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淮海战役歼灭黄百韬,粟裕问道有几种变化?张震:我的看法有三种
迪丽瓦拉
2025-07-10 01:03:49
0

济南战役这个大门一打开,那是时候该进门作战了!

济南战役结束后,粟裕代司令便召集了张震、陈士榘等人开会商议,下一仗到底该怎么打?

经过商议,大家都比较赞同朝着徐州以东的方向进攻,粟裕也很同意,于是在1948年9月24日向中央军委发出电报。

那接下来的淮海战役是如何发生的?

为何粟裕点名要张震谈谈接下来的变化?

而这所谓的变化又是什么?

张震

今天的简史档案馆就跟大家聊聊粟裕和张震在淮海战役中的故事。

毛主席要求粟裕“耍点心机”

1948年9月24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发出电报:

“为更好地改善中原战局,孤立津浦线,并迫使敌人退守江边及津浦沿线,以减少其机动兵力,与便于我恢复江边工作,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以及便于尔后华野全军进入陇海路以南作战时,能得到交通运输供应的方便和争取华中人力、物力对战争的支持,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

没错,这就是淮海战役的首次提出!

在粟裕发出电报后的第二天,此计划就得到了中野刘邓首长的同意,以及中央军委高层的批准。

毛主席

毛主席得知粟裕有此设想,颇为兴奋,复电道:

“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得到上级的肯定之后,粟裕率领张震、谭震林、陈士榘等人在曲阜召开作战会议,准备研究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部署以及计划重心。

根据敌军的作战变化,粟裕等人设想了两种作战方案:

第一、使用围城打援战术,先派出一部分兵力去连云港以及海州一带作战,充分调动黄百韬兵团东援,再在运动中歼敌。

第二、使用分割包围战术,将黄百韬兵团直接包围在新安镇地区一带,尽量全部歼灭,剩余一部兵力作为打援之用。

粟裕

在众人的商讨下,大家倾向于第二种作战方案,随后粟裕在10月12日,将讨论的意见上报给了中央军委。

值得一提的是,在粟裕发出电报的前一天,毛主席便发来电报,在电报中,毛主席明确指出:

第一阶段,集中兵力全歼黄百韬;

第二阶段,歼灭海州之地的敌人;

第三阶段,两淮之间做最后一战。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指出,希望陈毅、邓小平、刘伯承等人进行部署,把进攻重点放在郑州徐州一线,目的就是牵制住孙元良兵团,配合华野作战。

邓小平

10月15日,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再次对淮海首战做出了指示,只是这一次,毛主席有点不一样的变化。

在指示中,毛主席提出粟裕“耍点心机”,可以假装把进攻重心放在徐州,促使敌人以为我们的作战意在徐州,而不是歼灭黄百韬兵团。

这样一来,等我军围住黄百韬兵团进行歼灭之的时候,敌增援已经为时已晚,想来的时候又不得不小心南北两侧的威胁。

不得不说,毛主席的计划实在滴水不漏!

蒋介石派出顾祝同、刘峙与我军隔空斗法

毛主席做出指示后,粟裕、张震、谭震林、陈士榘等人随即签发了淮海战役预备命令:

陈士榘

第一、以10个纵队再加上特纵主力的兵力部署,完成对黄百韬兵团的围歼,同时钳制运河车站的李弥兵团;

第二、以3个纵队的兵力从台儿庄地区渡河南下,促进第3绥靖区的冯治安部起义,阻止徐州东援之敌;

第三、3纵以及两广纵队归到中野指挥,从鲁西南出发,在西侧进攻徐州,拖住商丘和砀山的敌军。

粟裕这边的部署已经就位,另一边的陈毅和邓小平也按照军委指示,带着中野主力东进解放郑州和开封。

刘伯承

而刘伯承则是带着中野一部兵力去平汉铁路南段一带,目的就是钳制张淦和黄维兵团增援。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争是瞬息万变的!

所以在此期间,中央军委曾下令要陈毅和邓小平带着中野主力向南集结,力取蚌埠并继续渡淮南进。

中央军委的做法完全是无可厚非的,可以理解其意图,因为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后,按照开始设想,主力也是要入淮的。

所以中野入淮,和华野便可以形成战略上的配合,可以更好的作战。

粟裕、陈毅

但是陈毅和邓小平觉得不妥,于是上报了中央军委中野应该继续在陇海路歼敌第4 绥靖区以及16兵团。

随后再逼近津浦线一带,和华野配合作战,随便还能钳制邱清泉和孙元良两大兵团。

经过反复思考,中央军委同意了陈毅和邓小平的建议。

战争就是这样,尤其是淮海战役,一直是边打边制定战略决策的!

除了中野,华野这边也是多次修订作战方案,为了更加密切的配合作战,粟裕在10月31日向中央军委建议:

“请已到达淮海前线的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

邓小平

中央军委也在次日做出复电:

“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

反观国民党这边,蒋介石也派出了参谋长顾祝同和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出马,准备和共产党斗法。

顾祝同就算了,无功无过,最多被人评价为中庸之才。

但是刘峙被任命为徐州“剿总”总司令的时候,可是被嘲讽了不少日子。

众所周知,刘峙有一外号,名曰猪将,此人好大喜功,军事以及政治才能皆属一般。

刘峙

于是很多人当时嘲笑刘峙的徐州上任:

“守徐州应该派一只老虎,再不济派一条狗,现如今居然安排一头猪来守门。”

由此可见,这两人实在不是上上之选,可是蒋介石又能选谁呢?

顾祝同和刘峙通过开会,最后商定把兵力集中在徐蚌段的两侧,并作出如下部署:

第一、黄百韬兵团从新安镇地区西撤;

第二、邱清泉兵团以永城和砀山为中心集结;

第三、李弥兵团在泗县地区集结行动;

第四、孙元良兵团以蒙城为中心,“清剿”共军,包围津浦线西侧安全;

第五、第3绥靖区冯治安部守备临城和台儿庄地区;

第六、第4绥靖区刘汝明部移动驻扎到临淮关一带;

第七、第9绥靖区李延年部从海上南撤,属下的44军,单独从陇海路西撤,归黄百韬指挥。

刘峙

其他的部署暂且不谈,单指最后一个部署,不夸张地说,这就是刘峙送给黄百韬的一张催命符。

44军是刘峙的金库,光是贩私盐一项就让刘峙赚得盆满钵满。

为了保住小金库,刘峙逼迫黄百韬原地等待44军,就是等待的这段时间,直接让粟裕带着华野赶了上来,最后把黄百韬堵死在了碾庄一带。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两边部署皆以就位,首战,在新安镇北面的郯城打响了!

小淮海变成大淮海的过程

11月7日,粟裕、张震、陈士榘给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山东兵团副司令王建安发电,带着7纵、10纵、13纵迅速南下,切断陇海线东段。

谭震林

同时,从宿迁北上的中野11纵和江淮军区的两个旅,则完成阻击邱清泉兵团以及歼灭李弥兵团一部的任务。

另一边的黄百韬兵团一直在原地等待44军的带来,直到7日才开始西撤,但是为时已晚。

当时运河只有一座铁桥,而44军多是马车,拖家带口的,一时间所有人员开始争相过河,混乱不堪,数小时后依然毫无变化。

就在这时,粟裕下令华野1、4、6、8、9纵迅速猛追黄百韬。

首先是陈士榘率先赶往第一线;而谭震林和王建安带着3个纵队也成功攻占下运河沿线最重要的交通线;韦国清和吉洛则是带着北上的11纵以及其他部队成功地插向新安镇以东地区。

王建安

除此之外,好消息也是接踵而至。

第3 绥靖区的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使得我军轻松踏进第3绥靖区防地,不费吹灰之力切断了黄百韬和徐州的联系。

此刻,全歼黄百韬的有利态势已经完全形成!

战场上的变化之快,使得粟裕和张震等人忘记了休息吃饭,等到警卫员送来饭菜之后,粟裕和张震才意识自己真的是饿了。

吃饭期间,粟裕同张震说道:

“在歼灭黄百韬兵团后,乘胜扩张战果,力争将南线敌军主力歼灭在徐州及其周围。”

张震

张震表示完全赞同。

随后粟裕联名张震向陈毅和邓小平以及中央军委发出建议,大致内容如下

“根据战场形势,蒋介石可能采用两种决策:第一就是继续在江北与我军周旋,争取时间来加强江南和华南等地区的防御;第二就是放弃徐蚌两淮,转身巩固江防,防止我军南渡,与我军分江而治。如果能够予以较大支持,尽可能迫使敌人采取第一决策更为有利。”

的确,如果能把敌人全部歼灭在江北,不留后路,那将会为全国胜利发挥积极作用。

毛主席

电报发出后,粟裕很快就收到了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来电:

“非有特别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胜利。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毛主席的信任,让粟裕和张震十分感动,当然,这份感动早在豫东战役之时便领教过了。

根据战场变化,以及粟裕等人和中央军委的商议下,最后决定把歼灭徐州右侧敌军为主力的目标,扩大到了歼灭徐州国军主力;而原来仅仅限于两淮和海州等地区的作战,也扩大到了徐州和蚌埠地区。

粟裕

这就是从小淮海到大淮海的转变!

黄百韬兵团彻底命丧碾庄

11月11日,黄百韬兵团已经被我军团团围住!

当刘峙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急忙下令邱清泉兵团以及李弥兵团东进增援;同时李延年刘汝明于蚌埠集结北上宿县;而孙元良带着16兵团进至符离集地区;黄维则是带着12兵团朝着蒙城开进。

至此,徐州“剿总”7个兵团全部集中,与我军进行第一次大决战。

李弥

此刻的黄百韬兵团正在碾庄进行部署,因为李弥兵团曾在此处筑有工事,所以黄百韬充分利用了这里的原有工事,使得每个村落成为了环形的野战防御阵地。

没想到的是,看上去不起眼的防御工事,竟然使得我军从野战被迫转入村落攻坚,但是依然进展缓慢,而且耗费不小。

11月14日,粟裕下令改由山东兵团进行指挥进攻,从突袭改为强攻战术,利用近迫作业,逐个攻击,同时集中榴弹炮,野炮,山炮80门,对敌军进行压制射击。

这边的主攻进行得如火如荼,另一边的打援也不甘示弱。

邱清泉

谭震林和王建安带领着部队虽然处于劣势,但是抱着与敌赴死的决心,死死地挡住了前来增援的邱清泉和李弥兵团。

刘峙见状,立刻派出预备队74军,但是遭到了我苏北兵团的痛击。

另一边,中野顺利攻克宿县一带,拦住了平汉铁路西面赶来的黄维兵团,以及从蚌埠北援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

中野立在此处,不仅直接封闭了北援徐州的通道,而且还封闭了徐州之敌沿着津浦线南逃的通道。

毛主席

随后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又作出指示:

“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位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时开五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陈、邓三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

这一切决策看似和战役无关,却是最重要不过的!

在此指示后,华野和中野能够更加密切的协同作战,实施更大规模的作战,而且还能够提供组织领导的保证。

经过一番部署,11月16日,粟裕下令再次对黄百韬发起总攻。

黄百韬

经过三天的奋战,黄百韬兵团的44军以及100军已经被全部歼灭,随后在19日当晚,粟裕又下令总攻碾庄。

在4纵、8纵、9纵的突击下,黄百韬兵团以及25军大部已经被基本歼灭,接下来的64军也被全部歼灭。

黄百韬见此状心灰意冷,直接当场自尽,而64军军长刘镇湘被俘。

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终于取得了圆满大捷!

粟裕问张震敌军可能有几种变化

在中野和华野的密切配合下,徐州的右臂被顺利切下,邱清泉和李弥兵团也遭到了不小的打击。

蒋介石、黄百韬

如今看来,黄百韬兵团的陨灭,刘峙要负全责。

首先必须承认,黄百韬向徐州收缩这一决策是非常正确的,错就错在,刘峙非要黄百韬接应海州的44军,导致黄百韬晚走两天。

正是这两天,给了我军无限机会!

根据传闻,说是黄百韬在阵亡前曾经发出三连问:

第一、我为什么要等待44军?

第二、我为什么不在运河桥上再架军桥,以便回撤?

第三、李弥兵团为什么抛弃我,不掩护我便西撤?

左一为李弥

不难看出,黄百韬也是遗憾满满,若是正常对决,或许黄百韬也不至于如此。

但这就是战争,瞬息万变的先机,谁先捕捉,谁就是赢家!

黄百韬兵团被歼,完成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任务,随后,中央军委、陈毅、邓小平两位首长以及粟裕、张震等人共同商议下步行动。

在开会之前,粟裕和张震先进行了一次谈话,粟裕问道张震,在黄百韬兵团被歼之后,敌军可能会有几种变化?

张震回答道:

张震夫妇

我的看法有三种:

第一、徐州、蚌埠、蒙城三处敌军将会以宿县为中心行进,打通南北联系;

第二、黄维兵团发现有被我军包围之可能,可能会向蚌埠收缩,会合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再行北进;

第三、若黄维被围攻,情况紧急时,徐州之敌可能会倾全力南援。

说完之后,张震表示更担心第二种看法,粟裕也表示非常赞同。

的确,按照目前形势来说,若是黄维向蚌埠行进,再北上会合刘汝明等人,那合则强,将会非常难以对付。

黄维

这个看法也汇集到了中央军委与陈毅、邓小平两位首长以及粟裕等人的会议当中,经过反复商议,最后中央军委决定:

先在南线打李延年,再去打黄维。

这样的做法,显然符合在场所有人的意见,只要能够在宿县以东歼灭李延年部,再将刘汝明部赶到蚌埠,那黄维兵团彻底陷入孤立。

那到时候自然会再打一个精彩无比的战役,而取得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胜利自然也是信手拈来!

反观另一边的国民党,在输掉第一阶段之后,蒋介石急召刘峙等人回到南京,发了好大的脾气斥责其无用。

蒋介石

随后蒋介石下令徐州的邱清泉以及孙元良向符离集进攻,而李延年、刘汝明和黄维则分别向宿县进攻,企图三路会合打通徐蚌线。

好计谋!好手段!

但蒋介石绝对想不到,自己虽然拥有了张良计,但是也耐不住我军更有过墙梯。

至于接下来到底是如何行进的?

就请各位看官稍等后续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杰出名将,与廉颇、白起、王翦等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更是位居其中的第一。他的战...
原创 他... 《论语》有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世间的苦难,不是欲屠杀弱小,就是要成就英雄。 “沉舟侧畔千...
原创 1... 1955年,全军大授衔的前夕,评衔小组将名单提前拿给了毛主席审阅。毛主席拿过名单,看到一半突然抬头问...
原创 李... 明朝历史上,首辅之位变幻莫测,人事百态。在这漩涡般的政治斗争中,一个月的辉煌与沉沦都可能成为政治生涯...
原创 如... 谈到李莲英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太监之一,对晚清时期的历史产生了长期...
原创 实... 自“安阳曹操墓”一经发现,关于其真伪的争论就如影随形,纷至沓来。然而,当我们看到由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
原创 为... 为什么商鞅去世名声非常差?最大的疑惑,秦国怎么那么快就亡了? 秦国从秦献公时代,变法就已经开始了。国...
原创 功... 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俘虏了一大批国民党高级军官,这些人在新中国成立后都被送到战犯管理所关押改造。...
原创 越... 越南,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比较熟悉的国家,当然了更多的时候人们对于它印象还徘徊在建国初期我们对这里的援...
原创 二... 这是拍摄于解放战争后期的一张老照片,四野和二野的五位首长合影,很多人都没有看过这张照片,其收藏价值和...
原创 滇... 在中国近代历史长河中,有一支部队历经百年风雨,依旧屹立不倒。他们就是源自滇军的西藏军区山地第52旅,...
原创 1... 2000年,四川成都老人彭家惠将一个名为《中国故事》的杂志社告上了法庭。原告诉称,1988年4期《中...
原创 明... 中国武侠影视剧常常以明朝时期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等为题材,其中一些剧集如《新龙门客栈》、《锦衣卫》、...
原创 孙...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大儒董仲舒的名言,反映了维护君主权力和维稳“君臣”关系的观念。然而,这...
原创 小...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出现过24个朝代。在这片土地上,王朝的更迭,往往伴随着一场又一次,人命堆砌的...
原创 明... 引言 “子不孝,父之过”,这句话在皇族当中,同样很关键。家庭当中,到了父亲晚年时,兄弟之间难免会因为...
原创 唯...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不管是对历史还是对企业来说,这都是经久不变的必然规律。 然而,有一个企业却打破了...
原创 日... 上个世纪的日本侵华战争,持续了14年。在军国主义思想的支配下,日军疯狂入侵,滥杀无辜,所攻占之地,尽...
原创 他... 如果蜀国没有了诸葛亮,谁是诸葛亮最佳接班人呢? 公元234年10月8日,诸葛亮在五丈原(今宝鸡境内)...
原创 2... “你们就让我去吧!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 2007年12月26日,重病缠身的华国锋急切地对家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