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大混乱一直到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显著阶段,期间汉统衰落,朝政昏庸,面对地方的不断叛乱,朝廷竟然拿不出像样的军队前去平叛,可以说是相当凄惨,到了各自招募军队平定叛乱之后,社会正式进入大动乱时期。
之后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群雄逐鹿与三分天下的局面,在小说三国演义之中,罗贯中对于这段历史做了详细的描写,无论从故事情节发展还是从人物形象勾勒方面都非常到位,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桥段和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由于作者拥刘反曹的主观思维,我们在鉴赏这部小说的时候总喜欢以一种判别性的眼光去解读这些角色,对于曹操集团,始终以一种奸臣或者坏蛋的眼光去理解,对于刘备方面,总以一种怜悯甚至贪心的心情去解读。
这种带有有色眼镜的判别方式总会影响我们的主观判断力,以至于以小说为主,甚至以为小说中的东西就是事实,所以有很多其他的重要线索我们并没有看到或者选择性忽略,比如刘备白帝城发生的事情,刘备临终前仍不忘嘱托大家: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何这么说?
惨败的夷陵之战
首先刘备究竟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事情还要从刘备的惨败说起,其实蜀汉的衰败从收取西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当年刘备不听庞统的劝告,没有直接在席间杀了刘璋,导致最后要用武力的方式拿下西川,结果庞统被射死在了落凤坡。
不仅如此,这个大事件造成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庞统身亡之后。刘备在前线没有了智囊团,所以原本驻守荆州的诸葛亮不得不亲自前往,此时驻守荆州的大任就落在了关羽手上,但是傲上而不辱下的关羽又怎能担当的了这样的重任。
在驻守荆州一段时间之后,关二爷最终还是吃了自己性格的亏,被东吴的骄兵之计骗去攻打襄樊二城,导致荆州空虚,结果被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偷了家,败走麦城之后被东吴孙权所杀。而后怒火冲天的张三爷又引来了另外一场祸端。
同样也是栽在了自己的性格缺陷上,张三爷的性格和关羽是两个极端,由于报仇心切打了自己的手下,并且做出威胁,白衣白甲要是做不好明天就人头落地,结果就导致了二人趁着夜色把张飞的脑袋砍下来直接拿去了东吴投降。
这一下可是完全将刘备激怒了,将两位弟弟的死全都归结在东吴头上,直接兴兵八十三万就要去伐吴,就在即将颁布圣旨的时候,赵云和诸葛亮出言反对,诸葛亮认为此时伐吴与当年他在隆中定下东和孙权的计划矛盾,所以不赞同。
赵云则也是出言极力反对刘备伐吴,认为应当以国家大事为重,所以不赞成对东吴出兵,但是刘备没听,结果夷陵的一把火将蜀汉多年的积蓄烧了个精光,刘备在白帝城病危,于是叫来群臣托孤,除了一一叮嘱之外,也是暗自告诉群臣“子龙不可重用”。
原因所在
首先对于这个问题,很容易会被猜想为赵云没有赞成和跟随刘备去伐吴,所以二人之间的分歧导致刘备不再重视赵云,这一点原因是应该首先排除掉的,因为刘备伐吴的决定本来符合兴复汉室的纲要,并且当时刘备已经是皇帝,赵云去伐不伐吴是刘备说了算的。
并且两人可以算是患难之交,刘备早年东奔西走无依无靠的时候投奔到公孙瓒手下才结识的赵云,公孙瓒不听人劝,最后自焚之后赵云才追随的刘备,并且在刘备最凄惨的时候都没有离开,可以说是相当忠心了。
当年刘备被曹操偷袭的时候,大军被冲散,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找不到,差不多可以算是人生最失败的时候,即使是这样,赵云都没有抛弃他,怀抱阿斗七进七出,血染白袍之后依旧夺路而出,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了。
所以因为这点小事刘备就说出不重用他这样草率的话,实在是很难说得过去,而刘备之所以说出这么重的话,不是因为赵云劝阻伐吴,而是因为赵云忽略了刘备的人性。
关羽和张飞乃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对于古人来说,结拜兄弟和亲兄弟基本就是差不多的,所以在刘备心中,此二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二人归根结底都是被东吴所害,如果失去亲兄弟的仇都不报的话那刘备今后还怎么带军队?
所以这时候怎么也必须感情用事了,这一仗不打,军队内部一定会出现问题,然而赵云却站在理想主义的角度继续让孙刘两家合作,这怎么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最终也是刘备觉得太过理想化的赵云不能够胜任吧。
深层次挖掘
三国之中刘备的眼光也算是比较准的,当年对马谡的看法就证明了刘备眼光的毒辣,所以对于赵云形成的这种判定一定是长时间累积下来的结果,其实早在当年平定益州的时候,二人之间的矛盾就已经显露出来了。
当时刘备平定西川,由于军师庞统身亡,士气方面已经是比较低落,所以刘备在拿下西川的时候就想给全军的那些有功之臣发一些赏赐,正当准备分封西川土地的时候,赵云提出了不同意见。
赵云认为刘备到西川是初来乍到,刚一来应该做的是安抚民心,而不是以来就要瓜分人家的土地钱粮,当时的刘备其实心里已经产生抵触,但是并没有点破,而是觉得赵云说的对。甚至还在全军面前表扬了赵云的这种做法,但是两人的矛盾已经有了。
正是因为这已经形成的矛盾,刘备可以保证赵云听他的命令,但是这个矛盾存在,赵云会在自己亡故之后听阿斗的吗?所以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刘备还是选择对赵云进行一定的削弱,来保证有备无患。
总结
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一个皇帝可以为自己的江山使出许多手段,有的时候甚至连自己手下的大臣都不会放过,就像刘备的未雨绸缪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