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历史上,如果说哪一个领导人真心对百姓好,那么毫无疑问是赫鲁晓夫。与此同时,赫鲁晓夫也是一个不被很多人看好的总统。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伤害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下面我们就从赫鲁晓夫的举措分析一下,在他的领导人生涯中,有哪些不为认知的往事,以及这些评价和事件的背后所折射出更深层次的原因,下面我们就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评价一下这位传奇领导人背后的恩恩怨怨。
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一上台就否定斯大林模式,甚至把斯大林的遗体移出了列宁墓。那么赫鲁晓夫为什么要反对斯大林模式呢?一方面是斯大林与赫鲁晓夫的个人恩怨,这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东西,那么我就来说下大家看不到的东西。我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个人崇拜以后总会出现一大批追随者,甚至妄想恢复大清洗时期的人。那么,大家真的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吗?一件事出来,看热闹只是人所具备的本性,而通过事情本身去挖掘背后的东西才是人生的意义。
你们觉得他们是崇拜斯大林,其实他们崇拜的是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权力,换句话来,如果那个人是你,也会有一群人来崇拜你。你认为他们因为热爱斯大林才要恢复斯大林时期的政策,他们其实是想要恢复斯大林时期权力高度集中所带来的好处。因此对于一个自私的人肯定会谁不想权倾天下呢?但斯大林却克制自己的欲望选择了放权,我们不管他做的好与坏,这是能力问题。但起码能证明他尽一切方式想让苏联变好,这是态度问题。
斯大林时期
你可以说他平庸,但不能抹杀他对百姓的好。对外他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发展经济的环境,对内努力让苏联从困境中走出来。很多人喜欢用成功和失败给人贴标签,但我这里想说:善人。苏联粮食产量从1955年的3850万吨增长为1965年的1.3亿吨,工人工资从25卢布上升为51卢布,其他像肉类、牛奶和钢铁都有了稳步的发展。我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对赫鲁晓夫的评价不高呢?为什么我们很少知道这些呢?因为在苏联领导层看人,这些与自己没有关系。
一个饥荒会让他们饿肚子吗?当然不会,但是百姓会饿肚子。赫鲁晓夫的举措或许对于苏联的发展没有进步,但对于改善百姓的生活却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换个角度来说,民心就是苏联,因此这也是苏联的进步。有人说,国防与民生就是面子和里子的关系。我觉得不对,因为一个国家的百姓是否饿肚子,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里子,也是一个国家的面子。这就像乾隆时期,出使清朝的洋人看到你的百姓饿肚子,他也会从心底看不起大清朝一样。
百姓
我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失败。其实在我看来,赫鲁晓夫的失败就是一种必然。因为有人压根就不想让赫鲁晓夫成功,这些人当然不是苏联的百姓而是领导层。因为只有赫鲁晓夫模式失败了,才能证明斯大林模式是成功的,他们才能重回那种高度集权的时期。那么你觉得如果你打一场比赛,你作为球员有利还是你既是球员又是裁判更有利呢?因此他们要千方百计阻挠赫鲁晓夫改革,并且给赫鲁晓夫使绊子,这也是赫鲁晓夫一直处于斗争中的原因。
我们回到今天,有人说赫鲁晓夫放权不对,有人说他归还克里米亚不对,甚至各种不对能把他批得一无是处,这我能理解。因为这就是那群人所要达到罚单的效果,但我不能理解几十年过去了,你们还能被他们在死后所左右。我举个例子,有一个厨师蒸了一锅馒头,然后有一个人不想让馒头蒸熟,于是就打开了锅盖,结果馒头就成了夹生饭。于是有人骂厨师技术不行,有人骂厨师浪费粮食,还有人骂厨师不懂火候,却没人骂这个打开锅的人,而这个人就是勃列日涅夫。
集权制度
正是因为他恢复斯大林时期的集权制度,让赫鲁晓夫的政策成为了“夹生饭”。但如果真的按照赫鲁晓夫的举措这么实行下去,起码东欧各国不会因为经济僵化而走向剧变。起码苏联内部百姓也会因有面包吃而不会走向解体,那么苏联也不会这么快走向灭亡。赫鲁晓夫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在美苏争霸时期认输的人,在我来看这种认输是不拿着百姓为炮灰满足自己的面子,这其实何尝不是一种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