三、“时代考题”

在近些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出现不少与当今时事政治、社会现状相结合,引发考生对该问题的思考,并进行自我拓展。

这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对学生深入发掘问题、分析问题的综合考察。

将毛主席《体育之研究》中的一段话,拿出来作为现今学子的作文题材,也证明了即使放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文章思想都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

比如毛主席提出的“凡事皆宜有恒”。

其次,毛主席在文中提出,学生课业繁重,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就无法承受繁重的学习压力。

同时,他还揭露了当时学校、个人对体育的不重视,课业少、教员不专业,这也是当今很多地区、学校存在的真实问题。

仔细分析《体育之研究》,里面有许多问题值得深思,这也充分反映了该文的哲学性。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在这段话中,毛主席强调不必过于在意先天条件的“强弱”,一个人的“强弱”是可以转换的,而“弱”也可以通过努力去变“强”。

弱者若能自强,也可以变成强者。

说的虽是体育,但同样的适用于其他方面。

无论是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或者是发展中的新中国,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弱国”的存在。

只有不断地努力,依靠自觉、坚持、合适方法来改变现状,使自己变得强大。

就像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中所写的“不重言谈,重在实行”,通过7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持之以恒,新中国从废墟中获得新生,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

而强者可能面临的另一个自我挑战便是“滥用其强”。

事物总是存在比较的,有“强”自然有“弱”,而强者一旦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无规则的使用自己的“强”,也终究会变成弱者。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大概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在当今社会中,就存在许多现实事例,“强者”滥用其强,引发许多问题产生,最终导致自己由强转弱。

针对这个问题,毛主席也提出过解决方法,那就是“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结语

《易经》早在3000多年前就提出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充分说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它与毛主席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我们不仅要加强自身“身体”的锻炼,同时应当加强自我的道德修养,使自己真正拥有“野蛮之体魄,文明之精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司... 历史的长河中,有些王朝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西晋就是这样一个短暂而戏剧性的朝代。它的建立者司马氏,从...
原创 赵... 桃源三结义成就了一段佳话,刘备能够从一个碌碌贩履之辈变成三国鼎立的主要力量,主要是因为他知人善任,和...
原创 在... 春秋战国时期,诸国林立,大大小小的国家不计其数。但是在那样的乱世当中,却有几个国家数百年屹立不倒,国...
原创 被... 理想是和平的,历史是暴力的。然而暴力不能维持和平,只有相互理解才可以,战争的尽头是改革的开始,也是和...
原创 1... 1969年4月普通的一天,朝鲜突然发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朝鲜空军在朝鲜近海处击落了一架美国的EC...
原创 彩... 1915 年越南的彩色照片,这些照片是由法国阿尔伯特·卡恩 (Albert Kahn) 团队的摄影师...
原创 缅... 01 为什么缅甸军如此脆弱?在历史上,他们甚至连夜请求中国的帮助。 1960年,缅甸的吴元首决定向毛...
原创 诸... 刘邦和秦始皇,仅仅相差三岁,两人的人生轨迹却彷如两个时代。 1、后世对秦朝制度的态度 翻开历史的篇章...
原创 庞... "庞统临死前,终于看穿刘备真面目!宴席上暗示魏延,可惜魏延没懂。"这段历史轶事向来广为人知。作为蜀汉...
原创 若... 按照小说的解释,吕布死后,关羽、张飞、黄忠、赵云、马超成为最强。这五人都是为蜀国效力的,蜀国一等将领...
原创 秦... 扶苏,秦始皇嬴政长子,虽然秦始皇一生未立过皇后,但古代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传统,扶苏作为皇长子...
原创 大... 熟悉春秋战国的朋友们都知道,魏国是战国时期最先崛起的一个小霸王。 自从三家分晋以后,魏文侯就在魏国率...
原创 1... 1775年,美利坚一打加拿大,统一北美的文攻武斗。1775年的那个冬天,美国大陆军在阿诺德的带领下,...
原创 韩... 近日,从韩国传来消息,称韩国为了继续推行所谓的去中华化、减少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联系,以彰显韩国的民族特...
原创 王... 王复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官员,出生在顺天府固安县,从小就比较的安静寡言,在年仅三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便去世...
原创 假... 虽说历史不容假设,但身为业余爱好者,我们尝试着假设一下,如果太子朱标还活着,并且成继位当上了皇帝后,...
原创 为...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时,清朝的同治皇帝载淳去世,年仅19岁,他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八位皇帝,他也是...
原创 抗... 西湖三杰指的是死后安葬在杭州西湖边的三座民族英雄墓:岳飞、于谦和张煌言。 岳飞和于谦的大名如雷贯耳,...
原创 他... 他是华老的接班人,是在“浮夸风”盛行时期不跟风,实实在在的领导人,是相当出色的父母官。 他曾推广科学...
原创 曹... 蜀汉被灭时,东吴为什么不出手救援? 可别说人家没救。 东吴那边真的派人过来帮忙了。 《三国志》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