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胡善祥与孙若微的前尘往事
迪丽瓦拉
2025-07-11 06:33:07
0

前段时间电视剧《大明风华》热播,里面的孙若微和胡善祥本是姐妹,因为靖难之变的缘故失去亲生父母,分别被人收养。后来又都成为皇太孙朱瞻基的妃子,并先后当上皇后。两姐妹之间的宫斗情节可谓精彩,剧中的胡善祥为了当皇后使尽了手段,孙若微也是步步为营,最后成功上位。孙若微本无意后位,但为了自己的爱人,以及自己的亲人能够平安的活下去,不得不完成从“靖难遗孤”到大明皇后的转变。

然而在历史上,她们的画风并不是这样,可以说是截然相反。

家世起底

胡皇后,在历史上是个老实人。《明史》记载她是山东济宁人,据说名善祥。她的父亲叫胡荣,生了七朵金花,长女在洪武初年入宫为女官,胡荣也被授予锦衣卫百户之职。电视剧《大明风华》中胡善祥的养母胡尚仪,其原型可能就是胡善祥的大姐。胡善祥是胡荣的第三个女儿(根据《明伦汇编·宫闱典·东宫妃嫔部》),永乐十五年被册立为皇太孙妃,后来顺理成章的成了皇后,其中并没有什么波折。

宣宗恭让皇后,传后胡氏名善祥,济宁人。父荣生七女。洪武初长女入宫为女官,荣授锦衣卫百户,后,其第三女也。永乐十五年册为皇太孙妃久之为皇太子妃。

这里说下题外话,胡善祥能在历史上留下全名是很不容易的,纵观历史,历代皇后中能留下名字的少之又少。远的不说,明太祖朱元璋的元配马皇后就没有留下全名,虽然有说叫马秀英,但正史是没有记载的。而孙若微,则是小说《六朝记事》中作者给起的名字,正史里面是没有记载的。《大明风华》就是根据这部小说拍的。为了方便,后文仍旧以孙若微来称呼。

胡善祥与明宣宗的感情,总体来说是过得去的,两人育有一女,封为常德公主,可遗憾的是胡善祥没能生儿子。其实,皇后没生儿子,在明朝不算多大个事,只要皇后自身没有大过错,能做好后宫的管理工作,皇帝也没有理由废她。比如明朝的万历皇帝的王皇后,也没生儿子,万历一直想把王皇后废掉,改立自己喜欢的郑贵妃,结果没成功,朝里朝外都不同意,王皇后一直挺到了万历四十八年,就比万历早去世几个月。胡皇后也是这么个情况,没有什么过错,太后也对她很满意,可是朱瞻基最喜欢的不是她,而是孙贵妃,也就是孙若微。

孙若微,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与胡善祥一样,都是山东人,不过她是山东邹平人。两人都是在永乐十五年嫁给朱瞻基,一个是皇太孙妃,一个是皇太孙嫔。明朝为了防止外戚专权,选妃都是选身家清白,地位普通的人家,这样就算女家因为和皇室攀上亲戚而地位骤贵,也会由于之前在朝中缺少根基而对皇权构不成威胁。因此,胡善祥的父亲最开始仅仅是锦衣卫百户,正六品,而孙若微的父亲孙忠则是永城县(今河南永城)主簿,从八品。孙若微能成为皇太孙嫔也是有运气成分,具体来说是有贵人相助。说是运气,那是因为她父亲当主簿的永城县,恰好是诚孝皇后的家乡。诚孝皇后,就是朱瞻基的母亲,此时还是太子妃。

太子妃虽然在京城,可是她的母亲还在家居住,这么重量级的人物,地方官员当然是不敢怠慢,这么一来二去,孙若微就被老太太注意到了。孙若微自小就很漂亮,《明史》说她『幼有美色』,老太太有一次进京看女儿,跟女儿说了这个事『言(孙)忠有贤女』,太子妃很感兴趣,加之又是老乡,于是把她接进宫来,朱棣就让太子妃来抚育她。『(孙若微)方十余岁,成祖命诚孝后育之。』等到朱瞻基大婚的时候,让孙若微做了皇太孙嫔。

竞争上岗

写到这里,有一个疑问,孙若微为什么只能当侧妃?她是朱瞻基的老妈亲自抚育的,本人又漂亮,硬件资本杠杠的,而且从历史记载上看,朱瞻基是很喜欢她的,这点电视剧并没有夸大。胡善祥据记载仅仅是有个姐姐在洪武年间在宫里做女官,父亲也不过是个六品官员,两相比较,也没有占据压倒性优势。笔者以为,可能有两点原因。

原因之一是防止外戚干政,孙家和太子妃是同乡,又蒙后者抚育,如果被选为皇太孙妃,那么极有可能将来成为皇后,凭这一层关系,两个女人一台戏,后族势力会坐大,这一点,作为爷爷的朱棣肯定意识到了,太子妃的老公,胖胖的“狄大人”,虽然人前装傻,但心思缜密,同样也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而太子妃她妈,把孙若微送进宫,未尝不是存了长保富贵的心思,这点,相信朱棣父子都很清楚。因此,只能给孙若微嫔位。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保证太孙妃选拔的公平公正公开性。胡善祥是通过正规渠道选拔上来的,孙若微的性质更像是“加塞”,属于临时插队。想想笔者在单位微波炉上排队热饭,遇到一时不察,被后面的“饭盒”抢了先,都会感到愤愤不平,插队选中太孙妃那得得罪多少人,恐怕皇帝都没法善了,而且一旦这恶例一开,今后选拔工作的公平性也会大受影响。因此,孙若微得嫔位可谓照顾了方方面面。

朱瞻基是很喜欢孙若微的,等到他当了皇帝,就把孙若微升为贵妃,到了宣德三年,借着孙贵妃生子,且已立为皇太子的机会,授意(逼着)胡皇后自己打辞职报告『帝令后上表辞位』,改立孙贵妃为皇后,胡善祥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算是出家了。对这一节,《廿一史弹词》有着比较详细的描述

『宠孙妃,废胡后,假让薄情。(帝召蹇义等喻曰:朕三十未有子,今贵妃生子,母从子贵,但废后有故事否?义曰:宋仁宗降郭后为仙妃。(杨)士奇曰:汉光武废后诏书曰,异常之事,非国休福。宋仁宗废后,后来甚悔,愿陛下慎之。他日独召士奇曰:若何处置为当?士奇曰:惟导后以疾辞让,则进退以礼。敕曰:皇后胡氏,自惟多疾,固怀谦退,就闲别宫。贵妃孙氏,实生皇子,已立为皇太子。羣(qún)臣咸谓母以子贵,宜正位中宫。今允所请,册妃孙氏为皇后,赐胡氏号静慈仙师。后帝悔为幼年事,居于清宁,其进膳如常仪。胡后名善祥)』

一句“宠孙妃,废胡后,假让薄情。”说得毫不留情。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呢?他就是杨慎,大明三大才子之一,状元,其父杨廷和是正德、嘉靖两朝的内阁首辅。另两位是编写《永乐大典》的解缙,以及大家所熟知的徐渭徐文长。杨大才子真是勇气可嘉,笔者也是很好奇,这种东西,当年是怎么流传下来的。言归正传,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朱瞻基后来对废掉胡后是很后悔的,说是自己年幼不懂事,真是个熊孩子啊!可这个熊孩子当年是三十岁,已经结婚十年,允悲,允悲!

生子疑云

前文说到孙若微能被立为皇后是因为她生了儿子朱见深,而且是当时朱瞻基唯一的儿子,母凭子贵。如果浏览《明史·英宗本纪》,也就是朱见深的传记,上面说明他的母亲是孙太后。可还是这本《明史》,写到《明史·后妃传》中孙若微自己的传记时,却说『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宠益重。』这真是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这条消息的可靠性有多高呢?笔者认为有百分之五十。为了公平,我两种情况都分析一下。

第一种情况,这条记录不可信。原因是《明史》是清朝编的,到了乾隆时才完工,前后历时一百多年。按流行的说法,清朝对明朝那是可劲的黑。明英宗本人因为土木堡之变被俘虏过,本身履历就有瑕疵,黑一下明英宗的身世,就好比债多了不愁,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再者,把不是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的,技术上有难度。孩子不是快递,今天下单最迟三天到,遇到双十一可能慢点,但总体还是很快。孩子要十月怀胎才能生下了,也就是说装孕妇要装至少九个月,中间还有皇帝探视,太医检查,想全程瞒下来不容易,还有方方面面的人需要打点,别的不说,亲妈怎么处置?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二种情况,这件事是真的。我们也可以分析一下。这里笔者猜测整个生子事件的总导演就是朱瞻基本人。原因是,朱瞻基想孙若微当皇后,但孙若微也没生儿子。结婚九年就只生了一个女儿常德公主,考虑到年龄原因,再生儿子的几率也不大。恰好有宫女怀孕,那么好吧,对外就宣称是孙若微怀孕,就算生出来是个公主,那也没关系,大不了以后再有人怀孕再演一次。还有就是把宫女生的儿子立为太子,皇帝一般是不愿意的,生母的地位太低,反过来不就是说自己的品味很差吗?后面万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就是宫女所生,万历迟迟不立他为太子,除了宠爱郑贵妃外,就是嫌弃朱常洛母亲的出身。有一次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问他为啥不立朱常洛为太子,万历说他不过是个宫女的儿子,李太后大怒,说:“你也是宫女的儿子!”。李太后也是宫女出身,万历把这茬给忘了。

还有一点就是古代那些史官们对于一些事情迫于压力,不能明白的记录在史书中,只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偷偷表达。比如朱棣,他的本纪中记载他是马皇后的儿子,结果在另外的地方又记载周王是他的同母弟弟,而周王又不是马皇后的儿子,借此来隐晦表达朱棣是篡改了他的出身。所以关于孙若微生子记载,可能也有类似的原因。编修史书,也是根据前朝史料,很多都是拿来主义,这就造成了前朝的忌讳,变成了后面史书中的矛盾记载。

以上种种,纯粹是笔者自己的猜测,博君一笑而已。

结局

胡善祥在静慈仙师的职务上一直到去世,由于朱瞻基心中有愧,所以给她的待遇还是按皇后的级别来,太后也怜悯她,每次宫中有宴会还是会让她参加,坐的位次还在孙若微之上,搞得现任的孙皇后经常很郁闷。不过好景不长,太后去世了,胡善祥悲痛过度,也于次年也就是明英宗正统八年去世,好歹是做过皇后的人,结果按嫔的规格下葬,连妃的规格也没达到,也没有谥号。这里忍不住吐槽一下孙太后的气量。一直到孙若微去世,明英宗才在钱皇后的建议下给胡善祥恢复名誉,并上谥号为“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又修陵寝。所以胡善祥在史书中被简称为恭让皇后,一个让字,数不尽的心酸。

孙若微则经历了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土木之变,京城保卫战,夺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在腥风血雨中屹立不倒,一直到明英宗天顺六年才去世,死后和朱瞻基合葬,上谥号“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

仔细比较一下两人的谥号,可以看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两人都是“章皇后”,可以看出大家对胡善祥的认可。胡善祥当过“静慈仙师”,因此谥号中有“静慈”二字。胡善祥主动辞职,因此是“恭让”。孙若微历经六朝,深具威望,还参与过皇帝的废立,因此谥号中不吝溢美之词:“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还有“配圣”,用词都是顶配啊。

时移世易,千多年过去,两人的再次相遇,却是在电视剧中,还做了亲姐妹,两人若是有知,当会相逢一笑泯恩仇吧。

参考资料:

《明史后妃传》

《明伦汇编·宫闱典·东宫妃嫔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姑媳部》

《廿一史弹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被誉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终完美的形象”的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足智多谋,...
原创 3... 在我国的历史上,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当时清朝后期政治腐败,百姓苛捐杂税繁重,...
原创 为... 泰陵,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三位皇帝——雍正皇帝的陵寝,同时也是清西陵地区第一个建造的陵寝。 雍正皇帝的...
原创 封... 封神知识点:殷郊文/王事情 《封神》中,纣王和姜皇后有两个儿子,大的叫殷郊,小的叫殷洪。后来妲己秽乱...
原创 命... 说起命运最坎坷的元首来,那就不得不说波兰元首约瑟夫·毕苏斯基,他这位波兰元首的命运可真就是太坎坷,因...
原创 “... 清朝末年,西方先进技术传入中国,人们也开始接触一些生活上的娱乐技术。其中,西方的拍照传入中国,给我们...
原创 刘... 提起刘备,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也都知道他有个儿子叫刘禅,也就是阿斗,但其实刘备有三个儿子,还有两个女儿...
原创 长... 引言:长平之战中,赵国面临着后勤补给的严重问题,饥荒让士兵们饱受折磨,尽管眼前是对岸强大的敌人,但空...
原创 历...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创作,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 (古代 闽地) 长兴四年,公元933年,...
原创 五... 提到三国时期的名将,不少人首先会提到五虎上将。在刘备的麾下就有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等大将,虽...
原创 东...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两国合并最为成功的例子恐怕只有德国了,东德并入西德后,发展迅速,快速成为世界...
原创 孙... 话说孙悟空学艺归来,一直找不到趁手的兵器,听取其他猴子的建议来到龙宫找老龙王借个趁手的兵器,选来选去...
原创 四... 四野在东北战无不胜,却因为他太轻敌,南下第一仗就败给了白崇禧 桂军素有“广西狼兵”的称号,他们作风彪...
原创 万... 明代万历皇帝,名字很熟悉,但他在位48年的时候,却陷入了一段让人匪夷所思的时光。原因竟是“腰痛脚软,...
原创 《... 纣王前往女娲宫进香,这在《封神演义》中被描绘成第一个阴谋的开始。实际的策划者是商容,他是这场阴谋的执...
原创 宋... 谈及宋朝时期,朝堂上长长的翅帽便是一大亮点,这成了许多人好奇的一点,这翅帽究竟有多长,如此不方便的设...
原创 老... 1987年苏联发行的乌克兰雅尔塔的明信片。 雅尔塔(乌克兰语和俄语:Я́лта)是乌克兰南部克里米...
大禹IP《少年禹传奇》亮相特色... 近日,由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绵阳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指挥部共同主办的“绵阳经开区—北...
原创 刘... 建安二十四年是三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份,蜀汉大将关羽镇守荆州,遭到曹操和孙权的联合攻击兵败被杀,...
原创 1... 在《宋史》中,对徽宗的记载是:“绍兴五年四月甲子,崩于五国城,年五十有四。”而对钦宗则更加含混:“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