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8年前,那个被秃鹫死死盯着的黑人“小女孩”,后来活下来了吗
迪丽瓦拉
2025-07-15 05:33:43
0

【前言】

28年前,一张名为《饥饿的苏丹》的照片轰动了国际。照片上那个瘦骨嶙峋的黑人小女孩,正低垂着头蜷缩在地上,她看起来实在是没有一丝力气去支撑自己的身体了。

不知是遭遇了怎样的磨难,才让她那小小的身体变得如此枯瘦,就连那颗小脑袋,都在身体的映衬下,显得如此“巨大”。

而小女孩的身后,一只秃鹫正死死地盯着她。

它在等着小女孩咽下最后一口气后,好饱餐一顿。

《饥饿的苏丹》

那种看到猎物才有的锐利眼光,正好被摄影师凯文·卡特看了个正着。他赶忙拿起摄像机,怀着悲痛的心情将这一幕记录了下来,这才让世界看到了苏丹的苦难。

“成也萧何败萧何”,卡特在获得荣誉的同时,外界的口诛笔伐也向他涌来,为何不救那个小女孩也就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那么,卡特当真是如此冷血吗?他和那个被他拍摄下来的那个小女孩的命运,又怎么样了?

【战乱与饥饿折磨下的苏丹】

苏丹一直以来,都是南非境内出了名的贫瘠之地。这里充满了饥饿与战争,老百姓想要过上安稳且温饱的日子,比登天还难。

尤其是到了1993年,苏丹国内战乱,连天的炮火让这个本就贫瘠不堪的地方,变得更加难以生存。可偏偏在这种情况下,天灾也出来作祟,一场空前的大饥荒,夺走了无数难民的生命。

尤其是在被称为“饥饿三角”的苏丹南部,仅仅在1993年的1月份,该地区5岁以下的儿童中,有40%都营养不良,每天都要有10-13个人死于饥荒。

苏丹人民在战乱与饥饿中艰难求生,他们只能靠运气活着,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那口气就再也上不来了。越来越多的乞讨者在街边出现,他们只想吃顿饱饭。

然而,这个简单的愿望,却成为了许多人致死都难以达成的奢望。

如此轰轰烈烈的生死之争,也渐渐赢得了国际的关注,有不少人都想尽一些绵薄之力,将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们拉回来。

一直都对苏丹问题有所留意的凯文·卡特,就这样成为了“苏丹生命线行动”中的一员,和自己的同事昂·席尔瓦一起,来到了充满硝烟与死亡的苏丹。梦想着通过自己手中的摄像机,向全世界展露一个更加真实的苏丹,让这个充满痛苦的地方,换来一个变得美好一些的机会。

尽管抵达苏丹之前,卡特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真的身临其境的时候,卡特的内心还是受到了震撼。看着那些在荒野中饿死的百姓尸体,在街边可怜的乞讨者,他按下快门的那只手都在忍不住地颤抖。

那些由国家发放的救济金和救济粮,根本就没办法改变苏丹的现状。这些天以来,卡特亲历着苏丹的困境和灾难,也让他渐渐无法承受这些关乎生死的负荷。

在一天十分普通的拍摄任务中,卡特还是看到了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死亡,这一次卡特彻底崩溃了,在他的脑海中浮现的都是死去难民的惨状。

那些临近死亡的呼号,那份想要拯救他们但是却无能为力的感觉,贯穿了卡特的身体。卡特没办法再继续拍摄任务了,他需要平静一下自己的内心。

于是,卡特找到了一处灌木丛,走了进去。

谁知道就在这时,卡特却突然发现了:在联合国人道救援组织帐篷外的一个黑人小女孩,她看起来只有4、5岁大,身上并没有穿衣服,这让她那瘦骨嶙峋,就连肋骨都清晰可见的样子,彻底暴露在了空气中。

不知道她是多久没吃过一顿饱饭,女孩现在虚弱的就连挺直身体的力气都没有,只能低垂着头蜷缩在地上。那颗“巨大”的头,在她瘦弱的身体上,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而这个小女孩的身后,突然飞来了一只秃鹫。它用看猎物的眼神,紧紧盯着那个蜷缩在地上的小女孩,好像随时都要飞扑过来。很显然,这只秃鹫就在等着小女孩咽气,好获得一份算不上那么美味的“大餐”。

这让本就心痛的卡特,受到了更大的震撼,他紧盯着那名小女孩,生怕秃鹫会做出什么伤害她的举动。他也顾不上此前的情绪,马上就抬起了自己手中的相机,对准那名黑人小女孩,以及她身后的秃鹫,按下了快门,将这一幕拍了下来。

拍完照片的卡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痛苦,放声大哭了起来。因为他也是一名父亲,他的女儿也是这么大。他无法想象这个摄像头下的小女孩,经历了什么。此时的卡特觉得,自己的信仰,根本没办法拯救这个世界。

卡特也只能在这次行动之后,将这张由他起名为《饥饿的苏丹》的照片,寄给了美国的《纽约时报》,希望能够引起国际的关注,帮帮这些可怜的孩子,帮帮这个苦难的苏丹。

随着《纽约时报》的广泛发行,卡特的心愿得以实现,越来越多的民众关注到了苏丹的境遇,更多的人道主义援助被运往了苏丹,就连卡特本人也因此收获了荣誉。被称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策新闻奖,便在1994年颁给了卡特。

凯文·卡特

但“成也萧何败萧何”,谁都没有想到,曾经被捧到金字塔顶尖的卡特,也由此坠落神坛,摔了个“粉身碎骨”......

【从荣誉加身到身败名裂,只在转瞬之间】

1904年,卡特在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之后,受到了国际的广泛关注。而他也从一个小有名气的摄影师,成为了荣誉加身的大神摄影师。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那张《饥饿的苏丹》的摄影作品。

作为一名摄影师,卡特摄像机下的这张照片,不仅采用了完美的摄像手法,让照片的背景充满了现实的虚幻,更重要的是,这张照片还传达出了直击心灵的情感,甚至还为刊登这张照片的《纽约时报》获得了大量商机,使其赚的盆满钵满。

但也正因此,卡特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很多人都对卡特充满了质疑:为什么没有去救助那名小女孩,而是要吃这种“人血馒头”?更有甚者,称卡特之所以能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就是因为踩在了女孩的尸体上。

面对山崩海啸般的口诛笔伐,卡特的心中充满了痛苦。他一遍遍地陈述着,自己将这张照片交到《纽约时报》方面时,已经将相关背景注明得十分清楚。

那名小女孩当时正在联合国援助帐篷外,等待自己去领取救助粮和救助金的母亲。在她的身边满是人群,自己只不过通过摄像手段,截取了一部分进行拍摄而已。在自己拍摄完成后,也是亲眼看着小女孩被自己的母亲领走之后才离开的。

如果放大照片仔细观察,小女孩的手上还带着一个手环,那正是她接受救助的证明,自己并不是冷血的资本商人。

带着手环的“小女孩”

尽管卡特拼了命的解释,但很少有人在意他的呼喊,人们早已认定卡特是一个刽子手,而那名小女孩也早就已经被她身后的那只秃鹫,生吞活剥。

这让卡特每天都生活在痛苦的自我怀疑中,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天的情形。无论是那名被秃鹫盯上的黑人小女孩,还是路边无数被饿死的尸体,沿街乞讨的难民,都让卡特喘不过气来。

卡特不明白,自己只是将真相告知大众,并没有任何私心,也并未做出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为何会无端遭到漫天的谩骂。

但现实并没有给卡特想通的机会,因为他的好友肯在不久后被枪杀了。对于好友的死亡,卡特认为自己难逃其咎:如果那天自己没有先回来,那么被枪杀的会不会就是自己,那肯是不是就不用死。

这一切让本就神经衰弱的卡特,更加崩溃。那些指责,加上好友死亡的自责,都成为了射向卡特心脏的一把把尖刀,折磨着卡特。

凯文·卡特

在这件事上,卡特又做错了什么呢?

从小出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郊区的卡特,在童年时期,便为无处不在的种族制度感到反感,甚至在成年之后,仍旧如此。哪怕是在进入南非国防军之后,卡特也在为黑人的命运感到不公。

他甚至还时常因为和黑人走得太近,受到白人士兵的排挤和攻击。受不了现状又浑身是伤的卡特,只能离开了军营。

正是这段经历,给了卡特接触到摄影的机会,卡特带着身上那份特有的人道主义精神,奔波在揭露黑暗现实的道路上。在前往苏丹之前,卡特还曾大胆地报道了,非洲一种名为“火项链”的私刑方式,可以说,卡特是一名合格且十分认真负责的记者。

但就是这样一名充满着善意,又敢于展露黑暗的记者,竟遭到了抹黑。原本的真相成为了一文不值的粪土,被称为刽子手的善者,被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民众,推向了精神崩溃的边缘,在生与死之间苦苦挣扎....

【卡特折磨之下选择自杀,小女孩又过得如何?】

铺天盖地的谩骂,好友被枪杀致死,这些都将卡特内心的防线逐一击破。

1994年7月27日,之前不停失眠的卡特,总算是睡了一个难得的好觉。在起床收拾完毕后,他还特意驾车前去看望好友肯的妻子。两人在交谈中,卡特总是难掩痛心,他不断地叮嘱着肯的妻子: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这一次的交谈,好像比以往每一次都要长,卡特也是出奇地讲了很多话,直到看着外面的太阳西垂,卡特才驾车驶离了好友的家。

回家的那条路,在卡特看来是那么的漫长,好像好久都没有这样,仔细看看这座自己生活的城市了。往常的快节奏工作填满了卡特的生活,他作为记者总是在报道着这个世界上的大事小情,却从未驻足去看看自己的人生。

卡特一边驾车,一边回想着自己这短暂而又不同的人生。紧接着,卡特将车驶向了和回家不同的一条道路。他将车停在了布莱姆方特恩斯普洛特河边,下车之后,卡特径直地走向后备箱,从里面拿出了一根软管,将汽车尾气排气管与车厢连接在了一起。

做完这些之后,卡特回到了车内,关上了车窗,放起了一首自己最爱的音乐,缓缓发动了汽车,之后静静地躺了下去。

第二天,人们打捞起了卡特的尸体。在他的尸体旁,还放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这一次我真的累了。

凯文·卡特用这种近乎无声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终年34岁。直到卡特死后,我们还是要忍不住问一句:这名一生正直善良,充满良知的记者,究竟做错了什么?

曾经定格在《饥饿的苏丹》照片中的黑人小女孩,早已经安全地被母亲带走,也正在接受着联合国人道主义组织的救助。

在经过四处打听之后,大家总算得知:那名“小女孩”仍旧幸存。

但实际上他是个小男孩,名叫Kong Nyong,他的妈妈在卡特拍完那张照片后,就已经将他带走。而他也在各种帮助下活了下来,只不过在2007年,因为一场发烧没能得到及时的救助,失去了生命。

Kong Nyong的父亲

但在当时那个充满名利的社会,很多人只相信自己眼前看到的那些,经过炒作加工后的“真相”,却把卡特的辩驳当做了自我狡辩。铺天盖地的谩骂,成为了卡特走向死亡的尖刀。

在饥饿与战火中备受煎熬的黑人小孩,以及苏丹人民,在卡特的报道下,获得了更多生的希望。但是这名可以称作英雄的记者,却成为了牺牲品。

当我们所有人在对卡特的经历感到惋惜时,是不是也应该去反思一下:有时候一些不经意的批判与诋毁,会不会毁了别人的人生?那些自以为的真相,是不是真的是真实的?

非洲难民

时代的五彩斑斓,并不是我们成为“圣人”的理由,幸福和平的生活,也并不是出现腐烂蛆虫的温床。我们在享受的时候,总有一些人在黑暗中苦苦挣扎,也总有一些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吸取教训,砥砺前行,才是我们该做的事情。千万不要让那句“我觉得其实爸爸才是那个无力爬行的孩子,而整个世界则是那只秃鹫”的悲剧,再次上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秦名将司马错:开疆拓土的战略... 东伐西讨,彰显军事谋略 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在稳定巴蜀后,国力愈发强盛,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中原与楚国。...
原创 1... 自14世纪起,黑死病在欧洲肆虐,给整个大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然而,尽管这一灾难沉重打击了欧洲,许多不...
原创 “... 易中天,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既是作家、学者、教育家,也是厦门大学的教授。2005年...
清朝的军事统帅是怎么分层的,让... 昨天写了一篇清朝总兵有多大的权利的文章,结果评论区都在说我写的不实,说我把总兵的权利写太大了,说总兵...
原创 南... 福清公主,这位历史上被誉为“才女”的女性,曾在明朝的政坛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凭借出色的智慧和聪慧的...
原创 打... 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我们很容易便可以发现,各个时代都有着一些令人铭记与学习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以坚定...
原创 刘... 东汉末年,刘表被朝廷任命为镇南将军、荆州牧。担任荆州牧期间,刘表不仅成功击败了孙坚,还在与曹操、孙权...
原创 杨... 昨天,杨超越的战国袍再次引起了热议,众多网友纷纷表示:“是谁想到战国袍这么适合杨超越的?真是绝配!”...
原创 崇... “如果忠贤还在,时局又岂会发展至此?” 面对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焦急的崇祯皇帝,心腹太监曹化淳情不...
原创 马... 228年春,蜀军兵分两路,诸葛亮亲率主力,走祁山道,西出祁山。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率偏师出箕谷...
原创 貂... 前言 大家对貂蝉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享有盛名。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
原创 售... 鸦片,作为近代中国衰败的根本因素,深刻影响了国家的命运。提到鸦片,许多中国人心中充满愤慨,因为正是英...
原创 1... 在1856年之前,沙俄一度被誉为欧洲的宪兵和救世主。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寒冷的气候,...
揭秘百万年人类史!《寻古中国·...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五集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东方人类百万年》,将于5月30...
原创 齐... 鲁国,周朝时期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其首任国君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儿子——伯禽。鲁国最鼎盛时,其疆域...
原创 汉... 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米仓山之战本来有可能成为汉中之战的转折点:只要黄忠成功焚毁曹军的粮草,刘备就...
原创 曹... 贾诩是曹操阵营中一位极为重要的谋士,在江湖上被誉为“三国第一毒士”。当时的人们普遍称赞他具备“有良、...
原创 一... 一千多年前的古画中,有一幅作品让人惊讶,仔细观察时竟然发现其中的某个物品像是现代物品,难道是“穿越”...
原创 中...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女子最幸福?不是唐朝,也不是宋朝 在历史的长河中,诸多朝代更迭,女子的命运也...
原创 日... 众所周知,自近代以来,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惨痛的灾难。这场战争涉及的具体数据一直以来存在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