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倒数第二个朝代,明朝的历史,自然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但是,明朝的疆域,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各国的史书,都对明朝的疆域,有着自己的看法,比如美国的教材中,就没有将吐蕃纳入到明朝的版图之中。
不过,与汉、唐、魏晋相比,大明朝对西域的掌控力并不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很多人都很好奇,大明朝在二百七十六年的时候,也曾经兴盛过一段时间,可是为什么大清朝的掌控力并不强,甚至还没有完全掌控西域?是因为他的实力太弱,还是因为他对这件事不感兴趣?你且听我说说。
在14世纪中,元朝腐败,民众之间的矛盾激化,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朱元璋以一己之力,连续13次北伐战争,击败了元朝,收复了大部分的地盘,但却没有将西域纳入囊中。
现在,所谓的“西域”,就是玉门关和阳关的西面,以及葱岭的东面,也就是亚洲的中、西部。
事实上,自安史之乱以来,吐蕃断绝了大唐与西域的关系,直到一千多年后,准噶尔汗国被清王朝所灭,这片土地才被中原王朝所掌控。
而明朝,则是由一位于1222年成立,1683年覆灭的大汗统治。
根据历史记载,这个国家是由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建立起来的,随着成吉思汗的死,他的继承人也与忽必烈反目成仇,两人的关系也变得非常紧张。
在朱元璋登基的时候,察合台汗国开始动荡不安,明廷趁机将自己的力量,延伸到了哈密,并且布下了防御工事。
不过,因为北元的余孽还在,所以明军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采取了与其交好的政策,在明太祖、明成祖的时候,都曾经派出过使者,携带着国书,钱币等物品,前往察合台,在察合台看来,他们最大的敌人并不是明军,而是西边的“帖木儿“,所以,他们很乐意与明军交好。
到了明朝中期,也就是一四七二年,哈密卫被吐鲁番汗国从东察合台分裂出去,之后的几十年里,明廷与西域进行了数次战争,最终在一五二八年的时候,将嘉峪关以西的土地尽数丢失。
朱棣将国都迁到了北京,这就决定了大明朝的战略重点,同时,女真国和日本也是大明朝最大的敌人,大明朝又是为了抵御外敌,又是为了平定蒙古人,又是为了辽东之战,大明朝根本无暇顾及其他,所以,大明朝的国力并不强。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西域确实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到了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渐渐成型,而且明廷还建立了自己的海上进贡制度,这才形成了一条稳固的商路,而中亚地区,却是常年征战,各方势力分裂,商路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所以,西域的战略地位,远不如汉、唐那般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