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靠一首诗侥幸逃脱,现在此诗几乎人人会背
迪丽瓦拉
2025-07-17 01:33:42
0

众所周知,成功往往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背后一定有无数人的推动助力。现在一个企业家的成功是这样,古代任何一个帝王的成功亦是如此。成功的光芒永远只显现在一个人身上,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他背后那些人。

就像刘备的成功,离不开老谋深算的诸葛亮,侠肝义胆的张飞,忠心耿耿的关羽。朱元璋的成功也离不开刘伯温的苦心谋算,妻子马皇后的鼎力相助。按理来说,苟富贵勿相忘,成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好好奖赏安抚这些功臣,可朱元璋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肆杀害功臣,连刘伯温都差点被他杀死。

幸好刘伯温机智,用了一首诗才使自己成功摆脱困境,如今这首诗几乎家喻户晓,人人都会背 这是怎么回事呢?

出生末年,空有一身才华不被重用

刘伯温出生于元朝末年的浙江青田一带,家中普普通通,说不上穷的吃不起饭,也不能说富的流油,只能保证一家人的温饱而已。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刘伯温还是比较幸运的。他不必为了家庭的生计小小年纪就下地干活,而是可以接受启蒙,去学堂接受教育,学习知识。

刘伯温的启蒙是由父亲完成的,刘伯温刚开始识字时就让人大吃一惊,教过的字一遍就记得八九不离十,后来认全字后更是一目十行,阅读速度惊人。上了学堂后,他更是表现非凡,别的小孩都还懵懵懂懂,对知识一知半解时,刘伯温早已经开始读一些深奥晦涩的文章了,连教书先生都对他赞叹不已 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刘伯温12岁就考中了秀才,17岁时就离开家乡,独自踏上求学之路,他首先追随的名师,就是当时程朱理学大家郑复初,在他门下学习。连郑复初都对刘伯温赞不绝口,说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刘伯温23岁时参加科考,便一举中了进士。作为一个读书人,刘伯温的梦想和无数学子一样,那就是可以通过科考入朝为官,替君王分忧效劳。

可元朝末年的社会我们都知道,身居高位的天子丝毫不作为,整日早知道吃喝玩乐,面对混乱的朝政束手无策。天子都尚且如此,朝臣就更加肆无忌惮了,他们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刘伯温一个刚刚做官的愣头青,自然在这浑浊的官场格格不入,备受排挤。

可怜刘伯温明明是抱着济世救民,忠君报国的愿望才做官的,但却在做了几年官后,心灰意冷,不得不辞官返乡,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成为军师,帮助朱元璋建功立业

或许对于有志之士来说,侍奉毫无作为的君王,面对一心谋私的同僚,还不如隐于世,看着自然美景,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一个人清净来得自在。

千里马总会找到自己的伯乐,有才之人也终会找到赏识自己的人。刘伯温虽然人在乡野,可名声却早就传遍了世间。元朝末年起义军四起,有无数人想要请刘伯温出山,充当自己的参谋,朱元璋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说朱元为了表达自己的诚心,璋曾亲自来到青田县,三番两次拜访刘伯温,邀请他加入自己,替自己出谋划策。在二人的交谈中,刘伯温看出朱元璋确实能成就一番事业,再加上朱元璋如此有诚意,便答应他出山,辅佐他成就一番霸业。

有了刘伯温的辅佐,朱元璋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在他的帮助下,朱元璋不仅打败了劲敌陈友谅,还打败了心头大患张士诚,除了这两个大祸患,朱元璋又在刘伯温的出谋划策下,使得元朝的主力军元气大伤。

正是有了刘伯温的帮助,这才奠基了朱元璋的伟业和建立大明的资本。建立大明后,朱元璋也毫不吝啬,封了刘伯温一个太史令的官职。或许对于像刘伯温这样立下汗马功劳的臣子来说,一个太史令有些不值一提,可刘伯温还是兢兢业业,继续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制定各种治国良策,稳定局势,巩固地位,安定民心。

在这段时期里,朱元璋和刘伯温就像一对好拍档,一个在明面上大杀四方,出尽风头,一个在暗地里想方设法,出主意。这两个人在彼此的完美配合里,一个实现了建立王朝的宏伟梦想,一个则是实现了安邦救国,心系黎民的愿望。

可随着刘伯温能力的展现,人们对于刘伯温的夸赞越来越多,身为君王的朱元璋便逐渐不安了起来。他害怕有朝一日刘伯温会有了谋反忤逆之心,毁了自己辛苦建立的王国,他便有意打压刘伯温。

为打消皇帝疑心,作诗一首告老还乡

刘伯温何等的聪明,他怎么会看不出来朱元璋对待自己态度的转变呢?可自古就君心难测,他除了一边感慨伤心,一边给自己想后路,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毕竟如果自己不主动,那么等待自己的必定会是死路一条。

他明白了,现在到了自己该功成名退的时候了,于是为了顺利逃脱朱元璋的掌控,刘伯温便想出了假死这一招。

刘伯温假死的消息一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果然就怀疑了起来。为了验证刘伯温到底是真死还是假死,他决定亲自去刘伯温的老家去一趟,一探究竟。

等朱元璋到了青田后,丝毫不见刘伯温的尸首,只见村口的大墙上写着这样一首诗:“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古来多少英雄辈,得道多助失道亡。”

这首诗,就是说啊朱元璋如今已经是皇帝了,要什么有什么,想干什么都能完成,多姿多彩的世界等着你探索呢,你又何必揪着我一个人不放呢?你就放心吧,我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在你面前出现了,你就放我一马吧!

朱元璋一看就明白了刘伯温的心意,他仔细一想,也是,刘伯温已经离开了朝廷,归隐于山林,再也不会坏自己的事。自己又何必赶尽杀绝呢?于是便转身离开,回到自己的皇宫去。刘伯温最后也因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躲过一劫,免于被杀。

结语

在刘伯温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身为人臣的悲哀,一心只为帝王着想,却遭到猜忌,那些只知道阿谀奉承的人却能讨得皇帝欢心,一生无忧。不过转念一想,刘伯温也是无比幸运的,他并没有像其他臣子一样落得个家破人亡,五马分尸的下场,反而捡回了一命,余生能够过安稳自在的生活,这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十... 1978年有这么一个军队,专门驻防云南,有一天军队招兵,其中一个班里有9名战士,与以往不同,虽然都是...
原创 日... 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是投降了,但日本对中国在心理上,并没有投降。 1945年9月2号,日本外相重光葵,和...
锐评|永远铭记这场中华民族的铸...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纪念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尽管时光已悄然走...
原创 李... 文/ 子玉 皇家无父子。 可以肯定,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历史舞台上的表演一定会被按下暂停键,轻...
原创 一... 一向狂傲的美国,不敢轻易触碰这四个国家!这些国家是谁?又是为什么呢? 自二战以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
原创 八... 《儒林外史》是乾隆时期的老儒生吴敬梓写的一部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当时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
东北四省区推动发掘保护抗联革命... 中新网吉林9月4日电 (记者 苍雁 石洪宇)东北抗联革命文物工作会议4日在吉林省磐石市召开,中央相关...
原创 看... 公元前195年,是大汉王朝的缔造者汉高祖刘邦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年。 纵观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好席不...
原创 安... 《后汉书·郡国志》: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这句话一直都被来形容汉朝的强大,强汉强汉,即使在汉朝...
原创 洪... 前言 晚清时期的腐朽与黑暗,导致农民起义随之而来。其中撼动大清根基的太平天国运动,势如破竹,给予了大...
原创 抗...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国的立国之战,在无数人民志愿军的六名兵团司令员的带领下尽显雄风,他们六人在...
原创 近... 中国朝鲜族近代教育思想的渊源 儒家思想对朝鲜族的影响是源远流长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朝鲜半岛时期。 虽然...
原创 唐...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浩浩看花晨,六街扬远尘。 尘中一丈日,谁是晏...
原创 探... 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研...
作为昔日的欧洲霸主,奥匈帝国为... 一战之后,曾是世界强国是奥匈帝国一蹶不起,直至解体。在此之前,奥匈帝国的面积在欧洲排行第二大,仅次于...
应急救援基层行|三坊七巷34年... 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队员正进行防火巡查。澎湃新闻记者 王选辉 图 “—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原创 历...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篇写下陶谦。 三国演义里的陶谦一直是个忠厚老者形象,既亲善爱民,又老实巴交,没...
原创 武... 武王分封同姓亲属,主要是为了对新占有的原来殷的王畿以及方国加强统治,控制战略要地,防止殷贵族的叛乱和...
原创 金... 1、量才授官的用人策略 金世宗于正隆六年(1161年)即位于东京辽阳府,随即改元大定,正式开启了自己...
原创 北...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英雄将军,大多结局只有一个,便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