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邓稼先的2个子女现状如何?女儿曾是下乡知青,目前定居国外从医
迪丽瓦拉
2025-07-15 05:02:09
0

邓稼先用他的一己之力推动了新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在世只有62年,默默无闻大半生,却获得了5个国家级奖项。

然而,这样一位无名英雄,却差点因为工作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1970年,邓稼先的女儿邓志典孤身一人坐车来到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这个从小就有“知识分子爸爸”的女孩儿,却没有像大家想的一样有优渥的教育环境。

来到建设兵团不久,她就被分配到了一个工厂,条件极其艰苦,粮食不够吃,被褥也凑着用,一个野菜馍馍要吃好多天。

第一个年头熬过去后,邓稼先放心不下女儿,放弃了工作后可以休息的日子,带了几罐从戈壁滩省吃俭用剩下来的肉罐头,花了20天的时间,来到了女儿面前。

看着女儿大快朵颐地吞着罐头,邓稼先感觉心酸不已。

一、立志科学救国

这种有了上顿没下顿的艰苦,邓稼先是知道的,那是老一辈打江山坚持下来的奋斗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累,更不怕死。”可是,邓志典这一年才16岁啊,毛头娃娃怎么能受得了这样的苦?

邓稼先却若有所思道:“我这两个孩子都不是孬种,什么叫吃不得苦?”

的确,虎父无犬子,邓稼先在邓志典这么大的时候,就有了“视名利如粪土”的豪迈理想。

上世纪二十年代,邓稼先出生,受到家庭的“书香氛围”熏陶,他很小的时候就有了“文人风骨”。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沦陷,日军肆意妄为,为了平息北平的反抗声音,日本人组织部队,用武力胁迫工人和学生们庆祝他们的胜利。邓稼先的爱国志向不允许他这么做,他暗地里参与组织了同学们的游行反抗,当着校长的面把日本人私发的传单撕碎。

这一行为直接被安插在学生中的特务所关注,对日本军方来说,枪打出头鸟,擒贼先擒王。出于保护邓稼先的考虑,也为了能让他继续求学,父亲邓以蛰动用关系,送他去了昆明学习。

不久,邓稼先考入了西南联大物理系,在学习新知识的阶段,他的笔记本里写着父亲曾经叮嘱过他的一句话:“要学习科学,用科学救国家于水火。”

凭借着有志青年的满腔热血和对父亲教诲的深切感激,邓稼先在建国前又到了美国普渡大学留学,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所有学业,并且成为了第一个26岁的“物理学博士”。

由于太过年轻,再加上邓稼先的脸庞比较稚嫩英俊,身边人都慨叹:娃娃都能成为博士。

二、为大家舍小家

毕业还不到一年,面对美国开出的诱人条件:十万元年薪,免费提供住房,研究经费额外补贴。他想都没想,就选择了回到积贫积弱的国家,因为他记得最开始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出发。

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建设支援,美国又因为意识形态问题和发展地位的冲突处处对中国进行钳制,这其中最大的威胁之一,就是核威胁。

回国之后,邓稼先被安排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作为助理研究员,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原子核理论。他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核知识,又由于工作极度认真,1958年,邓稼先被秘密任命为原子弹设计的负责人。工作环境也从相对安稳的地方,搬到了大漠孤烟的荒凉地,这一搬就是28年。

在邓稼先隐姓埋名之前,他有过一段幸福的家庭生活,当时,他和妻子许鹿希生有一儿一女,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邓稼先除了是个工作劳模外,还是个家庭劳模,不仅帮妻子打点各种家庭事务,只要不忙了就围着两个孩子团团转。特别是对于大女儿邓志典,每次都要亲口听到她叫“好爸爸”后,邓稼先才会心满意足地笑起来。

小儿子邓志平更是没完没了地缠着他,要和他一起捉蛐蛐儿、放鞭炮,妻子责怪他太宠着孩子,对此,邓稼先却温和地说到:“小孩子,这个阶段不玩,什么时候玩啊?”

其实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并不多,1958年以后,他甚至直接失去了和家人相处的宝贵机会。

三、儿女事业有成

因为工作性质太过于保密,邓稼先不能和妻子透露半点消息,妻子许鹿希也理解他的事业,等邓稼先离开家之后,照顾老小的重担全部落在了许鹿希一个人身上。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学业更无暇顾及。

1977年,邓稼先和同事们聊起了孩子们的终生大计,无一例外——这些国家功勋的孩子,由于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监督,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学业上都面临着考验。

邓稼先自知每日忙碌,亏欠这一双儿女。

国家恢复高考的时候,邓志典当时在一家皮箱厂是一个普通工人,文凭也只有小学学历。

在戈壁滩上没日没夜地操劳后,邓稼先恰巧幸运地得到了三个月的休息时间,面对没有什么“物理功底”的孩子,他亲自教学,用被别人翻烂了的课本,带孩子们学习到凌晨3点,最后,两个人都考上了当时普通的大学。

那么,邓稼先的这两个后代,后来怎么样了?

由于在内蒙古插队的经历,邓志典见到了建设兵团的人们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身体变化,她对医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本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最后,留在了异国他乡工作并定居。

弟弟邓志平则选择了深造工科,从重庆大学毕业后,他加入了四川省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母亲,他不愿意被媒体过多关注,所以,这些年一直低调行事,退休后也在幕后参与了大学课本的编排。

1986年夏天,邓稼先因病离世,他的两个儿女都成为了重要的科研工作者。薪火相传,或许,这也算是对父亲最好的告慰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儿... 朝代的更替,总是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历史人物的崛起。例如,元朝的末期随着国家的崩塌,必然迎来了新的曙光,...
原创 古... 在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白展堂曾夸耀李大嘴如何在争夺武状元时展现出非凡的实力,特别提到他如同历史上吕...
民间传说:王莽撵刘秀之麦仁店的... 在古老的南阳盆地和伏牛山里,流传着很多大家都爱听的神奇故事,特别是王莽追赶刘秀的事儿,这一带的乡亲们...
金榜之外:中国古代“高考”的趣...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4383字 | 阅读需8分钟 ...
原创 七... 在许多历史小说和演义中,秦琼通常被塑造成瓦岗军中的第二号人物,并且常常戴着“天下督招讨兵马大元帅”的...
原创 康... 古代的皇帝,尽管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广阔的疆土,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无法言说的委屈和无奈,其中之一便...
原创 司... 三国时期,乱世纷争,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崭露头角,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三国争霸的最终赢家不是蜀汉的刘备、曹...
原创 揭... 李亮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八叔,同时也是李虎的第八子。虽然李亮的事迹在历史上较少为人所知,但他和他后代...
原创 清... 我是棠棣,一位对历史充满热情的朋友,非常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交流、探讨古今历史,分析时局的变动与世界...
原创 成... 成吉思汗最宠爱的幼子拖雷,虽然自己未能继承父亲的皇位,却让他的四个儿子先后登上了帝位。 文/小先生...
中国古代状元第一人,中国现存唯... 编辑 | 趙英雄 这份状元卷不仅是中国科举制度的实物见证,也是研究明代科举考试制度和书法艺术的宝贵资...
原创 他... 三国时期最擅长逃脱的猛将 提到三国时期最擅长逃跑的猛将,毫无疑问,第一个出现在脑海中的就是张郃。...
原创 太...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了江宁(今南京),并将其改名为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立的太平天国政权,...
原创 只... 公元219年,刘备自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称为汉中王。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刘备决定分封五虎上将...
原创 清... 清朝初期的官制基本沿袭了明朝的制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清朝的官制可以大致分为几个...
原创 李... 1. 首席谋士牛金星:这位在明末时期崭露头角的举人,以其出众的书法才华而受到“省书协”的高度认可,其...
原创 慈... 在清朝时期,皇室拥有一套专门的财政体系。皇帝与太后的收入是由特定的资金划拨而来,负责管理宫廷事业的内...
原创 没... 前言:我国古代社会中,嫡庶之分从皇室到民间都被严格遵循,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往往形势比人强,即使中宫...
原创 三... 前言 东汉末期,浩瀚的中原地区陷入了无休止的动乱,各路豪杰纷纷割据一方,企图争夺对这个庞大帝国的统...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开国难度排行榜 地狱级难度 1. 明朝·朱元璋 难度指数:★★★★★ 槽点:开局一个碗,结局金銮殿! 朱元璋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