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评价一直备受争议,尤其袁崇焕之死引起了广泛争议。有人认为如果袁崇焕未死,大明或许不至于灭亡,但事实真相到底如何呢?
袁崇焕在辽东镇守,阻止女真族入侵关外,这功劳不容忽视。然而,真正的辉煌应归功于孙承宗,他是朱由校的老师,是真正支撑明朝的核心力量。孙承宗主持辽东防御,他所建立的防御体系为整个辽东的稳固打下基础,甚至策划北上逆袭女真族,但遭罢官后被满人残忍杀害。
袁崇焕为何杀毛文龙?毛文龙在与后金战争中有战功,却因为贪骄之徒,索饷过多,贩卖禁物,名义上援助朝鲜实则放任边疆,使得战争时并未发挥所应有的作用。
然而,这一杀戮并非完全袁崇焕的错。毛文龙的行径促使袁崇焕做出不得已的决定。
袁崇焕的自身问题也导致其处境艰难。在明熹宗驾崩后,袁崇焕重新被启用,担任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但在面对朱由检的期望时,他言辞不慎,放大了自己的承诺,最终导致了朝中紧缩财政,国内民不聊生。
袁崇焕的军令状忽悠了崇祯帝,提议和解的次数却被拒绝,引发了朝堂大臣的不满和对袁崇焕的诽谤。
崇祯帝对袁崇焕的信任是显而易见的,但袁崇焕未能交出满意的战绩,导致国家陷入困境。后金军队突破关口进攻京城,袁崇焕因此备受质疑。
尽管他打退后金军队,但由于种种原因,朱由检对其态度开始疑虑。袁崇焕在军令上失言,又在战术上出现漏洞,让后金军队进逼京城。
崇祯帝并非在错误地罢免袁崇焕,而是在罢免了孙承宗。
孙承宗是能力非凡的将领,若能继续镇守辽东,或许能挽救局势。然而,袁崇焕杀毛文龙的举动也带来了难以挽回的后果。
毛文龙的存在对后金构成巨大威胁,而袁崇焕的行动让崇祯怀疑他是否勾结后金,甚至妄图建立自己的国度。
总体来看,崇祯帝对袁崇焕的信任未能换来期望的成果,而后金的威胁日益严重。
袁崇焕在防守方面有所成就,但其欺君误国的行径,以及未能真正挽救国家于危难之际,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