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沉沦,始于道光帝在位时期。因为道光帝在位那会儿,清朝和英国爆发了鸦片战争。作为处于衰败阶段的农耕帝国大清,最终摆在了工业革命加持下的大英帝国手里。道光帝无奈之下,只好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近代中国的沉沦从这时候开始了。所以小编在N年前就这样形容过道光帝: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皇帝。
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近代阶段。
后世的人提起道光帝,往往认为道光帝丧权辱国、软弱无能。当然这些评价不能认为不多,但是,多数人还是忽略了一点:那就是道光帝还可以归为运气不好的帝王。
1、张格尔之乱
清朝嘉庆二十五年(西元1820年)夏季,嘉庆帝莫名其妙去世,有传说认为嘉庆帝是在狩猎的过程中被雷电击中而死的。当然,不论真实情况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嘉庆帝驾崩了。嘉庆帝去世后不久,皇子旻宁继承皇位,这边是道光帝。
虽然后世认为从嘉庆元年开始,中国历史就进入了“嘉道中衰”这个时期,但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对社会的直接感觉就是治安比以前差了,生活压力比以前大了。至于更多的,那时候的人其实也没啥印象。
道光帝在位第四年,即西元1824年,西域地区爆发了张格尔之乱。道光帝于是派遣清军前往新疆平定叛乱。
其实个人觉得张格尔叛乱虽然声势浩大,但军力并不强。对于清朝来说,想要镇压张格尔叛乱,其实更涉及一个财政的问题:张格尔是新疆南部大小和卓的后人。乾隆帝收复新疆的时候,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最终被乾隆帝镇压。大小和卓的后人于是逃到了中亚一带。张格尔是大小和卓的后代。有英国学者认为,张格尔其实在叙利亚,得到过来自西亚方面势力的支持。不过这个说法小编没在其他资料中找到印证,所以在这里姑妄言之,诸位粉丝读者姑妄听之。
对于张格尔来说,对于清军的态度就是,即便是打不过,也可以在失败后撤退到中亚甚至西亚,而对于清廷来说,出动大军常年在中亚甚至西亚追杀张格尔无疑是不现实的。所以张格尔相信,只要长期消耗下去,道光帝肯定会默认自己对西域的统治。
不曾想道光帝对于张格尔叛乱倒是十分执着:所以从道光四年开始,道光帝就不惜砸锅卖铁支持清军对张格尔的镇压。纵欲在道光八年,清军俘虏张格尔,并将其押解到北京。道光帝颁布诏书,宣布处死张格尔。
小编在有的书上看到这样的说法:道光帝对张格尔叛乱的粉碎,一方面向中亚甚至西亚地区彰显了清廷的实力,另一方面,控制印度的大英帝国,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清廷的综合实力有了最新的评估。
2、鸦片战争
清朝道光十一年左右,清朝和在广东从事贸易的英国人有了一定的摩擦,道光帝也在第二年指令清朝沿海省份整顿水师,防止英国人发动战争——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开战还有八年时间。
道光帝的确预判了英国人的动向。因为道光十四年(距离鸦片战争六年前),英国军舰对虎门开始了炮轰,不过明显英国人对于能否取胜没有底气,所以时态没有扩大,之后几年时间里,清朝和英国人的摩擦也不断增大。到了道光十八年(距离鸦片战争还有两年),林则徐在道光帝的支持下,开始了禁烟活动。
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起初道光帝对于鸦片战争并没太过重视,甚至认为英吉利应该打不过清军——毕竟,道光帝印象里,当年张格尔那样的对手都被清军弹压,英吉利有张格尔厉害么?
不过之后的情况让道光帝惊讶:那就是清军不断溃败,最终在道光二十二年的时候,道光帝被迫许可《南京条约》:清朝需要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并赔付一笔巨款。
之后的清廷被迫同美国、比利时、挪威、瑞典等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
不过即便如此,道光帝也并非愿意向所有洋人低头。比如历来热衷搞趁火打劫的沙皇俄国得知清朝的窘迫,于是在道光二十八年的时候,要求道光帝许可沙俄在新疆通商、活动。但是遭到道光帝的果断拒绝。沙俄当然也没敢造次。
道光三十年,西元1850年,道光帝驾崩。
3、结语
其实道光帝在位期间,清朝农民起义的频次比照乾隆、嘉庆时期有一定的上升。但即便如此,道光帝还是镇压了张格尔叛乱,顶住了沙俄的无理要求。倘若不是因为遭遇鸦片战争,或许道光帝的口碑和风评会和嘉庆帝差不多——可以视为一个能力有限的守成君王。但是偏偏道光帝在位期间,遭遇了鸦片战争。在工业化加持的大英帝国面前,清帝国是无力招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