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刚称帝没几天的刘备就举全国之力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进攻东吴。这是蜀汉建立后和东吴的第一次大战,也是仅有的一次大战。这次战争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夷陵之战中蜀汉被打得大败,刘备最后死在了白帝城。很多人觉得蜀汉和东吴之间的仇恨非常大,要不然也不会把家底拿出来进攻东吴。事实上,夷陵之战之后,蜀汉和东吴的关系可以说非常好,只要蜀汉北伐,吴国就会主动配合出兵进攻曹魏。曹魏进攻一方时,另一方也会出兵分散曹魏势力。双方配合非常默契,经常一起进攻曹魏。
早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都断定天下会三分,还告诉刘备和江东搞好关系,大家一起对抗曹魏,“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不过刘备后来没听,坚持伐吴,事实上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是错的。刘备伐吴失败之后,立刻派人和孙权缓和关系。孙权也知道自己和蜀汉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凭他们的实力,没有一家能独自对抗曹魏,所以也愿意和蜀汉结盟。就这样,吴国和蜀汉由敌对国变成了同盟国。
这同盟真的不是说说这么简单,之后每次蜀汉每次大规模北伐时,吴国几乎都会配合出兵。不仅如此,双方除了主动一起进攻曹魏。也会单独行动减少对方的压力。简单地说就是今天吴国在东面和曹魏打打闹闹,明天蜀汉在西面和曹魏打打闹闹,基本上不让曹魏闲着。
蜀汉和吴国关系缓和后,主要目标放在进攻曹魏上。因为蜀汉一直说自己是汉室正统,只有北伐消灭魏国才能名正言顺,所以北伐一直都是蜀汉最主要的任务。作为蜀汉的盟友,吴国虽然和曹魏没有深仇大恨,但也知道自己无法单独对抗曹魏,也想削弱魏国实力。所以吴国也会时不时地骚扰下曹魏,以此来减少蜀汉的压力。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公元228年,魏文帝去世,诸葛亮趁机率兵北伐,失街亭、子午谷奇谋都发生在这一次。这一次北伐吴国也没有闲着,吴国鄱阳太守周鲂以降魏为理由诳诱魏扬州牧曹休,结果曹休真的上当了,率兵前往皖城。之后魏明帝派三路大军前去接应曹休,而孙权也带着十万人马前去皖城,这次总指挥是陆逊。这也算是帮助诸葛亮北伐。不过诸葛亮这一次北伐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最终失败撤回了汉中。不过吴国在对曹魏的作战中,却取得了石亭之战的胜利。这次战争之后的24年里,曹魏始终不敢对吴国大规模用兵。
诸葛亮第三次、第四次北伐。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占领了武都、阴平二郡之后就撤回了。第四次北伐前期还是比较顺利的,后来由于粮草不济不得不撤军。此时东吴也没有闲着。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之后,孙权就扬言要进攻合肥。孙权对合肥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一生之中多次带兵进攻合肥。这一次孙权也不是说说这么简单,在230年冬天,孙权带着众多军队进攻合肥。中途还假装撤退过,结果被曹魏的满宠识破了,最终没有攻破合肥。东吴的这一次出兵,无形之中又缓解了蜀汉对抗曹魏的压力,为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创造了条件。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第四次北伐之后,蜀汉经过了三年的准备,再一次北伐。诸葛亮这一次北伐前主动要求孙权和自己一起出兵,孙权爽快地答应了。诸葛亮出兵之后,孙权兵分三路进攻曹魏。孙权自己带着号称十万军队进攻合肥,派陆逊、诸葛瑾率万余人进驻江夏、沔口,攻向襄阳,派孙韶、张承进驻淮,向广陵、淮阴进逼。说真的,孙权进攻曹魏的规模远远比蜀汉要大,毕竟孙权家底比蜀汉要多。这一次战争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因病去世,军队不得不撤回。而孙权的三路大军基本上没取得什么成就,还丧失了很多粮草物资。最后听说魏明帝要亲率大军进攻吴国,吓得大陆大军不得不撤回。不得不说,曹魏才是真正的家大业大,同时对抗两个国家都绰绰有余。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掌握军权,但北伐的方针还是没有改变。蜀汉北伐的领导人由诸葛亮变成了姜维。不管蜀汉是谁当家,吴国还是坚持配合蜀汉北伐。
公元240年,姜维第二次北伐。这一次姜维率军攻打陇西,后来因为郭淮的进攻,姜维不得不撤军。就在曹魏把主力放在对抗蜀汉时,吴国在东线又有动静了。这一年吴国兵分四路进攻曹魏,全琮攻淮南、决芍陂,诸葛恪攻六安,朱然、孙伦五万人围襄樊,诸葛瑾、步骘攻柤中。吴国的四路大军和蜀汉一样,都没有达到目标,有的被打得大败,有的主动撤走。
公元250年,曹魏魏征南将军王昶主动进攻吴国,吴国在东线和曹魏作战。所以姜维联合羌胡,想趁机进攻曹魏。这是姜维第五次北伐。看得出来,这一次并不是蜀汉先动手的。姜维这样做,无形之中也是配合了吴国进攻曹魏。这次的结果是吴国被王昶打败,姜维和郭淮打成平手。就这样,双方又同时失败了。
公元253年,姜维在费祎遇刺之后第六次北伐,这一次姜维出兵包围南安。面对蜀汉的北伐,东吴并没有闲着。东吴太傅诸葛恪率大军围攻新城,新城之战爆发。姜维这一次北伐又失败了,这次是因为断粮不得不撤回。而诸葛恪在新城之战被打败,不得不撤军。诸葛恪这一次失败后果非常严重,因为诸葛恪在东吴专权引起很多人的不满。这次出兵失败,很多人开始反对诸葛恪,诸葛恪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公元257年,曹魏诸葛诞由于不满司马氏专权,所以在寿春叛乱,并联合东吴。吴国派朱异等人出兵寿春接应诸葛诞。趁着诸葛诞叛乱,姜维在这一年进行了第十次北伐,主动出兵进攻秦川。这两次战争的结果是,诸葛诞的叛乱被司马家平定了,东吴派出的军队也失败了。姜维进攻秦川后,秦川收兵只守不攻,当姜维听说诸葛亮叛乱失败后,也就主动撤军了。这是两国最后一次合作。公元263年,蜀汉灭亡,之后只有东吴一个国家对抗曹魏。
这就是蜀汉和曹魏联合的大致状况。看得出来,双方基本上没让曹魏闲着。今天你出兵牵制曹魏,明天我出兵牵制一下曹魏。其实,两国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国力不如曹魏强大。如果他们不主动出兵的话,一旦让曹魏缓过来主动进攻他们,那麻烦就大了。当然,蜀汉灭亡时,东吴做了件对不起蜀汉的事,东吴想趁机出兵占领蜀汉的地盘。结果在永安被罗宪阻挡了六个月,最后什么也没落到。除了这件事,两国之前配合的都还不错。
参考资料: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