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此人是正兵团级将领,本该授上将却一直推辞,周恩来劝说也不管用
迪丽瓦拉
2025-07-12 09:02:42
0

1951年,中央军委颁发公告,启动全军的评级工作,评级,关乎到每一位军人的自身利益,刚开始时,有许多人发扬革命风格,要求将自己的级别定低点,但是随着评级工作的深入,也有人希望能够定高点。

对于这种情况,负责评级的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明确表示:

不管是谁,咱们要按条件办,按规定办,该定什么级就定什么级。不符合条件,要求照顾的,一个也不能办。

徐立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此,他还决定起一个表率作用。

徐立清19岁参加红军,历任红军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等职,抗战时期,他历任

129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旅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

西北野战军

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第六军政委,一野第一兵团政委等职。

1951年评级工作时,按照规定,徐立清他自己的级别应该是正兵团级,有关部门也都了解,因而他们在做工作时,就将徐立清定为正兵团级。

后来,这些文件全部都交到了徐立清的手里,徐立清一看自己被定为正兵团级,觉得有些不好,就将自己的正兵团级,改为了副兵团级。

这个文件,后来又被总干部部其他领导看到了,时任部长的罗荣桓,对于徐立清的历史是比较了解的,他不同意徐立清的副兵团级,坚持要将他定为正兵团级。

时任军委副主席,徐立清的老领导彭德怀,也对徐立清此事有看法,他也不同意徐立清自己改为副兵团级,为此,他还找徐立清谈话,明确表示,他本来就是正兵团级,就不要改了。

后来,徐立清在向上面交自己的定级报告时,还是写的副兵团级,罗荣桓当即给他改为正兵团级。

1955年初,中央军委批示全军准备授衔。

军衔的授予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军衔的高低,自然也是有很大的区别。

早在1950年时,罗荣桓就在一个讲话中谈到,总干部部准备进行军衔的工作,同年,朱德又表示:

“建立军衔制度,尽量争取在第二年的服装上把军阶标出来。”

实行军衔制度,是人民军队

走向现代化正规化必不可少的一步,因而授衔工作十分重要,当时我国和苏联关系较好,因而我军的授衔准备工作,基本都是按照苏联靠拢。

1952年,

总政、总后等部门设计出一套方案,将我军划分为6等20级,后来经过研究,又改为6等21级,不过此事一直都没能定下来,直到1955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我军分为6等19级。

毛主席在我军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负责评衔的人将他评为大元帅,毛主席得知后,摆摆手,说自己不要那个大元帅,因为穿着军装到群众中不好。

后来,又根据毛主席的提议,在地方工作的人,就不参加授衔了,因此,许多人都未参加授衔。

毛主席不要大元帅军衔一事,在军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军队干部,皆纷纷上书,希望能够给自己降低军衔。

元帅徐向前,叶剑英,罗荣桓都纷纷上书请求降衔,时任装甲兵司令员的许光达,也请辞大将军衔,这些事,让徐立清深为震动。

按照军委的规定,正兵团级将领都授予上将军衔,徐立清当然是毫无疑问的上将。

对此,徐立清却不同意,他将自己的名字放在了中将名单中,罗荣桓看到后,将徐立清叫了过去,有些批评的说:“

这是中央军委定的,正兵团级一般都授上将,你的名字怎么能随便划了呢?”

彭德怀,也没有同意徐立清申请降衔的请求,徐立清回到家后,和自己的老伴商量,自己不想要上将军衔了,只要个中将就好了,他的老伴很支持他:

“咱不要在待遇上,名利上和别人争高低,你要中将,我支持你。”

夫人的话,让徐立清很是欣慰。

深夜里,徐立清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提笔给毛主席,中央军委写信,大意是自己是负责授衔工作的副部长,他更应该严格的要求自己,为大家做一个榜样,因而他就不要上将了,给一个中将就行。

这封信,第二天就来到罗荣桓手里,罗荣桓依然不同意,他就找到了彭德怀。

不久,彭德怀找来徐立清:“立清,你不要上将的事,我看还是商量一下再说,这个问题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这是组织的决定。”

尽管彭德怀和罗荣桓如此的劝说徐立清,但是徐立清依然决心申请降衔。

彭德怀无奈,只好去找周恩来总理,周恩来决定亲自找徐立清谈谈,可是一番谈话后,周恩来发现自己的劝说也不管用,自己反而是被徐立清说服了。

周恩来由心地佩服徐立清,他感慨地说:“主席说许光达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的一面明镜,我说你徐立清也是一面镜,是难得的一位好同志。”

周恩来特意派人找来摄影师,为自己和徐立清合了一张影。

1955年授衔时,徐立清因此也成为了唯一的一位正兵团级将领,授衔结束那天,中南海举行了宴会,刘少奇举杯对徐立清说:“你是一名本该授上将而没授上将的中将。”

毛主席对于徐立清让衔一事,记得很清楚,后来在全军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他高度评价徐立清:“徐立清是我党我军的好同志,好干部。”

1955年后,徐立清因病不得不住进了医院,这个时候,他第一个关心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唯恐给革命工作造成损失,为此,他多次向罗荣桓请示辞去总干部部副部长的职务。

罗荣桓并不同意,他每次都说:放放再说。

1960年,徐立清病情好转后,被任命为总政副主任,此后,他历任济南军区政委,成都军区第一政委等职。

1983年,徐立清将军走完了自己的传奇一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中国历史悠久,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规矩。武则天曾因觉得“李”这姓太多,干脆就清理了所有李姓的人,仿佛天...
原创 公... 公元219年,志得意满的刘备正看着地图上那广袤的地盘,欣喜无比。按诸葛亮的谋划,今日我也算横跨荆益,...
原创 曹... 刘备曹操是三国双雄,而这双雄手下各有自己能撑起半边天的虎将,刘备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曹...
原创 真... 汉族对匈奴勃兴的反应,最堪注意当是触发了从所未有、以民族为区别的敌体感觉,《史记》与《汉书》所谓“南...
原创 同...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礼,最初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规范,其具有森严的等级性质。不同的社会等级(限...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遇见大运... 本文转自【荔枝新闻】; 汤汤运河水,两岸皆人家。千百年来,大运河滋养着两岸的城市与人民,见证了无数动...
原创 元...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都知道,唐宋元明清,这五个朝代是相互承接的。不过,在历史上,元朝和明朝之间其实还存...
原创 关... 现在网上有些人认为,在刘备称汉中王以后,关羽被封为前将军,假节钺。因为关羽在益州之战和汉中之战时都没...
原创 面... 自幼拜名师周侗学艺的岳飞,凭着青龙山、爱华山的几场战绩,而成为了名震天下的抗金英雄。康郎山击败余化龙...
原创 蒙... 鼎盛时期的蒙古帝国,曾经发动过三次西征,分别是成吉思汗的西征,长子西征,以及最后的蒙哥时期的西征,蒙...
原创 一... 前言: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位皇帝,生于乱世,父母、兄长在不到半月的时间里相继死去。他便削发为僧,过着忍...
原创 鲁... 中华历史拥有上下五千年的生命历程。在这悠久的五千年的时光里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天下、品生活写了诸...
党报记者八闽调研行 | 走,跟... 在甲板上吃午饭 东南网8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黎慰) 核心提示 当下,福建省第四次全国文...
原创 三... 说到历史上的铁三角,大家一定会想到“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东汉末年,三分天下,刘备与曹操、孙权各自拥...
原创 三... 东汉末年,天下开始混乱,不停的发生战争,由此也出现了一些非常有名的大将,例如张飞等等。在三国时期,要...
原创 九... 在我们常看的清宫剧中,一个神秘而关键的职位——“九门提督”,常常成为故事情节的转折点。在电视剧《康熙...
原创 东... 首先,刘备一直在四处奔波主要是因为缺乏自己的地盘,直到后期才有了稳定的基地。尽管刘备是皇室宗室出身,...
原创 三... 引言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三国是一个精彩的时代,虽然这一时期秩序崩溃,但是英雄和谋士却...
原创 全... 文/江江 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敢攻打这国,并不是因为它很强,美国都不敢动 众所周知,战争对于每个人来说...
原创 7... 在四十年代的日本,毛主席是最可怕的敌人; 在六十年代的日本,毛主席是最崇敬的导师! 197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