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国君有爱好,就怕国君爱胡闹。公元前311年,秦国历史上最离谱的国君——秦武王登位。作为秦国一代雄主惠文王的接班人,这个孔武有力、酷爱举重的国君上台之后,一系列操作让山东列国直呼看不懂!
秦武王生了个好时候。爷爷辈的孝公苦哈哈地搞变法,老子辈的惠文王精兮兮地打江山,到了他18岁登位,秦国那家业大得吓人:东有河西作为窥视列国的前进基地,西有巴蜀作为粮草后方,北有夺占义渠土地获得的优良牧场,南有汉中天然屏障。《史记》中用了一句话来形容此时秦王的心情: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史记·张仪列传》)。也就是说,此时秦国日益强大富足,藐视列国。
所以说,秦武王登位的时候,秦国对山东列国已经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一个18岁的君王,青春年少,躁动的季节,没了老爷子的管教约束,那还不是想玩啥玩啥?于是乎,秦武王登位,那是沉浸式体验君王生活来了。
排挤张仪,清理门户
秦武王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门户。前朝的重臣张仪,那是他首先要扳倒的对象。这张仪怎么就得罪了秦武王呢?两条:一是身份,一是人品。
老嬴家自惠文王以后,确实有个毛病:新君登位后,大多要起用山东士子,但对前朝留下的山东士子,则不遗余力地清算。百余年来,就没有山东士子在秦国立足超过两代的。所以张仪是魏国人,就成了原罪。可怜山东士子,就这么前赴后继,但没谁成功在秦国领过养老金的。
秦武王不喜欢张仪,就有人开始在武王身边嚼舌头,说张仪人品不行。张仪人品果真不行么?我看未必。人家张仪曾带着使命东游列国,担任了别国的相国,硬是不曾忘记过秦国,一直死心踏地,帮着秦惠文王搞连横,这人品,还能有得挑?
估计啊,还是张仪那张嘴太厉害,秦武王怕被忽悠,所以也就决定割爱了——谁乐意用一个驾驭不住的人物?
张仪害怕了,想想当年商鞅的下场,他决定跑路。但光明正大地跑是不可能的,于是张仪找到秦武王,表示自己愿意去魏国,给秦国发挥发挥余热。
张仪怎么发挥余热呢?那会儿列国对张仪那是又怕又恨,尤其是张仪促成了秦魏连横,齐国很是忌惮。张仪去了魏国,首先就惹得齐王很不爽,怕张仪又忽悠魏王,把秦魏联盟搞得硬硬邦邦拆不散。所以齐国立即派兵攻魏,想唬住魏国。如此一来,山东列国又乱了,秦国在西边,便能安生发展。
所以说,换了老板,就别想着摆老功臣的架子了,新老板未必认的。要想全身而退,还是想想怎么证明自己还有用吧。张仪是个聪明人。
立相分权,加强专制
当然,驱逐张仪不是秦武王的根本目标。从根本上来说,他是想加强自己的统治。从春秋到战国,就是一个逐步加强君主专制的过程。秦武王人狠心细,也是个顺应潮流的主。
张仪占着相国的位置,妨碍了他搞专制,所以张仪被扳倒了。
相国张仪走了,腾出了空位,他倒不是再立一个相国完事,而是把相国的岗位一分为二,设了左丞相、右丞相两个职位,把相权给分散开,以此加强自己集权。
樗里疾
不仅如此,他还选择了樗里疾和甘茂这两个死对头担任左右丞相,一番铺排,自己的王权可算是高枕无忧了。这个制度设计,被后世反复抄袭。
甘茂
所以说,有时候特长突出未必是好事,一招鲜可能能吃遍天,但也容易掩盖了自己其他方面的才华。这个以勇力著称的君王,其实文治水平还是很高的。只可惜由于武勇太盛,反而掩盖了自己文治的功劳。不知秦武王要是听说了后世只称赞他的“武”,会不会把棺材板儿掀起来。
假道伐韩,夺取宜阳
山东列国被张仪搅乱了,立相分权的铺排已经完成了,秦武王踌躇满志,开始体验君王的杀伐了。这次遭殃的不是魏国,却是韩国。
韩国手里有一个重镇宜阳,是秦军东出函谷关的必经之地,颇有点怀璧其罪的意思。秦武王打宜阳的主意好久了。放在平时,秦军打宜阳,赵魏早就派兵来抗衡了,这会儿齐魏正在开战,魏国死死地抱秦国大腿都来不及,哪里还会联兵拒秦?魏国不帮忙,赵国便被魏国挡着帮不上忙。
结果韩国被秦国结结实实地收拾了一场,斩首六万,韩王干脆都拉下老脸来向秦王赔不是,秦武王赚得盆满钵满。
举鼎身亡,过刚则折
秦武王安安生生当了三年国君,到了第四年,就开始放飞自我了。
他干了个啥呢?宜阳搞到手之后,秦武王多少有点飘了,颇有点觊觎天下的意思。想起当年楚怀王问周天子九鼎有多重,那多意气风发!秦武王便决定也去周王畿去看看九鼎。
宜阳搞到手以后,去周王畿很方便,秦武王就这么去了。
这一去不打紧,真见到了九鼎,秦武王就有点手痒的意思。秦武王孔武有力,手底下豢养了一帮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这几个力气最大,也最得宠。孟说人狠话不多,挑了一个鼎举了起来。秦武王见孟说举起来了,更忍不住手痒,于是干脆挑了那口最重的龙文赤鼎,掂了掂,使出吃奶的劲儿,硬是把那只大鼎给举了起来。
咱后人虽然不能知道秦武王为什么跟地心引力这么过来去,但可以肯定,秦武王跑到周王畿去举鼎,就是向天下炫耀武力的意思。可惜修炼了45亿年的地球毕竟功力深厚,以秦武王屈屈23年的修为,一失手,竟然砸断了自己的胫骨,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结束语
秦武王在位时间只有3年多。但就在这3年多里,这个锐意刚猛的君王可着实让山东列国好好喝了一壶。只可惜他那勇武的性格,差点完全掩盖了他文治的才华,让后世几乎只记住了他武勇的一面。
秦武王意外去世,秦国的东出之路出现了最可怕的权力真空。在那个列国争雄的残酷时代,举重冠军当了秦王,险些把秦国东出之路葬送一空。好在秦国国内还有一位女性定国柱石,新任秦王的登位,将带领秦国彻底走上吊打六国之路。
这个新任的秦王是谁?请关注下集:秦昭襄王。
一壶毛尖一包烟,一本《史记》翻半天。原创不易,请多支持!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