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57年,李克农受伤昏迷两个月,醒来反复念叨一个人的名字
迪丽瓦拉
2025-07-09 23:03:05
0

在1955年的大授衔中,我军有一位将军非常特殊,他便是李克农。与那些身经百战的解放军将领相比,李克农从未带兵打过仗,但他的贡献同样不可磨灭。

自从参加革命以来,李克农大部分时间都在隐蔽战线默默付出,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让李克农的心肺功能受到了不可修复的损伤。

1957年10月25日,北方的天气已经转凉,由于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处理,吃完午饭后,李克农放下碗筷,直接回到了办公室。

前往办公室的路上,一阵凉风吹过,李克农突然感觉身体不适,之后便不断的咳嗽。他艰难的走到墙边,一只手扶住墙壁,另一只手不停的捶打胸部。

突然,李克农感觉眼前一黑,然后头部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多亏好心的路人将其送到了医院,这才让他远离生命危险。

周总理当天刚刚开完一场重要会议,得知情况后马不停蹄的前往的医院。但从医生口中得知,李克农的情况不太乐观,目前依然处于昏迷状态。

之后的日子里,周总理每天都关心李克农的情况,经历的两个月的治疗之后,李克农终于恢复了意识,医生发现,他已经丧失了部分记忆,但嘴里一直念叨着一个名字——王石坚。王石坚何许人也?

王石坚祖籍在山东,出生那年正好赶上清王朝灭亡,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在父母的教育下,王石坚从小就有很深的家国情怀。

王石坚童年时期,家乡一直都是被奉系军阀统治,为了在北方站住脚,张作霖在日俄两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左右逢源,将国家利益当成筹码,对百姓们的剥削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王石坚八岁那年,五四运动爆发,看着街上排山倒海的游行队伍,他第一次感觉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有多伟大。虽说当时在他的心里,对“反帝反封”这四个字还有没有清晰的概念,但他已经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自己将来必将成为游行队伍中的一员。

14岁时,王石坚已经开始有了成年人的思想,他目睹了反动军阀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剥削工人,而共产党员在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武装下带领工人阶级奋力反抗,这让王石坚对这支队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就是在这一年,山东军务督办张宗昌为了讨好日本当局,派出军警武力镇压青岛日商纱厂的工人大罢工,造成了8人死亡,17人重伤,史称“青岛惨案”。

“青岛惨案”让王石坚无比愤慨,没过多久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一直使用“王世明”这一化名从事反帝反封斗争。

“四一二政变”之后,王石坚转入地下工作,主要在北平从事情报联络工作,当时隐蔽战线有“南潘北王”这一说,“南潘”指的是潘汉年,而“北王”指的正是王石坚,王石坚的工作能力可见一斑。

但是,一次疏忽却险些断送的王石坚的革命生涯。1933年4月,北平的中共外围组织公开为李大钊举行了公祭奠活动,不料被反动特务跟踪。

特务对部分活动组织者进行了审讯,顺藤摸瓜找到了王石坚。特务们最初并不知道王石坚的真实身份,不料互济会主任张文勋没有扛住特务的严刑拷打,指认了王石坚。

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王石坚一直被关押在监狱中。即便失去了自由,他也没有放弃斗争,在狱中编写了《囚声》等秘密杂志,极大鼓舞的狱中革命人士的士气。

好景不长,《囚声》杂志被叛徒告发,王石坚在经历了残酷的折磨后,被关进了南京中央军人监狱,作为重犯严加看管。基本上迈进这所监狱的大门,就相当于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

天无绝人之路,正当王石坚做好了为革命献身的准备时,国共两党展开了第二次合作,在周恩来的斡旋下,王石坚被保释。

回到延安后,王石坚通过了组织的严格审查,由于被捕后坚守信仰,坚持斗争,王石坚获得了进入中央党校深造的机会。

完成学业后,王石坚进入了中央社会部,继续从事情报工作。当时李克农刚好担任中央社会部部长,所以两人算是上下级关系。

在李克农的授意下,王石坚以西安为中心建立了情报网,在他六年多的经营下,这张情报网延伸到了北平、兰州、沈阳等多个城市,基本上把整个北方囊括在内。

我们都知道,“龙潭后三杰”(熊向晖、申健、陈忠经)是隐蔽战线的中流砥柱,在解放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负责与此三人联络的正是王石坚。

从中原突围到延安保卫战,我军之所以能够屡次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王石坚所构建的情报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石坚所搜集到的情报,甚至能够帮助远在东北的林彪进行决策。

假如能够一直隐藏下去,王石坚的前途必然一片光明,迎接他的将会是鲜花和掌声。然而,他的命运却在1947年9月迎来了转折点。

不幸被捕

一切还要从北平情报小组的一次疏忽说起,这个情报小组隶属于西安中心情报系统,早年间王石坚曾在这里战斗,因此也可以认为北平情报小组是他一手创建的。

由于胡宗南在进攻延安的行动中表现堪忧,国军在东北地区的形势也越发严峻,蒋介石深深的感觉,每当自己把拳头狠狠的砸在共产党头上时,总感觉像是打在了棉花上,还没反应过来,背后又挨一闷棍。

蒋介石意识到,国军指挥系统内可能混入了我军的间谍。由于北平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的桥梁,是北方的重要节点,所以蒋介石命令保密局局长郑介民加大对北平的排查力度。

郑介民也绝非等闲之辈,他深知我党的情报人员主要通过电报与各个战场联络,所以特意从其他地区调集了十余辆电台侦测车,这些侦测车在北平城内展开了拉网式搜索,不分白昼,在各个街道徘徊。

起初,北平情报小组有所戒备,保持了无线电静默。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郑介民还留了一手,他雇佣了大量江湖人士配合搜查。

这些人早已没了古代江湖人士的侠肝义胆,每天在北平城内游荡,做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得知郑介民开出了很高的报酬,纷纷前来报名。

这些人虽说人品不怎么样,但对北平城十分熟悉,而且大多飞檐走壁、功夫了得,尤其是段云鹏,号称是燕子李三的徒孙,是北平有名的飞贼。

郑介民见侦测车起不到作用,于是改变了策略,将希望寄托在了段云鹏等人的身上,他吩咐道:“我们来个欲擒故纵,侦测车不再全天巡逻了,改为天亮前返回宪兵队。他们的间谍肯定会利用天亮前的这段时间给上级发电报,各位‘好汉’只需在制高点观察,看看哪栋房子每天最早亮灯。”

段云鹏果然发现交道口京兆胡同24号院每天最早亮灯,经过郑介民的批准后,段云鹏带着几个特务在1947年9月24日突袭了这个小院。

我党的发报员孟良玉、译电员李毓萍当场被逮捕,特务们又在隔壁的房间逮捕了北平地下电台台长李政宣以及译电员张厚佩。

四人并没有立即被押往宪兵队,而是被关在24号院,郑介民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为了给他们再设一个圈套。

大概早上8点左右,看押他们的特务已经有些打盹,其中一人还前往了不远处的街道买早点。张厚佩把头探出门,发现有一位一脸沧桑的中年妇女正在仔细打扫昨晚被风吹下的落叶。

“大娘!过来一下!”张厚佩像是看见救命稻草一样,朝着中年妇女挥手。

中年妇女缓缓抬起头,然后迈着蹒跚的步伐走了过来:“姑娘,怎么了。”

“大娘,帮我发一封电报,求你了。”张厚佩随手拿出一张纸条,拼命的往中年妇女手中塞。

“别别别,我只是个小老百姓,不掺和你们打仗的事,我不要这个。”中年妇女拼了命的往后退,一脸惊慌。

张厚佩干脆跑出了门,一把拉住大娘:“求求您的,这可是一百多人的性命,您不答应,我就不放手。”在张厚佩的再三央求下,大娘勉为其难答应了她。

其实张厚佩也是被这位中年妇女朴实的外表蒙骗了,这只不过是特务故意卖的破绽,中年妇女名叫梁金花,是保密局的一名特工。而张佩厚塞给他的纸条上写着:“哥哥,我住院了。接收人王石坚。”

更加致命的是,李政宣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之下屈服,背叛了组织,供出了北平情报站的其他成员。李政宣的叛变给北方地区的情报网造成了致命打击,短短两天的时间内就有20多人被逮捕,承德、沈阳的地下电台站也被保密局铲除。

事发之后,王石坚发现与北平失去了联系,为了探明真相,他决定亲自前往北平查看。然而,正当他准备上飞机时,被特务抓获。王石坚被逮捕后,国民党高调宣布:“这次行动搞垮了中共情报系统的半壁江山。”

在监狱中,王石坚遭到了严刑拷打,之后用颤抖的手书写了一篇《自白书》,他通过这篇《自白书》供出了一百多名地下情报人员,其中包括22名与我军秘密联络的国民党将领。

一年之后,王石坚被押往了台湾,后来一直在国民党国防部情报局工作,直到1982年才因肝癌去世。名垂千古还是遗臭万年

其实回顾王石坚被逮捕这件事,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疑点。这已经不是王石坚第一次被逮捕,十多年前,他也曾遭到过同样的酷刑,当时他坚守了底线。后来随着革命贡献的积累,王石坚的职务也越来越高。

按理说王石坚的意志应该更加坚定,对党也应该更加忠诚,为什么这一次他选择了出卖组织呢?

其次,既然在西安经常与熊向晖、陈忠经、申健三人联络,作为西安情报网的中流砥柱,为什么这三个人安然无恙,并且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王石坚的直接下线葛佩琦也没有受到任何波及。

有人推测,王石坚当时是假叛变,当时李政宣已经供出了部分地下工作者,为了顾全大局,王石坚弃车保帅,也跟着供出了大量不重要的情报人员,为的是保护熊向晖等人,不让保密局继续深挖下去。后来在国军情报部门任职,也属于忍辱负重,为了让国民党相信自己是真叛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还考虑过与台湾当局进行战俘交换,而与王石坚进行交换的正是被称为“军统三剑客”之一的沈醉。

假如王石坚是真叛变,为什么我党要用沈醉把他换回来?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一交换作罢,这或许是对王石坚的一种保护。

因为沈醉对国民党来说并不怎么重要,沈醉算的上是半个起义将领,当时也在云南起义书上签了字,只不过还没来得及发出去,就被解放军俘获。

所以在蒋介石眼里,他未必在乎沈醉是否能够回到台湾。要知道,一向任劳任怨的杜聿明在被俘后还受到了蒋介石的一顿诋毁,更何况是在起义书上签了字的沈醉。

如果我方表现出极强的交换意愿,这相当于告诉蒋介石,王石坚是假叛变。这反而会害了王石坚,所以我党一直隐瞒了这个秘密。

也有人推测,王石坚是真叛变,只不过尚存一丝良知,此前王石坚与熊向晖等人私交甚厚,所以才有意保护了他们。迄今为止,王石坚究竟是叛徒还是英雄,依然是个谜。官方始终没有对此进行明确解释。结语

熊向晖晚年在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时曾说道:“虽然之前有些人认为王石坚叛变投敌,但建国至今,没有任何一份党史资料表明他是‘叛徒’。”

通过李克农昏迷之后的表现,我们也不难看出,王石坚背后可能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次意外让李克农失去了很多记忆,但他依然能够清晰的记得王石坚,“特工之王”的心中或许有太多的话想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杰出名将,与廉颇、白起、王翦等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更是位居其中的第一。他的战...
原创 他... 《论语》有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世间的苦难,不是欲屠杀弱小,就是要成就英雄。 “沉舟侧畔千...
原创 1... 1955年,全军大授衔的前夕,评衔小组将名单提前拿给了毛主席审阅。毛主席拿过名单,看到一半突然抬头问...
原创 李... 明朝历史上,首辅之位变幻莫测,人事百态。在这漩涡般的政治斗争中,一个月的辉煌与沉沦都可能成为政治生涯...
原创 如... 谈到李莲英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太监之一,对晚清时期的历史产生了长期...
原创 实... 自“安阳曹操墓”一经发现,关于其真伪的争论就如影随形,纷至沓来。然而,当我们看到由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
原创 为... 为什么商鞅去世名声非常差?最大的疑惑,秦国怎么那么快就亡了? 秦国从秦献公时代,变法就已经开始了。国...
原创 功... 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俘虏了一大批国民党高级军官,这些人在新中国成立后都被送到战犯管理所关押改造。...
原创 越... 越南,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比较熟悉的国家,当然了更多的时候人们对于它印象还徘徊在建国初期我们对这里的援...
原创 二... 这是拍摄于解放战争后期的一张老照片,四野和二野的五位首长合影,很多人都没有看过这张照片,其收藏价值和...
原创 滇... 在中国近代历史长河中,有一支部队历经百年风雨,依旧屹立不倒。他们就是源自滇军的西藏军区山地第52旅,...
原创 1... 2000年,四川成都老人彭家惠将一个名为《中国故事》的杂志社告上了法庭。原告诉称,1988年4期《中...
原创 明... 中国武侠影视剧常常以明朝时期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等为题材,其中一些剧集如《新龙门客栈》、《锦衣卫》、...
原创 孙...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大儒董仲舒的名言,反映了维护君主权力和维稳“君臣”关系的观念。然而,这...
原创 小...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出现过24个朝代。在这片土地上,王朝的更迭,往往伴随着一场又一次,人命堆砌的...
原创 明... 引言 “子不孝,父之过”,这句话在皇族当中,同样很关键。家庭当中,到了父亲晚年时,兄弟之间难免会因为...
原创 唯...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不管是对历史还是对企业来说,这都是经久不变的必然规律。 然而,有一个企业却打破了...
原创 日... 上个世纪的日本侵华战争,持续了14年。在军国主义思想的支配下,日军疯狂入侵,滥杀无辜,所攻占之地,尽...
原创 他... 如果蜀国没有了诸葛亮,谁是诸葛亮最佳接班人呢? 公元234年10月8日,诸葛亮在五丈原(今宝鸡境内)...
原创 2... “你们就让我去吧!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 2007年12月26日,重病缠身的华国锋急切地对家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