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明朝以来,锦衣卫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角色的存在,身穿黑衣,手持利刃,威风凛凛。虽然锦衣卫的官职品阶不算高,可是满朝大臣上至一品大元下至九品芝麻官,见到他们没有不哆嗦的。一般情况下,锦衣卫有一定的事实才会找上你,只要被他们盯上准没好事,基本上九死一生。锦衣卫直接听命于皇帝,相当于皇帝的左膀右臂,任何对皇帝造成威胁的人或事,他们都会心黑手辣地将其除掉。
锦衣卫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建立,从负责仪仗工作的仪鸾司改名为锦衣卫,并赋予他们新的职责:巡查和缉捕百官,只向皇帝负责,三司不能干涉,锦衣卫因此迅速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为朱元璋做了不少见不得人的事,在明朝变成了能够使得小儿止哭的存在。后来太祖朱元璋意识到这是一把双刃剑,自己能控制,但是懦弱的朱允炆估计控制不了,因此在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将锦衣卫废除。 只不过朱棣篡位登基后,为监察百官动向,再次组建锦衣卫并迅速壮大,到了嘉靖年时期,锦衣卫的人数赫然达到十五万之众。一直到南明永历帝时期,锦衣卫延续了290年之久,影响力贯穿明朝整个始终。锦衣卫作为皇帝的专属护卫军,一切以皇帝的安危着想,那作为明朝皇帝的忠仆,如此强大的一支队伍在明朝灭亡,崇祯帝绝望自缢时,又在干什么呢?为何没来救驾呢?很简单:大难临头各自飞 崇祯17年3月18,李自成率领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危难之际,崇祯皇帝也曾派出最信任的锦衣卫上阵杀敌,只是大难将至,人心涣散,锦衣卫们的做法让世人惊讶,让崇祯失望。崇祯朝最后一任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深受崇祯宠信,官至正二品的左都督,在朝中可与六部尚书平起平坐,而且骆养性的老爹骆思恭也是锦衣卫都指挥使,可见骆家世受皇恩。 只是骆养性却辜负了崇祯帝的信任与栽培,在大明朝危难之际,在崇祯危难之时,他做了叛徒。骆养性奉命率锦衣卫与敌军交战,一支箭都没发,居然回去谎称自己取得大捷。李自成打进京城,骆养性既没有在崇祯身边护卫,也没赶去战场杀敌,而是打开了城门,降了李自成。无依无靠的崇祯,只是在一个太监陪伴下自缢身亡。 崇祯帝走投无路时,曾号召群臣募集军饷,骆养性一分不出,但是在李自成大军进城之后,骆养性主动上缴3万两银子,以表忠心,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曾对此嗤之以鼻。偌大锦衣卫,只有一个指挥同知李若琏死守崇文门,城陷,作绝命诗曰:死矣!即为今日事;悲哉!何必后人知!遂自缢殉国。也有一部分锦衣卫南下,投靠了南明小朝廷,比如指挥使马吉翔等。 大顺军在京城耀武扬威没多久,就被满清赶了出去,骆养性又顺势做了“三姓家奴”,投降了满清。首领尚且如此见风使舵,底下的锦衣卫自然有样学样,大多数都当了叛徒,如指挥使王鹏翀、乔可用等锦衣卫高级将领,后来都在清朝当了官。满清也乐得接收这些训练有素的投降者,把他们收编之后改名为“銮仪卫",不再负责情报监察工作,仅仅用作仪仗队,不过仅1年就被废除。1662年,随着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死,锦衣卫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由于锦衣卫是由皇帝直接管辖,朝中的其他官员根本无法对他们干扰,因而使得锦衣卫可以处理牵扯朝廷官员的大案,并直接呈送皇帝。所以,朝中官员多害怕锦衣卫,见之如老鼠见猫。但是,锦衣卫的刑讯范围只针对官员士大夫,所以一般不会审讯以及捉拿普通百姓。普通的百姓刑、民事案件只通过正常的司法进行处理。另外,锦衣卫拥有特权,无形中令他们可胡作非为、贪赃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屏障”保护,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不堪。所以说,明之亡于厂卫,是间接引起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