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世民诛杀单雄信,徐世勣拼命求情未果,就当场举刀割下一块肉
迪丽瓦拉
2025-07-08 18:33:07
0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自古以来,权力与忠诚之间的血腥交锋始终令人回味无穷。

李世民面对单雄信的背叛,决然下令诛杀,而徐世勣却挺身求情,结果却是不尽人意。#图文夏日征集令#

然而,一场令人心惊胆战的决断与残酷,竟然以一块肉的血淋淋现实映照。古代豪杰们在权势面前,究竟是如何斗智斗勇,维护其掌控的秩序与荣耀?

乱世英雄:徐世勣与单雄信的初识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各地豪杰纷纷揭竿而起,意图推翻腐朽的隋朝统治。在这动荡的年代,两个年轻人的命运就此交织在了一起。

他们的相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为历史舞台准备了两位不同凡响的主角。徐世勣出身富贵之家,自幼饱读诗书,胸怀大志。他不甘于平庸的生活,渴望在乱世中建功立业。

徐世勣深谙经史,善于谋略,常常能洞察时局变化,预见未来走向。这份远见卓识,使他在乱世中如鱼得水,成为众人追随的对象。

单雄信则生于武将世家,习武成性,勇冠三军。虽然性格粗犷,却极重情义,在当地颇有声望。单雄信不仅武艺高强,更有统兵之才。他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是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劲旅。

公元613年,徐世勣听闻单雄信的威名,便主动登门拜访。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徐世勣慧眼识英才,看出单雄信虽然武艺高强,但缺乏谋略。

而单雄信也被徐世勣的才学与胆识所折服。两人意气相投,结为金兰,誓同生死。这份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成为他们日后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

徐世勣分析当时局势,认为单打独斗难有作为,不如投靠大势力。他深知在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在乱世中存活下去。

经过深思熟虑,两人决定带领手下数千人马,投奔声势正盛的瓦岗军。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为瓦岗军注入了新的血液。

瓦岗崛起:徐单二人的重要贡献

瓦岗军的首领翟让为人豁达大度,欣然接纳了徐世勣与单雄信。翟让虽然起义有功,但缺乏统帅才能。他能够虚心纳谏,重用人才,这种胸怀使得瓦岗军人才济济,蒸蒸日上。

徐世勣运筹帷幄,为瓦岗军制定了多项战略;单雄信则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在二人的辅佐下,瓦岗军实力大增,很快成为隋末最强大的起义军之一。

公元616年,隋朝派大将张须陀率军征讨瓦岗军。张须陀是隋朝名将,曾多次平定叛乱,此次出征,声势浩大。翟让闻讯欲逃,徐世勣力谏,提出"示弱诱敌"之计。

这个计策充分利用了地形优势和敌军轻敌心理,堪称兵法上的绝妙之举。单雄信则领军出战,一举歼灭张须陀大军。此战之后,瓦岗军声名大振,吸引了更多有志之士前来投奔。

就在这时,一位关键人物出现了 —— 李密。李密出身名门,曾任隋朝禁军将领,因参与杨玄感起义而被通缉。他带着丰富的军事经验和朝廷内幕,投奔了瓦岗军。李密的加入,为瓦岗军带来了难得的内部情报,使其在与隋朝的对抗中占据了信息优势。

李密的加入为瓦岗军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与徐世勣一起出谋划策,使瓦岗军的战略更加完善。两人的才智相得益彰,常常能够想出出人意料的妙计。

在李密的带领下,瓦岗军攻克黎阳,开仓放粮,短短十日便招募二十万大军,实力空前强大。这一系列行动不仅扩大了军队规模,更赢得了民心,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部分裂:李密弑主与瓦岗军的衰落

然而,瓦岗军的强大也引发了内部矛盾。权力的诱惑往往能让人性中的阴暗面暴露无遗。徐世勣等人认为李密更有才能,劝说翟让让位。

这个决定虽然出于公心,却也埋下了祸根。翟让虽然豁达,但他的部下却不甘心失去权力。李密上位后,为树立威信,对翟让多有不满。新老势力的矛盾日益加剧,瓦岗军内部暗流涌动。

这种矛盾最终酿成大祸。一日,李密设下鸿门宴,借机杀害了翟让。这一举动,不仅违背了道义,更打破了瓦岗军内部的平衡。

徐世勣和单雄信闻讯赶来,徐世勣不幸被砍伤。单雄信见势不妙,当机立断跪地求饶,表示愿意效忠李密。这个决定虽然保全了性命,却也让单雄信内心备受煎熬。

李密虽然留下了徐世勣和单雄信的性命,但这一事件却让瓦岗军元气大伤。将士们对李密失去信任,军心涣散。

曾经威震天下的瓦岗军,开始走向衰落。这个教训告诉我们,一个组织的兴衰,不仅取决于外部环境,更取决于内部的团结与信任。

各奔前程:徐单二人的分道扬镳

公元618年,形势急转直下。王世充率军攻打瓦岗军,李密请求单雄信出兵增援。然而,单雄信对李密早已心存芥蒂,借故按兵不动。

这个决定,既是对李密弑主行为的无声抗议,也是单雄信为自己寻找出路的权宜之计。没有得到有力支援的李密兵败如山倒,瓦岗军就此土崩瓦解。

在这风云突变之际,徐世勣和单雄信不得不各自做出选择。单雄信带领部下投降了王世充,并很快得到重用。

王世充赏识单雄信的勇猛,不仅委以重任,还将女儿下嫁给他。这份恩遇,让单雄信更加忠心耿耿,誓死效忠王世充。

徐世勣则选择投奔新兴的李唐政权,成为李世民的谋士。他看好李唐的发展前景,认为李世民是明主。

徐世勣的才华很快得到李世民的赏识,成为其智囊团的重要成员。在随后的统一战争中,徐世勣多次献计献策,为李唐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就这样,这对曾经的生死之交,成为了敌对阵营的重要人物。他们的友情,终究没能经受住乱世的考验。

这种分道扬镳,不仅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更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在乱世中,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抉择,即便这意味着要与昔日挚友分道扬镳。

生死一线:徐世勣的最后请求

公元621年,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与王世充展开决战。这是一场关乎天下归属的大战,双方都倾尽全力。

在一次遭遇战中,单雄信险些刺杀李世民,幸被及时救下。这一幕,让李世民对单雄信恨之入骨,立誓要斩杀此人。李世民深知单雄信的勇猛,认为他是一大威胁,必须除之而后快。

不久,王世充兵败投降。李世民大度接纳其他降将,唯独不肯饶恕单雄信。这个决定,既出于个人恩怨,也是出于政治考量。

徐世勣得知此事,立刻跪地苦苦哀求,希望李世民能够开恩。然而,李世民铁了心要处死单雄信,谁的面子都不给。这让徐世勣陷入了忠君与友义的两难境地。

眼看无法改变李世民的决定,徐世勣心如刀割。他来到法场,与单雄信作最后诀别。面对即将赴死的挚友,徐世勣突然拔刀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塞进单雄信口中。

这一幕,不仅体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也展现了徐世勣的忠义两全。他既尽了朋友的情谊,又没有违背对李世民的忠诚。这一幕,也震惊了所有在场的人。

徐世勣泪如雨下,对单雄信说:"兄弟啊,我曾与你结义同生共死。如今你去了,我却不能相随。这块肉,就当是我陪你共赴黄泉。你的家人,我必定会好生照料。"这番话,道尽了徐世勣的无奈与痛苦。

他虽然不能陪单雄信共赴黄泉,却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单雄信含泪吞下那块肉,默默点头。

他明白徐世勣的苦衷,也理解了朋友的深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单雄信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这或许是他最后的慰藉。

就这样,在徐世勣的注视下,单雄信慨然赴死,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这个结局,既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乱世中不可避免的牺牲。

结语

徐世勣和单雄信的友情虽然最终未能战胜时代的洪流,但那份真挚的情谊却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大是大非面前,每个人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论选择如何,真挚的情感永远值得珍惜。

它让我们思考:在国家与友情之间,我们应该如何平衡?这或许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永恒课题。#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不管是强盛的秦汉,还是大一统的唐王朝、明王朝,都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太监干政、掌权...
原创 古... 【朱允炆】即明代第二个皇帝建文帝,被他的叔叔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推翻了,南京城破,宫中起了大火,建...
原创 细... 受影视剧和小说的影响,历史上的很多名人都被曲解化了,而这里要说的三位名将也是如此,原本是智勇双全的名...
原创 慈... 在我国历史上,一代国家的统治者大多是男性,但也不乏有女子贪图权利,沾染国事。就比如清朝的慈禧太后,她...
原创 此... 看过电影一代宗师的人都知道,在这部电影中,有一位名叫宫羽田的著名拳师,是剧中民国时期著名的武术宗师,...
原创 清...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对历史的贡献几乎为零。清朝晚期几乎是每一个官员都贪,同时清...
《澶渊之盟》的签订,与北宋的灭... 全文共2893字 | 阅读需6分钟 《澶渊之盟》的签订是北宋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随着《澶渊之盟》的签订...
原创 刘... 中国大一统王朝中,所谓的“布衣天子”有两个,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 对这两个人,毛泽东的评价都是...
原创 雍... 将军打仗离不开善战勇猛的战士,君主治国同样离不开能力出众的臣子。若无可用的兵,纵是以一当百的将军犹如...
原创 摄... 清朝历史上共有两位摄政王,第一位大家比较熟悉,清太宗皇太极之弟摄政王多尔衮。第二位,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吴三桂占据清朝半壁江山,兵马是...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吴三桂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本是明朝的将领,却在关键时刻选择投降清朝,打开...
原创 《... 导读:赫舍里·索尼,清朝初年有名的重臣。他对历经从努尔哈赤到康熙四代君王,对大清对爱新觉罗皇室绝对是...
原创 历... 历史上唯一无污点的皇帝,去世已1400多年,仍有人愿为他守陵 哈特是美国的历史作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
原创 当... 只有用心灵才能看清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小王子》 童话里白马王子爱上灰姑娘...
晚清传统地方官书局的出版文化理... 所谓晚清官书局,指同光时期由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同治中兴名臣开其端,诸省督抚大吏倡其行或...
原创 故... 柳亚子《纪事诗二首》:“第一伤心民族耻,神州学界尽奴风。” 对于我国历朝历代 的 皇帝而言,他们心中...
原创 晚...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 千百年前,李白写下如此...
原创 国... 毛主席曾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道理,如果当局统治者不能够很好地治理国...
原创 皇... 戊戌变法后,慈禧是恨透了光绪帝,本来是想放权让他实行维新变革,可到头来损害的却是以她为首的后党利益,...
原创 清...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会有很多军队,来保卫国家。清朝虽然是最后一个王朝,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