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炮弹落在周围,都不耽误这位将军吃饭,曾连吃108个水饺
迪丽瓦拉
2025-07-15 17:03:54
0

刘昌毅将军人称“四不走”将军,将军一生打过千场仗,身上负重伤18次,小伤无数。长期征战岁月,刘昌毅将军养成了两耳闻炮火隆隆,只当是蚊子嗡嗡的淡定性格。

1947年春,刘昌毅将军率部至两河口八里川,刘将军下令部队原地休整,埋锅做饭。忽然警戒哨前来报告说,东北方向发现敌人。

刘将军的手下都劝将军赶紧离开,免惹事端,刘将军却转移了话题,问:饭做好了吗?炊事班战士回答:已经熟了。

刘将军很淡定的说,等吃完了再走不迟。这是警戒哨又传来消息,报告西南方向也发现了敌人。这时刘将军和战士才刚端上饭碗,刘将军泰然的说:等吃饱了再走。

刘将军在吃的半途中,警戒哨不断传来消息,各处都发现敌人的踪影,并且可以听到枪炮声了。其他的官兵心急如焚,都吃不下去了,只是呆呆地看着将军。

只见刘将军蹲在一块大岩石上,一只手端着碗,一只手拿着筷子,吃的正起劲呢,丝毫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其他人看到这种情景,也只得端着碗继续吃。

等到快吃完了,炮声已经很近了,几发炮弹还在不远处爆炸。刘昌毅将军吃完后,问大家吃饱了没,其他人都说吃饱了,吃饱了。

等全员说,吃饱了,刘将军这才下令从容撤退。如果我们现在的人在现场,肯定要吓死了,认为这种举动太危险了。

其实刘将军之所以这么淡定,是基于长期的战斗经验。大风大浪都见过,所以几发炮弹又算得了什么,一切都在将军的把握之中。

由于刘昌毅将军这种处变不惊,历险不乱的风格,所以人们称他为“四不走”将军,即:不吃饱饭不走,不睡好觉不走,不喝完酒不走,不见敌人来不走。

刘昌毅不仅胆量惊人,饭量也惊人。1944年10月,刘昌毅将军率部转战河北武安县渡口、杨义、崇义等地,连克日军十几个据点和碉堡。

在崇义完成作战任务后,当地百姓欢欣鼓舞,做饭慰问部队,当时刘将军一口气吃了108个水饺,但是面不改色。一时间,这段故事就在军中传开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诸葛亮在许多人心中几乎成了一位神话般的人物,智慧超群、才能卓越,协助刘备建立了蜀汉,堪称蜀汉的伟大功...
原创 为... 1940年,年仅18岁的袁竹林为了能够找到一份生计,毅然离开了丈夫和年幼的女儿,跟随一名负责招工的本...
凯特与戴安娜从未谋面,却又紧密... 在英国王室的历史长河中,凯特·米德尔顿与戴安娜王妃虽然从未有过直接的交集,但两人的命运却仿佛被一条无...
原创 诸... 读过《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的朋友们都知道,诸葛亮总是手握一把鹅毛扇。这个独特的习惯常常让人困惑,...
原创 爸... 三国时代最惨的孤儿是谁?不是父母双亡的赵云,也不是早年流浪的刘备,而是那个爸爸被张飞砍了脑袋、妈妈被...
“打卡”明代状元试卷,2460... 在山东青州市博物馆,展出着一件稀世国宝——400多年前明代状元的殿试卷。高考临近,预约“打卡”状元卷...
原创 刘... 最近,关于刘邦与樊哙的关系引发了众多讨论,许多人都认为他们之间的情谊如同亲兄弟一般深厚。然而,让人震...
原创 周...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女性掌握了清朝的实际权力,她是以手腕果断、行事严肃著称的慈禧太后。她那张消...
原创 大... 大明朝史:明宪宗为何钟情于万贵妃?这个女人的故事堪称传奇 提到万贵妃,许多人或许耳熟能详。她最广为...
原创 清... 清朝时期,最显赫的一个机构非内务府莫属。这个机构主掌着皇帝一生的日常起居、饮食起居,甚至连一些私密事...
原创 白...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的著名大将,封号“武安君”,他的身上常被贴上三个标签:战神、杀神、冤枉。他的故事充...
原创 如... 如果从春秋战国时期算起,楚国历时五百多年,其疆域覆盖中国南方,是当时唯一能够与齐国、晋国、秦国相抗衡...
让精美的石刻会说话 大足区宝顶山石刻景区,游客在游览参观。(资料图片)记者 罗伟 摄/视觉重庆 5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
原创 朱... 很多人可能觉得编纂一部朝代史是一项十分简单的任务,似乎随意一做就可以完成。然而,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
原创 成... 当我们提及蒙古帝国以及成吉思汗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他们的军事威力。确实,他们征服了广袤的欧...
原创 清... 清朝的疆域广袤,横跨千山万水,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为了有效治理这片辽阔的土地,清政府建立了完...
走进博物馆,读懂一座城(文化中... 古都今昔一眼千年,历史细节可感可触 走进博物馆,读懂一座城(文化中国行) 本报记者   施  芳...
原创 西...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各位乘坐鹦鹉螺号,跟随我一起遨游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 邓通,西汉时期汉文...
5000多年前的水网长啥样?(... 早期文明考古发现水利功能效益最全面的良渚遗址水利工程—— 5000多年前的水网长啥样?(美丽中国)...
南海沉船遗址:解码“海丝”文明... 新华社海口电(记者周慧敏 李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6号展厅“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