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是岳飞的诗,歌颂着忠诚和壮志。岳飞是宋朝的一位将军,他的抗金事迹传颂千古,至今仍受人尊敬和怀念。然而,他的一生以悲剧收场,被秦桧等人所陷害致死。
对于秦桧等人的恶行,人们深感憎恨,将他们的下跪石像摆放在岳飞墓前,永世为所做之恶行伏法,谢罪。岳飞有一位高僧朋友,名为道月禅师。道月禅师曾经赠送给岳飞一首保命诗,然而,岳飞直到临死时才理解其中的含义。
这首诗是如何描绘的呢? 岳飞于1103年出生在河北乡村,家境普通。他在母亲待产时,一只形似天鹅的大鸟降临岳家屋顶,高声鸣叫。岳飞的父亲因此决定给儿子取名“飞”,字鹏举。 少年时的岳飞寡言耿直,热爱阅读《孙吴兵法》、《春秋》等书籍。他对兵法充满热爱,且天生具备神力。岳飞拜师学艺,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岳飞早早地怀抱着为国家效力的爱国情怀。岳飞在20岁时参军,初露锋芒,活捉了两名贼首。
然而,由于父亲逝世和两次战败,他回到家乡。在归家途中,岳飞亲眼目睹金军对百姓的残暴行为。回家后,他决定再次从军,但顾虑老母、妻儿在乱世中的艰难生存,犹豫不决。 岳飞的母亲为他刺字“尽忠报国”劝慰他,鼓舞了他的壮志。最终,岳飞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抗金报国之路。在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手下武将效仿自己篡位,收回了立有大功将军们的兵权。之后,他实施“军权三分”制度,将调兵权、统兵权、握兵权分归给不同部门和人员。
而岳家军一直由岳飞领导,成为宋朝的主要抗金力量。然而,宋高宗对岳飞心生芥蒂,不愿让岳家军发展壮大。秦桧等奸臣时常诽谤岳飞,使其在朝廷内受到排挤,岳家军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岳飞为国尽忠、声名远播,但在宋高宗的疏远下,他的报国理想受到限制。岳飞深感郁闷,写下一些诗词表达内心的壮志和忧愁,结交了许多文学友人,其中就包括了道月禅师。 岳飞临终前,他领悟了道月禅师所赠保命诗的含义。然而,他失去了躲避秦桧陷害的机会,最终在风波亭遭杀,享年39岁。岳飞忠诚而无怨,他的英勇事迹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然而,人们或许希望他能够在道月禅师的诗中看出危机,采取措施规避。
但岳飞可能永远不会背叛皇命。历史无法改变,故去的英雄也无法复生。大仁大义的岳飞将永远激励着有志青年和正义人士,让他们不惧艰险,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