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在每个朝代都是相当重要的部门,掌管着天下官吏。公元629年,唐朝著名宰相杜如晦因病危,临终前向李世民推荐了戴胄,一个忠直的人。戴胄原是王世充麾下将领,后降唐。他严谨尽职,但在朝廷同僚中关系一般。与他相比,宰相长孙无忌则备受唐太宗信任,他可以随意进入皇帝卧室,但进入时不得带武器。
有一次长孙无忌因急事匆忙进宫商议,却忘了腰间的佩刀。戴胄发现这一情况,当场大呼有谋反之心。按律,携带刀剑入宫是谋逆罪。长孙无忌解释急事所迫忘记了规矩,但戴胄坚称他是谋反。李世民试图化解,认为责任在守门侍卫,但戴胄坚持按国法判刑。
朝堂辩论后,众人认为侍卫应受死,但长孙无忌有因,罚俸三年。戴胄坚持按法,最终侍卫免死,只罚铜钱。
戴胄为唐初政治家,刚直不阿,多次任职吏部、户部尚书。他在临终前依旧秉持正直,贞观七年逝世。
这段历史故事,强调了法度与情义之间的权衡。你认为,在类似的情况下,你会更加看重法律还是情感?你如何评价这样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