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曾提到“明朝是三无朝代”的言论一度引起热议。然而,对于这一说法的真实性,高晓松的发函要求澄清,对方却选择删文回应,引发了一场网络风波。对于高晓松,我这个农村娃并不太了解,对历史的了解也仅限于草根历史,读书经验有限。曾误购了高晓松的《鱼羊野史》,尽管没看完,但还是想就其中的一些观点表达一下个人看法。
先说说高晓松提到的“俄国尚武但不善战”这一说法。我认为,如果他真的说过这样的话,那么这句话颇具深意,且带有一种不畏批评的态度,令人值得钦佩。在历史长河中,北方的游牧民族多以擅长战争著称,因为这些部落除了农耕文明之外,更倾向于通过战争来掠夺财富。然而,要说世界上最擅长打仗的民族,绝非俄国人,而是13世纪的蒙古人。成吉思汗带领蒙古军队攻城略地,灭亡了西夏、金国,甚至东进到欧洲、北进到俄罗斯,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当时的俄罗斯无法抵挡蒙古军的进攻,虽然以优势兵力顽强抵挡,但蒙古人仍然攻占了基辅,建立起控制东欧的金帐汗国。直到蒙古帝国分裂,俄国才在伊凡三世时期取得独立,成为沙皇俄国。
沙俄鼎盛时期,疆土辽阔,被欧洲人誉为“欧洲宪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一些重大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沙俄在近代战争中表现相对较差。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沙俄不敌日本,失去南满洲的控制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尽管动员了庞大的军队,但在东线战场上却遭遇惨重的失利,最终导致国内爆发革命,沙俄被迫退出战争。至于苏联在二战初期对德国的表现,也并非一帆风顺。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与芬兰发生冲突,未能迅速取胜。德国入侵苏联初期,德军表现出色,造成苏联巨大的损失。直到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战役,苏军才逐渐扭转局势,最终取得胜利。
如果我们回到高晓松的说法,“俄国尚武但不善战”或许可以从历史角度得到一些解释。在过去的战争中,俄国的确展现出尚武的特质,但并非总能在战场上获胜。例如,沙俄在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都经历了艰苦的战斗,甚至一度遭受重大失败。这可能与俄国的战略布局、军事制度等因素有关,使得他们在某些时期难以应对敌对势力的威胁。
总体而言,高晓松的言论或许可以引发对俄国历史的思考。然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其历史并非单一的评价标准,更需要全面审视其文化、政治、军事等多个方面。历史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需要我们以客观、全面的视角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