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明朱元璋有26子,为何无人敢与朱标争太子,连朱棣都不敢吗?
迪丽瓦拉
2025-07-10 05:03:56
0

引言

“子不孝,父之过”,这句话在皇族当中,同样很关键。家庭当中,到了父亲晚年时,兄弟之间难免会因为财产纠纷,闹得不可开交。如果这个家的家教十分严格,子女素质比较高,就会相应地避免子孙后代争吵,相应减少悲剧。

唐玄宗哥哥李成器,原本为嫡长子,应该继承皇位。看到弟弟能力远胜于自己,主动让贤。将太子之位拱手相让,避免一场家庭悲剧。

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因为地位,皇子发生的政变有很多,弑君杀兄例子有很多。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人生最大的“诟病”就是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逼父亲退位。帝王之位,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有些因为此事,不得不远走他乡,还有的魂归大地。

从周天子开始,立下“嫡长子继承制度”,依然难以阻挡政变发生。处在这个位置上,每个皇子面对近在咫尺的龙椅,基本上很难做到不动心。每个人都想坐上九五之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是男人的梦想。

如果皇子当中,太子实力不强大,其他兄弟实力更大,那么政变发生概率很大。毕竟太子基本上不占据任何优势,兄弟们不服气,自然想要起兵造反。兄弟数量越多,那么争斗会越发厉害,生在皇室当中,就是一种悲哀。

然而在明朝有一种奇怪现象,朱元璋有26个儿子,却立了软弱的朱标为太子。那么多儿子还包含英雄善战的朱棣,却没有人敢争,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一、“立太子时间”不同

明朝算是一个特殊朝代,虽然知名度赶不上唐宋,不过影响特别大。在国家对外政策上,坚持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很大程度是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个人某种程度坚持传统思想,坚守嫡长子继承制度

虽然太子朱标被立为太子,不过并不意味着,他这个位置能够坐稳。事实上朱元璋有26个儿子,能力强的不在少数。包括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按照常理来讲,兄弟们肯定会有所筹谋,想要争夺太子之位。

比如在唐朝李渊作为开国皇帝称帝以后,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然而那时起建成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毕竟二弟世民能力过强,会威胁自己地位,因此一直打压弟弟,这还是其中两兄弟的关系的缩影,毕竟李渊可是有多达22个儿子,之后的“玄武门之变”就是真实的写照。

然而明朝初年,皇子们都老老实实,没有人上前争夺太子之位。哪怕太子朱标身上的帝王之气,并不是十分浓厚。然而兄弟都甘心以他为主。哪怕后期发动军事政变,夺得帝位的朱棣,在那段时间似乎也默默无闻。

这个局面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朱元璋立太子时间很早。某种程度上,一开始就为其树立“优势”,这一点又和唐玄宗兄长李成器情况很相似。唐睿宗第一次继承皇位,就已经立其为太子,营造好舆论。第二次继承皇位时,对于太子人选,哪怕知道大儿子能力不足,依然要考虑好其为太子。

朱标被立为“继承人”时间,明显更早一些,1364年在江南称帝,朱元璋封为吴王,那时就已经立了太子朱标为太子。1368年在南京称帝以后,正式立其为太子。当时朝廷当中,已经形成一种“氛围”,那就是朱标当太子,名正言顺。

二、朱标本人出色

从西周开始,就已经实现嫡长子继承制度,在当时算是一种主流趋势。嫡庶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很难做出改变。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第一个儿子,捍卫了他的太子位置。马皇后和皇帝感情很好,在大臣心目中威望颇高,她的儿子继承皇位,众人心中很服气。

朱元璋很早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太子,提升他的治国之才。13岁就带在身边,请很多名师大家来专心教导儿子,像宋濂给其讲解文学经典,徐达传授兵法要诀。基本上将朝廷当中,说法很有分量的大臣,都聚拢在朱标身边。太子的威望不断提升,大臣们对其很是认可,认为将来必然是仁义之君。

其实皇子之间斗争,也与彼此关系不睦,有很大关系。现实当中太子对于自己兄弟,尤其是能力很强的弟弟,难免有些忌惮,加剧其矛盾。不过朱标对弟弟态度很好,颇有仁义之风,大家都受过其恩惠。皇子们犯错,朱元璋想要惩罚时,会因为朱标求情而免遭惩罚。

朱标作太子期间,明成祖朱棣势力不是特别大,不占据任何优势。在洪武后期,才逐渐积累军功,能力显露锋芒。朱元璋立皇太孙为太子时,朱棣并不是长子,上面还有秦王,晋王两位兄长,皇位本身与自己无缘。燕王不会自不量力,敢冒天下之大不炜,与其来争夺来这个皇位。

相对于朱元璋的心狠手辣,大肆屠杀功臣,朱标的仁慈无疑让很多人看到希望。因此他得到文臣武将,皇族的支持。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也许朱棣就不会发生军事政变。然而天不假年,37岁朱标就英年去世,中国历史上也发生一场改变。

三、父亲教育观念不同

都说治大国犹如烹小虾,在太子培养问题上,同样需要帝王用心。朱元璋用典治国,对待孩子教育十分严苛,让他们去民间吃苦。等待孩子长大,派其去凤阳老家居住,知道老百姓生活有多困难。对于皇子们来讲,印象十分深刻,每日里战战兢兢,不胡作非为。

虽然孩子们是皇子,不过对待老师态度问题上,与普通家庭并没有太大区别。如果孩子们学习不好,老师动手打人,朱元璋很少干涉。这些让皇子们很安分,没有想要与哥哥争夺太子的心思。

明朝同样实现藩王分封,通常皇子成年以后,儿子们直接到了封地,平时不能轻易回京城内。需要远离政治中心,断绝其想要结交大臣的途径,势力就“控制”在封地范围。犹如地方与中央对抗,自然不占据优势。

相反康熙皇帝对于孩子,太过溺爱,也就造成“九龙夺嫡”的后果。康熙检查皇子们作业时,若是发现问题,就会认为是老师的失职。都说惯子如杀子,皇子们不会觉得有错,思想发生很大改变。哪怕他们在外面闯祸,康熙多数只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

清朝虽然也实现封王制度,不过皇子多数集中在京城,容易发展势力。“九龙夺嫡”事件当中,几个皇子分成几派,背后都有大臣支持。像早年大阿哥与太子,后期的八王党,表面上是皇子博弈,私底下牵扯到朝野派系的纷争。

结语

中国有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其中历经多个王朝。皇子们因为皇位,彼此之间你争我斗。每次朝堂发生政变,不仅造成将士们惨死,还有就是兄弟内讧。似乎就是一个历史循环,有可能你早年因为军事政变成功上位,不过晚年会亲眼目睹儿子们上演“皇位争夺的大戏”,不知道是不是一种报应。

自然界讲究适者生存,有时候皇子之间内斗,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清朝早年为汗位继承制度,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都没有指定继承人。下一任继承者,都是经过一番权力斗争,才得以继承皇位。基本上为实力最强劲的皇位继承者,某种程度上确定其统治地位,保证江山稳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再翻三国有感,刘关张的成功并非侥幸,而是有其内在基础。比如桃园三结义,怎么一见面就结义了?其实,这里...
原创 唐... 唐中宗李显是唐朝的第四位皇帝,因为他被武则天废黜。现在通常认为,武则天是唐朝的第四位皇帝,而他是第五...
原创 与... 李悝[kuī]又名李克,(公元前455—公元前395年),战国时期著名法家,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
原创 毛... 1945年,日寇战败已经成为定局,在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刻,党中央为了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时团结全国军...
原创 朱... 前言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成为了新的皇帝。 为了嘉奖那些在建立新王朝中立下汗马功劳的...
原创 为... 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虽然也是精彩纷争的乱世,却不怎么具有名气。与三国时代和春秋...
原创 孙... 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对推翻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被尊称为...
陈云患癌后的誓言:再活两年,完...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的事迹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陈云,这位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
原创 我... 前言 1948年7月6日,河南龙王店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坦克在突围时被华东野战军的解放军战士们拦了下...
原创 为... 玄武门之变杀害自己兄弟逼自己父亲退位,可以说是李世民一生的污染,所以无论他如何清洗都没办法清洗干净。...
原创 此... 此人用一条毒计,让明朝的江山彻底覆灭,如今还有人深信不疑 文│小先生 明朝自朱元璋创立后,在尽三百年...
原创 解... 解放战争期间,陈毅与粟裕以亲密战友的身份充分配合,屡次挫败国民党军队,两人是谁也离不开谁的绝佳搭档。...
原创 1... 封建时代,优秀的骑兵在一场战争中往往意味着更大的胜算。就欧洲骑兵而言,不但人身着铁甲,连战马也披上厚...
原创 此... 前言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在我党甚至是全国人民心中的地位一直都是很高的,可以说是德高望重般的存在。不仅如...
原创 英... 引言 大家都知道,中国在过去经常是伤痕累累,也是在历经了沧桑之后才能有如此的地位。中国国土面积辽阔,...
原创 1... 前言 1989年11月6日,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其中一条中心内容为:“邓小平提名刘华清任军...
原创 只... 中国古代直诉制度在专制社会的实施和运行为含有冤屈而诉讼无门的人提供了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为疏导民怨、...
原创 大... 前言 上次讲到,赵王被章邯围困在巨鹿,遣使向楚怀王求援。此时,楚军需要一支人马顶住压力攻打章邯,去救...
原创 疏... 1963年8月,我国华北地区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大规模降雨。 这导致海河及周边河流水位暴涨,给河北、天津...
原创 7... #深度好文计划#兴衰无常,昔日权势滔天的李公,如今何以沦落到这般境地?命运多舛,令人感慨。曾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