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互不相让!高句丽、渤海国的历史到底属于哪个国家?
迪丽瓦拉
2025-07-17 03:32:47
0

提及东北亚历史,真的是非常复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东北亚政权的归属都是一本糊涂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东北亚地图

东北亚的文明史起源于箕子朝鲜,该政权是商纣王的叔父箕子所建立,是周朝的诸侯国。

箕子朝鲜的统治中心最初在今天辽宁地区,到战国时期受到燕国的打压,丢失辽东,政权迁往朝鲜半岛北部。

箕子朝鲜自西周初年建立,至西汉初年灭亡,前后共计持续926年,比周朝的国祚还要长一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存续时间最久的地方政权。

正是由于立国时间长久,箕子朝鲜将中原文明带到了东北亚,深深地影响了周边民族。

西汉初年,箕子朝鲜被避难于此的燕国人卫满所灭,卫满沿用朝鲜国号,称卫满朝鲜。至汉武帝时期,卫氏朝鲜因拒绝向汉朝进贡而被汉军消灭,汉武帝设立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管辖辽东和朝鲜半岛大部。

汉四郡

与此同时受中国影响,汉四郡南边的半岛南部形成了马韩、辰韩、弁韩三个部落政权,史称三韩,是今天韩国民族的直系祖先。

而在汉四郡北部,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在高句丽县建立政权,他以地名为国号,高句丽就此诞生。

高句丽建立初期的两百多年里一直对汉称臣,龟缩发育。至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积蓄已久的高句丽便对辽东起了觊觎之心。

但奈何实力不济,高句丽被辽东军阀公孙康打得哭爹喊娘,王城都让公孙康给烧了。于是高句丽改变策略,积极联系曹魏,想玩一出远交近攻。

公元237年,为了解除伐蜀的后顾之忧,魏明帝曹叡命司马懿进攻辽东,灭公孙渊。随后司马懿大屠辽东,迁徙大批汉人回中原。

司马懿此举大大削弱了朝廷对辽东的控制,半岛南边的三韩和半岛北边的高句丽开始蚕食魏国领土。

面对高句丽的入寇,魏明帝一点都没惯着,派大将毌丘俭征讨高句丽,几乎将高句丽灭国。

请大家注意这个节点,曹魏和高句丽的战争对朝鲜半岛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我们等会再说。

高句丽经此一战几乎亡国,直到70多年后才重返故地。这时中原正处于五胡乱华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比东汉末年还要混乱的时代。

高句丽则抓住这次机会,吸纳中原汉人,不断对外扩张,逐渐占据今天的吉林和朝鲜半岛北部,至公元404年高句丽趁后燕内乱攻占辽东,完成了史诗级的扩张。

在高句丽崛起的过程中,半岛南部的三韩也慢慢演变成了百济和新罗两个国家,而这两个国家与高句丽都有着很大的渊源。

据《隋书》记载,当年毌丘俭几乎灭掉高句丽,高句丽王族尽数向东逃窜,少部分高句丽人则南下进入了三韩中的辰韩,与当地人融合,建立了新罗国。

隋书:魏将毌丘俭讨高丽,破之, 奔沃沮。其后复归故国,留者遂为新罗焉。

按照《隋书》的说法,新罗是由高句丽人建立的,或者说新罗在建国的过程中,高句丽人出力很大。

新罗可是韩国的正统王朝,既然新罗在建国的过程中有大量高句丽人的参与,韩国人自然就看着高句丽亲切。

而除了新罗以外,半岛南部的另一个国家百济也跟高句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百济的建国史有多种说法,主流的观点认为百济是由高句丽王族后裔建立的,证据出自《隋书》记载:百济之先,出自高句丽国。

所以按照我国的史书,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也都是由高句丽人(扶余人)建立的,因此韩国人一口咬定高句丽属于本国历史。

韩国人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严谨,反正我国是坚决承认韩国人的观点。

虽然史书上记载高句丽王族或移民参与百济、新罗的建立,但百济、新罗的主体居民与高句丽可不一样。百济新罗是以半岛土著为主,高句丽则是以扶余人和靺鞨人为主,双方完全不是一个民族,只能说半岛历史受高句丽影响比较大而已。

倘若按照韩国人的说法,中国历代王朝对朝鲜半岛影响更大,难道秦汉唐宋也变成韩国历史了?胡搅蛮缠嘛!

我国的立场很坚定,高句丽就是中国东北的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属于中国历史范畴。

位于我国辽宁和吉林境内的高句丽王陵和贵族墓葬

至于渤海国,它的历史同样比较复杂。

渤海国是高句丽被唐朝所灭后,东北亚兴起的又一个强盛的国家。该政权是由靺鞨人(满族前身)建立的,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东牟山(一说今吉林敦化西南城子山山城,一说今吉林延吉东南城子山山城或和龙西古城 )建立震国,自称国王。

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到762年,唐朝诏令将渤海升格为国。

渤海国建立后,其版图与高句丽有很大的重合,并且渤海国也吸纳了大量高句丽遗民,新罗、日本都将其视之为高句丽的继承者。

渤海国疆域

实际上渤海国和高句丽之前确实有传承关系,建立渤海国的靺鞨人原本就是高句丽境内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向高句丽缴纳贡赋以及提供兵源,同时在文化上也受到高句丽的极大影响。

唐朝人甚至认为靺鞨人就是高句丽的一支,《旧唐书渤海靺鞨传》记载:

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高丽既灭,祚荣率家属徙居营州。万岁通天年,契丹李尽忠反叛,祚荣与靺鞨乞四比羽各领亡命东奔,保阻以自固。

尽忠既死,则天命右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率兵讨其余党,先破斩乞四比羽,又度天门岭以迫祚荣。

祚荣合高丽、靺鞨之众以拒楷固,王师大败,楷固脱身而还。属契丹及奚尽降突厥,道路阻绝,则天不能讨,祚荣遂率其众东保桂娄之故地,据东牟山,筑城以居之。

祚荣骁勇善用兵,靺鞨之众及高丽余烬,稍稍归之。圣历中,自立为振国王,遣使通于突厥。其地在营州之东二千里,南与新罗相接。越熹靺鞨东北至黑水靺鞨,地方二千里,编户十余万,胜兵数万人,风俗瑟高丽及契丹同,颇有文字及书记。

由于渤海国的领土也涵盖了朝鲜半岛北部,加之该国历史与高句丽渊源极深,因此韩国又不管不顾地把渤海国纳入本国历史。

对此我国则更不承认了,这都哪跟哪啊。

关于高句丽和渤海国的问题,中韩争论多年未有结果,到2004年达成《五项谅解事项》,将该问题定性为学术问题,暂时搁置争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敢... 安禄山在中国古代史上算是一个自带流量的人物:因为安禄山挑起的安史之乱,差不点推翻唐朝。虽然在唐肃宗的...
原创 湘... 马英九回大陆祭祖探亲,他的故乡湘潭县白石镇广为人知了。 今天我们来说几位湖湘杰出人物老家相隔的距离。...
原创 司... 在我们印象中诸葛亮这个三国时期聪慧的风云人物似乎向来都是处变不惊的,就连令人忌惮的曹操,他都没有畏惧...
原创 一... 要说清朝与洋人打交道最多的大臣,莫过于李鸿章李中堂,他代表清政府与外国列强共签署了14项条约,但是大...
原创 秦... 从小在大人们的熏陶之下,让我知道我国历史上有位极其“残暴”的皇帝,他也是第一个称帝,并且将天下统一合...
原创 日... 文|阿明 编辑|青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
原创 灭... 熟悉三国末期历史的读者,一定对吴蜀两国的灭亡时间并不陌生,蜀汉在公元263年,司马昭三路大军打击之下...
原创 狄...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罗... #历史开讲# 罗马皇帝尤利安,对安条克城市建设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
原创 英...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随即,红四方面军总部率五军、九军、三十军组成了西路...
原创 为... 为啥韩国人一直跟中国人不怎么对付,在很多问题上要跟我们对着干,还要抢这抢那呢? 其实,你如果把自己当...
原创 举... 不怕国君有爱好,就怕国君爱胡闹。公元前311年,秦国历史上最离谱的国君——秦武王登位。作为秦国一代雄...
原创 清...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也因此产生了长达2.28万公里的陆地边界...
原创 白... 白居易的《长恨歌》将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感情描写得极为唯美。似乎,杨玉环这个儿媳妇真的把一切都给了老...
原创 三... 魏蜀吴三国中,别看蜀汉是实力最弱的一方,但要想统一天下,东吴的可能性最小,实在是太难实现了。魏蜀吴三...
原创 他... 资料来源:《还有人追求“民国范儿”想当“民国女孩”?看看当时的生存状况》——共青团中央 抗战胜利之后...
原创 日... 纵观全球,美国在海外驻军规模最大的两个国家就是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日本。其中在日本驻扎的美军达到5万人...
原创 俄... 在大家印象中,俄罗斯和欧洲国家的关系好像一直都不好,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历史上俄罗斯主要就跟土耳其不...
原创 唐... 中国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以来,就实行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在近代以前,广袤的区域之间,各地经济联系有限...
原创 三...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几乎是人人必读的书籍,很多人在上小学时就开始读三国,喜欢三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