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论唐五代度量衡制度的发展
迪丽瓦拉
2025-07-17 03:32:34
0

度量衡是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古代封建政权经济发展的必要一环。自从中国人类文明开始形成以来,度量衡就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将春秋战国时期复杂混乱的度量衡制度有机地统一,有力地巩固了封建多民族国家的经济基础。在之后几百年的发展中,度量衡制度逐渐完善。

唐代和五代十国时期更是度量衡制度发展的巅峰。

一、度量衡的选择

关于度量衡制度的制定和选择,秦汉之前的古人就已经有了模糊的认知,他们的想法是建立在理想的基础上,并没有付诸实践的可能。

唐朝的皇帝和政治家认为度量衡制度是综合因素作用下的产物。据《唐会要》记载,公元643年,初唐名臣颜师古提出更新度量衡理论,从事物发展的规律出发,简化复杂的制度,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度量衡。

据《唐律疏议》记载,唐太宗采纳了颜师古的建议,继续使用新莽时期的累黍学说,并在隋朝旧制的基础上延续了大制和小制两种标准,并且明文规定大将北方的秬黍视为参照物。

一粒秬黍的宽度为1分,100粒秬黍的重量为1铢,能容1200粒秬黍的容器为1龠,比如小制中“量”一斛十斗、一斗十升、一合十龠;“衡”一斤十六两、一两二十四铢、一铢百黍;“度”一丈十尺、一尺十寸、一寸十分。

而大制的标准也是固定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三十厘米左右,一升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六百毫升,一两大概是四十二克;小尺不到大尺的三分之二,小两是大两的三分之一,小斗是大斗的三分之一。

而最令唐朝人骄傲的是,唐朝容积单位“十龠为合”的十进制,以及“开元通宝”钱的发明,突破了西汉时期的二进制,这是历史性的进步。

另外唐朝的法律也严格规定大小制的使用范围,唐朝有明确的规定,据《唐会要》记载,小制的度量衡一般用于音律、历法、中医和礼仪服饰等当时的高精尖领域,而其他的方面使用大制。

这种大小制同时作用是综合了唐朝的经济形势、社会习惯和民风旧俗,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在中国古代度量衡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度量衡的制造

唐代中央制造度量衡的机构并不单一,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太府寺。

了解唐史的朋友都知道,唐朝施行租庸调制,向地方收取的税物主要是布匹绸缎和米粟谷物,而太府寺在初唐时期负责税收,这类的物品数量和尺寸不好统计,只有建立度量衡才能够保证税收的正常运作,因此制作和颁行度量衡就落在了太府寺头上。

根据唐朝的律法《唐六典》,太府寺的职责是创制出通行全国的度量衡样式,然后颁布到地方的各州各县施行,据《唐会要》记载,当时京都长安颁发给诸州县的是铜制的度量衡。

所谓“度”测算的是器物的长短,“量”测量的是器物的体积和容量,“衡”测量的是器具的重量。

然而世界上任何一种制度都有特例,唐代中央主掌礼乐事务的太常寺也制造过度量衡器,但只是太府寺机构的补充和替代品。

据《新唐书》记载,贞观年间太常寺曾制造铜斛、秤、尺、升、合等器物的度量衡式样,只不过和当时太府寺定制的度量衡样式有差别。

第三个制造度量衡的是中尚署,由于其是皇室机构,负责的范围相对较小,制作出来的度量器物绝大多数供皇帝享用或赏赐功臣。

三、度量衡的管理

1.管理机构

唐代中央管理度量衡的机构主要是太府寺和金部司。

在东都洛阳和京师长安都有管理集市的机构,除了度量器物之外,他们负责管理城市商业买卖活动,核验交易货物的真假,而太府寺总揽唐代度量衡的制定和颁行。

据《唐六典》记载,隶属于户部的金部司有时也管理度量衡,其中人员包括金部郎中和员外郎;而管理度量衡的机构主要是各地的州县仓曹,其职责中有一条就是度量。

2.检查校定

规则总有漏洞,即便是中央制定的标准样式,同样也会出现各种误差,一定时间内的检验和审查就必须存在。唐朝太府寺除制定和管理也负责检校度量衡。

但是新的问题随之出现,如果全国各地的度量衡出现偏差,都要派人前往长安检验的话,路上需要消耗的运输、交通和人员饮食成本不可估量,效率也不可能达到最佳。

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唐朝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据《唐会要》记载,唐玄宗在位期间,唐朝政府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各地不同的检校机构,规定每年八月校验印署度量衡,在京者送太府寺平校,不在京者送所在州县官府平校。

四、度量衡的法律

唐代是中国古代封建国家发展鼎盛时期,其在吸收魏晋南北朝混乱法制的教训之后,制定严格的法律条文管理重要的度量衡。

其中最为后人称道的就是《唐律疏议》,其对中国古代法制史的发展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在《唐律疏议》的内容中,对于度量衡的监管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出现错误或偷漏现象惩罚会很严重,比如校验过程中出现斛斗秤等器具不平衡,制作的人要受七十杖刑;而负责校验的人当时没有发觉,就会被杖打六十。

如果同伙知情不报,和以上的人按照相同的刑罚处置,实际上这种法规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制造和检校工作的失误。

除此之外,唐朝政府严令全国百姓不准私自制造度量衡,因为在封建统治者看来,这种行为和贩卖私盐一样,都是藐视或反抗朝廷通知的谋逆行径。

只不过和真正的造反相比,程度较轻,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井然有序,所以处罚也只停留在了笞刑上,比如在交易市场上使用私造不平的器具鞭打五十、虽然平整但没有官方刻印的鞭打四十。

唐朝灭亡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当时中国并没有统一的封建国家,战争和杀戮从未停止,割据的藩镇和军阀一心只想争夺国家政权,自然疏于制作和管理度量衡,只能亦步亦趋,因循守旧。

不过其中也有做出贡献的人,比如后周的大臣王朴在西汉累黍造尺的基础上定音律,比王莽时期的标准要长,在当时的乱世中实属不易。

参考资料

关增建.唐五代度量衡制度的发展[J].质量与标准化,2022.

陆爱勇.唐宋度量衡管理制度的沿革与变迁[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

顾钦.度量衡的兴盛期——唐宋元度量衡发展状况[J].上海计量测试,2004.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敢... 安禄山在中国古代史上算是一个自带流量的人物:因为安禄山挑起的安史之乱,差不点推翻唐朝。虽然在唐肃宗的...
原创 湘... 马英九回大陆祭祖探亲,他的故乡湘潭县白石镇广为人知了。 今天我们来说几位湖湘杰出人物老家相隔的距离。...
原创 司... 在我们印象中诸葛亮这个三国时期聪慧的风云人物似乎向来都是处变不惊的,就连令人忌惮的曹操,他都没有畏惧...
原创 一... 要说清朝与洋人打交道最多的大臣,莫过于李鸿章李中堂,他代表清政府与外国列强共签署了14项条约,但是大...
原创 秦... 从小在大人们的熏陶之下,让我知道我国历史上有位极其“残暴”的皇帝,他也是第一个称帝,并且将天下统一合...
原创 日... 文|阿明 编辑|青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
原创 灭... 熟悉三国末期历史的读者,一定对吴蜀两国的灭亡时间并不陌生,蜀汉在公元263年,司马昭三路大军打击之下...
原创 狄...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罗... #历史开讲# 罗马皇帝尤利安,对安条克城市建设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
原创 英...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随即,红四方面军总部率五军、九军、三十军组成了西路...
原创 为... 为啥韩国人一直跟中国人不怎么对付,在很多问题上要跟我们对着干,还要抢这抢那呢? 其实,你如果把自己当...
原创 举... 不怕国君有爱好,就怕国君爱胡闹。公元前311年,秦国历史上最离谱的国君——秦武王登位。作为秦国一代雄...
原创 清...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也因此产生了长达2.28万公里的陆地边界...
原创 白... 白居易的《长恨歌》将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感情描写得极为唯美。似乎,杨玉环这个儿媳妇真的把一切都给了老...
原创 三... 魏蜀吴三国中,别看蜀汉是实力最弱的一方,但要想统一天下,东吴的可能性最小,实在是太难实现了。魏蜀吴三...
原创 他... 资料来源:《还有人追求“民国范儿”想当“民国女孩”?看看当时的生存状况》——共青团中央 抗战胜利之后...
原创 日... 纵观全球,美国在海外驻军规模最大的两个国家就是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日本。其中在日本驻扎的美军达到5万人...
原创 俄... 在大家印象中,俄罗斯和欧洲国家的关系好像一直都不好,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历史上俄罗斯主要就跟土耳其不...
原创 唐... 中国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以来,就实行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在近代以前,广袤的区域之间,各地经济联系有限...
原创 三...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几乎是人人必读的书籍,很多人在上小学时就开始读三国,喜欢三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