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从建立到结束一共存在了276年。在这一段时间里,由康熙、雍正、乾隆所执政的清朝前期,清朝一度走向鼎盛,国力较强,社会也比较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而到了中后期,统治者的无能、闭关锁国政策的缺陷、思想的禁锢以及科技文化的停滞,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最后种种原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清王朝的衰败没落,直至溥仪退位,清朝统治结束。在中后期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莫过于慈禧太后,她的“传奇”恐怕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慈禧太后虽然作为清朝后期的最大掌权者,曾几度临朝听政,但她终究是女人,有很多事情是她不方便做的,比如说要和国外的使者谈判,这时候其身边必定要有得力助手,而李鸿章就是其中的一个。
李鸿章,乃是晚清重臣,慈禧身边的大红人,正因为是这个身份,人们对于他的评价都是两极分化的,有人认为他功大于过,而又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百年来,人们争论不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李鸿章作为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必定是要为她办事的,无论是好的坏的,都要去办,毕竟他只是一个臣子,也不敢违抗命令。人都是自私的,保命最为重要。当初慈禧太后要修建颐和园,需要挪用军费,这时候很多人都反对,但也有不少大臣不敢出声,包括李鸿章在内。
军费的挪用,导致了李鸿章组织筹办的中国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不能及时扩备军资,没有购买到先进的军舰。最后在甲午海战中,被日本打得措手不及,几乎是被压着打,再加上当时李鸿章指挥不当,轻敌战败,还被迫和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虽说李鸿章一直都有在维护国家利益,也通过洋务运动,试图想要强大起来,但因为各种因素也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当时的李鸿章应该是“恨铁不成钢”的。作为慈禧太后的得力助手,李鸿章经常被派出维护外交关系,和各国进行商谈,也跟很多洋人交流过,其中就包括美国的格兰特总统,当时格兰特给李鸿章的忠告是中国要强大,必定要发展海军,以及向日本学习,并防备日本。
李鸿章当初也认可了格兰特的忠告,认为中国要强大,必然要先防备日本,最好是灭了他们,才无后顾之忧。而当他向慈禧太后报告时,慈禧却骄傲的认为,当时的清朝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也不用向谁学习,根本不把小小的日本放在眼里。
李鸿章心想自己也就是一个干活提意见的,也不敢惹怒慈禧,便也不再提及此事。但其心有不甘,心中仍是忧虑不已。在其临终之前,他严肃的告诫后人:要想让中国强大,没有后患的话,必须要灭了日本这个国家。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中国被日本侵略了14年之久,损失巨大。
在那个时代,就算李鸿章有一腔热血,也于事无补,因为掌权的人不是他,而是思想落后禁锢的慈禧太后,他的一些措施或者意见如果当初能得到慈禧的同意,或许当时的清朝也不会这么快就衰败下来。又或者当初李鸿章硬气一点,不轻易妥协,或许最后的结局也都会不一样,可惜历史不会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