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00年前,20万白俄难民逃亡到中国,后代骄傲的说:我们是中国人
迪丽瓦拉
2025-07-11 11:33:58
0

#三分钟讲知识#

1922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苏联,这个崭新的国家正式成立了。它如同一个刚刚蹒跚学步的婴儿,摸索着,尝试着,开始逐步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但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总是伴随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在苏联成立之前,沙皇是这片土地上的统治者。他们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和财富,享受着无上的荣耀和尊贵。然而,当苏联成立后,沙皇的统治被推翻,那些曾经追随沙皇的人们突然发现,他们的世界变了。他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新的苏维埃政权并不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这些沙皇的追随者们,感到自己仿佛成了被抛弃的孤儿,他们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制度,更无法接受失去权力和财富的现实。于是,他们开始暗中策划,试图恢复沙皇的统治,或者至少让自己在这个新的社会里有一席之地。

除了这些反动派,还有一些资本家也反对苏维埃政权。他们担心,如果苏联真的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那么他们的财富和地位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他们也开始暗中与反动派勾结,试图阻止苏联的发展。

这样一来,在苏联的初期,沙俄的残余力量变得非常强大。他们不仅拥有大量的财富和资源,还有大量的追随者和支持者。这对于苏联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这些残余力量不仅威胁着苏联的政权稳定,更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绊脚石。

为了应对这个挑战,苏维埃政府决定采取行动。他们开始大规模地清除这些沙皇的残兵败将,试图将那些反对苏维埃政权的人全部赶出苏联。

这些反对苏维埃政权的人,其实都是一些有权有势的人。他们曾经享受着极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但现在,他们却感到自己正在失去一切。因此,他们开始与反动派联合起来,试图对抗苏联。

为了有自己的一个势力范围,这些反对苏维埃政权的人建立了所谓的“白军”。他们不断地对苏联红军进行挑衅和攻击,试图夺取更多的领土和资源。这样一来,苏联内战也逐渐打响了。

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对于苏联的百姓来说,无疑是带来了一线希望。他们渴望国家繁荣昌盛,期待生活能有新的盼头。与之前的沙俄时代相比,苏联政府的政策和做法明显更加符合民心,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因此,在苏联政府和红军的背后,有着广大百姓的坚定支持。

与此相对,白军的支持率就显得非常薄弱了。他们试图重回沙俄王朝的旧梦,但在历史的大潮中,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内战中,白军始终处于劣势,无论是从兵力、物资还是民心来看,他们都远远不如红军。

在红军的步步紧逼下,白军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裂和混乱。一些人开始意识到,继续与红军对抗下去,只会是一条死路。于是,他们选择了逃离俄罗斯。然而,逃离并不意味着就能摆脱困境。一战结束后不久,整个欧洲都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变革的风潮此起彼伏。德国、奥地利等国家都对俄国抱有深深的敌意,从俄罗斯逃出来的人,会在这些国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东方的大国进入了他们的视线。这个国家就是中国。虽然此时的中国也经历了战乱的洗礼,但相比之下,它的局势要稳定得多。而且,这个国家对俄国的难民采取了相对宽容和接纳的态度。就这样,一场难民浪潮席卷了中国。

而这些难民大概有20多万。然而,这些难民并非都是真正的难民,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不乏富贵乡绅、甚至还有一些“白军”的溃散士兵。他们并非因为生活困苦而逃离,而是为了躲避苏联政府的追捕,选择混入难民队伍,一同逃向中国的怀抱。

想象一下,如此庞大的人群突然涌入一个国家,这无疑给接收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社会秩序、安全稳定,乃至经济民生都可能受到严重冲击。然而,当时的北洋政府却对此采取了出人意料的策略。面对边境地区难以控制的局面,他们并没有选择强硬拦截,而是果断地打开了国门,让这些所谓的“难民”进入城市。

你可能会问,北洋政府为何会做出如此决策?难道他们真的有那么大的胸怀和善意,愿意接纳这些来历不明的人吗?实际上,并非如此。真正的原因恐怕是政府的“无能”。

在那个年代,我国的国力尚未强盛,面对如此大规模的难民潮,政府可能觉得束手无策。与其强行阻拦引发更大的冲突和混乱,不如顺水推舟,让他们进入国内。这样既可以缓解边境地区的压力,也能让这些难民在中国暂时找到避风港。

当然,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也暴露了当时我国政府的无力和被动。面对突如其来的难民潮,他们不得不做出妥协和让步。

在“白军”的队伍中。有一个头领叫谢苗诺夫,他是个身经百战、心狠手辣的军阀。他手下统领着一万二千名士兵,这些士兵们大多是从战场上溃败下来的残兵败将,但依旧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他们不顾一切阻拦,直接扎营在了满洲里这个边境小城。

谢苗诺夫选择满洲里作为他们的落脚点,除了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满洲里城里有着大量的日本人。在那个时候,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整个国家都在为扩张领土而蠢蠢欲动。尤其是在中国和沙俄这两个曾经的大国落魄之际,日本更是想要趁机将这些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

谢苗诺夫深知这一点,他知道日本人对俄国早已垂涎三尺,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动手。于是,他心生一计,决定主动去找日本人谈判,组建一支联合队伍,共同进攻苏联。

他带着几名亲信,悄然来到了满洲里的日本驻军营地。双方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后,终于达成了共识。日本人看中了谢苗诺夫手中的军队和他对俄国的了解,而谢苗诺夫则看中了日本人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后勤支援。就这样,一支由白军和日军组成的联合队伍悄然成形了。

1919年,日白联军像一头凶猛的野兽,组建完毕,迫不及待地开始向苏联边境发起猛烈的攻击。在内战中与红军有过接触的谢苗诺夫,与日本兵一同,靠着他们那种不要命的拼命厮杀,让日白联军在前期的攻势中取得了不小的上风。

然而,好景不长,他们还没能深入苏联的腹地多久,苏联的警觉性就像一只敏锐的猫头鹰,开始注意到了谢苗诺夫和日军的动向。苏联政府果断下令,调动四面八方的苏联红军,像一股洪流般涌向西伯利亚方向,誓要阻止日白联军的进攻。

日白联军对于与红军的正面交战十分兴奋,他们以为可以用他们的武器和士气,再次在战场上创造奇迹。但现实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他们遭遇了红军的惨败,甚至一度被苏联红军追着打,就像是狼狈的流浪狗。日军成了苏联的眼中钉,白军也让苏联再次愤怒,于是苏联下令封锁边境线,誓要活捉谢苗诺夫。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白军却像狡猾的狐狸一样,分头行动,成功地逃回了中国。谢苗诺夫留在了中国,他一直在试图练兵,希望能够再次重返苏联,实现他的野心。

对于白军这样的势头,北洋政府根本就不敢惹。一方面,白军的武器装备要比中国军队好得多,他们有着先进的步枪和大炮,而中国军队却还在使用着老旧的武器。另一方面,北洋政府也怕白军生气,联合日本侵略中国。当时的中国正处于革命时期,政府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管理白军。直到苏联政府对谢苗诺夫发出了驱逐指令,北洋政府才敢采取行动,驱赶白军。

除了白军以外,那些逃亡到中国的白俄难民,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其实,这些白俄人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外人,他们进入中国后,就开始向一些大城市扩散。其中,北京和上海无疑是他们的首选之地。

与其他国家的洋人相比,白俄人显得格外低调。他们深知自己是逃难而来的难民,寄人篱下,所以在行事上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不像一些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洋人,他们在中国往往表现得傲慢无礼,目中无人。因此,白俄人与中国人之间的关系相对和谐,没有太多的矛盾和冲突。

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白俄人还主动学习中文。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中国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更好地适应这里的生活。对于白俄人的这种行为,当时的政府并没有过多干预,反而给予了他们一定的支持和帮助。政府甚至还专门为他们划分了一片社区,供他们居住和生活。

在中国的白俄人,看似和当地人相处融洽,但实际上他们的生活状况却远不如普通百姓。尽管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社区,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他们只能在这座城市中从事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

白俄人身材高大、力气大,因此许多雇主更愿意雇佣他们,这使得当地百姓失去了许多工作机会。然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政府并没有太多精力来关注这些问题。

不过,也有一些有技能的白俄人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比如在学校里教书或者从事其他擅长的工作。而一些女性白俄人则因为长相出众,被一些不法分子骗到青楼从事不正当职业。还有一些白俄人则选择从商,努力赚取生活费用。

尽管生活艰辛,但这些白俄人并没有放弃融入中国的努力。他们的下一代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中文,并且模仿周围的乡亲们,学习当地的生活方式。这些白俄人非常努力地适应着新的环境,希望能够在中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如今,在我国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白俄村。这个村庄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环境幽静,仿佛是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这里的居民祖上都是白俄人,他们在历史的变迁中,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融入了这片热土的文化与生活。

走在白俄村的街头巷尾,你可以看到这些居民们的脸庞上洋溢着和煦的笑容。他们操着一口流利的地方话,与邻里亲切地交谈着家常,这份温馨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亲近感。然而,令人新奇的是,尽管他们的祖先来自遥远的国度,但他们却在这里扎根生长,与这片土地息息相关。

在白俄村,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白俄老人在临终前,紧紧握住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我们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一定要记住,我们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中国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我们要珍惜这份恩情,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报效祖国。”

这位老人的话,成为了白俄村后代的座右铭。他们从小就接受着这样的教育,要爱国,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生活。在他们的心中,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国度,更是他们的母亲,是他们的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乱世英雄辈出,众多武将和军师在纷乱的战局中崭露头角。英勇善战的武将如关羽、赵云、...
原创 朱... 洪武四年,朱元璋宴请功臣,大家猜酒划拳,喝得东倒西歪。刘伯温却眉头紧锁,一不小心碰倒了酒杯,看到底部...
原创 2...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从很早之前人类就有了群居意识,正因为群聚在一起,所以需要一些核心领...
原创 为... 在世界历史上,国家疆域的变化并不稀奇,而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武装冲突、王位继承等方式完成的。不过进入了近...
原创 南... 公元1644年,是一个不安静的年份。这一年,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清兵入关南下,占领了...
原创 朱... 朱元璋给儿子请老师,老师: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四个字表明立场 我们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贫农...
原创 为... 毛主席是党和国家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在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后,首都...
原创 胡... 在蒋营中,胡宗南和戴笠的交好众所周知。他们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猜测和传闻,关于他们为何会成为好朋友...
原创 皇...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被尊称为太上皇的人其实并没有当过皇帝,他能得这个尊号,完全是因为生了个好儿子。这...
原创 史... 说起历史上风气最乱的朝代来,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唐朝,因为唐朝时期武媚娘作为唐太宗的小妾,却被其儿...
原创 生... 公元213年,曹操举兵南下,与孙权会猎于濡须口,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后来孙权用水攻,取得战场上的优势。...
原创 “... 晚清时期,胡雪岩是一个广受人知的名字,他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红顶商人和政治家,更是徽商代表人物。他的...
原创 鲁...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受招安历经四大征后,好汉们死得死,伤得伤,最终跟随宋江归京...
原创 他... 三大战役之一的平津战役结束后,天津正式解放,当时黄克诚担任了天津市委书记。提起天津,很多人都知道天津...
原创 曹... 公元219年,曹操下令处死杨修,这个事件引发了不少争议。杨修,聪明才智出众,是东汉太尉杨彪之子,家世...
原创 宋... 北宋王朝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亲率大军,开始了由南到北大扫荡。 短短数年,赵匡胤的宋军逐一征服了位于南...
原创 宋... 在梁山泊的绿林好汉中,虽然各有千秋,但关于谁才是真正的领头羊,众人心中似乎早已有了答案。宋江,这位在...
原创 渤... 送渤海王子归国疆理虽东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
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开... 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8月4日,“铭记历史——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在山东博物馆重磅...
原创 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通过蒙恬的率领,成功攻破齐都,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全国统一。然而,正当秦国刚刚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