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越王勾践欲杀范蠡,没想到成就了商祖陶朱公
迪丽瓦拉
2024-06-30 01:33:12
0

原标题: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越王勾践欲杀范蠡,没想到成就了商祖陶朱公

陶朱公范蠡,春秋时期人士,位极人臣,弃官后从商富甲天下。以前的人们若是开店经商,总会在自己店铺里面挂上“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的牌匾,其中前半句的“陶朱”就是指陶朱公范蠡。

鸟尽弓藏

公元前493年,越王勾践在会稽山被吴王击败,不得已之下投降保全性命,越王勾践和范蠡君臣二人入吴为奴三年。期间就是著名的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来励精图治,最终凭着范蠡的辅佐和文种“伐吴七术”的帮助下消灭吴国。

常言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虽然灭掉吴国成就一番霸业,但是因为范蠡和文种二人的能力太强,功高震主之下,对二人逐渐生疑。

经过二十多年的相处,范蠡也看出越王是那种不肯同富贵的人,于是便借之前“主辱臣死”为由向越王请辞。越王不允,说道:“我还想将国家分给你呢,你要是不留下来,我就下令杀了你!”

于是范蠡便回答越王说:“您的意思我明白了,但是君王按照法令行事,臣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句话虽然平淡无奇,却展现出范蠡面对强权统治时,宁折不屈的铮铮傲骨。

之后范蠡收拾行装离开越国,但是为越王献上灭吴七术的文种就没能保全性命了。范蠡离去时,曾给文种写了一封信,劝说其早日离去,只不过文种看完后并没有选择离开越国,而是一直在家称病不参与朝事。

没想到即便是如此,也有人诬陷文种这是要反叛的迹象,于是越王就赐剑让其自裁,说道:“你曾经为我献上灭吴的计策,我只用了其中三种就打败吴国,其余四种你就为我替先王试一试吧。”文种只能听命自杀身亡。

布衣之极

范蠡辅佐越王时,已经位至上大夫、上将军,军政无一不精,离去后先是去了齐国改名换姓,在当地从事农业生产。不久后在范蠡一家人的辛苦治理之下,就积累了数十万财产,当齐国听闻后,认为他是一个有贤能的人,于是送去相印请他做了国相。

但是这时的范蠡已经决心不再从事政治,叹息道:“在家里就能累积千金的财富,做官则能位至卿相,这是百姓能做到的极致了。长久居于尊名之下,这是不详的预兆。”于是将相印归还给齐国,把自己的家产则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们,只带着一些贵重的物品悄然离去。

离开齐国后范蠡又到了商业发达的陶地,自称为朱公,从此便有了陶朱公之称。他又开始从事于农业生产和牧畜,不久就发现陶地虽然不大,但是交通方便,是商人们的聚集之地,于是便开始经营商业,很快就展现出其在商业上超凡的才能。

当时是农业经济时代,最主要的商品就是粮食,多年从事农业生产的范蠡对此更是熟悉。在以前农业产品都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每年根据季节天气不同,产量自然也就大不一样。

再加上时不时的会遇上旱灾、涝灾,更是可能颗粒无收,导致粮价大涨。于是范蠡就采取贵抛贱买的策略,他认为商品的价格如果贵到极致就会下降,如果低到极致就会上涨,根据这一理论,很快就带着周边的人一起富了起来。

经商之道

范蠡“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思想无非是对价格的掌控,当商品价格高的时候就要视作粪土一样迅速卖出去,当价格低的时候就其视作珠宝一般大量买入,那么如何预判价格的涨落,就是致富的关键所在。

当时以农产品为主,受天气影响不可能每年收成都一样,而范蠡则根据当时的天气变化,便得出一条规律:世间万物都有一个轮回,天气变化也不例外,大旱之后必有丰年,连年丰收必有旱灾。

因为旱年丰年的循环,不愁没有机会再度购入货物抛售,如此他就在粮食丰收的时候便大肆购入,等遇到旱年价格高涨的时候就尽量抛售,不久就富甲天下名声远传。

范蠡在获得巨额财富同时,也一直在帮助那些贫困百姓,在那个“士农工商”轻视商人的大环境之下,告诉人们除了仕途之外,通过经商也能成就一番事业。而他所留下的经商之道,成为两千年来历代商人的指南针,时至今日也还在影响着商人们的经营思想。

《陶朱公经商十八则》: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期限要约定,切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钱账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参考文献

《史记》

《陶朱事业,端木生涯》

《陶朱公:浙商远祖的智慧》

《下海致富陶朱公》——翁礼华

-作者-

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01. 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发号施令的乾隆皇帝做梦也不会想到,在他死后的某一天,象征着皇家至高权威的...
原创 春... 说起春秋,我们一般想到的是春秋五霸。因为当时整体形势都是这些大国主导的。这些国家甚至左右的当时的历史...
原创 美... 1902年,深夜里的白宫,传出一声愤怒的咆哮。 政府在决策前,为什么不给华尔街打招呼? 幽暗的灯光下...
原创 外... 在近代领土回归其实相对很简单,因为弱肉强食,直接武力解决。 所以西方占据和抢夺了很多土地,光是英国就...
原创 美... 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中部,由大小132个岛屿组成。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波利尼西亚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
原创 盘...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忠君是最高的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绳。在公众场合敢于对皇帝大...
重报艺文志|80余年前,川渝大... 人物名片: 萧易,作家、学者,专注于文博领域写作,出版有《古蜀国旁白》《唤醒纵目神》《知·道——石窟...
原创 原... 我们再看电视剧的时候,相信都会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那就是一个太监拿着皇帝的圣旨,向下面的人传递旨意,...
原创 清... 张爱玲说:“近代的中国人忽然悟到家庭是封建余孽,父亲是专制魔王,母亲是好意的傻子,时髦的妻子是玩物,...
原创 一... 七名不知道犯了什么罪行的罪犯正跪在地上等待着刑罚,他们每个人的身后还专门有一名士兵负责看守,周围围观...
原创 英... 在辛亥革命前后,英国公使朱尔典是一个能够使中国政局受到改变,并左右到英国对中国决策的关键人物。他作为...
原创 北... 宋朝的经济实力以及富裕程度要远远高于有“盛唐”之名的唐朝,宋朝的商业规模和手工制造业位居我国历朝之冠...
原创 海... 笔者思来想去,又打算再写一篇海地历史文章,之前笔者已经写了很多篇海地历史文章了,但是笔者认为海地历史...
原创 溥... 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终结者——清朝,在其发展的三百多年历史中,可谓是跌宕起伏。人们不可否认的是,清朝确...
原创 这... 晚清时期照相技术已经流传到我国,所以清朝晚期有很多照片得以留存,在这些老照片中我们可以认识一下真实的...
原创 董... 文|星揽史说 编辑|星揽史说 司马迁是否师承董仲舒学界历来观点不一,系统考察二人的人生经历, 发现董...
原创 九...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这原本是武侠小说中一句诗,但是如若将它放在晚清的政治变局中,却是...
原创 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四季文史 文|四季文史 北宋年间,一位女婴出生时不哭也不闹,这可急坏了父...
原创 白... 唐朝曾经也是个繁荣的朝代,它是李白笔下的“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是历史书中领先于世界的贞观之治...
原创 老... 这是一组拍摄于民国时期,记录的是那个时候天津的街道、河岸、胡同等场景。图为天津中央停车场。 天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