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昭总是劝谏孙权投降,孙权为啥杀不了他?真实原因太浅显了!
迪丽瓦拉
2025-07-09 06:32:59
0

三国历史,一段波澜壮阔的英雄风云史,谋臣武将不计其数,在这个历史舞台绽放光彩。从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开始,到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而在三国鼎立之时张昭是东吴非常重要的人物,被孙策与吴夫人两人托付后事,可见其重要性。

不仅如此张昭辅佐孙策、孙权兄弟二人开创并巩固了东吴政权,是东吴的开国元勋和决策人物。张昭在孙策创业时就深受器重,“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在其去世的时候更是留下这样的话交给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能和名满天下的周郎相提并论,张昭自然也不会是等闲之辈,为东吴的巩固发展贡献不小。

原文是这样:随召张昭等诸人,及弟孙权,至卧榻前,嘱付曰:“天下方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大可有为。子布等幸善相吾弟。”乃取印绶与孙权曰:“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权大哭,拜受印绶。策告母曰:“儿天年已尽,不能奉慈母。今将印绶付弟,望母朝夕训之。父兄旧人,慎勿轻怠。”母哭曰:“恐汝弟年幼,不能任大事,当复如何?”策曰:“弟才胜儿十倍,足当大任。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嘱之也!”又唤诸弟嘱曰:“吾死之后,汝等并辅仲谋。宗族中敢有生异心者,众共诛之;骨肉为逆,不得入祖坟安葬。”

但是有一点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自从孙权登基当政之后,以为长史,待以师礼,张昭却没有什么大的建树,这倒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张昭跟着孙策的时候,那时北方曹操和袁绍正打得不可开交,很多躲避战乱的北方人都来南方寻找机会。由于东吴的很多政事都是张昭处理的,以至于到了这样的程度,这些北方人都不知道东吴有个孙策,只知道有个张昭。但是孙策这个人非常的霸气,对张昭说:“你张昭在我这里不用怕功高盖主,你们也盖不了我。”

之后张昭更是成为孙策的托孤大臣,张昭开始教导孙权怎么成为一方诸侯,孙权在刚上位时,张昭仅仅是在巡游的时候亲手扶孙权上马,就能让大部分人认可孙权,证明无论在人望还是能力上都是孙吴的拔尖。但是张昭有一点不好就是遇到一点事就主张投降,比如在赤壁之战中,就曾劝谏孙权投降,这若是放在别人身上,可能早就被杀了,但是张昭不一样,再加之他是文官,所以孙权并没有怎么样!

张昭是孙策旧臣,又是托孤大臣。想当年,孙策死后,江东尚未稳定,多股反对势力蠢蠢欲动,甚至连孙权的堂兄庐陵太守孙辅也要投降曹操。孙氏集团危如累卵,朝不保夕。如果不是张昭和周瑜挺身而出,救孙氏于危难之中,孙氏一党可能作鸟兽散。

张昭一向忠直,孙权也并不因为他走保守路线就认为他有投曹的心思。张昭也仍然以长辈之姿屡次劝谏孙权,不怕惹孙权讨厌。后来曹丕篡汉后,册封孙权为吴王,应当设置一名丞相,百官都认为非张昭莫属,不料孙权却说:“国家现在正处于多事之秋.丞相这个职位职责非常繁重,别把老臣子给累坏了。”第一任丞相孙邵去世后,丞相之位还是没能轮到张昭。

而这也充分说明孙权对张昭是有意见的但是为什么没有杀他主要有以下五点原因:第一、东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并没有得到太多强化,君臣共治的局面仍然是国家政体的主流。第二、张昭是孙策和吴国太两次托孤的重臣,他从孙权年幼的时候就一-直辅佐孙权,张昭的历史地位是无人可以比拟的。第三、军阀纷争,东吴外部面临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压力,孙权必须团结内部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联阳抗魏或联魏抗蜀。所以说必须三思。第四、张昭能够在国家大事和个人颜面之间做出正确选择。第五、张昭的较劲行为对孙权构不成任何威胁。而且孙权称帝以后,张昭就退居二线了。

张昭相貌威严,孙权常说:“我从来不敢和张老先生乱讲话。”东吴上下,他最敬畏张昭。张昭才学兼备,寿命很长,活了八十一岁。孙权亲自素服主持他的丧礼,料想孙权自少年起由长辈张昭辅佐,经过长时间的斗气,此时应该像失去了父亲一样悲痛吧!吴国上下一直尊称张昭为“仲父”,也就是叔叔,张昭的去世使吴国人民也像失去了亲人一样难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建... 1934年7月23日,未来的上将,此时的红17师师长萧克突然接到湘赣省委转来的中央军委电报,要求红6...
原创 朱... 朱元璋,历史上最为生猛的皇帝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乞丐、和尚到牛倌,朱元璋经历了一系列波折,...
河北平山一村庄发现古墓,文物部... 奔流新闻讯(记者 张秀芸)7月25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杨家桥乡发现一座古墓,墓穴...
原创 朝... 朝鲜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唇齿相依,血浓于水。中国和朝鲜的关系很悠久,在历史上,日本曾多次侵略朝鲜半岛,...
原创 古... 其实中国的古代建筑主要以土木为基本的建筑材料,泥土和材料,是自然对于人类最大的恩赐,虽然那个年代没有...
原创 林... 中华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在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中,有着太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发生,让我们至今读来都为...
原创 若... 前言 武松和燕青,这两位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究竟谁更厉害? 如果他们真的交手,结果会如何?一边是以勇...
原创 完... 公元四十一年,已经四十七岁的刘秀,事业大成,意气风发,就像回到家乡章陵县看一看。 此次回家,刘秀从不...
原创 国... 你有没有写日记的习惯?现在除了被强制要求写日记的学生,其他能常年坚持写日记的人似乎并不太常见。 事实...
原创 赵... ——【·前言·】——? "斧声烛影",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事件,让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死因成为千古...
原创 他... 1927年9月9日,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利后,部队开始撤退,在敌军的围剿中,部队的人数逐...
原创 中... 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之一的129师,多为原红四方面军,但在确定师长人选时,却由非红四系刘伯承担任了军事主...
原创 隋... 隋朝历史上,文臣武将辈出,然而,杨素可谓是最为杰出且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他曾经率军平定了尉迟迥、突厥...
原创 诸... 三国时代虽然只有短短的不足百年,当却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朝代,对里面人物故事的熟悉程度,远超任何一个...
原创 是... 登陆英伦三岛的计划失败之后,希特勒将逼迫英国人投降的希望,寄托在了打垮苏联的作战行动上。 1941年...
原创 带... 引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937年9月,任弼时此时任政治部主任,当他正在八路军办事处处理公务...
原创 回... 前言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九十周年,提起曾经的往事,很多人会对当年数十万东北军不放一枪一弹就撤退到关...
原创 朱... 在元朝末年,民生困苦,朱元璋带领平民起义,成功推翻元朝统治。 然而,明朝建立初期的开国将领中,一些...
原创 诸...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美谈,这大概也是千里马遇到伯乐的最佳故事脚本之一。 然而刘邦从一介亭长出身...
原创 祖... 百行孝为先,孝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涌现出一大批关于“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