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邦有啥突出才能,能成为皇帝?毛泽东:封建皇帝里最厉害的一个
迪丽瓦拉
2025-08-31 05:03:27
0

中国大一统王朝中,所谓的“布衣天子”有两个,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

对这两个人,毛泽东的评价都是非常之高,特别是对刘邦,毛泽东说道:“这是封建社会皇帝里面最厉害的一个!”

主席为何有此一说?

通过主席的言论,结合历史,我们发现原因有三个。

后面两个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

1、决策对头,用人得当

毛泽东说:“刘邦为何能打赢项羽?一是决策对头,二是用人得当!”

毛泽东总结的这句话非常之精辟。

所有人的成功里,有一个天大的秘诀:不是勤奋,而是选择。

这就是所谓的“选择不对,努力白费”。

小到管理一个团队,管理一个企业,大到管理一个国家,顶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决策”。

决策对头,事半功倍。决策失误,劳民伤财,还无结果。

刘邦和项羽对垒,武力值比上项羽就是个“渣”,但他的决策确实比项羽高明。

秦朝后期,宦官赵高作乱,朝廷混乱不堪,民间百姓苦不堪言。

此时,项羽和刘邦都选择了揭竿而起,这是一个“创业者”正确的选择,抓住大势,把握风口,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这一决策,两人不相上下。

但是,后面的决策,刘邦和项羽高下立见。

秦国被灭,项羽直接回了老家彭城,放弃了地理位置绝佳的咸阳、长安,并且大封诸侯王,这两个举动,直接造成了三大隐患,一是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力大为下降,二是开了历史的倒车,三是分封完诸侯王,项羽的西楚,风险肉眼可见般向上增长。

而刘邦,委屈之中被封为汉中王,他假模假样地对项羽展示出“感恩戴德”的样子。

而出了汉中后,刘邦把都城建立在了长安,进可攻,可以一路向东;退可守,函谷关只要把握住,虽千军万马,攻破也是异常艰难。

我们带着“上帝的视角”看古代的各封建王朝,那时的都城大多要建立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建立在北方,可以最大程度地集中资源,一来可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二来可以把华夏腹地保护得更好。

说白了,北方就像一个人的脊梁骨,南方就像一个人的五脏六腑,放弃北方,意味着背难挺直。

刘邦选择了建都北方,项羽选择了建都南方。

刘邦封王小心翼翼,封的异姓王,后来又都给平了。

项羽封诸侯王,完全没章法,直接恢复了先秦的诸侯国,这就埋下了“诸侯王不断反项羽”的种子。

在决策层面,选择起义,项羽和刘邦没多大的区别,都把握住了风口;选择都城,项羽差得太多;选择国家结构,项羽更是落了下乘。

如此,项羽在大面上输给了刘邦。

尽管刘邦早期屡屡失败,但基本面比较好,因为决策得当,一下两下打不死。

那么,两人的用人情况如何呢?

这方面,刘邦真的是个超级“HR”,深谙用人诀窍,用人所长,还有容人之量。

刘邦自己的智慧不够,张良来补;军事能力不够,韩信来补;调度水平不够,萧何来补。

至于那一帮小兄弟樊哙、周勃等人,刘邦用的那是非常到位的。

反观项羽,谋士不多,有一个范增,还气走人家;韩信有才,就是不重用;陈平有谋,也没得到提拔。

总之,项羽个人能力太过突出,大有一番“老子天下第一,离了谁都能玩转”,既然这样,那还有啥说的,跟上这样的老板,还有啥前途。

于是,走的走,死的死,到后面,项羽只能被人在垓下合围殴打了!他不死谁死,他不败谁败?

那么,决策得当,用了有能力的人就一定能建立伟业吗?

其实,也不见得,就像现在的很多企业,堪称“阵容豪华”,各路人才齐备,但是,投了九百九十九,回头一看只赚了九十九,赔大发了,这是为何?

这就引出刘邦成功的第二大原因。

2、能听进去不同意见

1962年年初,毛泽东在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上,大谈刘邦从谏如流的故事:

从前有个项羽,人称西楚霸王,他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他那里有一个谋士叫范增,给他出过不少好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啊!另外一个人叫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采纳各种不同意见......

毛泽东确实很欣赏刘邦“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的特质。

我们看几个刘邦从谏如流的例子。

1、

在进攻咸阳的时候,项羽和刘邦分不同路走,靠着超强的武力,项羽一路血战,所向披靡。而刘邦呢,听信了一个人,那就是郦食其,此人是个超级说客,口才极好。

郦食其建议:一路说服吧!如此可以收揽人心,还能少一些伤亡。

刘邦说:好,就这么办!

结果,刘邦兵不血刃地获得了大量的城池,最后,还是先项羽到了咸阳。

按规则,谁先到咸阳,谁就是“大王”。

因此,可以说刘邦取得了更好的结果。这就是听信他人合理意见的好处。

2、

到了咸阳,刘邦老高兴了,美女、金钱,真特么诱惑人啊!

张良说:老大,赶快走,啥也别拿!

刘邦初时还犹豫,很快就想通了,美女、金钱全掌控了,一是秦国王族和大臣们不会愿意的,一定会制造麻烦的;二是项羽那个杀神怎么会愿意?

于是乎,刘邦,把金银财宝都封存了,一个也不拿。美女们,看看就行了,哈喇子可以流,多余的动作不能有。

就此,刘邦出了秦王宫。

但,他允许萧何拿了很多的文史资料、地图、档案等。

刘邦的表现,多少让老秦人心怀感激,也让项羽杀他的理由少了一个。

3、

在任用韩信的时候,起初,刘邦以貌取人,没看上韩信。

结果,萧何月下追韩信,将其追了回来。

然后,萧何再次说韩信有大才。

而此时的韩信,拽得一塌糊涂,必须筑台拜将,封他为大将军,否则还要走人。

放现在,一看履历,老板们就会说:滚蛋!没干出几个经典案例,跑这着来狮子大张口了,哪好玩哪去!

而当时的刘邦也犹豫啊,他要看萧何的意思。

萧何说:老板,这人确实有才!

好,就这样吧!刘邦听了萧何的话,封韩信为大将军了。

让刘邦没想到的是,他捡到宝贝了,韩信真是大才啊!

幸亏听了萧何的意见,否则,老刘家的江山取得会难很多倍,甚至取得不了。

4、

刘邦遇到项羽的人马围困荥阳,当时情况很危急,派人去搬韩信这个救兵。

当时的韩信在打齐国呢,于是开口说道:可以,不过希望大王封我为假齐王(代理齐王)!

刘邦一看,韩信的救兵没来,要官的消息先到了,火了!准备好好问候一下韩信的十八代祖宗!

旁边的张良碰了他的脚,刘邦秒懂,张良的意思是:正是困难的时期,先答应再说!

刘邦这家伙就这么灵,随机应变的能力强得一塌糊涂,当场骂道:韩信这个兔崽子,当什么假齐王,要当就当真的。回去给他说,封他为真正的齐王。

韩信的信使走了,韩信出兵了,刘邦解围了。

这也是刘邦采取了张良的意见。

总而言之,刘邦非常善于采取别人合理的意见,这是成功的“一大法宝”。

阵容再豪华,不听别人的意见,一切也都是白搭!

刘邦除了以上两大特点,还有一个特点,也是他能被百姓拥护的重要原因。

3、刘邦很懂百姓的心理

抖音上有很多教大家挣钱的“老师”,有些真的是自己干出来的,挣了不少钱,所以他们有教别人的能力和资格,因为知道哪里有坑,哪里可以获得更多收益。

还有一些入行没多久的人,现实中也不是创业成功的人,也来当“财富老师”。这些人,要么念别人的“语录”,要么靠自己的简单理解去点化人,个个都是纸上谈兵。

如果是你,你愿意听谁的?

当然是了解情况的人,有亲身经历的人。

项羽出身贵族,养尊处优,不缺吃穿,他不懂底层百姓的心思。

刘邦出身贫民,混迹市井,太懂百姓的心思了。

百姓一是希望安定,二是希望制度不要过于苛刻,如此,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一句话,在百姓看来,谁上位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过上好的生活。

刘邦太懂百姓了,毕竟,他就是基层百姓出身。

于是,在去完成秦国的劳役时,因为雨水耽搁了行程,大家害怕被严重惩罚,刘邦就放了大家,让大家寻一条活路。

于是,在攻打咸阳的时候,为了避免更多的血战,听郦食其的话,靠谈判、靠说服,实在不行靠武力,这让百姓少了“战争之苦”,让将士们少了伤亡。

于是,进了咸阳后,刘邦对外说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及盗窃者有罪。其它的秦国苛刻法令全部废除。

百姓真的很高兴。

于是,在出了汉中后,占了三秦大地,刘邦重视老秦人,做了很多安抚工作,这让大家感觉要比秦国时还好。

于是,刘邦收获了大量民心。

刘邦了解人民,项羽只了解贵族,但在那个时代,贵族是绝对的少数啊!

于是,一个支持率越来越高,一个支持率越来越低,最后,刘邦取得天下。

毛泽东说:刘邦能打败“贵族出身的项羽”,是因为他“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1964年1月7日,毛泽东在一次座谈中说道:老粗出人物,自古以来,能干的皇帝多是老粗出身。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社会皇帝里最厉害的一个.....

是的,毛主席把刘邦研究得很透啊!他说的一些观点,句句戳中老刘成功的原因。

刘邦和项羽,谁输输赢,早就有了结果,但到底怎么赢的,很多人都是略知一二。

大多数人都知道,刘邦决策对头、用人得当,但不知道的是,刘邦能听进去不同意见,刘邦熟悉百姓生活,了解百姓心理。

如果你能读懂刘邦,你的人生绝不会平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鹤... 在我国,执行死刑一贯实行枪决。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对待死刑犯,国家通常会以一种体面、相对没那么痛苦的...
原创 基... 2019年,96岁的亨利·基辛格在北京的一场闭门会议上说出惊人之语:“过去100年,美国成功遏制了四...
原创 赵... 赵匡胤问道士:你给我算算能活多少年?道士:陛下活不过今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赵匡胤偶遇道士,改变...
原创 清... 说起每个女生童年时的梦想,想成为公主肯定是普遍的一个,公主集万千宠爱与一身,出身皇家,身份尊贵,生活...
原创 历... 王莽在历史中的地位跟武则天有些相似,王莽和武则天两人,一个把汉朝截成了两半,一个是把唐朝截成了两半。...
原创 明... 前言: 明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上乘下接的都是少数民族政权,从蒙古族手中将中原王朝恢...
原创 有...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朝代,总是充满了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皇权的巩固手段。从朱元璋的锦衣卫到朱棣...
原创 秦... 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其功勋可比肩白起。如果说白起帮秦昭王松动了六国的墙角,那么王翦则可以说是帮秦始皇...
原创 徐...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暴元的统治,因此在元末明初时期,涌现出不少割据势力,比如...
原创 于... 公元1457年,北京的菜市口,一代名臣于谦就此陨落,那一天北京城哭声一片,而他在死前留下的《石灰吟》...
原创 远... 自从成吉思汗如彗星般崛起,蒙古铁骑开始了横扫天下之旅。蒙古铁骑的远征,最远曾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更...
原创 鳌... 前言:多尔衮的摄政、独断专权,为年幼的顺治帝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因此在顺治帝逝世时,为了防止再有人...
原创 北... 历史上真正的宋朝当真"积贫积弱"吗? 其实它强的可怕。宋朝凭着"崇文抑武"的军事策略,继承并发展了孙...
原创 古... 科举考试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对我国的影响十分深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了高考制度,那么古代的科...
李世民52岁仓促离世,死因连史... 公元649年7月,唐太宗李世民,才52岁就走了,这事儿真是出乎意料,来得太快让人难以接受。 关于李世...
原创 清... 大家都知道,在清朝身份悬殊特别大,然而最关键的并不是有钱和没钱的问题,即便是有再多的钱,只要不是贵族...
原创 大... 大明朝史:明世宗朱厚熜创造的第一次,竟然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
原创 金...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着多次朝代的变迁,有很多次是少数民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两宋时期,女真族占据了中原地区...
原创 蒋... 1949年4月21日,百万解放军开始强渡长江。至4月23日,蒋介石引以为傲的长江防线已然尽数崩溃。 ...
原创 为... 个人认为要看皇族的政治基因。中国历史上的皇族也就那么几十个,唯独刘氏皇族时间最长,人口基数最大,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