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蒯通劝韩信造反失败,其后人明悟为人谋,不如为己谋,成人生赢家
迪丽瓦拉
2025-07-12 18:33:11
0

公元前196年,韩信面对手持利刃的宫女,想到自己一代名将,最后竟死在宫女手上,十分后悔,发出最后得感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最后遗言是我要是之前听蒯通的话,就不会被女人骗了,最后还鄙视了下身为女子的吕后。可见韩信有多么不甘心。

刘邦回来后,问起这件事。吕后着重说了韩信的遗言,刘邦马上派人逮捕蒯通。现在异姓王还没有完全剪除,一旦蒯通这样的人才被其他异姓王得到,自己的江山可就危险了。

可能是刘邦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没多久就把蒯通抓了起来。刘邦架锅烧水,说:“老贼,我一会就把你烹了,把肉汤分了喝。”

蒯通面色如常,没有丝毫惊慌,对刘邦说“让我说一句话再死。”

刘邦同意后,蒯通说:“狗肯定对主人忠心,那时我只知道主人是韩信,并不知道主人的主人是您。并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像您这样有才能的人才能做到。其实想做的人很多,只是没有您这样的才能罢了。”

刘邦听了这一顿狡辩,实际上是高级的马屁,很是开心。也没管蒯通到底说了几句话,便把蒯通放了。

蒯通一直想不明白他给韩信的是最佳选择,为何韩信偏偏不选。

当时,刘邦和项羽对峙,韩信占据齐国,非常有话语权。连一向自大的项羽都派人劝说韩信,希望他能回到项羽身边。

韩信的谋士蒯通则提出了西汉版“隆中对”,他认为韩信帮项羽那么项羽就能赢;若是帮刘邦,那么刘邦则胜。

但是韩信谁也不能帮,因为帮刘邦,刘邦胜后,肯定会对他下手,因为“飞鸟尽,良弓藏”是人性的真理。没有的东西只会被丢掉。刘邦或许会用阴谋诡计来对付韩信。

帮项羽,以项羽的性格,本就看不起韩信,只是现在形势所迫,不得不向韩信示好。项羽胜后,或许会堂堂正正地杀了韩信,或者是像之前一样排挤韩信。

无论选A还是选B,韩信下场都不会太好。所以只能选C了,那就是谁都不帮,维持三方的平衡。这样,韩信的齐王会当得非常舒心。

令蒯通想不到的是,他把选择和结果说得如此明白,韩信还是选择帮刘邦。

蒯通和后人一直在思考到底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完美谋士,既能展示自己的谋略,又能让计谋完美的执行。

就在这样一代接一代的探索中,404年后,有一位后人明悟为人谋,不如为己谋。为自己谋划的谋士才是完美谋士。

他就是蒯越。他和三国的一位名人诸葛亮是亲戚。诸葛亮的姐姐嫁给了蒯越的儿子,所以诸葛亮应该称呼蒯越为蒯叔叔。

当时,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大战,双方几乎投入了所有的兵力。当时手下人都劝他这时起事,参与天下的争夺。刘表没有答应,蒯越劝他帮助曹操,因为曹操是真正的明主,刘表还是没答应。

蒯越也成了刘表集团内的“亲曹派”,也有人认为蒯越是个有远见的谋士。若是刘表投降曹操,刘表一家就不会那么惨了。

其实这个在后面鲁肃劝孙权时就已经说出了真谛。

权知肃意,乃执肃手而言曰:“卿欲如何?”肃曰:“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权曰:“何以言之?”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

曹操得了荆州后,说自己已调集百万大军,让孙权看着办。

孙权手下的大臣张昭等都提议投降曹操,鲁肃在后面说我们投降曹操后,还能封个一官半职,而若是孙老大投降曹操,不过就是个侯爷,哪有在南面当大王痛快。张昭等人都只不过是为自己考虑吧。

接着鲁肃提出要联合刘备来对抗曹操,才有了后来的三分天下。

所以蒯越也不过是为了自己考虑吧,因为是自己提议的,曹操肯定会更重视自己。而曹操在夺取荆州后,也高兴的说:“我不因得到荆州而高兴,而为得到蒯越而高兴。”

蒯越在曹魏也做到了光禄勋相当于现在正部级的高官。

三国时还有一位和他类似的谋士,被称为三国第一聪明人。他就是毒士贾诩。

贾诩劝张绣投降有杀子之仇的曹操。因为曹操的个人癖好,看上张绣的嫂子,导致张绣派兵围杀曹操。典韦、曹操的长子曹昂都死在了此次战争。

官渡之战时,袁绍派人拉拢张绣。贾诩便劝张绣投降曹操,张绣因为之前的过节,不愿。贾诩便劝他曹操比袁绍强,现在曹操处于劣势,正是加入他的大好机会。曹操不会拒绝,甚至会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对张绣大加封赏,让更多的人投奔他。说完,直接杀了袁绍的使者,张绣只好投降了曹操。

曹操很高兴,但是他的表现和收复荆州时的表现一样。他对贾诩表现得极为热情,说:“贾诩让他的信誉名扬天下。”而张绣和荆州的刘综作为投降的主公,虽然也受到了曹操的热情接待,却是都排在了谋士之后,成为了配角。

而贾诩和蒯越两人的一生也是非常相似的。在他们投降曹操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见他们提出什么精妙的计谋。

两人一直很低调的一直打野发育,这是因为他们需要详细了解曹操的性格,然后提出相应的谋略。

因为对的并不一定对自己好,只有符合曹操的才能对自己好。可惜,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却并不明白这一点,他因为反对曹操接受九锡而反对,或许那时在天下人看来他是对的。但是在曹操看来,却是错的。荀彧也因此忧郁而死。

蒯越得了一场大病,他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便请求曹操照顾自己一家老小。曹操回道:“我不会辜负你所托,好好照顾你的家人,自言问心无愧。孤王以往亦常受人委托,你绝对可以放心。蒯越你在天有灵,一定明白我的意思。”

蒯越一家后来在曹操的照顾下也过得不错。而贾诩觉得曹丕以后会是个合适的主公后,便以一句袁绍、刘表的事而决定了曹丕继承人的地位。

贾诩后来做到太尉这样的高官。若是蒯越还在,估计也会像贾诩一样帮助曹丕上位。因为他们只为自己谋划,可以说是三国最聪明的人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中国武学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与发展,到清代已经到达了一个辉煌的顶峰。当时的武术不仅仅是实战技艺的传授与演...
原创 三...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的战乱已经到了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地步,诸侯纷纷起兵逐鹿中原,涌现出无数能臣猛将,...
原创 刘... 在三国时期,刘备以其独到的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吸引了无数杰出的才俊。他总能通过细微的观察,识别出他...
秦砖筑基:大一统平台上的千年戏... 站在西安秦兵马俑坑前,凝视着排列整齐的陶俑军阵 —— 它们手握青铜剑,足踏方砖地,目光朝着东方,仿佛...
原创 雍...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清朝皇帝,常常成为历史剧和小说的主要人物。康熙的父亲顺治帝虽然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寇无条件投降,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被占领14年的东北大地终于重获新...
原创 如... 即便智伯一旦凭借武力把韩、赵、魏三国连根拔除,强行登上晋国的统治高位,所谓的智晋仍难说是一支稳固的国...
慈宁宫是太后居住的宫殿,为什么... 清宫剧的风靡一时,让现代人通过电视剧演绎对清朝的后宫有了许多了解,当然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也会有许多误导...
原创 原... 引言:清朝是我国封建帝制的末代王朝,尽管它的统治渐趋衰落,但在文化与历史的丰富性与多彩性上仍然留下深...
原创 赵...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王朝的衰落让各地诸侯纷纷揭竿而起,逐鹿中原。经过数年的混战与角逐,最终形成了魏、...
原创 曹... 其实,实话说,在三国时期,被曹操这位枭雄统领的人物里,他并不总是畏惧谁。他对那些被人称作“三国大将”...
原创 李... 秦琼与尉迟敬德在后世常被并列为左右门神,但若从唐太宗李世民的态度来看,他们在他心中的地位却有明显差别...
原创 清... 清朝时期“满汉不通婚”的说法在史书和民间传说中屡见不鲜,但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一制度并非从头到尾完全严...
原创 明... 在明代漫长的皇室历史中,皇帝们往往都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从出身卑微、靠乞讨起家的明太祖朱元璋...
原创 她... 唐太宗贞观十年六月十九日(636年),正逢观音菩萨成道之日。天色尚未破晓,长安城内外的善男信女便早早...
原创 孝...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动荡而复杂的时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个时代的帝王大多乏善可陈,缺乏有远见和手腕的...
原创 此... 49年1月,三大战役尘埃落定后,国民党军已进入快速崩溃的态势。手握重兵的兵团司令、军长、师长们,为了...
原创 老... 在晚清那段屈辱不断的岁月里,众多战事以失败告终,让国人心生无力与悲怆。然而在一场远远看起来不会胜利的...
金花山烽火录丨智勇·周旋——智... 智勇·周旋 智斗顽军 金花山烽火录 勿 忘 国 耻 怀 先 烈 缅 开栏语 八十年风雨征程,八十...
南京的博物馆有看头| 这幅画为... 近日,南京博物院新推出“如是观——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特展。本次展览精选院藏的70余件/套明清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