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时会让我们感到陌生,比如著名的晋文公,又名重耳。他是春秋五霸中公认的霸主,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了让人们了解他,有人拍摄了一部72集的电视剧,名叫《重耳传奇》。我还没看完呢演员阵容不高,剧情拖沓,典型的历史冲淡。这段历史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我们通常从夏朝开始,但西方学者在没有夏朝文物的情况下怀疑它的存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历史分为先秦时期和秦后时期。先秦历史杂乱无章,文献记载甚少,我们对其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先秦时期人们的思想与现代有很大不同。用现代思维来接受先秦时期的认识往往是困难的。
最近,我在读《古文观志》。本书摘录了《左传》等著作中的22篇优秀作品进行解读。通过这些文章,我发现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现代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左传》中的《介子推卜言录》,讲述了介子推割肉侍奉皇帝的故事,给我一种颠覆认知的感觉。
红水之战期间,宋国与楚国交战。子玉建议趁楚军渡河、整军未完成前进攻宋襄公,遭到拒绝。宋襄公坚持“君子战时不伤伤员,不俘虏老人,不截击敌军,不攻击不列队的敌军”。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宋襄公是个傻子,但在当时,他的“仁义”行为却受到高度赞扬。
周平王迁徙,郑庄公欲称霸,但内心不安。郑庄公的母亲不喜欢他,却十分宠爱段公叔。庄公知道公叔段谋反,却没有阻止。他打算纵容他的罪行,然后杀掉他。这段历史充满了戏剧性,但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规范。
重耳最终回到晋国,成为晋文公。他开始赏赐跟随他流放的官员,但介子推并没有去领取赏赐。晋文公没有给他任何赏赐。晋文公是一位有才华、有谋略的君主,记性应该不差,但他为什么不赏赐介子推呢?答案令人费解。
介子推对那些主动索要报酬的人很生气。他认为晋文公得到了他应得的,不需要追随者的帮助。他甚至认为索要赏赐是可耻的,自己很难和这些人同朝为官。后来,母亲劝他不要默默无闻地死去,但介子推坚持索要报酬就是落井下石,所以他选择了与母亲隐居山中。
介子推的行为在当时被认为是伟大人格魅力的表现,是春秋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什么晋文公烧了山还要强行把介子推出山呢?大概是为了纠正自己这段历史中的错误,毕竟忘恩负义的名声对于一个国王来说并不好。
总的来说,介子推的形象很难用常理来解释。为了维护个人道德,他将晋文公和他的母亲逼入困境。这段历史让人深思,也让我们明白介子推的道德品德学起来并不容易,也未必符合现代主流历史观。做一个善良的人,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