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由此可知,明成祖是李景隆的表叔,建文帝是李景隆的表兄弟。李景隆曾奉建文帝之命,逮治了明成祖的同母弟周王橚,从而更加受到建文帝的信任。建文帝命他代耿炳文为大将军,几乎倾全国兵力交他率领,全力北伐,试图一举消灭燕军,结果却全军覆没,使南军从此一不振。
一、李景隆为何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
李景隆是靖难之役中一个很关键的人物,他首鼠两端,越往后越倾向于明成祖,是一个葬送建文天下的祸首。
以前,人们对靖难之役有过各种各样的分析,但都对李景隆注意不够。
1、李景隆首鼠两端,暗通朱棣
李景隆率50万大军北伐,颇有雷霆万钧的气势。当时明成祖起兵不久,人马不多,主力又去攻略大宁等地,留在北平的主要是老弱妇孺,防守的力量十分单薄。在那种强弱不可同日而语的情况下,李景隆的大军竟一直未能将北平攻下,这是令人难以思议的事。
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当瞿能父子浴血奋战,已将彰义门攻破,李景隆不是麾师跟上,乘机攻入城内,而是命令瞿能暂停攻城,“令候大军同进”,致使功败垂成。《明史》上说这是李景隆忌功,未免太轻描淡写了。瞿能只是李景隆的部将,立了功还能对李景隆有什么威胁吗?更何况,古往今来的统帅都是鼓励部下杀敌立功,哪有怕部下立功的呢!
如果当时一鼓作气,攻占北平,使明成祖失去这个根本之地,结局会完全是另一种样子。仔细想一下就不难发现,李景隆这样做当有更深的原因所在。
当李景隆连战皆败,由德州仓皇逃往济南时,德州尚有“粮储百余万石”。德州是伐燕的基地,粮草充足。李景隆南逃,将这些粮储完好无损地留给了燕军。李景隆如果不是首鼠两端的话,他完全应该将这些粮储烧掉,决不能留给燕军做军饷。这些粮储对燕军真是莫大的帮助。
李景隆为将,对有勇有谋真心伐燕的将领百般排斥。例如杨本,本来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从景隆讨燕有功。景隆忌之,不以闻。”即你再有功,我不为你上报。杨本后来大概看到了李景隆怀有二心,自己“以孤军独出”,李景隆也不予接援,终于因寡不敌众,使杨本被俘,后死于北平狱中。
王度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盛庸取得东昌大捷,实际上多赖王度的谋划。李景隆虽丧师,但回朝仍用事,他“忌(盛)庸等功,谗间之,(王)度亦见疏”。使王度的才能无法进一步发挥。
这一连串的事充分表明,李景隆是在脚踩两家船,其危害性难以估量。后来,有越来越多的人识破了李景隆的真面目,弹劾他,要建文帝杀掉他。但建文帝仁柔有余,念他是至亲,始终未对他治罪。
2、建文帝仁弱未杀景隆
黄子澄最初极力推荐李景隆为大将军,后来李景隆兵败回朝,黄子澄力请杀掉李景隆。他当廷痛哭着说:
景隆出师观望,怀二心,不亟诛,何以谢宗社,励将士!
练子宁也当廷抓住李景隆,哭着指责他,请求建文帝立即将他杀掉。
方孝孺最后也看清了李景隆的真面目,当燕师逼近南京时,他当廷抓住李景隆,要建文帝杀掉他。方孝孺一针见血地说:“坏陛下事者,此贼也。”郑公瑾等18人群起而殴之,差一点将李景隆当场打死。
当燕军兵临南京城下时,李景隆和谷王穗一起防守金川门。当时南京城内尚有劲兵20万,粮草充足,如果认真抵抗,还是有相当力量的。
这时的李景隆再也不掩饰他的真面目了,立即打开城门,迎燕师进京,这就是所谓金川门之变,从而使明成祖取得了最后决定性胜利。联系李景隆的前后表现,可以断定他首鼠两端。至于他在暗中到底帮着明成祖干了多少事,今已无法详考。
二、李景隆后来的封赏
但从明成祖对他的封赏中可以看出,他俨然是明成祖夺天下的第一功臣。史载,明成祖封赏靖难功臣,“公爵加禄受赏者一人”,那就是李景隆,其所受封赏最为隆崇:
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曹国公,加食禄一千石,子孙世袭。其赏白金四百两,文绮四十表里,钞四千贯。在李景隆之后,“都督佥事封公受赏者二人”,即朱能和丘福。张玉死后,朱能就是明成祖手下的第一员大将了,他受的封赏是:
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成国公,食禄五千二百石,子孙世袭。其赏白金四百两,文绮四十表里,钞四千贯并貂蝉冠服。
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朱能的封爵大大地低于李景隆。朱能是右柱国,李景隆是左柱国,明代尚左,左柱国为尊。另外,李景隆“太子太师”的头衔也是朱能所没有的。朱能尚且无法与李景隆相比,那就更不用说其它的“靖难功臣”了。这种情况不是很能说明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的作用了吗?
有的史书则说得明确了当,明成祖“以曹国公李景隆……有默相事机功”,所以才对他的封赏特别优厚。什么是“默相事机”?还不是在暗中帮助明成祖!
正因为李景隆功高爵显,所以在明成祖的群臣中,他堂而皇之地位居第一。朝廷有大事,“景隆犹以班首主议,诸功臣咸不平。”诸功臣九死一生,打下了江山,李景隆是个降臣,却位列班首,难怪“诸功臣咸不平”了。
但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底细,明成祖才真正了解李景隆的特殊贡献。再加上李景隆那种特别显赫的身份,他就成了导致建文帝失败的一个关键人物。可悲的是,建文帝可能至死也没认识到这一点。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