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国移民,是日本国大和民族的主要源流之一。
日本国大和民族究竟形成于何时,其先民来自于何方,在纷纭的传说及茫茫的史诗中,已经无法清晰地溯源了。有学者认为,日本国大和民族的起源并非单一,它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由来自东北亚的人口集团和来自东南亚的人口集团不断混血形成的“混合民族”。
——早在旧石器时代,来自亚洲大陆的原始人就开始了向日本列岛持续且规模不断增长的移民迁徙。移民大抵是黄皮肤的蒙古人种,主要包括来自西伯利亚及中国东北的通古斯人、南洋群岛的马来人、中南半岛的印支人、长江下游的吴越人等。他们沿着朝鲜半岛南下渡过对马海峡,或者从今中国山东半岛、江浙沿海启程渡过黄海,登上了这个位于东亚尽头、地球上曙光总是第一抹升起、却是火山密布的日本列岛。在中国的战国后期、秦朝时期,也有大量燕国人、齐国人、楚国人和越国人等,因为躲避战乱等原因而移民日本列岛。
关于日本国大和民族的起源之一即“古越国移民说”,目前被专家普遍支持。中国当代著名考古学家安志敏(1924—2005年)等人在寻绎“水稻之路”时,从稻作农耕、干栏式建筑、玦状耳饰和漆器、鬲形陶器和印纹陶,日本国弥生时代(约公元前300—300年)的吉野里遗迹,以及东海海流与交通诸多方面,详细论证了日本国弥生文化与中国江南文化的渊源关系。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等人认为,《越绝书》有“内越”、“外越”之载,“内越”是指移居到会稽、四明山地的一支越人,而“外越”则是指离开今宁绍平原而漂洋过海的一支越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很可能到达“台湾、琉球、南部日本国以及印度支那等地”。
日本国著名学者司马辽太郎(1923—1996年)在其《项羽与刘邦》中说:“(中国)江南人打仗的风俗自然也与北方人不同,他们身上还保留着蛮性,打起仗来犹如火山爆发,凶悍无比……日本人被认为血管里流着江南人的血脉,从日本列岛大大小小的战争中,也能看到这种特性……不难想象,古代曾经带着稻谷飘洋过来的很可能就是这类江南吴越人。”
DNA技术等也支持“古越国移民说”。从1996年开始,中国和日本国的一些学者组成了“江南人骨中日共同调查团”,对在中国江南地区发现的春秋时期至西汉时期的吴越人遗骨,以及在日本国北九州与山口县发现的绳纹时代(约一万年以前到公元前一世纪前后)至弥生时代的古人类遗骨,进行了长期的对比研究,并且在经过DNA检验分析之后,发现两者的DNA排列次序部分一致——这就证明两者源自共同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