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果当时泸定桥被炸掉,红军该怎么办?毛主席早已想好方案
迪丽瓦拉
2025-07-13 21:32:30
0

木板被抽掉了三分之二,只剩下13根铁索,这就是泸定桥的模样。然而就是这样一座“铁索桥”,也无法阻挡红军前行的脚步,拿下长征阶段的又一个胜利。

飞夺泸定桥

是发生在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之后。这场战斗的胜利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

长征结束的几十年间,无数人在揣测和分析,

如果国民党成功炸掉泸定桥,红军和中国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1965年就有了答案——

彭德怀在重走大渡河途中,发现即使蒋军把泸定桥炸了,也挡不住红军。

接下来,我们再跟随先人的脚步,一起来看看那年的泸定桥,品味彭司令话中的含义。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3年—1934年间,中央苏区红军进行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当时中共中央的领导人博古和国际共产联盟派来的军事顾问的李德,作战战略摇摆不定,先是实行激进的冒险主义战略,又实行保守的防御战略。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导致中央苏区红军屡战失利。然而国民党军队仍在乘胜追击,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由此开始。

此时的彭德怀在任

三军团团长

,奉命开始了战略转移的征途。

整个长征路上经历了几次意义重大的战役,在湘江边,由于此时错误指挥,顽固坚持红一方面军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使蒋军识别了我军的战略转移路线。

因此,湘江边上开启了历史上十分惨烈的一战,彭德怀亲自指挥、部署作战,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江面,正所谓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但在红军战士的英勇斗争下,我军最终突出重围。这场战斗,损失了将近五万人。

深刻意识到这次战斗的错误决策,此时毛主席提出,

要放弃湘西,转战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北部,以争取革命的主动权,摆脱敌人。

有了之前的教训和经验,党中央内部急需整顿和调整。

于是在突破乌江,取得娄山关战斗的胜利之后,我军先头部队占领遵义,召开了生死攸关的

遵义会议

确立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彭德怀满怀激动的心情参与了此次会议,坚决支持党中央确立的正确思想,同时深刻体会到,革命的胜利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走自己的路,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才有可能取得革命的完全成功。

考虑到蒋介石等敌人的准备和部署,毛主席等一众革命伟人制定了关于

赤水河

的作战计划,预判了敌军的不同势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用四次渡水作战,以3万红军成功战胜了40多万敌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在这场战役之中,彭德怀率领军队击溃敌人,夺取了遵义城,解放城内人民,同时击退了敌人的支援军队,使之全线崩溃,取得了

长征以来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中央红军在攻下贵州惠水、长顺之后,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继而向西北方向前进,直奔金沙江。

金沙江以河水湍急著名,难以架桥,普通人只身更是难以过河,我军在当地农民的积极协助下,捞出来船才得以渡江。至此,中央红军取得了战争的决定意义的胜利。

渡过金沙江后,为了执行中共中央的计划,红军继续北进,而蒋介石等一众敌人,企图运用大渡河等自然灾害消灭红军。红军被迫强渡大渡河。

由此,大渡河和泸定桥的战役展开帷幕。

大渡桥横铁索寒

1935年5月,红军在顺利通过彝民区之后,来到了大渡河江边的安顺场。

安顺场这里有一个流传的故事,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就曾覆没于此,蒋介石扬言会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我们再来看看大渡河的地势,作为

岷江的一大支流

,水深岸陡,两侧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大部队难以在短时间内通过。

而我军再次打了一个配合绝妙的战役,首先是由

红一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二营在渡口下游佯装进攻,而团长则率领第一营以三路分别接近围攻安顺场,突然向敌人发起攻击。

经过我军战士英勇奋战,成功击败川军两个连,迅速夺下渡口,占领安顺场。这场战斗为接下来渡河做了充分的准备,创造了有利的时机。

当时我军仅有

4艘小船

,国民党等人将唯一渡河的泸定桥拆掉了八十余米的桥板,又在桥上架上了各种机枪炮兵,阻挡红军将士的前行。

然而我国士兵一贯能够出其不意地进行作战部署,我军将红军

兵分两路

主力部队沿大渡河右岸迅速前进,而剩余部队则在安顺场继续渡河

,红一团第一营营长挑选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在晚上开始进行强渡,岸上霎时间电光火石,掩护突击队渡河。

渡河部队身插马刀、腰缠手榴弹在川军的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中,

攀爬着悬空在河上的13根铁索链

,沿着大渡河左岸北上,并在右岸的火力支持下奋勇冲杀,左右两路夹河而进,最终击溃了川军的激战,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不断增援,将川军一个营一举击败,巩固了渡河点,并且攻占了泸定城。

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国民党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完成了长征中的又一大胜利,这一胜利具有非常大的战略意义,仅用了两个小时就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军利用南追北堵欲将红军变作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这是红军的生死之战,体现红军战士们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

这场战斗的胜利,源于先遣部队对于整个战斗局势的把握,做出了正确的战略部署,增强了渡河部队的信心;也源于红军战士和渡河突击队对革命的忠诚和献身,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成功,为实现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便有了

“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

的壮美赞誉:也有了

“万里长江尤忆泸关险”

的长征回忆题词。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回顾长征之路,时间如此漫长、行进如此艰辛、路途如此遥远、环境如此恶劣,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红军战士经历着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力,一边需要向大自然做斗争,一边还要时刻注意敌军的走向,这样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斗,使中国的革命之路迎来了更多的可能。

时至今日,万里江河、盛世华夏,泸定桥仍保持着当年的容貌,成为了众多游客缅怀先辈,重走长征路的重要拜访地之一。

对于泸定人来说,泸定桥不仅是一个地标,更是他们精神永远流传的标志,是泸定人永远的精神象征。

面对游客或者网友对于红军攀过铁索桥的英勇事迹表示质疑,泸定人表现得义愤填膺,维护泸定桥和红军战士们的声誉,已经成为了他们天生的职责,甚至有些老人的父辈就曾亲眼目睹过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英勇画面。

泸定桥为维持当年原状,定期需要

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

。要把十三根铁链全部拆下来,仔细检测每一根铁环,进行更换或者修复。但如此辛苦,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泸定人民坚持选择将泸定桥以这样战斗过的形态呈现给大家,是因为,只有这样,来访的人们才能更好的身临其境,体会到红军战士们过桥的不易,更好的传承长征精神,敬仰先辈,同时走好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历史是偶然的,更是必然的

要说红军越过大渡河,完成长征的胜利,泸定桥这座铁索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座铁索桥,那仅凭着几艘小船,渡河可是更为艰难。

回首这段历程,川军将领当时是有机会炸掉铁索桥的,所以不禁有人发出疑问:

如果泸定桥被炸掉,那么中国红军是否会全军覆灭,中国革命会不会改天换地?

其实当时的领导人远比我们想得更为深远。据聂荣臻元帅说:

如果中央过不了河,那么他带领的部队将会到川西开创新的局面。

为了配合这个备用计划,聂荣臻带领的是整个部队最能打的红一团和干部团,以便可以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或者重新开创“川西革命根据地”。

如果红军主力无法渡过大渡河,毛主席同样想到了一个方案,

他们将会沿着大渡河西岸继续北上进入西康,或者拐回西昌平原,如果都没有办法实行的话,大不了就回大凉山山区打游击战。

然而,在毛主席的万全筹划之下,最先示弱的竟然是川军,

军长刘文辉

派过去守泸定桥的部队完全经不住红军的厮杀,我军在损失3名突击队员的情况下就飞夺了泸定桥,而且占领了泸定城,使红军主力安全渡河。

我们再来看川军这边。

为什么当时的军长刘文辉有炸桥的机会,却不选择炸桥;而且仅仅派过去兵力微弱的部队去守桥?

在川军内部混战的时候,刘文辉惨烈输给了自己的侄子

刘湘

,他们两个同时作为四川的大军阀,那必定是一山不容二虎。在遭受部队惨重的损失之后,刘文辉退守到川内,卧薪尝胆,积蓄力量。

当时,红军战士们已经成功渡过了金沙江,气势汹汹地来到了大渡河这边,蒋介石为了歼灭红军,要求刘文辉严防死守,利用大渡河的崎岖地势,将红军歼灭在此。

在太平天国时期,翼王石达开率领十万大军,也被困于此,彻底覆灭,蒋介石欲将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永久的葬身于这大江大河之中。

然而蒋介石还是棋差一招,他忽视了刘文辉等一众地方军阀的养精护锐之心,他们爱惜军队如同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谁也不愿意为蒋介石消耗自己辛苦栽培的部队和士兵。

因此,刘文辉对于红军的猛烈攻击,仅仅派出了4000人的兵力。

这并没有结束,在红军来到大渡河之际,

蒋介石下令让刘文辉炸掉大渡河唯一的桥——泸定桥。

可泸定桥不仅是红军行进的重要通道,对于刘文辉来说同样意义非凡,

如果炸掉泸定桥,两岸之间再无便捷通行之道,刘文辉的地盘将会被一分两半

,这相当于是让刘文辉在自己家门口炸路,而且这座桥以后修复绝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刘文辉见这样做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有利的东西,便无视了炸桥的命令,只单单地拆除了桥上的木板。

历史就是这样偶然又必然,这样一座只剩铁链的桥梁,为红军接下来的战斗提供不少帮助,加快了战士们行进的速度,再加上刘文辉士兵的消极迎战,兵力不足,在党中央的正确指挥和红军战士们的奋力战斗中,我军又取得了这样一个伟大的胜利。

因此才会有彭德怀重走大渡河时的感叹:

即使泸定桥被炸掉,仍然抵挡不住红军前进的步伐。

结语:

通过剖析泸定桥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历史如何更改,只要我们自己拥有展望全局的眼光,做好万全的周详的打算和策略,就一样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

历史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但是,我们与其思考如果泸定桥被炸,红军的命运将何去何从,不如感怀,这场战斗背后所体现出的红军战士和中国人民面对紧急的态势和计谋多端的敌人时,所展示出的那种临危不乱、有勇有谋、奋勇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在和平的今日仍然受用。

让我们传承革命精神,继承先辈遗志,向诋毁和质疑长征历史的现象说不,专注于建设国家,造福人民,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在许多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一群官员在殿堂上向皇帝汇报工作的情景,这便是古代的“上朝”。与现代社会中...
原创 李... 中国的历史悠久,五千年间更替过无数的帝王。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所有的决策几乎都由...
原创 1... “如果你愿意留下来,我就和你结婚。” 六年来,吴玉实与王兴复朝夕相对,王兴复如同一个无微不至的大哥哥...
原创 虎... 好的,我将按照您的要求重新改写这篇文章,使每段的意思保持一致,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同时尽量不改变文章...
原创 “... 历史开讲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这场战争的过程,已经有一些研究资料还原得比较详细,尤其是《中国军事通史》...
【书摘】闫红老师谈“宝钗爱过宝... 宝钗曾是黛玉心中的一根刺,哪怕她跟宝玉多讲上几句话,黛玉都要做上一大篇文章。当然,黛玉在感情上,向来...
原创 王... 当然!以下是对您文章的改写版本,内容和字数基本保持一致,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使语言更丰富流畅: ...
专访|哈佛大学教授汪悦进:马王... 西汉初期的马王堆汉墓是中国考古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数十年来,艺术史、考古学、科技史等多学科在马王堆...
原创 红... 1935年9月初,张国焘拒绝北上抗日,导致中共中央与红一方面军在9月10日与红四方面军突然断绝联系,...
原创 陈... 1927年,蒋介石打算借联姻的机会,获得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宋氏家族支持,以此为基础竞选国民党主席。为...
原创 海... 虽说目前的巨人国剧情很激烈,但外面的世界同样精彩,尤其是蜂巢岛这边,不亚于顶上战争了,因为卡普被黑胡...
日本学者发现侵华战争新史料:日... 88年前的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为了巩固...
原创 满... 满清皇室的“继承命运”:从顺治到溥仪的百年变迁 有人或许会质疑,满清已经覆灭了整整百年,作为清朝皇...
原创 详... 历史开讲 东周时期,礼乐崩坏,乱象丛生,而这场混乱的始作俑者正是周平王本人。天子自身品行不端,导致...
原创 新... 1943年3月中旬,黄克诚,新四军第三师的师长,正从电报中阅读着一则消息。当他逐渐读完后,脸色变得愈...
原创 李... 李牧,赵国的名将,战国时期赫赫有名。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指挥能力,被后人誉为“战国四大名将”...
原创 长... 1962年,中国做了一件当时全国人民都难以理解的决定——周恩来总理带领代表团在朝鲜首都平壤签署了《中...
原创 三... “三分天下魏蜀吴”,这句形象的描述,实际上掩盖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事实:在汉朝设立的十三个州里,曹魏王朝...
原创 唐... 唐朝数罪并罚制度的探讨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关键的一个时期,不仅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也在法律体系建...
原创 董...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寻找一位心灵相通的贤妻实属不易,而对于一国之君而言,这样的遇见更是可遇不可求。这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