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北周灭齐-宇文泰仿西周改革,“关陇本位”政策促进民族融合
迪丽瓦拉
2025-07-16 00:04:00
0

打出“复古”旗号是为了进行政治改革,推行“胡化”政策实际却是为了民族融合。西魏和北周宇文氏政权走的就是这样一条看起来南辕北辙的政治轨迹。北魏分裂后,宇文泰所控制的西魏政权占据了关中地区,地狭兵少,难以和高氏控制的东魏抗衡。

为了确保关中进而经略河东、统一北方,宇文泰及其继承人在汉族士族阶层的帮助下,推行了一整套以关陇地区为根据地、融合鲜卑族首领及汉族士族豪强为关陇本位统治集团、坚持了北魏孝文帝的民族融合路线,顺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西魏和北周政权终于以弱胜强,最终统一北方,并且为以后隋朝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东魏一北齐政权的高氏统治者一样,西魏一北周政权的宇文氏统治者也是从北魏末年的六镇军人起家的。据史籍记载,宇文泰的小名叫黑獭,祖先为辽东南单于部匈奴族人,原来的姓氏为“俟汾”,意为“草”,后来音转为“宇文”。

十六国末年,这个匈奴部落被鲜卑慕容部攻破,他的八世祖率500骑投靠北魏,被北魏道武帝迁徙至代郡武川镇为边防军人,后代逐步鲜卑族化。北魏末年六镇军人起义,宇文泰的父亲率所部参与混战,后被迁至中山安置。不久发生河北起义,宇文泰的父亲阵亡,宇文泰受河北起义军首领葛荣委派为将帅。葛荣被尔朱荣打败后,宇文泰随军迁至晋阳。

530年,宇文泰跟随主帅贺拔岳进入关中平定了万俟丑奴率领的叛乱军队,在关中地区站稳脚跟。4年后,贺拔岳被高欢唆使的叛军袭杀,关中诸将公推宇文泰为首,平定叛军,并奉迎逃到关中的魏孝武帝,与高欢对峙。

不过几个月后,孝武帝就和宇文泰发生冲突,宇文泰杀死孝武帝,另立跟随孝武帝入关的皇族元宝炬为皇帝。元宝炬在宇文泰的武力挟制下,不敢轻举妄动,做了17年的空头皇帝,史称西魏文帝。宇文泰则以丞相名义大权独揽,开创了西魏一北周政权。

宇文泰占据的关中地区久经战乱,就经济实力而言实在无法与高欢占据的河东地区相比。在政治号召力上,宇文泰毒杀孝武帝,和高欢逼走孝武皇帝相比更名不正言不顺,并不能高举“勤王”旗帜来号令原北魏皇室的忠臣孝子。

而在民族文化方面的号召力上,西魏和北周政权也不占据什么优势,要鲜卑化比不过高氏的东魏和北齐,要利用汉族文化更比不上南梁。从军事角度来看,几十万彪悍善战的六镇军人大多归入高欢麾下,宇文泰所部不过是六镇军队的偏师而已,至多不过10万人马。

而且鲜卑族军人大多在河东,跟随贺拔岳人关的六镇军人很多是汉族人,宇文泰麾下的名将如寇洛、李弼、赵贵、杨忠(隋文帝之父)、李虎(唐高祖之祖父)、韦孝宽、李贤、李远等等都是汉族人,不过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祖上就在六镇当兵或做小军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鲜卑化了。当时汉族人被认为是不善于打仗的,如高欢有一次作战时以部将高敖曹所部多为汉族人,说“汉儿恐不济事”,要增加鲜卑族军人援兵。

534年东、西魏正式分裂后,双方立即爆发了激烈的战争。高欢先是频频招诱西魏的鲜卑族将领率军叛逃,并派部将乘势骚扰。536年,关中地区发生大饥荒,据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死者十有七八。

高欢在第二年就发动进攻,兵分3路:高敖曹一路进攻上洛,窦泰一路进攻潼关,高欢自己率大军集结于蒲津建造浮桥,扬言要强渡黄河。宇文泰在蒲津对面的广阳集结军队。他分析高欢这一路实际是虚张声势,是为策应窦泰直捣长安,便决心先打败窦泰。可他手下的将领纷纷反对,说舍近处的敌人大军不顾而远袭,万一有误将导致全军覆没。宇文泰说:“去年敌军两次前来侵扰,我军都没有出击,敌人以为我军只会自守,我军出其不意定能取胜。”于是他率6000轻骑兵迅速南下,果然一举歼灭窦泰部1万多精兵,窦泰被杀。这支军队是高欢的主力,一旦被歼,东魏军队无不胆寒,纷纷撤兵。

宇文泰趁势发动反攻,出关占领恒农。高欢立即率10万大军从蒲津渡过黄河,攻入关中腹地。宇文泰引军入关,双方在沙苑会战,西魏军在芦苇荡中设伏,邀击东魏军,以少胜多,俘虏东魏军7万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高欢连夜逃跑才免当俘虏。

宇文泰下令分3路出击,一路攻洛阳,一路南下攻荆州,一路渡黄河进入汾河流域。连战皆捷,攻下洛阳。高欢集中兵力南渡黄河争东洛阳,双方在洛阳附近的邙山大战,西魏系先败后胜,杀死东魏名将高敖曹及所部1.5万多人。然而西魏军也损失惨重,将领纷纷引军后撤。宇文泰这次倾巢出动,留守关中的军队很少,原沙苑战役的战俘乘机造反,关中大乱。

字文泰赶紧率主力退回关中,花了很大力气才镇压了战俘的暴动。以后的几年战争中双方依然互有胜负,尤其是543年双方又在邙山大战,第一天的战斗中西魏军失利,宇文泰差一点被俘,第二天东魏军先败,高欢也险遭不测,好在下午东魏军进攻顺利,西魏军大败,高欢率军猛追,一口气打到潼关,但唯恐再遭伏击,收兵关外。

两次邙山之战说明西魏的军事实力不如东魏,尤其是兵力不足,难以持久作战。面对这些不利因素,西魏和北周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力争主动。

由于对高欢、宇文泰这样的军阀政权来说,军事问题是性命攸关的,所以宇文泰的改革是以军事为中心来进行的。

原来北魏传统的兵制是部落兵制,鲜卑族及其他被鲜卑族政权收编的少数民族“全民皆兵”,而汉族百姓一般不承担兵役,即所谓“兵农分离”制,只有少量鲜卑化的汉族人世袭为兵。

经过连年争战,由贺拔岳、宇文泰带到关中的六镇老兵损失殆尽,如不对北魏传统的鲜卑族及鲜卑化的部落世袭兵制加以改革,就不可能在和东魏的战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有鉴于此,542年,宇文泰在关中汉族士族集团的帮助下推行了府兵制,对北魏以来传统的兵制进行了重大改革。

起初,府兵制也是一种兵农分离的职业兵制,但其士兵的来源不像北魏那样按照民族区分,而是在关中地区对户等(户等是按照人户资产划定的等级,作为征税的依据)在第六等以上的中上户进行征兵,凡中上户之家有3个以上儿子的就必须选择“魁健材力”者为府兵。

尤其是在543年第二次邙山大战失利后,宇文泰下令“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这样汉族人就成为府兵的主要来源。当了府兵就免除其本人的所有赋役,脱离一般的户籍,加入府兵的独立户籍。每个月中半个月警戒巡逻,半个月演习操练。

府兵的指挥统帅系统是这样的:西魏朝廷设8个“柱国大将军”,其中元欣作为皇族代表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而宇文泰本人“督中外军”是最高统帅。

其余的6个柱国大将军是李虎、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每位柱国大将军之下设两个大将军,每位大将军之下设两个开府将军,每位开府将军各领一军,总共是6柱国、12大将军、24开府(24军)。

府兵制并不是单纯的军事制度。宇文泰的真正目的是要造就一个有别于东魏和北齐鲜卑族军阀集团、南梁汉族士族集团的,文武兼备、紧密团结的统治集团。

为此他规定凡跟随入关的将领官员一律改籍贯为关内人,和关中的士族大姓同为乡亲,彼此沟通。为了消除鲜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民族隔阂,宇文泰又倡导胡汉一家,他根据北魏初年“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的说法,把战功卓著的将领封为三十六国之后,功劳次一等的封为九十九姓,汉人将领都按照功劳改所封的姓氏。比如李虎改为大野氏,杨忠改为普六茹氏,李弼改为徒何氏,王雄改为可频氏,等等。

原来在北魏孝文帝时改为汉姓的鲜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百姓则全都改回到原来的姓氏。府兵的八柱国制是仿照匈奴族、鲜卑族早期“八部大人”“八国大人”的模式而创立的,按照少数民族的部落兵制的传统,所有的士兵都要改从主将的姓氏。

这样一来,汉族将领和士兵都化为鲜卑族部落民众,并且朝廷命官的朝服也都采用鲜卑族的服装。从而就表面上来看,府兵将领都是胡人,凡征召人伍的士兵也就成为鲜卑族人。与北魏孝文帝的化胡为汉的民族融合政策相反,宇文泰是通过化汉为胡来实现“胡汉一家”的。

除了改籍贯、改姓氏之外,宇文泰还对府兵将领广赐土地及奴婢,使他们在关中安家落户,真正成为关中的豪族。将汉人改造为胡人,照理说会导致民族矛盾的激化,可是实际上宇文氏的西魏和北周政权得到了关中汉族士族集团的全力支持,双方并没有发生过剧烈的冲突。

这是因为宇文氏推行的胡化政策实际上只是表面现象,可以说他是以胡化的形式推行汉化,他的胡化政策只停留在姓氏、服装及兵制称呼之类的表面层次上,而在政治、文化等更深层次的政策方面,他推行的却是汉化政策。

首先,宇文泰尽力吸引关中的汉族豪强加入统治集团,并保留他们的种种特权,尤其是允许他们保留私人武装,并且将私人武装统一编为乡兵,由当地最有声望的豪强担任“乡帅”,统一指挥乡兵。乡兵平时维持地方治安,有重大战事时征调上前线作战,成为宇文氏政权的后备兵源。

乡帅有战功可兼任府兵将领,而府兵将领也可兼领乡兵。

如武功大族苏氏子弟苏椿历任军职,后来委派至弘农郡代理太守,宇文泰为了以其名望统帅乡兵,命驿站火速传信,把他追回来担任雍州乡帅。后来苏椿率乡兵在镇压氐族叛乱时立下战功,加大都督,兼府兵将领。

又如蓝田豪强王悦,在宇文泰入关时就率乡里私兵参战,屡立战功,在第一次邙山大战时,又率乡兵千余人赶到战场参战,战后又率乡兵远征梁州。上洛豪强泉企、泉元礼父子多次领乡兵保卫潼关,击败东魏入侵的军队。

而字文秦带入关中的各个将领也可在所封赐籍贯的地区组织乡兵,和关中豪强打成一片。宇文泰广泛征召关中的士族豪强加入西魏政权担任官职,使他们有职有权。为了消除官员队伍中的民族隔阂,同样实行化汉为胡的政策,优秀的文官也都被赐予鲜卑族的姓氏,

比如柳庆以刚直不阿、善断疑案闻名于朝,得到宇文泰的赏识,赐姓宇文氏;申徽精于吏才,治理地方州郡政绩卓著,也赐姓宇文氏;老臣寇恂以清廉著称,赐姓若口引氏;赵肃长期为法官,执法公正,赐姓乙弗氏。

其次,宇文泰以恢复西周政治文化传统为号召,以图对抗东魏和北齐的鲜卑化倾向,同时超越北魏孝文帝、南朝萧梁所沿袭的魏晋文化。这一措施大得汉族士族豪强的支持,大大增强了关中地区士族豪强的自信心。

宇文泰入关后不久就根据汉族僚属的推荐,征召武功大姓代表苏绰。苏绰向他讲述传统的帝王之道及法家申韩之术,宇文泰深为佩服,以苏绰为主要的谋士。苏绰为宇文氏政权制定了完整的行政制度,诸如各类公文的格式、上报下达的规则、户籍制度、统计核查制度等等。并且精简官员,推行屯田。

宇文泰建立西魏政权的当年,苏绰制定“六条诏书”,即:“治心身”(要求官员洁身自好)、“敦教化”(要求官员以儒家的礼教教化百姓,实际上也隐有以汉族传统改造鲜卑族之类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意义)、“尽地力”(发展农业)、“擢贤良”(推荐有用人才,尤其强调选举人才不限门第)、“恤刑狱”(慎重司法)、“均赋役”(平均赋役负担),作为各级政府的施政原则。宇文泰规定,各级地方长官如果不通这“六条诏书”、不懂统计账册,就不得做官。宇文泰又命苏绰仿照儒家经典《尚书·大诰》(内容是周公对臣民的训诫)的文体,作《大诰》宣示群臣,要求群臣的文书风格必须模仿《大诰》,以图扫除魏晋以来的浮华文风。

他还命廷尉赵肃按照《周礼》制订法典。府兵制实际是对鲜卑部落兵制的改造,但宇文泰却给它罩上了一层西周制度的外衣,号称是仿照《周礼》记载的西周六军之制,每个柱国大将军领一军。宇文泰还命苏绰为他设计遵照《周礼》制订的国家制度,革除汉魏的旧制。

苏绰未及完成即病死,宇文泰又指令儒学大师卢辩继续制订。548年,西魏朝廷按《周礼》之说设官职,以宇文泰为太师,皇族广陵王元欣为太傅,李弼为大宗伯,赵贵为大司寇,于谨为大司空。

至556年终告完成,于是颁行全国。朝廷设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六卿(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废除汉魏丞相、尚书、中书之类的官职。官员分公、卿、大夫、士4级,朝廷礼仪、车服器用制度也都按照《周礼》制定。

恢复西周制度礼仪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既能够团结关中这片西周故土上的汉族士族豪强,又能够在心理上战胜沿袭汉魏制度的东魏、北齐和南梁。

当然,宇文泰及其谋士苏绰、卢辩等人并不是书呆子,他们绝不是为复古而复古,复古只是一种手段,甚至只是一种幌子,比如地方制度仍然保留郡县制,官员的选拔也都是汉魏以来的旧例,丝毫不采用西周那种世袭制,而且强调选官不拘门第资格,和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也有所不同。

宇文泰通过上述这些措施很快团结了关中的土族豪强和人关的原六镇军人,组成了一个较为稳固的豪族统治集团,按照近代史学家陈寅恪的称呼,叫作“关陇本位集团”。西魏由此大大加强了政治、军事实力,在和东魏和北齐的战争中逐步获得主动权。

550年北齐代魏,宇文泰率军攻打北齐,虽无功而返,但北齐也不敢反攻。以后8年间,北齐向北发展,西魏则向南进军,双方没有爆发重大战事。

宇文泰在全面推行西周式制度的当年病死,他15岁的儿子宇文觉继位,可实际权力全都落在了他的侄子宇文护的手中。第二年宇文护废西魏恭帝,拥立宇文觉登上帝位(史称周孝闵帝),正式改朝换代,国号自然是其力图想模仿的“周”。

当年和宇文泰一起起兵的老臣独孤信、赵贵等不满宇文护的专横,和孝闵帝密谋诛杀宇文护,不料宇文护抢先下手,杀死赵贵,免除独孤信的官职,并废掉了小皇帝,另立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为帝(史称周明帝)。

可不到一年,宇文护又觉得这个皇帝也不好对付,于是又先下手为强,派人毒死明帝,再立宇文泰的四子宇文邕为帝(史称周武帝)。老臣侯莫陈崇微有不满,结果被宇文护逼迫自杀。这样一来,原来的六柱国被宇文护除去了三个。在这些事件发生时,北周整个政治局势依然相当稳定,宇文护治国有方,自任天官冢宰,又兼任都督中外军事,其余五卿皆受其辖制,大权独揽。

然而宇文护短于军事才能,564年他联络突厥大举进攻北齐,又在洛阳附近的邙山和北齐军队大战,因号令不明,周军大败,这一战,兰陵王高长恭名扬天下,而宇文护只能狼狈退回关中。可突厥在北齐境内烧杀抢掠700余里,北齐也大伤元气。双方停战议和,不再轻易用兵。

宇文护专权10多年,周武帝一直隐忍不发。572年,周武帝召见宇文护,谈完政事后,引字文护去拜见太后,就在宇文护向太后行礼之际,周武帝用上朝的玉版猛击宇文护头部,亲手杀死了这个威胁到自己生命的权臣。(宇文护应该很后悔上朝没有戴头盔)

周武帝诛杀宇文护没有在朝廷内部造成任何动荡,从此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亲自掌权。在进一步整顿了朝政后,周武帝于575年亲自部署征齐战略:几路出击,打乱北齐的军事部署;主力攻击河南,然后以逸待劳,和北齐的主力决战,一举消灭北齐主力后,就可扫荡北齐全境。当年按此部署分4路出击,水陆并进,连战皆捷,但就在北齐主力赶到河南准备决战时,周武帝突发重病,只得下令退兵,放弃了所攻占的30多座城市。

第二年周武帝又率军卷土重来,这次的主攻目标是高氏集团的老巢平阳。周军渡过黄河后,只用了9天时间就攻下了平阳。周武帝留下一万精兵,由名将梁士彦守城,自己率军退回关中。北齐的齐后主在一个月后才调集大军包围平阳,相持近一个月,也没能攻下这座孤城。周武帝回到长安只过了一天就又动身返回战场,以8万精兵援救平阳,双方在平阳附近决战。

齐后主不顾士兵疲劳,抢先进攻,当进攻失利时,他惊慌失措,带了几十名亲信逃离战场,导致全军覆没。周武帝严令各将领率军乘胜追击。齐后主逃到晋阳,无力再战,又逃往邺都。北齐将领在北周军队的穷追猛打下,毫无斗志,纷纷溃散,晋阳城仅两天就告陷落。

周武帝领军直指邺都,齐后主把皇位传给8岁的儿子(史称齐幼主),自己继续往东逃命。周武帝穷追不舍,很快又攻下邺都。北齐皇室部分成员逃入北方突厥境内,其余都被北周军队活捉。北周武帝发动的这次灭齐之战,前后只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北齐全境,得到50州、162郡、382县、303.25万户。北方再一次实现了统一。

西周的政治制度毕竟不能切合1000多年以后的社会,尤其北周制度所依据的《周礼》一书只是后世儒家对于西周礼制的理想化的追述,掺杂着大量的儒者的空想,按照这本书建立的制度必然滞碍难行。所以北周一直采用灵活变通的办法,并不拘泥于制度的细枝末节。

周武帝时期已不再严格遵守宇文泰创立的制度,在统一北方后中原皇朝的正统地位已是牢不可破,为争正统、团结汉族士族的西周名号也就可有可无了,因此在官制方面逐步混用北齐所沿袭的魏晋制度,社会制度方面如均田制等等也转而采用北齐制度,在宇文泰改革的核心府兵制方面也进行了重要的调整。

574年,周武帝下令将所有的府兵军士改为直隶于皇帝的侍官,首先服从皇帝,其次服从统帅,消除了鲜卑族部落士兵的痕迹。周武帝在灭齐后的第二年病死,太子宇文赟登基(史称周宣帝)。周宣帝即位后下令朝廷服装改为汉魏服式。周宣帝昏暴荒淫,只做了一年多的皇帝就让位给8岁的儿子宇文阐(史称周静帝)。

外戚杨坚(周静帝之外祖父)为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乘势剪除异己,掌握了北周政权。他下令凡原来改为胡姓的汉族文武官员都一律改回原姓氏,府兵的士兵也改回汉姓,这样一来,外表胡化的府兵制终于以汉化而告终。

杨坚在581年发动政变登上帝位(史称隋文帝),建立隋朝。北方自西晋末年以来首次出现了一个统治全部北方地区的汉族皇朝,正统地位已毋庸置疑。隋文帝得以完全不受北周那套夹生的西周式政治制度的束缚,而继续汉魏的政治传统,建立尚书、门下、内史(原中书,为避隋文帝之父杨忠之讳而改称)、秘书、内侍5省,御史、都水2台,太常等11寺的朝廷体制。

宇文泰推行的改革基本上都被遗忘了,然而业已汉化了的府兵制依然保留着。隋文帝还进一步将原来兵农分离的府兵制改造为兵农合一的府兵制。

590年,隋文帝下诏,凡军人一律在所在地区落籍,编入州县户籍,和普通百姓一样授予土地,轮换服兵役操练或出征。十六国以来少数民族军人高人一等的特权地位被取消了,为适应战乱频繁时代的职业兵制就此告一段落。隋朝依靠这支亦农亦兵的军队稳定了其北方的边境,并且在589年大举南下,消灭了南陈,统一了全中国。

西魏和北周政权以府兵制为中心的改革,虽然带有“胡化”的外貌,迎合了当时六镇军阀怨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逆流,可是实际上这些改革却继承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精神,顺应了北方各民族融合的历史总趋势,因此西魏和北周政权的统治基础较为稳固。

在府兵制基础上组成的关陇本位集团,在文治武功各方面都要优于同时期的东魏一北齐政权及南梁政权。所以最后统一中国的是这个集团。隋朝皇室和唐初皇室都出自这个集团,也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跟着唐诗去旅行:体验唐诗里的边... 在人类文明演进的长河里,有志向远大之人,他们带着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美的理想,勇敢地踏上通往遥远地域—...
中非“湘”约 美美与共 在中国长沙,非洲的瑰宝正在绽放光彩。肯尼亚的鲜花、埃及的香水、南非的钻石和埃塞俄比亚的咖啡,都在这里...
“文物医生”为千年石刻“疗伤” 刘小雨(右三)正在给中小学生科普文物修复方面的知识。受访者供图 刘能风正在雕刻石雕。受访者供图 一...
原创 正... 正史记载的赵云更像是一个“ 文臣”的形象,他的武将形象表现的不是特别明显,显然因其办事谨慎,赵云在历...
东汉末年是4国并存,为何罗贯中... 东汉末年的“第四国”:被遗忘的燕国故事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你可能听过,但绝对想不到这么有趣...
知识交流与融合创新:文明互鉴视... 2024年8月2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韩国国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
探寻“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前世今... 正文: 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无数文明与传承的波涛。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如长江般波澜壮阔,浩渺无...
原创 三... 公元189年,大将军何进策划灭绝宦官。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但蠢不可及的操作后,胜率99%的何进被宦官们...
原创 1... 1390年,77岁的李善长在应天被斩首示众。李善长死后,虞部郎中王国用上书朱元璋,为他喊冤: “李善...
原创 德... 前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写《资本论》这类伟大著作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查阅了大量资料,例如德莫这种早...
三国乱世里,他位列东吴四大都督... 一直以来诸葛亮作为军师中的代表人物,已经被吹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我希望不要以《三国演义》的眼光去评...
原创 日...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曼... 文| 李斯瑞 编辑| 老涵 曼杜海的联盟 曼都海和达延汗现在控制了戈壁北部的所有蒙古人和瓦伊拉特人,...
原创 浅... 文|古轩说史 编辑|古轩说史 铭记过去有助于改善这社会的未来 ,这是一句格言,它不仅要求这尝试了解...
原创 神... 中原北方政权对契丹的威胁 神册元年,后契丹的南下军事经略方式是什么?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
原创 清... 生活在现在,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就拿结婚这件事情来说,现在的人可以自由地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可...
原创 如... 诸葛亮是中华民族神一样存在的人物,几乎完美无缺,受到万世景仰。 三国以后,评价诸葛亮的书籍文章如汗牛...
原创 中...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召开六届六中全会,对于这次会议,毛泽东评价很高,认为六届六中全...
原创 北... 宋朝是一个崇文抑武的朝代,在这个朝代中,文官的地位首次超过了武将的地位。在历史上这都是绝无仅有的。武...
原创 日... 作为拥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无论是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在亚洲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放眼整个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