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民国,军阀养活一个师需要多少钱?难怪当年军阀大都不搞建设
迪丽瓦拉
2025-07-14 21:04:39
0

民国时期,全国各地军阀四起,他们拥兵自重挥斥方遒,威风极了。譬如当时的东北军阀张作霖,在江南地区强横无比的孙传芳等,这些军阀们个个都称的上一代枭雄。

军阀们秉承真理掌握在武力之上的原则,疯狂的扩张自己的地皮和军队,只有武力足够强大,才能在当时的乱世中站稳脚跟。

这也不禁让我们产生疑问,在当时那个混乱时代下,供养一个师的兵力究竟需要多少钱?为何当年的大多数军阀,为什么不去搞建设呢?

军队衣食住行开支

要想知道供养一个师的兵力需要多少钱财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个师究竟有多少人?按照民国时期来说,一个师的人数大约在10000上下。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首先最基本的生活所需,譬如衣食住行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首先是衣,既然是军队,统一的军装肯定是少不了的,统一的军装可以让士兵产生对部队的归属感,也对打胜仗有着极大的帮助。

按当时的造价来算,一套军装的造价为2块大洋,倘若军队服装分冬夏两套,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配饰,可能一人就奔5块大洋去了。如此算来光是军装方面,一个师就得耗费五万块大洋。

而平日里的居住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支,10000人的规模总不至于风餐露宿,再加上军队伙食和住宿一定要好,毕竟吃饱了饭才能打胜仗。

按照民国市价来计算,一担米(约178斤)需要五块大洋,倘若这些士兵每天只吃米饭的话,一年也要九万块大洋,但显然只吃大米是不可能的。

如若加上其余菜品和肉食,以及行军过程中的住宿,一个师的兵力一年怎么着也得20万块大洋起步。

除了这些基本花销以外,俸禄是必不可少的,毕竟不能只让牛拉磨,不让牛吃草吧。

当时的人参军也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民国时期的军阀为了吸引人们参军,通常会开出高俸禄来招揽百姓。

通常当时士兵的俸禄为一年20块大洋,军官为一年50块大洋,按照10000人的部队计算下来,一年最起码得花销20万块大洋。

军队战争开支

算完了日常衣食住行的开支,接下来就是军队最主要的开支了,行军打仗必然要配备枪械弹药。

首先是枪械,冲锋陷阵的大头兵们每个人都会配备一条老式步枪和五百发子弹,这种步枪造价并不高,而且当时例如张作霖这样的大军阀已然拥有自己的军用品工厂,因此一个大头兵的军械配置30元足矣。

军官会配备毛瑟手枪,别看枪不大,但做工成本可比老式步枪昂贵的多,加上弹药,军官的军械配置需要五十元左右。这样下来一个师一年光配备武器弹药就要花费40万大洋左右。

这些只是最基础的,子弹是消耗品,随时随地的战争下,子弹的消耗更是个天文数字,从枪管里打出去的不是子弹,那可是真金白银啊!

而且光这些设备显然是不够看的,当时国内已经出现了重机枪,手榴弹等先进武器。民国低水平的工业实力显然不足以造出如此装备,只能花大价钱从国外购买。

为提升作战能力,这些先进武器的配置也是必不可少的。重机枪在当时非常稀有,甚至于一挺机枪的价格高达7000块大洋,手榴弹也并不便宜,如此算下来,一年又是一笔50万块大洋的支出。

民国时期的军阀战争多为占领土地,因此极度频繁,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对于这些阵亡的战士,丧葬抚恤金是必须要发的。

一是出于人道主义,这些战士都是家中的劳动力,二是为了彰显军队体恤士兵,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军。别小看这笔支出,当时的士兵训练并不有素,而且保护设施落后,伤亡是极其常见的事情。

为什么不搞建设

这样粗略的一算,一个师一年下来的花费,怎么也得二百万上下。想要在军阀中站稳脚跟,一个师的兵力显然是不够的,要知道当时的东北王张作霖手中掌握着35万兵力,以及各种新型现金武器装备,如此一来每年的开销可谓是天文数字。

而大多数军阀不愿意搞建设的原因也是呼之欲出,因为太穷了,当时的军阀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每个人的身上都因为供养军队而负债累累。

想要通过搞建设来维持军队的花销,估计等建设初见受益的时候,军队都已经分崩离析了。

现如今有这样一句话:“最赚钱的事情早就写在刑法上了。”这句话在当年依旧适用,这些军阀们通常会利用一些特殊途径赚钱,譬如走私,贩卖违禁物品等。

更有甚者,有一位西北军阀甚至大肆鼓励手下百姓种植鸦片,以此来供养军队。

除了这些途径以外,军阀们通常也会接受西方国家以及势力的捐赠和帮助,对于那些西方列强来说,民国越乱,他们越好趁机坐收渔翁之利,而资助军阀,使得国内战争不断正是他们想要看到的局面。

军阀们有了这些方面的收入,自然不会花费大量时间搞建设,而是美美的拿了钱财,转头又开始了抢占土地,抢占资源的行动之中。

结语

从军阀们的军队开销中我们可以看出战争对于社会的影响多么巨大,军阀们自身负债累累,哪怕是东北王张作霖最终为了发展,也不得不上演一出欠日本人2亿大洋不还的大戏。而最后的最后,战争的惨痛后果还是要由最无辜的平民百姓去承担。

再反观我们现在的社会,再也没有了战争的纷扰,但是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安于现状,更要居安思危,努力强大自己,报效祖国和社会。

毕竟当下的和平只建立在祖国繁荣昌盛的基础之上,而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需要去做的,就是努力奋斗,把这份繁荣昌盛传承下去,以求得更长久的和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湖北省博物馆:“碑苍帖逸——馆... 日前,“碑苍帖逸——馆藏杨守敬金石碑帖展”在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集中展出70余件珍贵文物...
日本有识之士讲述日本侵华历史 日本有识之士讲述日本侵华历史 呼吁日本以史为鉴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01日第 17 版...
原创 刘...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科学技术的局限,很多现象或事件无法用常理或当时的知识解释清楚。因此,古人...
原创 “... 西汉初期,皇帝们的核心政治目标是实现中央集权。刘邦消灭异姓王,吕后则削弱刘姓王爷的权力,但她最终被军...
原创 胡... 胡惟庸,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是大明朝的最后一任丞相。胡惟庸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争议...
上海举行系列活动唤起两岸同胞共...   新华社上海6月30日电(潘清、丁秋葭)珍贵史料展现可歌可泣的宝岛抗日史,“赤子同心补金瓯”纪念台...
原创 溥... 溥仪吃了烧饼后为何怒斥自己身边的太监?这个太监到底是怎么欺骗了他呢?溥仪在退位后,从一位尊贵的皇帝,...
【探索】银幕百年,追寻上海近代... 市住建委、市历保中心介绍,1920年代上海电影业的繁荣景象,正源于庞大的观影人群与星罗棋布的电影空间...
原创 长... (上图:上海陆家嘴的城市风光) “长江五虎”这一历史名词源于过去的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和安庆。当时...
原创 4... 1949年9月25日深夜,司徒美堂正在北京饭店安静休息时,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周恩来与林伯渠的联名请柬...
原创 刘... 在前往洛阳的途中,刘禅内心复杂,思绪纷飞。 他回忆起父亲当年言辞激昂时,讲述“匡扶汉室”的誓言。那时...
溥仪亲妹妹,活到2004年,临... 文|云初 编辑|云初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原创 对...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培植了许多小国的领导人,以他们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来维护利益。然而,一旦这些代理人不再具...
原创 同... 喜欢看清宫剧的朋友们应该都很熟悉一些清朝的高级官职:比如九门提督、领侍卫内大臣、一品带刀侍卫和掌銮仪...
原创 “... 曹操素来是个爱才如命的人,而其中他对关羽的欣赏尤为突出。在三国时期,虽然武将英杰辈出,曹操麾下也不乏...
原创 清... 刽子手是古代社会中的特殊职业,他们以执行死刑为生,常常被社会所排斥。有人说,刽子手即使在空闲时,也总...
原创 沈... 嘉靖十年(1531年),素以谦恭守礼著称的沈藩,突然曝出一则震动朝野的大新闻。沈藩大宗绝嗣,原本作为...
原创 末...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在苏联囚禁下,末代皇帝溥仪...
秦始皇统一六国打破了谁的舒适圈... 当张良带着大力士在博浪沙向始皇帝扔了一个120斤的大锤,当项羽领着反秦联军在咸阳放了一场烧了三个月的...
原创 隋... 各位喜欢隋唐故事的朋友,咱今天来聊聊隋唐那些猛将。秦琼秦叔宝和尉迟恭尉迟敬德,那在隋唐故事里可是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