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65年,陈毅登上美国《时代》杂志,为何被称为“亚洲的敌人”?
迪丽瓦拉
2025-07-17 10:33:03
0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作为美国三大新闻杂志之一,《时代》周刊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极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其封面人物则被称作“世界之眼”,是当下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全球焦点。

而1965年2月26日刊的封面人物,便是新中国开国元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

论身份地位、论国际影响力,陈毅登上《时代》周刊可谓再正常不过。

但令人错愕不解的是,对他的介绍文案竟赫然写着:

“THEENEMYINASIA”,即“亚洲之敌”。

当时的时代背景如何?陈毅为何会被美国称作亚洲之敌呢?

外交部长,不二人选

1954年底的一天,陈毅风风火火闯进中南海西花厅,径直走到周总理面前,言辞恳切的说:

“我请中央重新考虑”。

看似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周总理却立即明白了陈毅的来意。

原来,这年9月的一天,刚刚走马上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和同为四川老乡、留法同窗的邓小平,在勤政殿里闲聊叙旧。

期间,两人谈及了一个月后,陈毅将率代表团赴东德访问一事。

正当陈毅询问,周总理是否下达了什么指示或要求时。邓小平突然意味深长的表示:

总理公务繁忙,所以中央考虑,找人替他分担一些。

而后又直言不讳的说:

“从这次访问起,今后外交部这一摊子,恐怕要你多操劳了”。

这番话令陈毅心头猛然一惊。

事实上,从年初几位外派大使回国后,不约而同向他汇报情况;到8月29日中央安排他负责接待英国工党访华代表团。陈毅已经隐约意识到,周总理似乎有意让自己往外交部门发展。

眼下邓小平的明示,无疑等同于一锤定音。

显然,陈毅并不愿意接受相关任命,这才找到周总理,请求中央重新考虑。

当然,陈毅的出发点,绝非是因为排斥外交工作,或害怕肩负外交重担。而是真心实意觉得自己不合适。

陈毅元帅自小性格直率、坦荡、嫉恶如仇。

17岁在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念书时,他听到流言蜚语说,学校提供的留学费用赞助名额,早已被达官显贵子弟内定。二话不说直接找到校长当面对质,成功将这场舞弊危机扼杀在萌芽阶段。

26岁正式参军入伍后,数十载的军旅生涯,使得陈毅的性情越发刚直。他从不会搞那些“弯弯绕绕”,也极其厌恶勾心斗角,经常语出惊人。

可外交工作最讲求谨言慎行,绝不能落下话柄,或让人揪住错处,以免给国家形象、利益造成负面影响。简直就像步步为营的“攻心计”。

这些要求与陈毅一贯秉性、作风,似乎相差甚远。连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明确表示:

“陈老总说话像放炮,容易得罪人”。

然而,面对质疑,周总理只是一笑置之。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与毛主席看重的,恰好就是陈毅自认为会将外交事务搞砸的直性子。

正如周总理回应那位工作人员时所言:

“不要怕放炮嘛,放炮才能吸引人,有震撼力。陈老总讲话就很有气势,符合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的国威军威。”

要知道,建国之初的中国正面临严峻的外交形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以及那些亲美国家,千方百计对中国围追堵截。还企图扶持蒋介石“反攻大陆”,破坏新中国政权。

中国虽一向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但面对前有狼、后有虎的严重威胁,倘若一昧以礼相待,无疑等同于忍气吞声。会被西方认定软弱无能,遭受变本加厉的欺压,这绝非好事。

外交场上,该硬的时候还得硬。

而在周总理看来,陈毅作为统领过百万大军的指挥官,本就豪情万丈、挥斥方遒,自带强大气场。再加上直爽坦荡的性格,绝对能在气势上压过对方。

更何况,陈毅学识渊博,有留学背景,懂外语,且私下风趣幽默、口才极佳。一次访非之行,他有感而发,滔滔不绝分享了7个多小时的心得,令所有人大为折服。

此外,陈毅还主政上海多年,一手将国民党留下的“黑帮横行、特务作乱、经济崩盘、民生多艰”的烂摊子,治理得井井有条。

文化、军事、政治才能无短板,堪称全能型战士。

也正因如此,毛主席和周总理都相信,只要稍加培养,陈毅绝对是接任外交部长的不二人选。

独当一面,叱咤风云

总之,经过一番交谈,面对周总理的高度信任和那句“外交工作非你莫属”,陈毅最终动摇了。

他点头接受了这份重任,不过也郑重提出:

希望暂时不要任命,让他先跟着总理学习一段时间,同时也方便中央考察他。

就这样,陈毅成为了周总理的外交“实习生”。

谁曾想,实习的第一站,竟就发生了超乎想象的巨大危机。

那是1955年4月,中国受邀参加万隆会议。怎料,代表团8名先遣人员搭乘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专机,竟被国民党特务暗中设置了炸弹,最终在4月11日飞往印尼雅加达途中机毁人亡。

若不是周总理收到特别邀约,临时改变路线,前往仰光与缅甸总理吴努等人会晤,恐怕也难逃此劫。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同一时间,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收到一封匿名信。其中举报称:

蒋介石还以每人40万印尼盾的报酬,组织了一支多达28人的敢死队,他们配备了美国最先进的消音手枪,将于万隆暗杀周恩来。

这一系列明摆着针对周总理的恐怖袭击,瞬间引发全球轰动,国内更是人心惶惶。

出于安全考量,包括毛主席在内,中央强烈建议代表团暂缓出行,乃至取消参会。

但周总理却态度坚决,顶着危机四伏的风险,他不仅率团如期出席,还在万隆会议上大放异彩、惊艳四座。

此行中,作为最重要的副手兼警卫员,陈毅始终寸步不离守护在总理身侧。他目睹了总理临危不乱、灵活处理的全过程,为此深受震撼,同时也彻底明白了外交工作的至关重要。

此后几年间,陈毅继续以左右手的身份,协助周总理出席外交会议、处理外交事务,随之不断精进能力、锻炼经验。

直到1958年2月11日,中央确认陈毅完全有能力独当一面后,他正式转正,成为中国新一任外交部长。

尽管经过了近10年的努力,可彼时中国的外交局势非但没有明显改善,反倒陷入了更严重的低谷期。

一方面,西方国家继续对中国实施孤立政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打压。

另一方面,向来被中国视作“社会主义好大哥”的苏联,竟在与美国的冷战和军备竞赛中,开始奉行霸权主义。其威逼利诱,企图建立中苏联合舰队、长波电台,侵害中国主权。

受此影响,中苏关系于1958年起走向交恶。苏联不仅毁约,撤销了对中国的全部援助;还三番五次挑起边境冲突。

尤其是1969年珍宝岛一战后,苏联竟陈兵百万欲意攻打中国,甚至在边境部署了300多枚核弹。

至于美国,也对中国发动过数次核讹诈,严重危害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针对四面八方的恶意,陈毅在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曾霸气放话:

“帝修反有原子弹、核子弹,了不起吗?他们如此欺侮我们,他们笑我们穷,造不起,我们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弹!”

结果证明,这番发言绝非空口白话。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枚原子弹和第一枚氢弹先后成功试爆。

中国步入核大国之列,自保能力不断提升,强有力的阻挡了美苏两国的核讹诈。

怒怼美帝,外交破冰

当然,美国作为一直以来的“反华”领头羊,其才是被陈毅外长“怼”得最多、最狠的存在。

50年代末,美国支援大量武器装备,助力中国台湾当局“反攻大陆”。还一度出动了60多艘军舰和400多架战机,打着增援的旗号,在金门岛附近海域耀武扬威。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大陆会因此担惊受怕。陈毅却沉着表示: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中国这条东方巨龙早已脱离耻辱的泥潭、腾飞而起,再也不是近代史上任西方为所欲为的存在。

此外,针对美国挑衅到“家门口”的嚣张气焰,陈毅铿锵有力的发声:

“我们有信心,更加有能力消灭一切敢于侵犯我国家利益的敌人。”

60年代初,美国悍然介入越南战争。穷兵黩武,动用了橙剂、空孕催乳剂等大量生化武器,疯狂残害越南军民的生命安全,将这个国家折磨得千疮百孔。

此等人道主义灾难,令毗邻的中国大为恼怒。陈毅作为代表,不仅公开谴责了美方的恶劣行径;还引用“十个指头按十个跳蚤”的哲理嘲讽称:

美国为实现世界霸权,到处横插一脚,贪婪过度,必败无疑,注定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结果一语成谶,越南战争让美国白白耗费4000亿美元、伤亡36万士兵不说,还声名狼藉,成为其最大败笔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越战期间,随着1965年4月中国正式打响抗美援越运动。早已虎视眈眈的美国,立马借机发动舆论战,肆意编造所谓“中国威胁论”,并频频侵入中国领空,炮轰中越边境。

同年9月29日,即国庆前夕,陈毅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指示下,邀请300多位中外知名记者,召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公开发布会。

期间,他掷地有声的回应了美方的战争挑衅。

先明确指出,中国早从建国的第一天起,就做好了应对美帝国主义入侵的准备。

再霸气放话:

“美国穷凶极恶,欺人太甚。中国有句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迟早有一天,这些都要报销回来!”

正如周总理当初所言,陈毅讲话气势十足,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

很快,这场记者会的相关内容,就登上了多国官媒的头版头条。几乎全世界都惊叹于陈毅的坦率与魄力,

评论唯一不惊叹于陈毅的坦率与魄力,时任法国总理的埃德加·富尔还公开盛赞称:

“陈毅的发言反映了中国的民族自尊心”。

以上种种足以证明,身为中国外交部长的陈毅,堪称“反美帝国主义急先锋”。

而他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也让美国头疼不已。这才有了1965年《时代》周刊封面上的那句:

“THEENEMYINASIA”。意指:美国在亚洲的敌人。

当然,如同陈毅的经典名句“豺狼来了有猎枪,朋友来了有美酒”。在应对外来威胁的同时,他也致力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

陈毅担任外交部长的14年间,一直尽心尽责、殚精竭虑。他频频出访,积极与其他国家深入交流、达成友好合作,并接连推动38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其中,陈毅格外注重与非洲兄弟的友谊,是我国访问非洲次数最多的重要领导人。

要知道,毛主席曾亲口说过“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显然,陈毅在其中起到了不小作用。

不仅如此,在著名的“乒乓外交”之前,陈毅早在1959年就率先开展了“围棋外交”,邀请29名日本棋手赴华对弈。

在此影响下,短短时间里,日本800多万围棋爱好者竟征集到了3000多万人的签名,号召政府恢复中日邦交,从而大幅缓和了两国水火不容的关系。

就连中美建交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陈毅迈出的。

1969年随着中苏关系彻底降入冰点,陈毅考虑到“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果断转变对美外交战略。

他牵头主持了“四元帅务虚会”,与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一连开了24场会议,详细出具了关于“利用美苏矛盾打开中美关系”的报告。

据悉,正是陈毅的建议,促使毛主席下定决心,主动改善中美之间冰封多年的关系。

只可惜,1972年1月6日,陈毅便因病去世。没能亲眼见证中美破冰的这一天。

不过,他的功绩大家都铭记于心。一个多月后尼克松访华时,还特别提到了陈毅,明确表示不能忘记他的付出与贡献。

身为元帅,他在战场舍身忘死、浴血奋战,为民族解放、革命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身为外交部长,他扛着重重威胁、压力,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捍卫国家名誉与尊严,宣扬国威军威。

陈毅的一生光辉璀璨,谨以此文表达对他的崇高敬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用... 有幸得到大家喜欢,围棋盘系列已有三期。 有人跟我留言,说围棋盘不一定展示地理上的列国领土,也可以展示...
原创 诸... 白帝城托孤 ,是刘备大战东吴失败后生命垂危时,急召诸葛亮到白帝城,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一段典故。 ...
原创 科... 巴尔干地区是德国或者是中欧进入地中海,融入世界最便捷的通道,也是域外势力踏上欧洲的跳板,正是由于这样...
原创 朱... 大家对于电视剧《朱元璋》都不陌生,这是一部大作,描述了很多的不同人物的内心关系,多角度的表现了历史人...
原创 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即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照常凌晨起床,而后由专人伺候着梳洗服用早...
原创 清... 清朝皇帝为什么越到后期越短命还生不出儿子,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研究一下清朝皇帝,我们会发现清朝的十二位...
原创 袖... 许多朋友都知道,在现代欧洲存在5个袖珍国,也就是领土面积和人口都极少的安道尔、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
原创 真... “成吉思汗的陵墓必定有无数的珍宝”,这是国外一个寻宝团队说的话,他们也坚信成吉思汗陵墓中的宝贝,定会...
原创 论... 前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不仅在政治和经济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在文化和思想上有着重要的...
原创 廉...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割据。作为七雄之一的赵国,曾有廉颇与蔺相如两位名臣。描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
原创 漂... “关注”一下,我们一起探讨更多内容 3月31日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在琉球会见了当地的官员。 由于此...
原创 海... 提起海参崴,大家都不陌生,作为我国的原有领土,它因为常年不结冰的特性,而被俄罗斯称为“ 远东第一港”...
江东之变:孙策之死与孙权的继位... 三国时期,江东孙氏家族的变迁充满了戏剧性和争议。孙策的英年早逝以及孙权上位后的举动,一直是历史研究的...
原创 解...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努... 受互联网谣言的影响,很多人把努尔哈赤视为“外国人”。但其实,这种认知充满谬误:因为努尔哈赤可是正儿八...
原创 带... 前言 姜子牙大家都听过,一提到这个名字,大家想的都是《封神演义》,在这本书中他给众多的天兵天将册封授...
湖南衡阳市珠晖区再添两处省级工... 近日,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第二批湖南省工业遗产名单,位于衡阳市珠晖区的衡阳建湘柴油机厂和衡州窑衡...
原创 斯... 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华觉...
如何评价安史之乱的安史二代“安... 废长立幼,取乱之道。 一 安禄山是粟特人和突厥人混血,史思明是突厥人,他们都出身于游牧民族,都深受游...
原创 战... 日本投降后,放下武器的鬼子有七百多万,中国俘虏的有三百多万,一部分日本鬼子幸运地回国了,一部分当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