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阿拉伯古文献流传:存在一个“反常”现象,古希腊文明果然可疑
迪丽瓦拉
2025-07-16 21:03:40
0

按照西方历史叙事,黑衣大食建立之后,采取博采诸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还建立全国性的综合学术机构——智慧宫,大量翻译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典籍,这就是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当然,尽管唐宋与波斯、阿拉伯商贸往来繁荣,但却一本没有流传到中国。

蒙古帝国西征之后,据说烧毁了文明的结晶——智慧宫,巧合的是,其他文献基本毁于一旦,唯独古希腊文献基本保留了下来,包括亚里士多德等著作,后来传到西方,才有辉煌璀璨的古希腊文明被重新发现。

这个被重新发现的古希腊文明,到底是真是假,近十年来在中国争议很大,有人认为这是西方构建的伪史不可信,有人反诘承认古希腊优秀很难吗?对此,阿拉伯的一个反常记录文献的现象,或可揭开所谓古希腊文明的真相。

谈论正文之前,先讲一讲《道德经》。如今,我们通常阅读的道德经,其实不完全是老子思想,因为道德经被增删过。以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传世道德经看,老子道德经至少在战国、汉初被增删过,不知道谁增删的。

就中国文献看,先秦到汉初时,少数文献被后人不注明的增删内容,总体还是保持原文风貌。汉代之后,变得越来越规范,一般采取注释的方式解释典籍;还有一些论述,引用他人分析时会注明,比如水经注里不少就引用其他文献或他人的,但都有注明出处。

总之,中国古代文献比较规范,时间、作者、引用了什么等都比较清晰,不会胡乱篡改前人书籍,但阿拉伯文献却并非如此,下以《道里邦国志》为例。

《道里邦国志》是9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作品,目前所知最早的阿拉伯地理学著作,该书的宋岘翻译本的前言部分,有北大历史学教授张广达的论述,其中一段指出:

《道里邦国志》中译本前言,张广达指出:以《诸国志》《道里邦国志》为著作标题的阿拉伯地理学家往往以修订、增补前辈的同类编纂物作为自己的著作。这一批编纂家递相变前贤的著述为自己的著述,有时连书名也沿用不变。这样的做法在当时并不认为是剽窃攘夺。我们必须随时留意,阿拉伯地理文献的许多记载并不一定与作者同时代,我们必须随时随地仔细区分抄袭来的内容的时代和作者自己增补的内容的年代。

更为糟糕的是,在抄袭时,“他们经常不注意指明不同时期的文献史料的年份,不声明前人记载的年代”,说明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于是,这么做的后果,至少就会出现两个严重问题:

其一是抄来的内容,无论是前贤的,还是其他国家的,都会变成自己的作品,由此就会出现亚里士多德一样的什么都懂的“集大成者”。

其二是作者自己增补的内容,很容易就被混淆为更古老的内容,比如如果唐宋时的中国人、用唐宋时的地理知识篡改汉代《地理志》,还不更改书名,也不注明情况,那么会有什么效果?现代中国人大概会感慨汉代人地理认知非常了不起吧!

需要注意的是,《道里邦国志》只是其中之一,阿拉伯很多文献都存在这一问题,比如雅古特《地名辞典》比伊本·法德兰晚了三个世纪,但因为文中没有注明时间,且胡乱抄袭,导致后人误以为“哈瓦利吉派”宗教从7世纪一直活跃到13世纪。也就是说,基于文献问题导致的很多历史错误,现在根本就搞不清。

既然如此,阿拉伯人会如实客观的翻译古希腊文献,并在随后400余年内,对它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动,然后保持完好、打包送给西方?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以其习惯而言,一代又一代人会在其基础上不停的增删,最终形成与12世纪认知水平大致相符的文本。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文明非常先进,其中很多可以媲美12世纪左右,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以上说的是阿拉伯,其实西方大致也是如此。其他暂且不谈,就说明代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撰的中文地理书《职方外纪》中:1844年版《职方外纪》有“如德亚:古名拂菻,又名大秦,唐贞观年中曾以经像来宾,有景教流行碑刻可考”这么一句,但明朝版本中却神奇的没有这一句,为何?若是后人添加,理应予以注明,为何不明确注明?

总之,即便西方历史叙事中“阿拉伯传承了古希腊文献”是真实历史,但按照阿拉伯人的习惯,大概率也会在翻译与修订过程中增补很多内容,导致其与原汁原味的古希腊文献大不相同,即存在二次、乃至三次或四次创作的问题。其实,阿拉伯与古希腊社会、语言等不同,因此阿拉伯人翻译的时候,就必然会出现二次创作。

综上,以阿拉伯情况看,即便古希腊文明文献存在,大概率也是不同时代的层累地造,后人在原文上不停的增删,甚至直接编撰书籍,冠以古希腊名人的名头,故而导致古希腊文明存在超出时代水平、违背时代生产力逻辑、且与考古严重不对称等等问题。

当然,不排除古希腊典籍主要是阿拉伯人根据汇总各国知识编辑而成,最终传到欧洲之后,全部被冠以“古希腊”的名字。

上个世纪,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说”,以此理论质疑中国古史,但以西方历史而言,或许更需要“层累地造说”进行系统质疑吧!

最后,阿拉伯人传承古希腊文献,然后再传到欧洲,这是西方关于古希腊文献流传的主流叙事。但通过上文可知,这种流传下的古希腊文献,已经不可能原汁原味了。

但问题是,既然已非原汁原味,那么以此来解释古希腊文明等,显然就存在问题。比如,破译古埃及文与楔形文字时,都是以古希腊文献上的专有名词为突破口,即把希腊古典作家著作中保留的读音分解成字母,再把具体字母与具体的死文字符号对号入座,由此破译这两种死文字。但如何确保古希腊文献中专有名词的读音还是原汁原味的呢?

因此,近些年掀起质疑西方历史的风潮,根本上说不是因为民族自豪感或其他什么情绪,而是西方历史本身疑点实在太多,违背常理之处实在太多,这样的历史不引起大家质疑才怪。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夏... 大禹作为历史上出了名的英雄人物,我们对他的事迹并不陌生,尤其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更是让我...
原创 诸...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的东部,是西汉水北岸的一片山脉;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
原创 为... 引言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出身将门世家,于崇祯年间考中武举,后成为辽西将门中出类拔萃的...
原创 为... 北宋定都开封的历史背景中,赵匡胤面临了关于国都选址的争论。976年,他在位的最后一年,做出了将国都留...
原创 1... 1979年面对越南的挑衅,邓小平对是否反击越南,始终下不了决心。令人意外的是,粟裕和叶剑英反对反击越...
原创 民... 图文/王海 一、民国时期的县公署、县政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清代的县署被改称为县公署,知...
原创 中...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中国的泰坦尼克号海难却没死一人1...
原创 在... 文|史书 编辑|稗官青史 说到李世民,许多读者可能会第一时间想起那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隋唐演义》,在...
原创 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
原创 科... 科学家霍金曾经猜测,秦始皇也许还活着,只是走不出自己的墓穴。 他为什么这么猜测呢? 霍金生前曾多次...
原创 窝... 宋太祖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他原本是后周世宗手下的大将,被世宗柴荣重用,视作心腹,官至后周殿前都点...
原创 1... 一支军队若想在战争中获胜,除了要有较为严明军队纪律之外,还得有个能体恤手下将领的将军。若是将军在领兵...
原创 苏... 从上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解体,苏联一直都是社会主义集团中的老大哥,在二战时期,更是解放了众多的欧洲...
原创 北... 中国经历了5000年历史的洗礼,改朝换代的事情屡见不鲜,秦始皇赵政的开天辟地、汉高祖刘邦的足智多谋、...
原创 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苏联之间的战斗可谓是愈演愈烈。彼时德国对苏联的攻势非常猛烈,当时差一点点...
原创 东...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纪... 纪实:我国对“性交易”持零容忍态度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呢?当我们了解了德国的现状后,或许能得...
原创 咸... 咸丰皇帝(1831-1861),是中国清朝的第九位皇帝,他的统治期仅仅持续了十年,便在31岁时早早驾...
原创 以... 史上规模最大的地下皇陵,动用72万人修建39年,其奢华程度设计之精妙,数千年来吸引了无数盗墓贼,他是...
老照片 一百多年前的印度土著 ... 十九世纪的印度土著,鼻子上面戴着一个大大的项圈。 这个印度土著,也是鼻子上戴着项圈。这个打扮,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