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年,大将军何进策划灭绝宦官。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但蠢不可及的操作后,胜率99%的何进被宦官们给反杀了。
何进的死讯传到了宫外,部将吴匡、袁术等人立即起兵攻打皇宫,要为何进报仇。
当晚,复仇军团攻进洛阳皇宫的南宫,迎面遇到了何进的弟弟何苗。
何苗平时与宦官处得不错,宦官们经常给他刷礼物,所以何苗反对何进杀绝宦官,是站在宦官们一边的。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吴匡对手下人说:“就是这货害了大将军,是兄弟就去砍他。”
士兵们呼啦一下冲上去,把何苗给砍成了肉酱。
就在这时,吴匡发现队伍中混进了一个奇怪的家伙,也在那砍何苗,而且砍得还挺卖力气。
这个奇怪的家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董旻啦。
董旻(音“民”),单说出这个名字,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是谁。
知道他是谁的人,也得有一半人读错他的名字。
史料上关于他的记载,不超过五十字,是汉末三国历史上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
三国游戏中,董旻智力24、武力60,也是一个废中废。
可就这样一个小人物,却在公元189年这个晚上改变了历史。
游戏中董旻形象,妥妥的配角脸
董旻,当时的职务是奉车都尉。
这个职务没啥实权,甚至连个正常编制都没有,用现在的话说是“临时工”,是东汉政府专门用来安排一些达官贵人的亲戚吃空饷的。
所以董旻手下也没啥兵,带进皇宫的人估计都是家里的保镖、护院、清洁工之类。
那董旻为啥来凑这个热闹呢?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吗?
当然不会这么简单了,其实他肩负着一个秘密使命。
这个秘密使命,和他另一个身份有关。
大家都知道,古代人的姓名中,除了“名”,还有“字”。
名字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颠覆东汉王朝的罪魁祸首之一董卓,字仲颖。
而这个董旻,字叔颖。
这下大家都能猜到董旻另一个身份是啥了吧?
不错,他就是董卓的亲弟弟。
所以,他在这个关键时刻出现在关键位置,是董卓安排的。
颠覆东汉的罪魁之一董卓
当时,何进妹子何太后反对灭绝宦官计划,就召集四支军队到洛阳郊区,摇旗呐喊、舞枪弄棒,想吓唬吓唬何太后。
外地军队一共来了四支部队,董卓、王匡、丁原、桥瑁。
其他三支都遵守命令,停留在距离洛阳较远的位置。但董卓却进军到一个叫“夕阳亭”的地方。此地距离洛阳只有四十里地,一脚油门就能进城。
因为董卓早有不臣之心,所以他特地把军队开到洛阳近郊,这样一旦城中有变,他能用最快的速度冲进去浑水摸鱼。
可当时拿着手机到处直播的事儿还不怎么流行,所以怎么能第一时间获取城内的消息呢?
得有人当间谍,专门负责收集、传递情报。
董卓就想到了在洛阳的弟弟董旻。
董旻恰好还是个闲职,待在城里没啥事,到处转悠也不会有人生疑,是个绝佳的人选。
这天,董旻正在皇宫附近溜达时,政变突然发生了,何进被杀,部下开始攻击皇宫。
董旻赶紧召集人手,混进了攻打皇宫的队伍中,名为正义的朋友,实为悄悄打探宫中消息。
董旻的间谍工作干得很出色,他迅速摸清了情况,派人把洛阳生变的情报送出城,送到董卓营地。
还顺手打了个酱油,帮吴匡杀了何苗。
所以史书就有了记载:吴匡和董旻杀死了何苗。
要不是董旻一时手痒砍了何苗几刀,他就会更彻底地隐藏在历史暗处了。
董卓接到消息后,马上点兵向洛阳城开进。
这时,何进手下还在攻击皇宫。洛阳皇宫分南宫和北宫。吴匡、袁术攻进南宫后,宦官们挟持着皇帝和太后,跑到北宫去了。
于是,何进手下又开始攻打北宫。这时,袁绍带兵赶到,因为他官职、威望都最高,所以立即成了复仇军团的统帅。
袁绍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喜欢在外围绕圈,抓不住主要矛盾。
果然,袁绍上来就开始整活。他派了小部分兵力继续攻击北宫宫门,大部分兵力到处猎杀四散的宦官和与宦官亲密的大臣。
事后统计,袁绍杀得很开心,人头两千多。
但杀得很费时间,因为得核实身份——一些没长胡子的年轻人纷纷要求脱下裤子,证明自己不是宦官,只是个中立生物。
大优局不上高地忙着抢人头,活该被翻盘。
永远“见事迟”的袁绍
这一耽误,就是两天的时间——二十五日深夜开始攻击,二十七日中午才攻进北宫。
趁着袁绍手下士兵和没胡子的年轻人做着少儿不宜的游戏,宦官们挟持着皇帝,先逃出了皇宫,又逃出了洛阳。
董旻立即更新情报,派人到路上拦住董卓,让他不要进城,掉头去皇帝所在的北邙山区。
在董旻准确情报的指引下,董卓一举控制了皇帝。
事后董卓说,我看到洛阳火起,立即带兵赶来救驾。
在攻击皇宫时,比袁绍还没头脑的袁术确实放了一把火,但只烧了南宫宫门而已。远在四十里外的董卓如何看得见?开全图了吗?所以这句话是为间谍董旻打马虎眼。
因为在董卓夺权时立下大功,后来董旻被封为左将军,相当于现在的上将军衔。
不过董旻没威风几年,后来董卓被灭族,他也没跑掉。
所以还是那句: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就算你藏得很深。
本文为“改变三国的小人物”系列第1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