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8年7月6日,河南龙王店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坦克在突围时被华东野战军的解放军战士们拦了下来。
此时窜逃无望的国民党军官蹑手蹑脚地从坦克中爬出,高举双手,对解放军战士们说道:“我和你们的指挥粟裕是朋友,请带我去见他!”
解放军战士们听到这句话,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对国民党军官说道:“现在都已经被俘虏了,还在胡说八道!”
粟裕作为华东野战军的指挥者,怎么会和这个狼狈逃窜的国军是朋友,这简直是笑话。
可经过上级领导的一番调查之后,原来这位国民党军官所言并非完全虚假,作为国民党第七兵团军团级指挥官的区寿年,曾经确实同粟裕一起参加过南昌起义。
冲锋陷阵,意外抉择
区寿年有个舅舅叫做蔡廷锴,说起他可能很多人都很熟悉,就是那个曾经揭竿而起参加南昌起义,但中途却退出起义队伍,转身投靠老蒋的第十师师长。
区寿年称自己是粟裕的朋友却是有失偏颇,毕竟粟裕在南昌起义中的表现十分亮眼,而区寿年却在中途跟随舅舅投靠了老蒋的部队。
1902年,区寿年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武举人家中,在区寿年稍稍懂事之时,父母便拿出全家的积蓄供区寿年进入学堂读书。
可因为家庭并不殷实,所以在读了两年书之后,区寿年的父母便将他介绍给了他的舅舅——蔡廷锴。
此时蔡廷锴在军队当中算是混得风生水起,所以对这个突然到访的外甥,蔡廷锴倒是格外上心,“你读过几年书,现在到军队文职里面出任文书一职吧,在部队里面一定要好好表现,日后我才能拉你一把!”
区寿年将舅舅的教诲牢记于心,没过多久,在舅舅的帮助之下,区寿年收到了部队的通知,前往军事教习所学习。
在军校期间,区寿年的成绩一直十分亮眼,毕业之后,又重新回到了舅舅的部队,在舅舅的万分呵护之下,区寿年的仕途可谓平步青云,由最初的连司务长,调任为排长,在北伐战争临近之际,区寿年又晋升为连长。
北伐开始后,区寿年所在的部队被编入第四军,而区寿年仍旧是担任连长一职,这个时候的区寿年称得上是一腔热血,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秉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奋力厮杀,凭借勇猛的作战风格被升任为营长。
而此时的粟裕还在基层担任班长,二人的职位有所差距,所以二人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会有过多的交际。但此时的二人虽然并不熟识,但却都是一腔热血的革命战士。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同志遭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大肆屠杀,最终我党只能调整革命路线,将原本对国民党的合作态度转变为斗争,并开始准备筹划起义。
8月1日,周恩来、朱德、叶挺、贺龙、刘伯承等人筹划发动南昌起义,粟裕担任总指挥部警卫班班长,主要负责保护总指挥部的安全。
如果按照这个进程来看,在南昌起义部队转移到广东的过程中,区寿年和粟裕应该相互了解甚至熟悉。
然而,在南昌起义前夕,蔡廷锴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叛离革命队伍,投靠蒋介石。
而一直受到舅舅关照的区寿年也没多想,便跟随舅舅加入了国民党的队伍。大敌当即,义愤填膺
1929年,此时已经晋升为旅长的区寿年,跟着蔡延锴参加了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的第二次围剿。
而第三次围剿开始之际,或许是内心感到愧疚,亦或许是上级的安排,区寿年并未奔赴正面战场,而是带着两个团的兵力,时时刻刻守卫着陈铭枢的安全。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区寿年的观念彻底发生改变。
当下外敌当前,民族矛盾空前严峻,十九路军又调至上海,此时老蒋也面临着被迫下台的风险,国民党内部空前混乱,国民政府的大权暂收由广东派系把持。
看着日寇的种种行径,区寿年气不打一处来,“这小日本都已经欺负到家门口了,再不把枪架起来对准他们,实在是说不过去!”
可上面迟迟没有下达命令,窝了一肚子火的区寿年却没有地方发泄,因此,区寿年只能紧紧握住手中的枪,愤怒地批判日寇的暴行。
但日军显然没有收手的意思,局势变得愈发紧张,日本人打着各种旗号和借口,在上海胡作非为。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决策让全国众多地区遭受沦陷,而日军也在这种决策的影响之下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上海应该解散反日组织。”面对日本侵略者这种无理的要求,国民政府竟然想要将不抵抗决策进行到底。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抵达上海,要求部队后撤,但此时蔡廷锴又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策,他委婉地拒绝了军政部部长的建议。
当天晚上,蔡廷锴将区寿年喊到了办公室当中,缓缓开口说道:“现在党内的想法是想要和日本人进行和谈,今天军政部部长也到我这里来了一趟,要求咱们向后撤离,放弃现有的阵地,你怎么看这件事?”
听到这,区寿年内心的怒火终于爆发,“后撤?咱们哪还有地方后撤!要是碰到日军就丢下阵地不管,那还当什么兵,干脆回家种地算了!”
听到区寿年的话,蔡廷锴点了点头……
随后,淞沪会战爆发,而当时坚持同日本人作战的区寿年,真正到了战场上又是怎样做的呢?
虽然日寇提出了各种无理的要求,但是却都得到了国民政府的同意,此时日寇的野心变得更大了,既然国民党如此软弱,既然找不到合适的借口,那就干脆不要借口,直接开战。
1937年8月13日,日军集结重兵发起进攻,而此时的十九军也不再选择坐以待毙,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淞沪会战就此打响。
战前日军曾夸下海口,四个小时拿下上海,可他远远低估了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决心,这场战斗整整持续了三十三天,在此期间日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先后三次增兵仍旧无济于事,就连司令官都接连换了四个人。
虽然最终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失败,但是这场战役却粉碎了日本想要在三个月时间占领中国的计划,在战场上表现英勇的区寿年,也得到了国民政府的认可,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之前国光勋章一共只有两个人获得(蒋介石和傅作义),所以青天白日勋章就可以称得上是国民党内部最高荣誉勋章了!
淞沪会战显然已经将日寇的野心暴露无遗,但是蒋介石仍旧将重心放在“安内“方面,不断加紧对共产党的迫害。
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原本已经逐渐走上正道的区寿年,这一次却做出了迷惑操作。
1933年,区寿年带领着自己的部队参加了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计划。
但这一次他遇到了彭老总,即便是作用先进的装备,但在彭老总的指挥下,区寿年所在的部队接连遭受到了重创,而经过这件事之后,区寿年也对自己这段时间的行为进行了反思。
“当下国家不应该再继续坚持蒋介石的政策,若是一直将枪口对准自己人,那接下来中国可就危险了!”
不久之后,反蒋浪潮爆发,区寿年参与到了福建事变当中,并晋升为军长,可最终,福建事变遭受镇压,十九路军也被解散,众多将领被遣返。
此时的区寿年和蔡廷锴也意识到了不妙,于是便逃往到了香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区寿年远赴德国,在军事领域进行深造。
几年之后,两广事变失败,蔡廷锴重新组建十九路军,区寿年也从德国归来,加入到反蒋军队,此时的蒋介石也有些力不从心,最终双方和解,而区寿年成为了国军师长。
七七事变爆发后,区寿年奔赴全国各地参加抗日战役,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虽然此时的区寿年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日当中,但此时大别山根据地过于响亮的抗日口号也遭到了蒋介石的注意。
“将那些喊口号的人都抓起来。”在蒋介石的命令之下,大别山地区的众多喊口号抗日的战士被抓了起来,但此时的区寿年哪忍心放任不管,最终花费巨大的力气,将这些人保释出来。
可这却让蒋介石十分不满,最终被安排了一个包庇纵容我党发展的罪名,惨遭撤职。销声匿迹,物是人非
来到重庆之后,区寿年每天都会接受国民政府的洗脑,可区寿年对于这些却不屑一顾,反而和自己的老乡们搓起了麻将。
颇为巧合的是,老乡之中还有一个人——叶挺,为何在这个时间节点区寿年还能邂逅叶挺呢?
原来此时的叶挺也正在遭受软禁,二人实在是闲的没事干,只能无聊的在那儿搓麻将。
抗日战争结束后,摆在区寿年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跟随舅舅蔡廷锴从事民主运动,但这一条道路对于区寿年来讲显得别扭无比,多年的从军生涯,已经让区寿年习惯了军人的生活,而如今若是贸然去从事政治运动,恐怕自己难以适应。
第二条道路就是等待蒋介石的任用,但这一条路也没有想像中的那样简单,一旦再次得到蒋介石的任命,自己必然成为发动内战的工具。
而区寿年却没有预想到这一点,最终还是沦为了蒋介石手中的一颗棋子。
或许他也不愿意,但是身为国民党内部的军官,只要他有着对权力的渴望,那么他就不得不服从蒋介石的命令,可殊不知一旦踏上这条路,那就极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然而这一天终究还是到来了。
1948年6月16日,粟裕发动了豫东战役,而区寿年也是在这场战役当中被俘,这也我军俘虏的第一个国民党部队的兵团司令。结语
被俘两年后,也就是1950年,由于区寿年积极参加改造,所以被提前释放,后来在我党的安排下,区寿年得以回到老家参与建设新中国。
纵观区寿年的一生,昔日饱含一腔热血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可一生数次误入歧途,但好在最终拥有了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局,能够用自己的余生继续报效自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