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我军个个是英豪,反动王牌哪得逃。暴戾蒋朝嗟命蹇,凄凉美帝怨心劳。
华东战局看神变,陕北军机运妙韬。更喜雨来催麦熟,成功日近乐陶陶。
《孟良崮战役》,陈毅作于一九四七年五月
孟良崮战役,国共双方派出的都是重量级指挥官,解放军方面是陈毅、粟裕,国民党军方面是顾祝同和张灵甫。
解放战争,解放军的总兵力长期处于劣势中,纸面数据上是以寡敌众,可真正打起来却是一种以强凌弱的姿态。
孟良崮战役便是其中的代表战例,国民党用以进攻山东的兵力,达24个师、60个旅,合计45万5千余人。
而山东解放区的解放军呢,只有华东野战军的9个普通纵队和1个特种纵队,总计27万余人。
在孟良崮战役的整体上,华野明明是兵力劣势,却能打出“全歼国民党军整编74师”的战果。
这就是运动战的魅力,避开敌人的主力部队,诱使敌人深入分兵,再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整体的劣势,通过运动的战术,转化为局部的优势。
孟良崮战后,国民党整编74师近2万的俘虏,被我解放军各部争相索要,这是为什么呢?
这事啊,其实蒋介石心里是最清楚的,整编74师不一般啊!
孟良崮战役,战争意义可谓是相当重大。能否打胜,后面跟着胡宗南大军、转战陕北的毛主席,也是没有确切的把握。
1947年5月3日,陈毅、粟裕联名电报中央,告知毛主席,华野将分出1纵、6纵、7纵三个纵队南下。
5月4日,毛主席亲自起草,代表中央复电:“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会。”
一份不到200字的电报,毛主席强调了三次“忍耐”、“耐心”。
这份电报发完,心系山东战局的毛主席,还是不太放心,在5月6日再次电告华野,指示道:“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
这是劝告华野领导人陈毅、粟裕,不要被敌人的来势汹汹“吓倒”,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贸然举动。
5月12日,陕北的毛主席再次发来电告:“敌5军、11师、74师均已前进。你们须聚精会神选择比较好打之一路,不失时机发起歼击。究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决策,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
5月13日,粟裕做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集中力量全歼敌整编74师。当晚部署,当晚行动,次日全线总攻。
这番行动,真是吓坏了不少人。发起总攻的当天,毛主席给华野司令部发来电报,“歼击74师极为正确”,肯定了华野此举。
为什么说粟裕打敌整编74师,吓坏了一大批人?
整编74师,国民党军五大王牌军之首,有着御林军之称。它的前身是74军,虽称师,实为军的兵力,共有3万余人马。
整编74师,是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战绩最为辉煌的部队,淞沪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均有参加,多次挫败日军的进攻,得到日军、美军顾问团的敬畏和赞誉。
整编74师全体官兵的战斗素养、意志力、军纪、士气,在国民党军中属于第一流,什么仗都能打,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纯粹军队。
李延年曾经吹嘘道:“有10个74师就能统一全中国!”
整编74师的武器装备,也是清一色的美械装备,每旅1个美式山炮营,12门炮;师部配有榴弹炮营,榴弹炮的口径是105毫米;每步兵团均有平射炮连;师部还有战车连、汽车连、人力运输团、工兵营(各旅也有1工兵营)。
李延年的“吹牛”,确实是有那么一点道理的。整编74师,实在是太强了,没有明显的薄弱点。
就单论整编74师的美式装备,自动化程度高、射速快、火力猛、防护力强等优点,与美、苏一个战争水平,日军都远不如。
就这的战力,解放军还找他们的麻烦,不就等于虎口拔牙吗?粟裕真是胆大包天,但他打仗,本就是:愈出愈奇,愈打愈妙。
可就是这么强悍的军队,连3天时间都没撑到,就被粟裕歼灭在孟良崮。被解放军战士战场击毙的,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也不是无能之辈,只能怪粟裕实在是太能打了。
此战,华野全歼敌74师和83师1个团,消灭、俘虏3万2千余人,其中有近2万人的俘虏。
一些被俘的敌74师军官,非常消极地感慨:“74师被歼灭了,以后就没有任何部队能抵抗解放军了。”
蒋介石闻讯也哀叹道:“这是我军自解放战争以来,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优待俘虏,这是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就定下的政策;解放战争中,华野将这一政策发扬光大,改造俘虏兵,变为己用。
正因如此,解放军越打越多,国民党军越变越少。
孟良崮战役中的国民党军俘虏,被解放军各纵队首长高看得很,被各部抢着要。
整编74师的俘虏,深受解放军的喜爱,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就是他们自己本身。
这些俘虏,具有文化素养高,作战能力强,训练有素等优点。
尤其是解放军缴获的美式装备,需要人来维修和使用,那些俘虏恰好具备这些能力,能将不会用就是废铁、会用就是“神器”的装备工具,在战争中完美运用上。
另外,还有74师自身的凝聚力,放他们走,可能又会在战场上相见,与解放军为敌;若是能将他们变为己用,可以对国民党反动派,造成不可预估的士气打击。
当时华野有首长放话:“若是加入我军,待遇直接提高一级。”此事足以可见,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到哪都是香饽饽。
自身素质硬,哪里吃不上饭?战争年代如此,更不论和平年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