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将军造反,为何士兵基本都会听将军的?不是应该效忠皇帝吗?
迪丽瓦拉
2025-07-10 12:34:08
0

古代将军造反,为何士兵基本都会听将军的?不是应该效忠皇帝吗?

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换位思考。

假如你在一家大公司上班,皇帝相当于你的老板,将军相当于你的主管。

你平时是听老板的?还是听主管的?

名义上说,老板发工资,自然是听老板的。

但实际上呢?在大公司待过的人都知道,底层员工根本见不着老板,工作任务都是主管布置安排的。

而且,主管的上头还有主管。位阶较低的中下级主管,一般也见不着老板。

既然你连老板的面都见不到,那很自然,你实际的效忠对象,就不可能是老板。而是你的顶头上司。

而正因为你实际的效忠对象是顶头上司。

你能不能升职加薪,能不能少加班,能不能正常带薪摸鱼。这一切的一切,你都得看主管脸色。而不是老板。

因此可以说:在一家大公司里面,与你有利益绑定的人,从来就不是你的老板。而是你的顶头上司。

如果哪天顶头上司与老板闹掰了,想拉你一起跳槽。你走与不走,只取决于你与谁的利益绑定更深。

如果你与顶头上司利益绑定更深,他跳槽走人了,老板派了新主管来,你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带薪摸鱼了,996变成常态了,且你也永远不可能升职加薪了。那你自然就会跟着顶头上司一块跳槽。

如果你与顶头上司的利益绑定不深,无所谓新主管是谁,你觉得跳槽对自己无益,还是留在公司更安逸。并且你也不怕得罪顶头上司。那你自然就不会跟着他一起跳槽。

自始至终,你是否会跳槽,都只会基于你自己的利益和前途考量问题。你压根就不会考虑那个自己连面都没见过的老板的想法。

古代皇帝与前线大将、前线士兵的关系,也是如此。

皇帝高高在上,连大将军都不是想见就能见着的。更何况是普通士兵?

既然,士兵接触不到皇帝,无法与皇帝构建利益上的联系。

既然士兵在军中能不能少挨点毒打,能不能每顿饭多加两块肉。能不能在打仗时被安排到靠后点的位置,不当炮灰。都要看管着自己的百夫长,千夫长,万夫长,乃至大将军的脸色。

那当前线的大将军要谋反时,士兵们当然就只会关心自己顶头上司的态度了。

百夫长、千夫长提议,跟着将军反了吧!

假如士兵与百夫长、千夫长有利益绑定,可能也就跟着一起反了。

假如士兵与百夫长、千夫长无利益绑定,可能会杀了百夫长、千夫长,不参与叛乱。

百夫长、千夫长,不想参与叛乱,提议杀了大将军派来的眼线。

假如士兵与百夫长、千夫长有利益绑定,可能也就跟着一起杀了大将军的眼线,然后不参与叛乱。

假如士兵与百夫长、千夫长无利益绑定,且认为附和大将军叛乱更有前途。可能会杀了百夫长、千夫长,参与叛乱。

像这样的例子,历史上比比皆是。

比如唐朝的安史之乱。

叛乱前,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

这其中的范阳镇被安禄山控制的最严密,大大小小的军官几乎都是安禄山任命的。所以安禄山宣布造反后,范阳军集体附逆。

平卢镇受安禄山的影响比较大,史思明、田承嗣、李宝臣等人都是安禄山心腹,所以他们的部队都参与了造反。但唐廷划归给安禄山管辖的卢龙军,并非安禄山之嫡系。所以安史之乱爆发后,卢龙军杀了安禄山派来的官员,宣布反正,没有附逆。

河东镇受安禄山的影响微乎其微,从上到下都不鸟安禄山。所以安禄山造反后,河东军不仅没有附逆,反而还成了唐廷剿灭安史叛军的主力军之一。

人永远都是最现实的动物,做任何决定,永远都是看利益取舍,而不是效忠谁。

类似例子,还有清末的北洋新军。

武昌起义后,除了冯国璋等少数人外,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军军官,对朝廷的指令都是出工不出力。

大家心里明白得很,领着三千的工资,却要求干一万块的活儿,怎么可能呢?朝廷是你们旗人的朝廷,你们都不卖命。却要我们汉人当挡箭牌,我们又不是铁憨憨!

袁世凯复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朝廷要钱要官。朝廷不给,他就威胁满朝文武,自己要与革命党议和。

直到他找朝廷把利益要足了,北洋军才有打革命党的动力。

但当拿下汉口、汉阳后,北洋军又不打了。

为何?

袁世凯考虑的是,朝廷大厦将倾,皇帝和八旗贵胄也是扶不起的阿斗。自己断无为其再卖命的理由。

北洋军上上下下想的是,打完了武昌,还有南京,还有长沙,还有广州,还有上海。无休止的战争,朝廷给的钱不够,得加钱!

最后,清政府再也拿不出钱来,大家伙也不想再出力。溥仪也就只能退位了。

值得一提的是,辛亥革命前后,由旗人组成的禁卫军对时局的态度比北洋军还现实。

武昌起义爆发之初,禁卫军大大小小的军官与摄政王载沣的态度一致,那就是反对袁世凯复出。

然而,当禁卫军看到南方诸省皆起义,北洋军又不卖力,自己要上前线卖命了。立场瞬间转变。

甩嘴皮子和卖命,这是两码事。载沣驱使北洋新军镇压起义,大家当然附和。但当自己要卖命时,自己当然要掂量掂量后果。

后来,袁世凯让冯国璋统领禁卫军,这帮人听了冯国璋的保证——朝廷没了,但大家该发的军饷,一分也不会少。

立时间,全部唯冯大帅马首是瞻。

至于朝廷,去特么的。

平时分红,皇亲国戚分的银子最多。现在国将不国了,这帮人却无可奈何,大家伙凭什么还要给这无能朝廷卖命?

还是那句话,人永远都是最现实的动物。做任何决定,永远都是看利益取舍。

当然,将军能让士兵心甘情愿造反,是有大前提的。那就是大将军要掌握一定财权,军事权和行政权。

也就是说,大将军要有给予士兵利益,并与士兵绑定利益的基础。

比如吴三桂能成功反叛,就是因为他掌握了云南的大权。他能给手下散银子,并与手下深度绑定利益。

他给大伙的好处,比朝廷给其他旗营兵的正常军饷高得多。大家自然听他的。

而一旦朝廷削藩了,吴三桂“养老”去了。不单是吴三桂的利益受损。整个云南藩的利益都要受损。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吴三桂反叛,也是被逼反的。

一方面,康熙在逼他。另一方面,云南藩的十几万既得利益者也在逼他。

如果吴三桂愿意,他大可拍拍屁股走人。康熙要立榜样,必然会善待他。

但如果他走了,不管不顾跟随自己几十年出身入死的兄弟了,不管他们的养老问题了。

很有可能,吴三桂还没出昆明,就会被自己人做掉。

然后,大家拥立吴三桂的儿子或孙子,打着吴三桂的旗号造反。

而如果大将军不能给手下利益,无法与手下进行利益绑定,就如十四阿哥胤禵那样。空有一个大将军王身份,没有自己的财权、行政权和指挥权,没有自己的后勤保障系统。

甚至在军中,连自己的绝对嫡系也没有。

那雍正想撸掉他,也就是一纸诏令的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引言:华夏五千年的辉煌文化,这里面包含了尧舜禹时期与夏朝时期的文化。但是由于时间跨度太大,却少相关古...
原创 彻...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世界历史都是大国表演和争夺的舞台,尤其是强大的大国来说,因为其影响力的扩大,...
原创 正... 第一个误区是演义中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所带的兵力有七十万,其实这是严重偏离实际数目的。因为到蜀汉灭亡时...
原创 清... 在电视剧《天下长河》中,当收复台湾的功臣施琅入宫面圣时,随身带来了一位将领,并向皇帝介绍说:他叫林兴...
原创 蓝... 蓝玉是明朝洪武年间非常关键的一位勋臣。他是明朝建立以后新兴的军事贵族。他得势之时,开国元勋旧臣或故去...
原创 在... 1402年,“大明战神”李景隆打开了金川门,靖难的燕军顺利进入南京。自1399年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
原创 古...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二字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有力量,每个中国人都为自己的祖国而自豪。 中国不仅仅...
原创 盘... 国民党将一手好牌打了个稀烂,这几个将领在其中出了不少力,国民党军队经过他们的指挥,战斗力那是直线下降...
原创 逃... #深度好文计划#朱允炆与燕王的较量,究竟是无能之君的败局,还是命运的无情安排?他在这场斗争中,是否真...
原创 邓... 邓卓棣的成长经历 邓卓棣是邓公的孙子,从小被邓公疼爱有加。他在中国大使馆申请了护照,回国后考入北京大...
原创 《... 黄河再一次决口除了河道总督靳辅和陈潢需要担责任之外,阻拦陈潢炸坝的桃源知县于振甲更是罪责难逃,康熙一...
原创 她... 她是原国防部长耿飚的女儿,从小就在战火中成长,长大后凭借坚韧不拔的心性,成功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公司。但...
士 心|好望角踏勘 印象中,南非的好望角是非洲大陆最南端。不少史料介绍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是1488年“带领船队航行至非...
原创 南... #深度好文计划#这位南宋的铁血宰相,其命运何以至此?他究竟是权谋下的奸臣,还是国家利益前无私付出的悲...
展黑水文脉 省博物馆馆藏精品图... 金源文化标志性器物“铜坐龙”、中国现存唯一一方渤海官印“天门军之印”、小南山玉文化代表性器物“玉玦”...
洪水来袭,古人如何防洪救灾? 中国自古多水灾,防洪救灾是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的问题。因此,古人逐渐探索出了一套完备的防洪治洪机制,谱...
原创 朱...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建立者,其在明朝建立后,大肆屠杀开国功臣。因其杀戮过重,民间甚至有了火烧庆功楼的...
原创 隐... 对于苏德战争,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是有所耳闻的,无论是通过游戏,还是影视作品或是相关书籍。对于这场战争的...
原创 曾... 如果问一位日本人,让他选择一位心中最为著名的“维新运动”领袖的话,有一个人的名字绝对是不能被忽略的,...
原创 陈... 在战争中,陈树湘师长腹部受了重伤,被敌人俘虏,他趁敌不备,伸出双手,摸到了温热的肠子,用力一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