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时期,吴国的太子入京朝见,陪着皇太子一起赌博喝酒,吴国太子赌博的时候争棋,态度不是很恭敬,皇太子一气之下竟然拿着棋盘砸死了吴国太子,吴国太子被送回吴地安葬,吴王刘濞非常生气地说,“天下都是刘家的天下,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好了,为什么又送回来呢?”于是他又把吴国太子送回长安安葬,自此之后,吴王就不太遵守朝廷的礼节了,之后他称病不去朝见,汉文帝并没有追究,吴王见状,则开始在自己的封地征敛赋税,包庇罪犯。
晁错多次将吴王的罪行上报汉文帝,还提出要削减他的封地,但汉文帝宽厚,不忍心处罚吴王,吴王却因此更加的骄横了,汉景帝继位之后,晁错又去劝说景帝,景帝在朝廷发起了群臣的议论,吴王听说之后怕朝廷做出对自己不利的决定,然后就主动发动了叛乱。
朝廷最终决定将吴国的会稽[kuài jī]、豫章两个郡割夺,诏书送到吴国之后,吴王立刻起兵杀死了朝廷任命的俸禄不足两千弹的官吏,吴王起兵之后,胶西、胶东、甾川、济南、楚、赵一同叛乱,一共有七个诸侯国,史称“七国之乱”。
吴王在吴地实行了全民皆兵制,他下命令说,“我今年62岁了,亲自率兵领队,我的小儿子14岁,也跟着军队打仗,凡是年龄在我和我的小儿子之间的,都要从军出征,他一共征发了20多万人,吴王在广陵起兵,向西渡过淮河,与楚军汇合,一同向邻国进攻,节节胜利,梁王被迫退到雎阳(
jū yáng)
城聚首,吴王向各个诸侯传送的檄文[xí wén]列举了晁错的罪名,借口诛杀晁错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想与各诸侯联合。
汉文帝临终之前曾经对还是太子的景帝说过,如果国家有事,周亚夫是真正能够领兵打仗的人,听说七国发动叛乱之后,汉景帝就任命中尉周亚夫为太尉,统领36位将军,带兵迎击吴国和楚国的叛军,然后又派遣曲周侯郦寄攻打赵国,派遣将军栾布围攻齐国,汉景帝召回窦婴,任命他为大将军,让他屯兵荥阳[xíng yáng],对齐国和赵国的汉军严加监督。
晁错与吴相袁盎向来彼此憎恶,袁盎曾经收过吴王的财物,现在吴王造反了,晁错就想趁机治袁盎的罪,袁盎非常害怕,想办法去见景帝,他为景帝出主意,说吴王和楚王书信互通,说高皇帝分封同姓子弟,各有封地,但是现在奸臣晁错将诸侯随意贬斥,剥夺他们的封地,所以他们才造反的,准备一起向西进军,诛杀晁错,直到要回自己的封地,现在唯一的办法只有杀死晁错,派出使者赦免了吴楚七国,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那么就不用打仗了,就可以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听完之后沉默了许久,他说不知道这样能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我倒不会舍不得用他一个人,向天下以死赎罪”,袁昂说,“我的计策就是这样,要不要尝试由皇上决定”,汉景帝最后同意了袁盎的计策,任命他为太常,秘密收拾行装做出使的准备。
十多天后,汉景帝让丞相、中尉、廷尉上书弹劾晁错,说他空蒙皇上的仁德和信赖,想疏远皇上与群臣百姓的关系,又企图为叛逆的吴国献上城邑,不守臣子的礼节,大逆不道,晁错应该腰斩,亲眷也应该通通处死,汉景帝批复同意,此时的晁错还蒙在鼓里,什么都不知道,汉景帝派中尉召晁错,骗他上车,走过街市,然后就当场处斩了,当时的晁错还穿着朝服。
谒者仆射[yè zhě pú yè]邓公当时担任校尉,他准备将对军事形势的分析上书给汉景帝,邓公觐见汉景帝时,汉景帝问他,“你从军中来,有晁错被杀和吴楚罢兵的消息吗?”邓公说,“吴国想要叛乱已经有十几年了,他不满意朝廷削减封地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想要杀晁错,杀晁错只是个幌子,现在晁错被杀了,我担心天下人士都会紧闭嘴巴,再也不敢向朝廷吐露真言了”,汉景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过于强大,朝廷不能够约束,所以才想让皇上将诸侯地削减,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可惜刚开始实施自己就惹来了杀身之祸,朝廷这样做,是对内是堵了忠臣之口,对外是替诸侯报仇,我认为陛下这样是不不对的”。
汉景帝叹气说,“你说得对,我不该杀晁错”,袁盎和吴王的侄子刘通被汉景帝任命为使者出使吴国,袁盎刘通到达吴国之后,吴军和楚军已经进攻两国的防御工事了,因为刘通是吴王的亲戚,就先进去见吴王,他拿着皇帝的诏书让他跪拜领命,吴王听说袁盎来了,猜到是他要劝说自己撤兵,然后笑着说,“我现在已经是东方的皇帝,还要向谁跪拜?”吴王不肯见袁盎,然后将他留在军营中,逼他做吴军的将领,袁盎不答应,吴王就派人把他关押了起来,还准备把他杀了,袁盎找到机会逃脱,然后将具体的情况告诉了景帝。
周亚夫对汉景帝说,“楚军剽悍机动,正面将其歼灭并不容易,我建议放弃邻国,先断绝吴楚军队的运粮通道,这样才能够将他们牵制住”,汉景帝立刻同意了,周亚夫接连乘坐六辆驿站的马车,赶去荥阳与大军会合,走到霸上时,士人赵涉阻拦住他,不让他往前,劝说周亚夫,吴王一向富有,早就收买了一批不怕死的勇士,现在听说将军要去前线,他一定会在崤山[xiáo shān]、渑池[miǎn chí]之间的地势险要的地方安排刺客对付你,况且要秘密进行军事行动,你不如改变路线,这样虽然多绕一点路,但最多晚一两天,但是却可以直接进入洛阳的武库,还能够敲响库中的战鼓,叛变的诸侯听了之后说不定以为将军是从天而降呢”。
周亚夫听了赵涉的对策之后改变了路线,到达洛阳之后,他高兴着说7个诸侯国一起反叛,我乘坐驿站的马车到达这里,居然毫发无伤,连自己都出乎意料,现在我已经占据了荥阳,荥阳以东的地方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然后他派出官吏在崤山、渑池之间搜索,果真将吴国的伏兵搜索到,于是他就上奏景帝,将赵涉任命为护军。
周亚夫往东北行军,到达了昌邑,吴军猛攻梁国,梁国屡次请求周亚夫救援,周亚夫都不答应,梁王将情况报告给了景帝,景帝派人召告周亚夫,让他救梁国,周亚夫没接皇帝的诏书,让军队坚守营垒,不许出战,但却命令弓高侯韩颓当等人率领着轻兵骑装,将吴楚军队的后路阻断,堵塞了吴楚的运粮通道。
吴军想向西挺进,但碍于城池由梁军驻守,所以不敢绕过去继续向西,于是他们去进攻周亚夫的军队,两军在下邑相遇了,吴军请战,但周亚夫拒绝出战,等吴军粮道断绝,士兵饥饿,屡次挑战,周亚夫仍然坚守住营垒,拒绝出战,周亚夫的军营中夜里突然受惊扰而骚动,自己人相互攻击,喧闹到了周亚夫的大帐附近,周亚夫仍然不动声色,安然入睡,不久之后扰乱就自动停止了。
吴军将军队调集到汉营垒的东南方,周亚夫却下令加强西北方的防御,不久之后,敌人的精锐士兵果然袭击了西北方,不料汉军早有戒备,不能攻入,吴楚的士兵许多都被饿死,有的背叛离散,于是吴王率领军队撤退,周亚夫的精锐部队领命追击,大败敌军,吴王刘濞丢下了他的军队,与几千名勇士一起狼狈夜逃,楚王刘戊自杀。
吴王只顾自己逃命而抛弃了军队,吴军就崩溃了,各部队逐渐向周亚夫和梁国的军队投降,吴王渡过淮河往丹徒逃走,想要借助东越自保,这个时候他还有1万多人的剩余兵力,又召集了一些逃散的士兵,朝廷派人用好处收买东越的首领,东越首领就骗吴王出来慰劳军队,然后将他刺杀。
吴楚军队已经战败,其他的诸侯见大势已去,有的直接向朝廷投降,有的仍然死守,后来胶西王投降汉军后自杀,胶东王、甾川王、济南王都被处死,赵王拒守邯郸城,后来汉军以水淹邯郸,把城墙泡坏之后,赵王也自杀了,七国之乱当年就被朝廷平定。