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建国后毛主席见清朝禁卫军司令,笑道:看起来不像征战沙场的将军
迪丽瓦拉
2025-07-08 16:33:45
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载老,这边,我们去见一见主席吧”

周总理的声音传来,载涛即刻再三整理自己的衣衫,对自己来说,能面见主席已然是莫大的荣耀,激动的背后还伴随着紧张之情,虽然周总理早早地就同自己说好了,但是面对一代伟人终归是有些害怕的。

“久仰大名久仰大名,依我看,这可不像是征战沙场的将军啊,倒像是知识渊博的文雅书生”

毛主席亲切的声音传来,迎面而来的是主席慈祥的面容与热情的双手,载涛赶紧伸出双手紧紧握住。

此人是何身份,能够得周总理引荐,在他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传奇故事?

贵族变平民

此人便是爱新觉罗·载涛,溥仪的亲叔叔,出身显赫,有权有财,本能够衣食无忧的度过一辈子,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清政府的腐败逐渐显露出来,国家也逐渐衰弱,到了载涛这一辈,几乎到达了末期。

在他三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了二等镇国将军,足以见得当时清政府几乎已没多少可用之人,将此等重任加至婴孩身上。不久又被封为了辅国公。

他虽生活于封建社会风气极其浓烈的皇室,但他也乐于接受新式思想,与当时皇室的大多数人的思想都背道而驰。

1910年,怀着学习的态度他去往了欧美发达国家,他热爱骑射,在那里他还进修了国外的骑兵技术,做到了中西融会贯通进而提高自身的能力。

回国后,不但身负训练禁卫军的重任,掌管禁卫军,而且还任军咨大臣,虽说他理论知识掌握的十分牢固,但可惜性格却十分懦弱。

面对清政府的腐败,人民苦不堪言,各方势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纷纷起义,想推翻清政府。

他作为头目,掌管着禁卫军,从他上任到清政府覆灭,这期间他没有打过一次仗,也许他深知清政府早就千疮百孔,不值得为此一搏了。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接到太后的任命,他再三推脱,最终将禁卫军这支队伍交给了袁世凯,可袁世凯得权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清政府彻底推翻。

他的荣誉,权利一朝覆灭,他也如同其他贵族一样,心有不甘,发动一系列行动想回归此前,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努力终将一切白费,他的不甘心与骄傲也随着接二连三的失败烟消云散,他彻底接受了这一切。

从皇族到平民,如此大的落差,但他的骄傲却慢慢被生活的苦难磨平了棱角,面对皇族剩余人的拉拢,他直接选择了无视,他知道这一切已无力改变。

清政府骤然倒塌,昔日过着奢靡生活的皇族们也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载涛家中也逐渐出现亏空,为了填饱肚子,将自己的府邸都卖了出去,从此他从贵族彻底变成了普通老百姓。

艰难生存,但仍拒绝日寇

只出不进,再多的金钱都将会有花完的一天,他将家里的闲职全都辞退,都分配了家里人,为了进一步补贴家用,他决定变卖家里剩存的奢侈衣物,字画与装饰品。

妻子跟随他一起摆起了摊,周边的老百姓看到此前的辅国公如今竟在摆摊补贴家用,十分好奇,在他摆摊的第一天就有许多人围观。

第二天妻子说什么也不想去了,表示自己受不了这种落差,于是他就自己去了,面对他的坚持,百姓们也从耻笑变成了钦佩。

而且载涛身居高位,对物价几乎一无所知,因此定价也比较低,于是就吸引了许多百姓前来购买。

虽说亏损了不少,但也着实挣了不少钱,也能勉强顾住一大家子的温饱。

而这边的溥仪被抓走之后,日军并没有将其杀害,而是又想了一个损招,将溥仪视为傀儡再建造一个王朝。

光溥仪自己当然不够,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叔叔,他一封书信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了载涛手中。

信中也主要表示了日本人会帮助重新建立王朝,还能回归此前的荣华富贵。

家里人听说后也十分高兴,当即决定收拾行李前往投奔,本就受够了这样的困苦生活,如今有了更好的出路,当然是选择立马离开了。

但却遭到了载涛的严厉拒绝,声称“我们身为皇亲贵族,风靡一时,如今虽身处困境,也不能当日本人的走狗,若成为卖国贼,这将有悖于祖先”

“此事不必再提,我也不会去的,谁想去现在就可以走,今后我也不会再认他”

然后写了封回信,表示了自己绝对不会当灭国贼,也不用再贿赂了,如今的日子虽说清贫,但至少心里还是安稳的。

得周总理引荐,受毛主席青睐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总理在他人口中得知了载涛所处的困境以及他对溥仪邀请的拒绝,感到十分钦佩,于是就将此事告诉了毛主席。

毛主席与周总理商议之下,决定任命他为炮兵马政局的顾问,这也算是发挥了他的特长,他在骑射上颇有建树,自然对马匹也十分了解。

接到任命之后,他十分感激,他没有想到自己终有一天还能得到再次重用,因此他对这项任务也十分看重,将各项工作也完成的十分出色。

后来他还受到了周总理的邀请,参加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会上,周总理的寒暄令他感动不已,随后他也见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毛主席。

原来毛主席此前在得知他所处的困境之后,还拿出自己的钱资助他。看到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安居乐业,他更想亲眼见一见亲手创造出这一切的一代伟人。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主席的亲切令他慢慢放松了一直紧绷着的神经,主席拉着他同他寒暄了许久,期间还谈及到了溥仪。

他唯恐主席牵连,也不敢多说什么,谁知主席表示“要消灭的是阶级,并不是个人,有空去看看他吧”

同伟人的近距离接触,让他感触颇深,中国在毛主席的带领之下,也将会走的更为长久,回去的路上他走在大街上,看着安居乐业的百姓,街上的烟火气,再想起此前的炮火,瞬间思绪万千。

载涛,两个时代的见证人,虽然在年轻时性格软弱,但是在事关民族存亡危机时刻,他却从不含糊,宁死也不做卖国贼,这样的精神,值得后人钦佩与学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不管是强盛的秦汉,还是大一统的唐王朝、明王朝,都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太监干政、掌权...
原创 古... 【朱允炆】即明代第二个皇帝建文帝,被他的叔叔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推翻了,南京城破,宫中起了大火,建...
原创 细... 受影视剧和小说的影响,历史上的很多名人都被曲解化了,而这里要说的三位名将也是如此,原本是智勇双全的名...
原创 慈... 在我国历史上,一代国家的统治者大多是男性,但也不乏有女子贪图权利,沾染国事。就比如清朝的慈禧太后,她...
原创 此... 看过电影一代宗师的人都知道,在这部电影中,有一位名叫宫羽田的著名拳师,是剧中民国时期著名的武术宗师,...
原创 清...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对历史的贡献几乎为零。清朝晚期几乎是每一个官员都贪,同时清...
《澶渊之盟》的签订,与北宋的灭... 全文共2893字 | 阅读需6分钟 《澶渊之盟》的签订是北宋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随着《澶渊之盟》的签订...
原创 刘... 中国大一统王朝中,所谓的“布衣天子”有两个,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 对这两个人,毛泽东的评价都是...
原创 雍... 将军打仗离不开善战勇猛的战士,君主治国同样离不开能力出众的臣子。若无可用的兵,纵是以一当百的将军犹如...
原创 摄... 清朝历史上共有两位摄政王,第一位大家比较熟悉,清太宗皇太极之弟摄政王多尔衮。第二位,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吴三桂占据清朝半壁江山,兵马是...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吴三桂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本是明朝的将领,却在关键时刻选择投降清朝,打开...
原创 《... 导读:赫舍里·索尼,清朝初年有名的重臣。他对历经从努尔哈赤到康熙四代君王,对大清对爱新觉罗皇室绝对是...
原创 历... 历史上唯一无污点的皇帝,去世已1400多年,仍有人愿为他守陵 哈特是美国的历史作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
原创 当... 只有用心灵才能看清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小王子》 童话里白马王子爱上灰姑娘...
晚清传统地方官书局的出版文化理... 所谓晚清官书局,指同光时期由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同治中兴名臣开其端,诸省督抚大吏倡其行或...
原创 故... 柳亚子《纪事诗二首》:“第一伤心民族耻,神州学界尽奴风。” 对于我国历朝历代 的 皇帝而言,他们心中...
原创 晚...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 千百年前,李白写下如此...
原创 国... 毛主席曾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道理,如果当局统治者不能够很好地治理国...
原创 皇... 戊戌变法后,慈禧是恨透了光绪帝,本来是想放权让他实行维新变革,可到头来损害的却是以她为首的后党利益,...
原创 清...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会有很多军队,来保卫国家。清朝虽然是最后一个王朝,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