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是安庆红军缔造者,突围中如何绝境求生存?唯一幸存者见证传奇
迪丽瓦拉
2025-07-16 10:31:55
0

1930年底,王效亭领导的安庆红军独立二师陷入绝境,似乎已无路可走。面对敌人围追堵截,余部该如何求生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一番痛苦决策,王效亭决定解散部队。有的人开始离去,更多的人仍然选择和师长在一起。

离去的人依依不舍,回头三望,问师长往后打算怎么办。他咬着牙迸出一句话:“只要不死,仍然是干革命;只要不死,终有见面之日。”

独立二师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大别山西麓的安庆地区岳西、潜山、霍山等县境内,由原潜山红34师改编而成。红34师的源头,又可追溯至1930年2月爆发的“请水寨起义”。

这支部队曾在原属安徽潜山,今隶岳西县境内,抒写无数辉煌,王效亭又是它的缔造者,他为何突然下令解散?在作出解散决定前,这支部队经历了怎样的生死大考验?解散命令下达后,为何仍然有人不愿离开?选择与师长共渡难关的战士,在接下来那些更为艰难的日子里,又经历了哪些更加令人动容的陈年往事?本应载入史册的这段铁血往事,为何在很长时间人们对他一无所知?其中的许多惊天大秘密,又究竟是如何重见天日的?

王效亭,原籍安徽潜山县后北乡衙前区,由于行政区域调整的原因,这里今隶岳西县温泉镇

汤池乡汤池村

。准确来说就在今岳西县城北郊。

根据党史记载,王效亭是大别山第四大农民起义“请水寨暴动”的领导人,皖西红军红34师缔造者,曾以潜山衙前区(今岳西县城)为中心,创建了一片红色根据地,其英雄事迹早已传遍整个大别山。

创建一支部队绝非易事,作为红34师的缔造者,作为由红34师改编而成的独立二师的师长,王效亭在部队遭受重创后,面对各种困难和绝境,仍然不改其志,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勇气,率部苦苦坚持,在大别山地区四处转战,希望能够在绝境中找到一条生路。

但由,由于战斗的残酷性和张国焘发动的“肃反”,绝大多数的当事者早已先后牺牲,能侥幸看到新中国成立的极为稀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根本不知道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迫切想知道细节的人,虽然通过各种办法努力查找求证,最终一无所得。

所有的一切,似乎已伴随历史烟云,随风散去。英雄的业绩,难道真的就此封沉?

历史总会出现奇迹。2015年第4期《江淮文史》杂志,不经意间刊发一篇文章。粗心者一翻而过,细心者却视同珍宝。正是有了《战斗在大别山的烽火岁月》一文突然出现,人们才得以洞察其中的细节。

直到目前为止,能够真实反映王效亭孤军转战,四处寻找生机的史料,唯有这一篇。它的珍贵不仅在于史料本身,而且在于它是唯一的“孤篇”。

其实,这则史料的出现也是事出有因。如果不是种种巧合叠加在一起,它可能也会最终埋没人世。

孤篇史料的出现,与长期隐居在皖南歙县呈坎乡的王子南有关。王子南是皖西潜山县人的一个做衣服的裁缝。由于一些极其特殊的原因,他不得不向外逃难,寻找隐藏地。皖南歙县是“安庆人下江南”的乐居地,王子南又有裁缝手艺,就此隐居下来,直到终老。

表面上看,王子南只是一个极平常、极普通的裁缝,其实他是独二师的幸存者,他全程见证了王效亭领导发动请水寨暴动,创建红34师,并开创红色根据地的全过程。从暴动开始到独二师失败,他一直与王效亭战斗在一起,共同经历了部队遭受挫折后四处转战的游击生涯。不仅如此,他还有一个无人能知的重要身份。王效亭坚持到最后,仅剩下3人,王子南居然是唯一的幸存者。

由于战斗残酷性,皖西革命斗争几起几落,终因红四方面、红25军先后转战外地陷入低潮。当年,坚持战斗到最后的王效亭,辞别王子南后,前往上海寻找党组织。王子南潜伏一段时间后,有幸与霍山境内的游击队取得联系,重新回到队伍。后来在战斗因负伤被捕,被敌人投入监狱,出狱后因各种原因,被迫潜伏至皖南隐居。

作为唯一的知情者,王子南长期隐居在皖南农村乡下,其间细节到底是如何被揭秘的呢?这与他外孙女婿储朝晖有关。

其实,储朝晖就是《战斗在大别山的烽火岁月》的整理者。根据他的介绍,我们才得以知道其中的秘密。

有一天,储朝晖与妻子扯家常,惊然得知她外公参加过请水寨暴动,开始他并不相信,心想一个长期生活在皖南的农村老头,离潜山、岳西那么远,怎么可能是红军?但随着妻子进一步介绍,他才相信真有其事,也只是听听而已,根本无法核实。

也是巧赶巧。储朝晖有一位老师,调往岳西县党史办工作,送给他不少党史资料。他仔细一查,在《中国工农红军三十四师序列表》中果然发现有王子南,在教导大队担任中队长,属红34师骨干。

已发现奇迹的储朝晖,立即赶往妻舅家,在那里有更多意外的惊喜等着他。原来王子南在世之时,已请人笔录了几份口述资料。

储朝晖是正规科班毕业,有知识有文化,也懂皖西地区红色历史。他仔细研究了外公留下的这些口述史料,竟然发现其中有惊天大秘密。里面居然涉及有党史部门从未掌握的重要史事。

在当时的党史学界,从独二师不幸失败,到王效亭前往上海寻找党组织,这其中的一段历史始终是空白,没有任何文字资料,没有任何人知道。直觉告诉储朝晖,外公留世的口述史,将填补历史空白。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将它们整理出来,以便让更多的人知道其中的秘密。

于是就有王子南口述史《战斗在大别山的烽火岁月》的问世。

这份史料之所以珍贵,在于它首次揭秘红34师失败后,王效亭是如何带领余部四处转战寻找生存之机的。也正是通过这份珍贵史料,我们才得以窥见历史的本来面目,才能够从中看到革命先烈身处逆境,仍然不改其志的高贵品质。

王效亭,大别山西麓地区岳西县温泉镇人,在行政区域未调整之前,这里属于潜山县后北乡管辖。受潜山县第一名共产党员王步文的影响,他不仅参加了党组织,而且是潜山县党建创始人之一,先后担任第一届中共潜山县特别支部组织委员,第二届潜山特支书记,第一任中共潜山县委书记。

早在1927年12月,王效亭就参与领导了“梅城暴动”。暴动失败后,特支书记余大化壮烈牺牲,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他勇敢担起责任,将党组织从县城秘密迁回老家,开始担任书记,暗暗坚持斗争。

就在此时,中共怀宁中心县委响应党中央号召,决定将潜山县列入发动农民起义的重点区域,主要由王效亭负责筹备。

在此期间,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先后暴发,相继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红31师、红32师,六安、霍山一带也在抓紧筹备皖西起义,准备成立红33师。受以上革命洪流影响与推动,王效亭指导潜山县境内的地下党,在不同区域创建了一批农民协会,也相继成立了几支秘密武装,为农民暴动创造了条件。

1930年2月4日,正是春节期间,请水寨农民暴动终于拉开序幕,地下武装和革命群众齐聚请水寨,宣告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潜山独立师,开始与当地的反动统治力量展开铁血较量。

起义之初取得了一些革命成果,但也遭到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王效亭率部转战至霍山、六安两县的结合部,先后与红33师、红32师汇合,联手攻打英山、霍山等县城,既取得了丰硕战果,也锻炼了部队。

潜山独立师在霍山境内,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4师(简称红34师)后,乘胜前进,重新打回老家,迅即在潜山县衙前区(今岳西县城所在地天堂镇)创建了一块红色根据地,同时成立潜山县革命委员会,代行政府职能。

此时,中央对各地红军建制进行整合,大别山的三支主力红军红31、32、33师,被整合为红1军,由中央派来的许继慎担任师长,开始在大别山地区纵横驰骋。皖西的地方武装,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一师(简称独一师),负责六安、霍山一带的游击战。与此同时,潜山的红34师,也在中央特派员朱瑞指导下,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简称独二师),仍由王效亭担任师长。

就在形势一片大好,根据地不断扩展,独二师不断壮大的时候。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传到大别山,独二师制定了“先攻梅城,再打安庆”的军事冒险计划。可是,部队在攻打梅城(潜山县城)的时候,遭受重大损失,只好退回根据地准备休整。

但敌人很快纠集重军,像疯狗一样猛扑过来。独二师奋起阻击,因实力悬殊再次受损。为了保存力量,王效亭只好作出放弃根据地的惨痛决定,带领独二师向北转移,希望能与活动在那里的独一师汇合,联手抗敌。

但遗憾的是,此时的皖西同样处于腥风血雨中,独一师孤木难支,已经退往豫东南地区。独二师无法实现与独一师会师的目的,人地两生,无法解决给养,队伍中许多人又思乡心切。实在无路无走,王效亭只好带着队伍返回,希望能收复失地,再创辉煌。

这个决定并无多大错误,错就错在敌人太狡猾,红军又没有提前做好敌情侦察。就在独二师开始渡衙前河,准备回老区的时候,暗伏的敌人突然打响偷袭战。独二师背水一战,伤亡惨重,被击溃的战士再也难以聚拢。

以上历史白纸黑字,早已载入史册,只要稍稍用点心,就可清晰明了的掌握。但是部队遭此重挫,民心悲痛,军心浮乱,王效亭到底如何?独二师余部最终不得不分散前,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又经历过哪些艰难曲折的努力?由于绝大多数当事人早已身故,王效亭后来也牺牲在张国焘肃反之时,竟成为无人知晓的谜团。

好在后来有了王子南“口述史”。正是根据《战斗在大别山的烽火岁月》一文,我们得以洞察当时的具体经过。

1930年9月4日,独二师在潜山衙前河与敌人激战4小时,终因寡不敌众,全部被敌击溃。牺牲的牺牲,失散的失散,就连师政委陈履谦、参谋长严宽等人也全都失踪,唯有王子南所在的教导大队100余人,躺在汤池大庙后的山坡上,面对黑沉沉的长空泣不成声。

王效亭独倚一棵大松树。表面上看他没有悲伤,也没有悲伤,他其实是把眼泪全部吞进了肚,把悲伤全部埋进心底。他的一举一动,关系革命火炬是否能继续燃烧。

怎么办?所有泪眼全部投向王效亭。他猛然转身,牙缝里迸出一句话:“干部到庙里开会!”

除了师长,此时的干部只有教导大队正、副队长,刚从前线遗退来的二团团长柳志杰、潜山革命委员会秘书长陈九、土地委员储文朗几个人。

经过激烈讨论,大家认为目前只宜分头隐藏,不可再集中行动。储文朗岳父离这仅3华里,是当地小豪绅,请水寨暴动时他既不拥护,也不反对。为安全起见,决定由储文朗带柳志杰、陈九到岳父家暂时隐藏,王效亭带教导大队去皖西寻找独二师和主力红一军。

送走陈九、柳志杰、储文朗,王效亭登上一块岩石,沉痛地说:“我们虽然暂时失败,但革命种子早已撒在人民心里,终究要开花结果。目前形势的确不利,我王效亭坚决干到底,愿走的跟我走,不愿走的回家隐藏。无论怎样都要做宁死不屈的好汉,不要做怕死鬼!”

听了王效亭的讲话,大家抹去眼泪,异口同声:“誓死战斗到底!”当然也有人放下武器,悄悄离队。遗憾的是这些离队的人,后来大都被敌人抓捕杀害,也有极少数当了可耻叛徒。

月光之下,王效亭开始清点人数,教导大队还有42人,加上赤卫队员共100余人,当即编成2个中队,由王子南和原有的掌旗官吴长发分别负责。

面对失败和挫折,王效亭没有屈服,立誓将革命进行到底。

黑夜里,王效亭带队伍离开大庙,准备向霍山境内的头陀河、黄尾河一带转移,寻求与当地的革命力量汇合。同行的还有他母亲和二妹。

队伍上了望家岭,途经石关时,遇到正四处寻找王效亭的李亚。他是第三团副团长,所在部队同样损失惨重,只身前来寻找师部。

王效亭问他今后打算怎么办。李亚说师长走到哪,我跟到哪。王效亭告诉他大家两天来滴米未进,看是否能够找点米,让同志们吃顿饱饭。

李亚就是石关人,暴动之前是这里的支部书记,群众都很信任他。没多久他就扛来几斗大米,煮了两大锅饭,烧了一锅南瓜汤。

同志们吃足喝饱,把剩米装进早已空瘪的米袋,离开石关,途经色树,向头沱河挺进。

头陀河、黄尾河今属岳西县,但在当时归霍山县管辖,正好位于当时的潜山与霍山两县的结合部。在此之前这里也发生过农民暴动,王效亭也曾参与领导,对当地的情况很熟习。

天将放晓,队伍终于抵达头陀河。王效亭把大家安顿在山林里,就和李亚去胡家祠堂找当地的党组织负责人胡祥仁、胡锡烺接头。但遗憾的是,头陀河赤卫队已在前几天被编入霍山游击师,转移到了闻家店。

王效亭又派人到黄尾河,希望能与那里的党组织负责人蔡世钊、朱竟义取得联系,结果也是空手而归。因为黄尾河赤卫队已经被当地反动民团击溃,那里的老百姓同样处于腥风血雨中。尽管如此,王效亭还是带着队伍前往黄尾河,希望出现奇迹。

当时,黄尾河驻守有敌军一个连。他们正在吃晚饭,但仍设有哨兵。此时前有敌人阻挡,后有追兵,大家很着急,司旗官吴长发说:“别着急,看我的。”

他把白包袱系在旗竿上,朝敌哨兵走去。哨兵忙喊问口令,吴长发操着舒城口音答道:“东西溪大练的。”

敌人不再起疑心,大家就大摇大摆冲过黄尾河,摸黑上了堆谷山,连夜朝漫水河、闻家店方向开进。那里是皖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也是王效亭此行的最终目的地。

第二天早上,大家好不容易来到漫水河,不仅没有找到红军,呈现在大家面前的,除了残垣断壁,就是一处反动民团的防地。

听说这个民团刚组建,只有十几条枪,并无战斗力,王效亭决定打掉他们。大家鼓出勇气,一个劲朝前闯。几个团丁想拦,吴长发把眼睛一瞪:“难道没长眼睛?我们是东西溪大练的。”又侧身指着王效亭:“这就是我们新上任的团座。”王效亭顺势发问:“你们团总呢?”

团丁听说是东西溪大练的,马上就换了一副嘴脸:“团总正在开会,请到屋里歇驾。”大家顺着团丁手指的方向,果然看到一座青砖瓦房,门前稀稀拉拉站着几个没背枪的团丁。王效亭就说:“麻烦引荐一下,去见你们团总。”

一行人立即向前涌去,屋内果然有七八个人正围坐在一起。一个团丁上前介绍:“这是东西溪大练新上任的团座。”一个矮胖子马上站起来自我介绍:“在下姓孙,是这里的团总,有事好商量。”

王效亭一边应付,一边看看挂在墙上的枪支,给王子南使了个眼色。王子南带人飞奔过去,很快就把枪全部抢到手里。敌团总慌了神,忙问这是干什么。

大家一起说“我们是红军”,闻言的团丁溜之大吉,敌团总被五花大绑,随部队带到了杨家河。杨家河的百姓见到这个团总,个个气得咬牙切齿,有的找他要儿子,有的找他要媳妇。

原来敌团总是这一带的土豪劣绅,农民暴动时他逃进城躲过一劫,不久前随国民党军队还乡,开始组织起民团,到处杀人放火,小伙子被他抓了壮丁,大姑娘被他卖进妓院。

王效亭就将他交给当地群众处理。大家用铁丝穿着他的鼻子四处游乡,然后用乱石砸死,以报仇雪恨。

虽然帮当地百姓报了仇,都此地的红军和赤卫队都已开走,独二师仍然处于前有封锁,后有追兵的困境。有人开始说泄气话,也有人发牢骚。

王效亭仍然不改其气,尽力劝慰。他和李亚经过一番商量,作了上天鹅石岭的决定。

天鹅石岭位于安徽与湖北、河南三省交界处,可能就是现在的旅游胜地天堂寨?那里的主峰与大别山最高峰白马尖相差不了多少。

有人心中存疑,那可是人迹罕至的地方,道路又那么远,能行吗?王效亭安慰大家说:“暂时到天鹅石岭避几天,等风头过了,再寻机下山找红军主力。”

可是上天鹅石岭的道路只有一条,早已被敌人封锁,李亚提醒王效亭。王效亭说东方不亮西方亮,此路不通彼路通,我们就从白马尖踩一条路翻过去吧。

这就是王效亭,明知前面无路可走,也要踩出一道,为了就是尽最大努力保存好革命的力量。

要远行就得解决粮食问题,王效亭带大家返回自己熟悉的头陀河,悄悄摸进村,在当地革命群众帮助下,借到粮食后全部炒成爆谷,所有人全部把米袋装满,只等天黑就行动。

从头陀河到白马尖,总共不过几十华里。由于没有现在路,全都是密林,大家用了5个通宵,才爬上白马尖。

此时已到10月间,气温早已开始转凉,山上的气温更低,但大家还是单衣,个个冷得全身发抖。可惨的是,全身上下早已被树枝撕成条条状,手脸都刺出道道血痕。王子南后来在自己的回忆文章说:“受的那个苦呀,根本无法说。就是到了现在,想起来都是泪啊。”

第六天晚上,大家终于下了白马尖,再钻过太阳畈,就开始上天鹅岭。但是危险很快就到来。等大家过了长岭庵,气喘吁吁来到上天鹅岭的第一道关口,突然就看到了敌人已持枪守在那。

真是冤家路窄。自打闹革命以来,敌人无数次搜山,从没到过天鹅岭。这股敌人从哪里来?向附近老乡一打听,才知霍山县反动政府已从各地抽调7个民团,昨天刚赶到这里设卡。

这可怎么办?大家赶快商量对策。如果还是上天鹅石岭,敌人必定增兵添将,肯定会将这里闹得鸡犬不宁,反而给老百姓造成伤害。于是王效亭放弃了登上天鹅石岭的念头,掉头向西进军。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前后历经十多天的艰难穿行,好不容易到了目的,眼看就要脱离敌人的围追堵截,却又在不经意间被敌人挡住了去路。这就是独二师失败后,余部所遭受到的各种苦难。真的是不容易呀。

潜山、霍山两地的反动民团,侦得独二师下落,马上赶来围剿。王效亭率领大家自西向东,日夜苦战,前后又用了大约半个月时间,最终经过火烧岭,绕到了当时的舒城、霍山两县的边界地区。然而人员所剩无几,个个筋疲力尽。

在这里好不容易找到一块隐蔽地,大家休息了3天,王效亭就派人回老家打探消息。回来的人说:整个天堂地区驻满了国民党军队,所有交通要道都设有卡点,一律严格搜查,请水寨四周的房屋已全部化为灰烬,汤池畈、殊屋庙的河滩上,四处都有我们的人倒在血泊中。

得知家乡人的惨状和敌人暴行,战士们气愤满怀,都要求打回天堂,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王效亭反而相当冷静,他告诉大家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敌人欠的债终归要偿还,但现在处境比预料的还要困难,绝不能硬拚,否则牺牲更大。

大家问到底该怎么办?王效亭咬着牙说,如果再这样拖下去,即使不被敌人吃掉,也会最终累死、饿死或者冻死,当前唯一的办法只有再分散,各人自找门路,设法到皖西找红军主力。

有人发问:“那师长你自己呢?”王效亭沉吟片刻,掷地有声:“只要不死,仍然是干革命;只要不死,就终有见面之日。”

大家谁也没有再吭声,默默埋好武器,挥泪告别。但仍有部分人不愿离开,还是选择与师长在一起。

当时,东西溪大练的团总是潘敬,与红军战士储纯一是学友。天堂失散后,储纯一到头陀河找到了队伍,一直跟随王效亭行动。王效亭要他给潘敬三写信,请他提供方便,希望能尽快与舒城沈桥乡的团防负责人储春贯取得联系。

储春贯表面上是反动民团的团总,其实是中共舒城县临委书记。潘敬三其实也是地下党,只是王子南不知道而已。王效亭和储春贯彼此还熟习,不仅是好朋友,还是一路同行的好战友。就在王效亭领导发动请水寨暴动时,储春贯和朱庭阶等人,曾在潜山、舒城边界地区给予有力配合。

通过潘敬的书信中转,王效亭终于与储春贯取得联系。

储春贯在信中明确告诉王效亭,队伍仍然不宜集中,必须再分散,否则真的不好办,因为四处都是敌人的卡点,四处都有国民党的驻军。

王效亭接受了储春贯的建议,把身边剩余的300元钱拿出来,每人发10元做冬衣。又把随队行动的母亲和妹妹送到外婆家。最后仅剩下三个人:王效亭、王子南、汪正南。

3人一起前往沈家桥,终于见到储春贯、朱廷阶。王效亭要储春贯想办法,送他们到皖西去找红军主力。但储春贯告诉他,目前去皖西根本不可能,敌人已经下了一道死命令,凡潜山后北乡的人一律逮捕。

王效亭便决定到芫湖找王步文,争取与已失联的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储春贯又告诉他,中共安徽省临委也已暂时失联,估计一时半会难以找到。

几经商量,最后形成共识:其他两人就地隐蔽,王效亭前往上海寻找党组织,请示下一步应如何开展工作。

朱廷阶是舒城沈桥乡的党支部书记,也是王效亭的老熟人。他的公开身份是沈桥小学校长,还在当地开有一家杂货店,其实就是党组织的秘密接头地点。

在朱廷阶帮助下,王子南、汪正南以学生身份,被暂时安排在沈桥读书;王效亭以沈桥小学教员身份,以赴上海买书办事为借口,前往上海寻找党组织。

过了几天,等储春贯妥善安排好一切,也通过关系开好各种路条,他就派人护送王效亭离开沈家桥,经干汊河到舒城,然后再转道前往上海。

分手时,大家手中的武器全部交由储春贯保管。王子南后来回忆说:“就此一别,我再也没有见到师长王效亭。”

由于敌人疯狂进攻,朱庭阶于1935年因叛徒出卖牺牲,储春贯也在一年后为革命献出生命。

化装前往上海的王效亭,是否顺利找到党组织?此后他将以何种面貌重新回到大别山?他最后的结局究竟如何?

根据散于其他史料的零星线索,我们可基本还原当年的实际情况。

王效亭前往上海,通过秘密联络暗号,最终找到党组织。恰在此时,领导发动皖西起义,同时创建红33师的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也在上海汇报工作。老友相逢份外激动。

鉴于独二师客观上已经失败,中央决定调派王效亭到皖西根据地工作。于是王效亭与舒传贤等人结伴后到大别山,投入新的战斗。

在此期间,许继慎、徐向前于1930年12月率红一军回师皖西,先后攻占金家寨、麻埠、独山、燕子河等地。红一军不仅全部收复了皖西根据地的失地,甚至一度攻至六安城外,革命形势重新进入高潮阶段。

1931年春,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放改组为中共皖西北特委,当地的地方武装被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教导二师,重回大别山的王效亭,开始担任该师政委,重新拿起枪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铁血较量。

不久,中央教导二师被改编为红四军第十二师,成为红军主力,王效亭改任该师师委书记。

1931年夏天,红四军南下英山作战前,王效亭又改任中共英潜工委书记,作为红四军的先遣队,先期抵达英山,准备开辟新区。

不久,红四军攻克英山,将其改为红山县,王效亭奉命担任中共红山中心县委书记。其老家所在地的潜山,也划归此机构管辖。

就在王效亭大刀阔斧工作,甚至准备收复老家所在地的原有红色根据地,因为突然发生的“南下”和“东进”之争,张国焘开始发动“肃反”运动。对革命赤胆忠心的王效亭,也没能躲过这场劫难。

当年11月,王效亭不幸被捕,在白雀园被张国焘错杀,结局令人扼腕长叹。

大江东去浪涛尽,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王效亭虽久已牺牲,但他领导的请水寨暴动,他所创建的红34师,已永垂史册。

愿天下再无“肃反”,愿烈士永远安息,愿所有大别山人能永远记住他!

参考资料:

《红四方面军战史》

《战斗在大別山的烽火岁月》

《王效亭传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对中国一知半解的人,尤其是外国人,都喜欢引用黑格尔1821年说过的一句话。 那年黑格尔发表了一本著...
原创 “... 网络上有句调侃法国的话叫“只有女人和矮子才能拯救法国”。鼎鼎大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身高不到170c...
原创 三... 三国之中,曹操、刘备阵营英才济楚,猛将如云。反观江东孙权,自孙策英年早逝,顶级猛将仅太史慈、甘宁二人...
原创 今... 今天的中国比巅峰时期的苏联还强,为什么美国不能“联俄抗中”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1.美国就是选择联中...
原创 光... 1888年,年仅13岁的珍妃与15岁的姐姐瑾妃,通过选秀同时进宫,成为大清光绪皇帝的妃子,初始为嫔,...
原创 探... 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原创 庐... 1959年的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受到了错误批判,元帅挂甲,将军赋闲,从大家的视线中消失了。彭德怀去哪...
原创 头... 最近看到一则深受启发的故事:2020年,一名日本美女远赴白俄罗斯旅游,因出于好奇和好玩,戴着苏联红军...
原创 《... 独立战争纳税的痛苦,对美国来说,或许还是件好事,因为没有经历纳税的痛苦,没有独立战争,或许就没有现在...
原创 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句原本出自工艺领域的话,放到行军打仗、开疆拓土上同样是至理名言。 古...
原创 阿... 按照西方历史叙事,黑衣大食建立之后,采取博采诸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还建立全国性的综合学术机构——...
原创 唐... 关于唐初期对朝鲜半岛的外交政策变化,学术界早已有多篇文章或专著进行探讨,如拜根兴师的《七世纪中叶唐与...
原创 倘... 说起隋朝,大部分人想起的都是昏庸无道的隋炀帝杨广,以及如今还在使用的京杭大运河。文韬武略的隋文帝杨坚...
原创 2...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堪称世界民族大熔炉,美国黑人,还有日韩裔,印第安人,西欧人、东欧人、华人、印度...
原创 霍... #历史开讲# 又被黑粉骂了,原因是我说霍去病之死,是汉武帝授意的。结果招来了很多网友的谩骂,因为在他...
原创 张... “长空鸟尽将军死,无复中原入马蹄”,提到韩信之死众人难免唏嘘,一代军神在帝王心术的权谋里只有一场死局...
原创 以... 文|依壹Talk 编辑|依壹Talk 练湖 在今 丹阳境内 ,历史上曾因军事目的而开凿,但其功能已...
原创 官... 嘉庆十一年八月,两淮盐政阿克当阿入京陛见,嘉庆帝对他的印象很好,于是便单独召见了他,交谈中阿克当阿奏...
赵俊:2024八上九上历史教科... 教育部新修统编历史教材今年秋季从初一开始投入使用,初二、初三仍继续使用原先的2017和2018版。 ...
原创 孙... 春秋战国时期,是人才大解放与备受重视的年代。原有的旧秩序被打破,不能跟上时代变化,则可能被吞并,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