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葬送苏联的?
迪丽瓦拉
2025-07-11 18:33:31
0

2006年,

戈尔巴乔夫接受中国媒体采访,作为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和苏联第一位总统,亲手葬送苏联的世界级名人,他劝告说: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千万不要让局势混乱,稳定是第一位的,改革时期,加强党对国家和改革进程的领导,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如果党失去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葬送苏联的呢?今天就来讲讲苏联终结者,苏哀宗—戈尔巴乔夫的故事

农民的儿子

戈尔巴乔夫

出生在边疆的农村,

父亲曾经参加过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

在前线作战时,父亲曾多次负伤,因此被授予红星勋章和"勇敢”奖章,并且还入了党。当然了,也有人说他是逃兵

除了当兵,戈尔巴乔夫的父亲几乎当了一辈子拖拉机手,从普通农民一直干到队长。

所以戈戈是农民的孩子,根红苗正。问题是出现在了他的祖父辈。

戈尔巴乔夫的外祖父也是农民出身。

苏维埃政权刚一建立,戈尔巴乔夫的外祖父就站到了新政权一边。

外祖父积极参与了集体农庄的创建,之后还当上了农庄主席,然而这些功绩在“大清洗”运动中,被无视。

1937年,戈尔巴乔夫的外祖父因“加入托派组织,对集体农庄搞破坏”的罪名被捕。

就在戈尔巴乔夫的外祖父快被处死时,当初逮捕外祖父的

保卫局局长死了

戈尔巴乔夫的外祖父得以平反昭雪并被无罪释放,

让他幸免一死。

1939年,重新当了农庄主席,直到1953年去世。

而他的

祖父确确实实对于苏维埃政权不满,他拒绝加入集体农庄,因为他更愿意当单干户,后来,戈尔巴乔夫的祖父也被定了罪,发配到伊尔库茨克当伐木工人。

由于表现良好,被提前放回来了,回归家庭的祖父马上表示愿意加入集体农庄,不单干了。

后来,直到去世,祖父一直在集体农庄劳动。

这段家庭变故对戈尔巴乔夫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外公被捕后,邻居及邻居小伙伴像敌人一样看着我及我的家庭……,这一切让我震惊,而且终生难忘。”戈尔巴乔夫在童年就对苏联这个国家产生了微妙的态度。

甚至可以说他对斯大林是有怨恨的,对斯大林的政治体制是怀疑的。

40年代,苏德战争爆发,戈戈不得已放弃学业。

不得不说,他是十分有上进心的青年,在农场工作期间,戈戈一直没有荒废学业。他工作认真,担任了收割机助理。甚至在他才15岁的时候,竟然破例提拔为集体农庄的机械站机械师,成为了最年轻的机械师。

之后还拿到了劳动红旗勋章,这对于当时生活在苏联底层的农民来说,无疑是莫大的荣耀。这枚勋章对于戈戈来说,是能扭转命运的关键。

公知是如何诞生的

1950年,戈尔巴乔夫凭借着农场的优异表现,被送入了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大学期间,他研读了很多共产主义著作,2年后他加入了苏联共产党。那时的他并没有毁掉苏联的想法。但他觉得苏联一定要有所改变。

他对于自己祖父辈的问题,一直讳莫如深,

他回忆:“入党前我面临一个问题:履历表中关于爷爷与外公的事如何写?外公虽然未受到审判,却蹲了14年大牢,爷爷也没受到审判,却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在大学,戈戈开始接触大众媒体上宣扬的西方自由民主和价值观念。由于苏联此时长期积累的矛盾太多,因此一些人对苏联现行的体制表示不满,有些人甚至想改变现状,接受西方的思想与观念。戈尔巴乔夫也读了很多看不到的禁书,也逐渐接受了西方的理念。他参加一些大学集会,在会上戈尔巴乔夫甚至敢于说出一些自由民主的观点,甚至对时局进行抨击。

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对斯大林的批评态度让戈戈很是受用。他称赞赫鲁晓夫让

变革之风吹到国家上空

”,认为人民大胆而有信心,赫鲁晓夫领导的国家“有很大勇气”,敢于批评个人迷信。

尤其是赫鲁晓夫重视农业的改革,这对于农村出身的戈戈,大受振奋。对赫鲁晓夫的评价很高。

对于斯大林则完全相反。戈尔巴乔夫戈在参观斯大林的遗体之后,说到:在斯大林的遗体上,未找到一丝威严。

戈尔巴乔夫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后,曾试图进入苏联检察院,但没能如愿,因为当时规定,应届生不能进入司法机关工作。不得已,戈戈回到了家乡任职

下乡青年大有作为

回到家乡,戈戈如鱼得水,领导很赏识这位从大城市归来的下乡青年。让其担任了团委官员。戈戈在这个岗位上很快脱颖而出,在1960年,也就是到这里的第五年,年仅29岁的戈戈就成了该地区团的最高领导人。

4年之后,苏联迎来了勋宗

勃列日涅夫,因为戈戈老领导对勋宗上位有功,就被调到了莫斯科。戈戈也顺势很快成为了当地的最高领导人。

戈戈老家是苏联领导人的休闲胜地。作为当地头蛇,戈戈有幸接待过很多官员,其中有一个叫安德罗波夫的人。

这个人是勋宗

最信任的人,还掌管克格勃。

安德罗波夫有肾病,因此他经常去南方疗养,此时戈尔巴乔夫作为该地方领导人,就经常去探望安德罗波夫,时间长了,两人关系很密切。而且戈尔巴乔夫能说,有些观点与安德罗波夫相同,安德罗波夫很欣赏戈尔巴乔夫,然后他就把戈尔巴乔夫推荐给了勃列日涅夫。此后苏联领导层调整,年轻的戈戈被任命为主管农业的委员。

勋宗死后,安德罗波夫终于上台了。这位改革家,给苏联带来了新的希望。

他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顿纪律、改进作风。他出手狠辣、刚正不阿,从1982年11月至1983年底,仅苏共中央、政府部长和州党委第一书记以上的高级干部,因贪污受贿或渎职而被撤换的就有90多人,包括勋宗的女婿丘尔巴诺夫等人。150个州级领导人中,47名被撤职。

他还十分重视经济体制改革,

推行农业集体和家庭承包制、在工业和建筑业中推广和完善承包作业队、工业部门给予工厂管理人员更多的权力,放松中央政府机构的控制。198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扭转了多年来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和完不成计划的状况;农业生产也有发展,此外,职工和庄员的工资和劳动报酬均有较多增长,市场供应也有了明显改善。

然而安德波洛夫的政治生涯被勃列日涅夫时期恢复的领导终身制给消耗殆尽了。在担任总书记的时候,他已经快70岁了,在轰轰烈烈改革1年之后,安德波洛夫撒手人寰。

戈戈是

安德波洛夫改革中的得力干将,

把农业搞得风生水起,还为安总的改革提了不少意见。

戈戈作为改革的代言人,代替安总出席各种重要场合,是非常明显的继承人。

然而安总死后,苏联内部保守派势力反扑,

73岁的契尔年科接管总书记的位置。这让戈戈对苏联模式彻底失望。他决心在上位之后,一定要彻底清除这些顽固势力。

好在切尔年科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床上躺一年,仅仅干了13个月,就因病去世。

终于在

1985年3月11日,戈戈正式成为苏共一把手,此时的他才54岁。

戈戈正式蜕变为戈总,是为苏哀宗。

接下来戈总就开始他的改革神操作了。

堪比网友的神操作

不知道戈总是不是对20年代的美国禁酒令理解不足,还是因为当时美国的宣传工作很到位,让他误以为禁酒令是能扭转国民精气神的神药。

戈总的禁酒令倒是没有让苏联黑手党做大做强,但的的确确让苏联政府收入下降了不少。

苏联人对酒精的热爱,可以说是无药可救的,市面买不到,地下交易自然如火如荼,倒卖伏特加成为暴利产业。有的人为了垄断,不惜铤而走险,犯罪率直线上升,

而且当时有一个人就是酒精的狂热爱好者,他的名字叫

鲍里斯·叶利钦,是个发表竞选演讲前,都要干上一瓶伏特加的硬核男人。

戈总的禁酒令没有任何效果,反而让苏联的经济雪上加霜,当然了,我们也不太清楚,禁酒令到底是要达成什么目的。减轻酒精工业的负担吗?

戈尔巴乔夫在国家治理上,是个理论大于实践的孩子。

对于国家治理完全没有任何经验,思想上完全照搬照抄欧美的政治制度。

戈总曾去过很多西方国家,作为一名留学生,他对于国外的光彩亮丽的物质精神生活,甚是羡慕,他甚至都没有看到其中的问题,也没有看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后面的资本集团,

而对于自己的祖国,他觉得政府内部全都是“阴谋”、“利益团体”。

他向往资本主义生活,想让苏联成为那样的国家。在他的眼里,思想不重要,物质才是根本。

回到国内,他立马效仿国外的“自由民主思想”,大搞“新思维”,不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不再把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要搞所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要实现所谓的思想多元化,那具体要用什么思想来指导国家的发展呢?

就叫他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质上就是披着社会主义外衣的资本主义。

为了实现自由民主思想,大量非法刊物涌入市场,其中编造的苏联黑历史,以及所谓内幕横行市场,苏联的功绩被否认,苏联的英雄们被抹黑。这是比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还要严重的社会思想事故,全社会开始批评和否认苏联的政治制度。但是当时苏联真的有这么不堪吗?

当然没有,这个时期苏联的经济虽然步履蹒跚,但还是向前的,并没有到了危及苏联自身生存的地步。真正让苏联经济出问题是

1987-1991年的石油危机。世界石油价格大跌,当时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是靠石油出口。石油价格猛跌如同抽去了苏联的筋骨,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迅速减少,经济一落千丈。

戈总对苏联的病症,开了一剂十分没头脑的药方——思想改革。

格拉乔夫评价戈尔巴乔夫,说他只是一个“学院派”改革家,改革的蓝图一大堆,甚至制定的书面计划可以用编年史串起来。戈尔巴乔夫热衷于理论研究,甚至生活遇到难题,或者一些复杂的难题,戈尔巴乔夫都习惯于“写本书”研究一下,或者写篇文章辩论一下。

除了思想,戈总还向西方学习,主动将军队独立出来,放弃了对军队的控制。

他削减了约8万名政治军官,撤销总政治部,并规定苏共组织及其机构不得干预军事指挥机关的工作,将军队的思想建设抛到了九霄云外。于是军队被反共势力控制,1991年“8·19”事件,进入莫斯科的空降兵部队、克格勃“阿尔法”行动小组拒绝执行上级命令,调转枪口,支持“民主”和叶利钦。

我应该不是叛徒吧!

戈尔巴乔夫是典型的恨国党和公知上台执政之后的样子和水平

他承认自己对

苏联模式

的改革失败了,但不承认自己是

社会主义

理想的背叛者,因为他至今仍然坚持

民主社会主义

的理念。

戈总的失败,有两个原因,一是

起步太晚

,苏联在80年代后期,已经病入膏肓,实质性改革已经有些晚了;第二是

改革过于激进

,戈总的改革一味破除旧体制,却没有给民众建立好新的房子。一时之间,民众思想被颠覆。苏联失去了根基。

在我看来,苏联的确有很大的问题,但戈总的改革几乎没有一件事做对,无论是经济上扩大私有化,还是破除思想限制,甚至是放弃军队思想建设,这些戈尔巴乔夫,每一步都踩到了错误的一项。

最大的问题是戈尔巴乔夫本身对于苏联模式,对于社会主义的不信任,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失去了耐心。戈尔巴乔夫就像是公知和恨国党一样,寄希望与国外势力,寄希望于国外制度。

戈总与美国总统里根在日内瓦会晤,取得了美国的支持。不久,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即到莫斯科访问,表示将支持戈总改革。在谋求西方大国的支持后,戈尔巴乔夫也极力与社会主义阵营搞好关系。一时间,国际舞台上到处是戈尔巴乔夫的身影。甚至因为致力于缓解与西方的关系,积极结束冷战等成绩,戈戈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戈尔巴乔夫与其说是苏联总书记,不如说是世界公民

戈总认为国外制度才能拯救苏联,这样的思想认识才是将苏联推向灭亡的主要原因。

而且这种思想认知不只是戈戈有,在苏共内部也早就泛滥成灾。

苏共上层精英进行过

意识形态讨论

,9.6%赞成共产主义和民族主义,12.3%赞成民主社会主义,76.7%赞成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其他态度的占1.4%。这就与人民群众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层的大部分人赞成资本主义。他们与其其它集团结盟,与黑社会、富翁、城市知识分子的一部分结盟。他们结成联盟,夺取了政权,建立了资本主义。

1991年5月进行的最大一次民意测验,只有17%赞成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剩余的则是选择了更加民主的社会主义,他们并不希望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作为公知和恨国党代表,完美实现了苏共高层的理想。却背叛了人民,

戈总在后面的采访中,也从未承认自己背离社会主义。他依然支持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希望保留苏联。

普京评价他:他只是一个把权力扔了一地,不幸让疯子捡去的可怜虫罢了。

一个愤青,公知,恨国党当政,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戈尔巴乔夫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案例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起... 嘉庆九年(1804年),85岁的刘墉奉命从京城前往江苏,为年逾九旬的继母颜太夫人祝寿。由于此次祝寿有...
从错杀到平反:高敬亭案背后的历... 一、鄂豫皖苏区的"山大王":高敬亭的崛起与困境 高敬亭的命运与鄂豫皖苏区的红色割据紧密相连。1932...
原创 叶... 吴云驾 第1719期 人如其名,“风近叶和鸣,月向池后生。”他是一片默默奉献的绿叶,不怕风吹雨打,...
原创 胡... 之前娘娘写过一篇胡雪岩赚到第一桶金的文章,今天接着来谈谈胡雪岩的其他故事。一个人,想成功,便离不开贵...
原创 美... 如果你是经常看香港电影的朋友,那么你一定会听说过香港的一个著名黑社会组织——“三合会”。然而,或许你...
原创 清... 古人对官职头衔的重视可谓至关重要,这个头衔不仅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更意味着收入和阶层的差距。以一品官职...
原创 他... 唐代诗人中,崔湜的名气虽然不大,但全唐诗收录他的作品竟然有38首。 在这38首诗歌中,既有“但使将军...
原创 清... 澳门和香港的回归仍然让人民心中充满了喜悦,这不仅意味着我国的领土得到了恢复,更象征着我国在世界舞台上...
原创 秦... 秦始皇,作为中华文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被誉为“千古一帝”,其辉煌成就无疑是有目共睹的。他不仅开创...
原创 刘... #头条创作挑战赛# 刘邦斩蛇是历史上真实的事件,但由此引出的赤帝的儿子斩白帝的儿子的故事却是虚构的,...
原创 亚... 导语:人类社会自从产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始终与文明有着某种联系。比如在封建时期,处于中原地区的各个诸侯...
冯立君:唐代首任河西节度使司马... 神龙初司马逸客节度河西诸军州,为唐代首任节度使。他长期负责北方边地军政事务,与突厥、吐蕃等在边疆的活...
原创 小... 1982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在呼和浩特东郊的白塔村附近考察, 他在田埂边踱步,不时观察四周的地形...
原创 末... 在我国历史中,近代的中国可谓是多灾多难,从晚清政府的封建王朝,到短暂的民国时期,再到之后的军阀割据混...
清华视角:北京高校运动会70年... 文/袁帆 田径,享有“运动之母”之誉,自然也是北京高校田径运动会(简称:高校运动会)经久不衰的力量源...
原创 皇... #难忘师恩#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个汉化的鲜卑族皇帝,堪称是一位雄才大略、励精图治的一代英主。他就是北周...
原创 花... 在诸位读者小的时候,肯定曾经被老师强制要求背诵过《木兰辞》,想必其中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给大家留下了...
原创 红... 你知道这雕塑的是什么吗?对了,是一双草鞋,一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上穿的草鞋,这个雕塑在四川 苍溪县红...
原创 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预言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的预言家,比如李淳风、袁天罡和刘...
千年戏曲 携手焕新 在福建泉州,戏曲展演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赵鹏超摄/光明图片 梨园科步程式与时尚街舞的韵律对话,机器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