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广州人上海人对租界不同态度:一个不屑一顾,一个迷之倾慕
迪丽瓦拉
2025-07-16 00:32:10
0

我们都学过中国近代史,知道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到末年的时候它的境遇有多么的屈辱。因为闭关锁国,不闻外事,加上清廷本身统治的腐败和没落,让外敌有了可乘之机。

而这个“机会”就是打仗,就是外敌挑起的战争。随着清廷在一次次战争中的节节溃败,最终,《北京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这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背后,是中国人被践踏的尊严。

这些条约里,提到最多的就是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也就是在这些条约里,产生了这一时期的一个特殊的产物——租界。

从中国的近代史来看,租界指的是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比如我们熟知租界最多的天津、广州沙面以及因租界而“逆袭崛起”的上海等等。

清末的中国内忧外患,割地赔款后很多的沿海城市被外敌当做港口通商,并且建立了属于自己风格的建筑、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

比如法国在上海建立的法租界,留下的“中西结合”的建筑——石库门,再比如广州沙面,在战败后沦为英法租界,也留下了很多欧陆风格的建筑,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广东外事博物馆、沙面基督堂等等。

被租界“改变”的小县城

说起被租界影响最深的城市,那一定是非有“魔都”之称的上海莫属了。

如今的上海是一座镀着金身的国际化大都市,它承接着各方往来,每天感受着不同文化、政治、经济间的互相交流和交汇。

但是当你去回溯历史,你会发现在19世纪末到20年代初,上海只是一个落后、蒙昧的港口县城。它在战争的阴影里显得格外的“灰头土脸”,你根本不会想到如今的上海的前身竟是那样的上海。

那是为什么仅仅作为一个落后的港口小县城会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了呢?这一切,都得源于我们前面说到的——战争。

在抵御外敌的战争中,我们被动的签下了不平等条约,被要求割地赔款,甚至是被建立“租界”,而上海就是被英法作为租界,开始了它喜忧参半的“蜕变”的。

在上海建立租界,是因为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通航条件,这是大多数建立租界的一个共识。

因此这座小县城成为了外敌眼里非常适合通商的宝地,外敌达成了这一共识之后开始“瓜分”上海的地界,他们分别被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租借”。

他们开始进驻,大力发展经济、贸易、对外运输.......盘活了当地的经济,在进驻的同时也带来了本国先进的文化、技术以及生活方式。

经济贸易的繁荣吸引了更多的外国人甚至是上海本土人,上海本土商人甚至开始与之进行商业合作,这一时期的上海因为各国租界的进驻变得杂糅而多元,上海见证着各国的经济制度和文化习俗,这和当时闭塞的自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今天的上海来看,我们就不难发现,租界给上海带来了多大的“改变”。上海外滩,当年英美的公租界上,有驰名海外的“万国建筑群”,在高楼林立的都市穿梭这各国人士,连弄堂里的阿婆都能拿英语和人对话。

从一个破败的小港口县城到如今闪闪亮亮的国际化大都市,是租界改变了它固有的生活方式,并为其潜移默化的带来了新的文化氛围,而这也是上海人所乐于接受和效仿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老上海人那种骨子里的精致和文雅,就明白他们已经被同化成为一种做派,并对这种外来文化习以为常,迷之倾慕了。

租界抹不掉的文化自信

说起租界,另外一个应该被提起的就是城市广州了。

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个开放之地,自唐朝就是繁荣的通商口岸,还有我们熟知的“广州十三行”,那个“富可敌国”的贸易聚集地。

也是雍正在初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时,唯一留下的一个港口城市。也就是说,当上海还是个小县城的时候,广州这座城市已经早早的见过世面了。

因为是唯一的通商口岸,所以它承接着来自各国的生意,也见识了更多的新鲜事物。直至19世纪末清廷开始衰退没落,沦为外敌的工具。

鸦片战争后,广州的沙面沦为了英法的租界,有将近十几个国家在此建立领事馆、大量外国人在这儿居住、经商,但是不同于上海的交汇和杂糅,当时沙面英法租界规定,租界是不允许中国人进入和停泊的,因此就情感来讲,广州人并没有真正的感受到文化融合的滋味。

这就相当于,在一座城里,我把我自己围起来,你过你的,我过我的,我们互不干涉,另外,对于早就见过“大世面”的广州人来说,对于租界的看法可能还不屑一顾呢!

这可能就是我们现在常挂在嘴边的经济和文化的自信,所以老上海人过生活,可能是一杯咖啡,一块甜点的下午茶,更偏于西式的精致,而对于老广来说,喝一碗工夫茶,听个粤剧,生活方式扑面而来是一种典型的中式气息。

因为见多了,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比起上海人对于“十里洋场”那纸醉金迷生活的痴迷,广东人生活的似乎更加务实。这可能就是几百年来不同的历史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以及思想层面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正如那句老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但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同样是被一段屈辱的历史影响,虽然同是被外敌建立过租界,但是广州人和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却大相径庭。

这不正是因为他们对于不同文化持以不同态度造成的吗?一个不屑一顾,一个迷之倾慕,但不可置疑他们都是我国多元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吕不韦是秦国的重要相邦,曾在秦庄襄王即位时扶持他成为君主,后来他得到了秦始皇嬴政的尊称为“仲父”,一...
原创 三... 他胸怀壮志,智慧与勇气兼具,身高八尺,手握方天画戟,武艺高强,战斗力无与伦比。在《三国演义》中,若用...
原创 唯...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发布了一道名为“明定国是”的诏书,正式宣告了“戊戌变法”的开端。这场自上...
原创 《... 艺术源于生活,经典剧集《雍正王朝》中蕴含了许多能够启示我们生活的情节,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当提到剧中隆...
青海玛多扎陵湖发现秦代摩崖石刻... 中新网西宁6月8日电(仝涛)记者8日从青海省果洛州委宣传部获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工作者近期在果洛州...
原创 谁... 山海关之战 时间回到1644年4月21日,李自成的王朝军队——大顺军与清军及吴三桂的军队在山海关展...
原创 3... 每次看到郭麒麟、宋轶、蒋依依等偶像演绎的《赘婿》,我不禁想到了清朝历史上的第一位赘婿——和珅。 提到...
原创 苏...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近代以来对中国伤害最深的国家,甚至可以说没有其他国家能与之相比。清朝末期,利用清政...
原创 独... 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塔山阻击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场战斗。在这场战役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场面便是蒋...
原创 一... 1912年,北洋政府对军队编制进行了重要调整,将原有的镇、协、标改为师、旅、团的形式,这一改革标志着...
原创 东... 谈及我军在东北的扩展,许多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罗荣桓元帅当年编练二线兵团。确实,四野百万大军的成型与罗...
原创 为... 如今,我们的房屋窗户多采用玻璃材料制作,那为何在古代,窗户却普遍使用纸糊呢?答案其实很简单:玻璃这一...
原创 2... 2016年,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址保护区邱庄村郭楼组,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座楚国墓葬。对于当地人而...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无疑是历史上最为人熟知的时代之一。这段历史之所以深深刻在后人的记忆中,离不开《三国演义》这...
原创 他... 五千年的华夏历史中,曾有许多赫赫有名的家族和强大的帝国,纵使他们曾占据巅峰,终究还是未能逃脱衰败的命...
美国只有两百多年历史,还有“文... 每当提到美国的话题,总有人抬杠说:美国只有两百多年历史,哪有什么文明! 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天,就根...
原创 古... 无论哪个朝代,统治者对于那些被视为“罪大恶极”的犯人,往往会施以“斩首”这一极刑。在这种惨痛的刑罚执...
原创 明... 对于古人来说,四十岁并不算是过了暴毙的年纪。由于古代社会普遍的寿命相对较短,而常年征战的伤痛也为这些...
原创 唐... 在东北地区的渤海国,曾被称为“海东盛国”。这个国家是由粟末靺鞨的部落领袖大祚荣在牡丹江流域建立的地方...
原创 他... 公元1206年,铁木真凭借蒙古铁骑成功统一了各个蒙古部落,被推举为成吉思汗,意味着“天赐之汗”,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