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封建王朝末期,皇帝不做“休养生息”那样的操作缓解矛盾?
迪丽瓦拉
2025-07-14 12:32:37
0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悖论。

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不论是亡于豪强兼并的两汉,还是亡于农民起义的隋唐和大明,甚至是亡于外敌入侵的西晋和两宋,都存在着尖锐的阶级矛盾。

阶级矛盾,说白了就是底层的百姓没有钱,而上层的百姓依旧要收钱,就好比黑社会打劫市井商贩,原本人家都过不下去了,你还要收保护费。

横竖是个死,于是底层老百姓就揭竿而起,发动了农民起义,然后要么摧残了上层,要么摧毁了上层实现改朝换代。

那么问题就来了, 这种肉眼可见的矛盾,为何统治者没有进行类似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休养生息政策,缓和阶级矛盾,来给王朝续命?

老张我在写王朝兴衰史系列的时候,经常在评论区碰到如此发问的朋友,尤其是对于明末的崇祯皇帝,明明是大权在握,既无宦官专权,也无外戚控制,更没有藩镇割据,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镇压闯王和反击后金上。

以至于大明像一列失速的火车,继续滑向无底的深渊,最终走向灭亡。

为什么崇祯不能像汉文帝或者唐太宗那样,对内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然后对内缓解了阶级矛盾,对外又增强了大明的国力,打一个偏居一隅的后金,那还不是弹指之间?

其实,这恰恰是最难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皇帝是怎样统治王朝的。

古代一个政权的首领,撑死了也只能控制几百人,再多一些都没法有效管理,他所能做的,就是通过这几百人,去管理几万人,再通过几万人的各级官僚,来实现对全国的管理。

一个不能对全国实现有效管理的国王,他的国家看似很强大,实际上非常的脆弱。

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亚历山大。

这位老兄以摧枯拉朽的攻势,从希腊半岛一路打到东方的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然而他一旦驾崩,帝国马上就分崩离析。

根本原因在于,他不能对整个帝国建立一个高效的稳定的管理体系,所以等他死了以后,几个部下马上就把帝国给瓜分掉了。

也就是说,在通过几百人管理几万人的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领头的几个部下,只忠于亚历山大,而不是忠于帝国体系,一旦亚历山大挂掉,马上大家就各自分家,帝国也就玩完了。

如何有效的管理这几百人,决定着这个皇帝能否长久的控制这个国家,也决定这个王朝能否长久的维持运转。

也就是说,既要这几百人的队伍,忠心于皇帝,还要防止他们威胁到皇权,然后还要用官职和晋升制度保障他们的权益,最后要求他们协助帝国维持高效率的运转。

比如先秦时期的分封制,国王只能控制朝中的卿大夫,各地都是由卿大夫自己管辖,只有到了秦朝的郡县制推出,皇帝才获得了对地方郡守的任免权,皇权才开始走出国都,控制地方。

尽管如此,自古以来依然存在皇权不下县的说法,岂止是不下县,各级官僚都有自己的属吏,这些人名义上效忠皇帝,实际上还是跟着自己的主公走。

所以,往大了讲,不论是汉初的异姓诸侯王制度,还是后来的分封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向三省六部制度的转变,唐朝的藩镇制度,两宋的分权制度。

本质上都是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大家如果仔细复盘一下,就会发现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封建王朝两千多年历史,没有任何一项制度改革是针对底层老百姓的权益的。

所有的制度推进,都是在围绕如何保障统治阶层良好运转这个层面,只有统治阶层的高效的良好的运转,才能保障帝国的生命线。

举一个不恰当得了例子,底层的百姓是羊群,统治者是狼群。解决好狼群的分配问题,就能保障头狼对羊群的控制,然后维持整个狼群的生态运转。

在帝国创建初期,由于改朝换代的原因,羊群数量急剧减少,原来的狼群被驱逐和杀掉,新的狼群重新建立统治,

于是,鉴于维持狼群生存的羊群数量实在太少,不仅少,而且各个面黄肌瘦,于是头狼宣布,羊群以后从每天上交一只羊,改为每两天上交一只羊。同时命令狼群,大家一定要节衣缩食,少吃点羊肉,好加快羊群的种群恢复。

这个,就是王朝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

那么狼群为什么对这个节衣缩食没有意见呢?

一方面是头狼的威望过大,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狼群之前要么是流浪狼群,原本就属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要么属于原来狼群中的低等级狼,原本的分配就比较少,现在能够一跃成为高级统治者,哪怕是少分一点羊肉,至少也要比之前的待遇要好。

帝国初期的功勋阶层也是如此。

萧何早年是秦朝的县吏,现在贵为大汉的相国,再怎么节俭,地位和生活水平也不会比当年的沛县县吏低。

所以大家都没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头狼偶尔还会微服私访,深入羊群,了解一下羊群最近的生活情况如何,比如家里几口羊啊,日子过得怎么样啊,能不能吃饱饭啊之类的。

如果这个时候,有某个功勋狼按耐不住,私下里偷吃了几只羊,头狼还要对它进行惩罚,严重的还要关禁闭,或者干脆咬死它。

所有的目的,都在于羊群数量实在太少了,要是按照之前的模式吃下去,搞不好不久以后羊群就给吃绝了,到那个时候,别说羊群了,连狼群还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问题。

所以,恢复羊群数量,是所有有识之狼的同一目标。

蛋糕做大了,大家才有的吃。吃增量远比吃存量更有持久性。

然后,一百多年过去了。

情况发生了变化。

羊群从原来的一百头羊,繁衍到上千头,而且各个膘肥体壮。

当然,狼群数量也从之前的十头狼,繁衍成现在的五十头狼。

狼群数量庞大,个个也吃的身强体壮,这时候要是有那个隔壁狼群想来打劫,保准能灭它个有来无回。

这叫盛世。

但也是转折点。

随着羊群数量的爆发式增长,狼群也得以获得充足的羊肉来源,不仅如此,狼群的数量也日益膨胀,每个功勋狼都有自己的数量众多的子孙后代,它们也要吃肉,也要过好日子,也要分配羊群。

而且由于这些狼群本身就是管理者,他们还可以借着牧羊的机会,私下圈占几只羊作为私有财产,来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不仅狼群如此,绝大部分的头狼也不能跳出这个怪圈,毕竟,从出生就过关了好日子的二代三代四代头狼们,怎么能够理解先狼的创业不易?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怪圈,羊群虽然数量庞大,但生活待遇并没有好转,因为要提供的羊肉也越来越多,需要供养的狼群也越来越多,遇到个什么天灾人祸,青草荒芜,搞不好还要饿死一批。

这个时候就有某个有见识的高级狼坐不住了,它站出来对头狼说,大哥,矛盾很尖锐啊, 问题很严重啊,咱不能再这么吃羊了, 否则以后都没得吃了啊。

大部分头狼是听不进去的,但是也不乏有一些有见识的头狼,思考下来觉得形势确实很严峻,于是命令这位高级狼全盘主持改革,亦或者有些头狼比较年幼,而提出建议的又是自己一向以来的狼师傅,于是随便你吧。

前者叫王安石变法,后者叫张居正变法。

在教科书的评价中中,这是一次非常具有进步性的变法措施,但不好意思,这个进步性,是针对帝国而言的,不是针对普通老百姓。

只能说,客观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但根本目的,是为了缓解狼群的羊肉供给不足问题,是为了安抚羊群的不满情绪,从而实现长久的持续的吃羊。

而且由于这些变法,得罪了既得利益狼群,毕竟这么一大家子狼要吃肉,你非要站出来让我们少吃,岂不是挡人财路?

所以王安石被罢官,张居正死后被抄家。

于是一切照旧。

结果就是羊群越吃越少,越吃越瘦,一部分羊群开始破产,成为流浪羊群,一部分羊群逃入深山,拒绝提供羊肉。

这就是流民。

他们连改良性的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变法都容不得,怎么会允许你再来一次勒紧裤腰带般的“休养生息”?

对于上百年积累起来的官宦阶层而言,休养生息,就意味着朝廷拿到的赋税减少,朝廷原本就缺钱,还要减少财政收入,那么,谁来保障这些官宦集团们的生活水平?谁来保障皇室的生活水准?谁来保障?

谁来保证原本就财政紧缺的王朝,再来一波节衣缩食,哪来的资金维持帝国的运转?

军队不要养了?边患不要清除了?各级宗室、官宦的福利不要发了?

当然了,绝大部分官宦家族都积攒了巨量的财富,谁也不是指望着你这些工资收入生活,但是谁会在乎羊群的死活呢?

皇帝们连一次改良性质的变法都没法贯彻推行下去,又哪来的魄力来一波更加彻底的休养生息?

没有一只头狼会为了羊群跟狼群翻脸。

因为,失去狼群支持的头狼,根本就不叫头狼。

失去百官支持的皇帝,也很难再称之为实权皇帝。

退一万步讲,在土地兼并严重的王朝后期,相当一部分的羊群都被划给了狼群私有,这个时候的休养生息,其实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休养生息并不能解决朝廷财政紧缺、羊肉供给不足的问题,如何清理羊群资产,抑制羊群被狼群兼并,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所以,不要说已经失去对全国控制力的汉献帝、唐哀宗之流,即便是拥有实权的崇祯,也不可能高瞻远瞩,像穿越人一样对帝国进行深层次的手术。

不是不想,是不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孝... 清朝历史上,有一个巨大的绯闻让我们到现在都十分兴趣浓厚,那就是孝庄文皇后与多尔衮的关系到底是如何的?...
原创 号...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没有办法,高手对决碰到了对手,而且自己这边也没有太大的准备。 事件回顾 ...
黔西市中坪镇古代历史记要 黔西中坪沿革史 黔西中坪镇位于市东北部,四邻花溪、太来、协和、永檠、定新、重新、中建等乡镇,面积12...
原创 朱... 人人都说,我们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殊不知,每一个强大的国家背后都要经历过磨难,而且,这些磨难是一件...
原创 1... “我和江姐是朋友,我帮她做过很多事,我才不是杀害江姐的凶手!” 1953年7月20日,一场公审大会正...
盛唐残梦:安史之乱中的悲欢离合... 唐朝,中国历史中的璀璨明珠,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疆域辽阔。但盛世之下,潜藏危机。755年安史之乱,如...
原创 清... 清朝康熙年间,我国就有人发明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可惜,因康熙听信谗言,发明者被他流放了。 此...
解锁八仙传奇:历史原型大揭秘 小时候,我们总是被那些神奇的传说故事所吸引,其中,“八仙过海”无疑是最为经典的一个。那么,这八位仙人...
原创 俗... 俗语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意思是女人嫁人是大事,所以,古代女子嫁对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唐...
原创 三...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每个时代都是英雄辈出,三国可以说是最被津津乐道的时期。战争故事跌宕起伏,良臣名将...
原创 最...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天底下最尊贵的人,而皇后应该算是天底下所有女人当中最尊贵的。皇后统领着六宫,是皇上...
原创 大... 大臣杀了隋炀帝,对唐朝有功,李世民忍9年,最终灭他三族 隋炀帝死于他手,在唐朝为官多年,最后被李世民...
原创 蜀... 赵云是汉末三国时期非常出名的一个将领,他是蜀汉元老之一,很早的时候就追随先主刘备,先后经历了博望坡之...
原创 外...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宋... 宋江上梁山后,梁山伯的领导班子形成:晁盖老大,宋江老二,吴用老三,公孙胜老四。然而,老二宋江有才而自...
原创 李...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昏庸无道,民间起义不断。大唐王朝就是在这个阶段成立的。 史上的有大秦、大清,唐朝...
原创 安... 安史之乱后,大唐已经不复盛唐荣光了。但这只是一般理解。其实,仔细查阅历史细节就会发现:大唐皇帝和大唐...
原创 抗...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粤军先后组建了4个集团军奔赴抗日战场,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这4个集团...
原创 新...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入侵,我国军民上下一心,经过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世...
原创 抗... 国军中,也有不少的名将,比如王耀武。王耀武被我军的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蒋介石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