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午战争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再到1945年八一五光复,日本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对中国军民犯下了无数的烧杀抢掠,奸淫掳掠的滔天罪行,尤以南京大屠杀为典型,但是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特别是1931-1945年的14年抗日战争期间,我中国军民同样涌现出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奋勇无畏的抗日壮士,此篇文章,就略微展示一些抗战先辈留下的,带着时间和生命的记忆,和见证他们的功勋的历史照片。
本文中所有上色照片,均由“利苍侯爵”,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的常先生纯手工修复上色,若欲转载请提前私信沟通,并注明出处与作者,盗图必究。
图1:为长城抗战期间,一名西北军大刀队士兵的特写照片,这张照片清晰地展现出了大刀队的标准装备,大刀+盒子炮。这名士兵军姿挺拔,神采奕奕,是标准的中国抗战军人的风采。
图2:为1938年台儿庄战役期间,一名西北军池峰城部的敢死队士兵,该名士兵头戴英式“托米”钢盔,手持栓式步枪,胸前身上挂着子弹带和数枚木柄手榴弹,身上的军服肮脏不堪,满是灰土,可见已经经历了恶战,但该名士兵脸上没有任何的疲惫和惊惶,反而显出了满脸的无畏和骄傲,他骄傲地仰起头,对着镜头展露出了只属于勇者的笑容。
图3:与图2为同一地点拍摄,同为西北军士兵,身穿全套标准的装具,较新的制服,看面相似乎是一名年龄不大的少年,脸上是紧张和认真的表情,可能是刚加入部队不久,首经沙场,然而他并没有退缩和畏惧,和其他老兵们一起在台儿庄中奋勇杀敌。
图4:为东北军67军军长吴克仁中将,东北军67军在经历了华北地区的对日作战之后,时值淞沪会战国军失利,形势危急,便主动请缨,火速前往上海支援,在淞沪会战的最后突围阶段,为掩护淞沪数十万大军和百姓撤离,死守淞沪大军最后的退路--松江城,与日军精锐师团血战3天,对日军造成了重大杀伤,全军包括军长吴克仁,军参谋长吴桐岗,及数名将军,8名团长在内伤亡超过了90%,成功完成了掩护友军撤退的任务。吴克仁中将是淞沪会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中国军人。
图5:为在一名侵华日军的相册中发现的国军照片,可能是在淞沪会战时期拍摄,后被日军缴获收藏,照片中一名身背中正步枪的国军德械师士兵正在向前方的敌人投掷木柄手榴弹,其英武无畏的身姿,大概让缴获照片的日军深受触动,于是保存了下来。
这让人不禁想起两句话:
“我们可能会死,但在死之前,让世人和敌人记住我们勇敢战斗的身姿吧!”
“既然要死,那么就死得荡气回肠吧!”
图6:为1944年,八路军官兵在一次攻打日军炮楼的行动成功之后,八路军众人集中在林间空地上,听参战的八路军干部用地面上的沙盘模型还原战斗的过程,和经验总结,这些都展现出了八路军官兵的积极进取的抗战精神。照片由哈里森.福尔曼拍摄于八路军根据地。
图7:大概是1943年,一名在山顶上执行伏击监视任务的八路军战士,这名战士上身穿着几乎褪色成灰白色的军服,头戴八路军军帽,身背旧得褪色的国军的子弹带,下身穿着可能缴获自伪军的新裤子,手持捷克造步枪,身背一把可能是来自晚清时期的长刀,不知这把刀已经砍杀了多少日伪军。
图8:为1932年热河抗战期间,一群站在战壕顶部,都举起大刀,准备向日军发起进攻的东北军官兵,凛冽的寒风霜雪,也无法掩盖参战官兵英勇无畏的身姿。
图9:为中国驻印军的两名坦克兵,时间应该是1944年下半年,两名坦克兵的“坐骑”为一两美国援助的M5斯图亚特轻型坦克,这种坦克在欧洲战场上面对德军的钢铁怪物,不值一提,但是收拾装甲力量贫弱落后的日军,则是信手拈来,两名坦克兵精神饱满,发型帅气,士气高昂,他们定是驾驭着他们的“坐骑”,将滇缅日军打得落花流水。
让我们铭记这些先烈的面容和身姿,继承他们的精神,继续保卫和强大我们的祖国!
郑重声明:本文由“利苍侯爵”,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的常先生授权图片使用及撰文发表,均为原创劳动成果,擅自盗图及洗稿行为必将追究。
上一篇:元青花釉里红赏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