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红军长征途中,雪山草地的恶劣环境使许多干部和战士都病倒了,就连周恩来也未能幸免。
自从过雪山以来,周恩来的身体状况就变差了很多,每天咳嗽不止,但他拖着虚弱的身体,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时间一长终于出问题了,由于劳累过度而病倒,有时高烧达40℃,陷入昏迷状态,说胡话,一连几天不退烧。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最大的难题是缺医少药,病情严重的周恩来危在旦夕。
红三军团政委杨尚昆急得到处找人想办法,嗓子都喊哑了,军团长彭德怀也心急火燎。
偏偏就在这时,担架队的队员们也一个个病倒了。彭德怀和杨尚昆当机立断,扔掉两门迫击炮,腾出了40名战士,专门负责抬周恩来和其他几位重病号。
虽然陈赓的腿受过好几次,自己也有些行走不便,却义无反顾地主动担任了担架队的队长。在他的带领下,担架队抬着周恩来上路了。
草地每天阴雨连绵,不见天日,陈赓经常手举着一块旧油布,紧紧跟随在担架旁,保护着周恩来,深怕他病情加重。
周恩来那虚弱的身体怎能抵挡得住病毒的侵蚀,体温继续上升,仍然昏迷、说胡话。
邓颖超看着昏迷中的周恩来,泪流不止,伤心欲绝。
毛泽东也赶来了,他紧紧地抓住担架杆,严肃深情地望着周恩来那苍白的脸和干燥无血色的嘴唇,心情无比沉重。
他习惯性地解开衣扣,朝后面的警卫挥挥手:“赶快叫傅连璋来!”
这时傅医生在左路军的行军队伍中,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而且路途也比较远,可以说是鞭长莫及。
看到众人束手无策,毛泽东急得转来走去,一会儿,轻轻地摸摸周恩来的前额,一会又去摸摸军毯下那只滚烫的手。
看到主席的神情如此焦急,陈赓的眉头也拧成一个疙瘩,苦苦思索着应对之策……
这时陈赓忽然灵机一动,对付发高烧最能应急的办法就是降温,只要能找到雪,那就一定可以给发烧的病人降温。于是他向毛泽东请示:“主席,我有个土办法——用雪给周副主席降温!”
毛主席点了点头说:“现在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试一试了!”
然而此时已经过了下雪的季节,草地茫茫四野,到哪里找雪去呢?
陈赓环顾四方,看到前方不远处有座小山,他认定小山背阴处肯定有积雪。
毛泽东同意了陈赓的建议,马上让陈赓找了两名年轻力壮的小狄子,骑着两匹快马去找雪。
雪弄来了,陈赓把雪用油布兜起来,又用油布做成个冰袋,装上雪,搁在周恩来烫手的前额上,换了几次雪后,被烧得说胡话的周恩来,渐渐地平静下来,体温也渐渐地降下来了。
当医生赶到的时候,给周恩来量了体温,欣慰地吁了一口气:“要不是及时降温,恐伯就……”
周恩来的胡须动了一下,慢慢地睁开了双眼。陈赓高兴地双手合十,如念经一般说道:“感谢马克思在天之灵!”
毛主席拍了拍陈赓的肩膀说:“想不到你这个冒牌医生,在关键时刻灵机一动,立了一个大功!”
原来陈赓在上海搞地下工作时,为了工作方便,曾挂牌开过医院,虽是个冒牌医生,一般小病也略知医治方法,又曾两次住院,又学到了一些医学知识。用陈赓自己的话说就是“久病成医”,他用平时学到的医学知识,使病重的周恩来脱离了危险,成为长征中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